《我的空中楼阁》导学案_第1页
《我的空中楼阁》导学案_第2页
《我的空中楼阁》导学案_第3页
《我的空中楼阁》导学案_第4页
《我的空中楼阁》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的空中楼阁学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明确文章结构。 2、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能理解作者对安静、独立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大自然的 情怀。 3、学会品味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能领悟如诗如画的意境。 【学习重难点】 1、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感受作者美好情怀。 2、学习多角度描绘景物的方法。 【学习方法】 诵读法 问题探究法 多媒体辅助学习法 【学习时数】 2 课时 【预习导学】 一、知识链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翩然( ) 山脊 ( ) 阡陌( )婀娜( )树阴( ) 花蕊 ( ) 宁谧( ) 游目骋怀( ) 绽开( ) 屋檐( ) 2、词语注释: 俯仰天地: 游目骋怀: 若隐若现: 缥缈: 游目骋怀: 雾失楼台: 空中楼阁: 二、解题 1、走进作者:李乐薇,江苏南京市人,台湾当代散文作家。早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 学,后一直在台湾从事文化教育工作。以散文见长,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 风格柔和温婉而富于感情。 2、题目解说 “空中楼阁” ,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折射而出现的虚幻的楼台景物,后多比 喻虚构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清代李渔闲情偶寄结构第一曾引用 此语:“实者,就事敷陈,不假造作,有根有据之谓也;虚者,空中楼阁,随意构成, 无影无形之谓也。 ”我的空中楼阁也正是通过虚实相生的写法,表现了大自然的美 好,小屋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向往。 【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课文,疏理文章思路。 1、作者的小屋是怎样的一间小屋呢?在作者眼里,小屋美吗?作者喜欢小屋吗? 2、为了写小屋的美,作者选取了小屋周围的哪些景物呢? 3、作者在描写这些景物时,观察立足点先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4、根据立足点的变化,我们可以将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 5、 (13 自然段)作者站在哪里看山和小屋?又是怎样描绘小屋的? 6、 (47 自然段)作者站在哪里看小屋?又是怎样描绘小屋的? 7、第 8 自然段中,作者的观察点在哪里?作者看到了什么?又是怎样描绘小屋的 呢? 8、在树的映衬下,小屋具有哪些特点? 9、小屋和山之间有什么关系?小屋和树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10、作者立足于小屋内,描绘了哪些景物? 二、托物言志表现手法 1、美丽的小屋在作者笔下成了“空中楼阁” ,这“空中楼阁”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 1、 “我的空中楼阁”有一语双关之妙,其含义是什么? 2、散文中这种“借客观事物抒发主观志向”的表现手法,我们称之为什么? 3、 “空中楼阁”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堂测评】 1、在第一部分中,作者的观察角度有哪些变化? 2、第二部分中,小屋的空气、光线、环境分别有哪些特点? 【拓展延伸】 请说说关于文人墨客想要归隐山野、向往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追求独立人格和自 由生活的诗句。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 1、 第 1-3 段交代了小屋的什么?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关键句。 2、 第 1-3 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 第 4-8 段交代了小屋的什么?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关键句。 4、 第 4-8 段在描绘景物时,哪些段落是近看?哪些段落是远看? 5、 从文中找出一个最具概括性的词来表现树对于小屋的作用。 6、 “树的动,小巧”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在表达上有何作用? 7、第 4-8 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8、分析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 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 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 9、第 9-10 段, “领土”和“领空”的本义是什么?在文中分别指什么?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情感?前后两段是什么关系? 10、第 9 段说,小屋虽小,但足以让人“游目骋怀” ,请从第 10 段找出“游目骋怀” 的具体例子。 11、第 9 段与第 10 段是什么关系? 12、分析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足以举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 天地相连的那一道弧线,是另一重无形的围墙,也围住一些花,那些花有朵状,有 片状,有红,有白,有绚烂,也有飘落。也许那是上帝玩赏的牡丹或芍药。 ,我们叫 它云或霞。 13、第 12 段中, “花蕊绽开了一些”和“花瓣微微收拢” “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 在花蕊中一般,后退了一些”分别比喻什么? 14、 “科学的时间性”和“浪漫的文学性”分别是什么意思? 15、出入小屋的交通要道有什么特点? 16、如何理解“快乐的起点”和“幸福的终点”所表达的情感? 17、分析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一边面临稻浪起伏的绿海和那高高的山坡。 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 18、为什么说小屋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课堂测评】 分析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山下的灯 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 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 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我的空中楼阁学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明确文章结构。 2、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能理解作者对安静、独立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大自然的 情怀。 3、学会品味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能领悟如诗如画的意境。 【学习重难点】 1、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感受作者美好情怀。 2、学习多角度描绘景物的方法。 【学习方法】 诵读法 问题探究法 多媒体辅助学习法 【学习时数】 2 课时 【预习导学】 (导入:我想问一下在坐的各位同学,假如你有足够钱的话,你会把你心目中的房子 建在哪里?怎么设计?刚才,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我想,每个人心目中都会 有向往已久的房子,它可能在山上或林间,也可能在海边,我们暂且称它为小屋吧。 这小屋也许像海子的房子那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许像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或 者干脆就像刘禹锡的一间陋室。这小屋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是我们精神的家园,选择 什么样的小屋,往往能看出我们什么样的性情和志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 作家李乐薇的小屋,看看她心目中的小屋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投影 2) 一、知识链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翩然(pin) 山脊 (j) 阡陌(qin m) 婀娜(nu) 树阴(yn) 花蕊 (ru) 宁谧(m) 游目骋怀(chng) 绽开(zhn) 屋檐(yn) 2、词语注释: 俯仰天地: 为人正直坦荡,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不做任何有愧于人的事。 游目骋怀: 游目:远眺;骋怀:放开胸怀,往远处想.纵目四望,开阔心胸。 若隐若现: 隐隐约约,看不清楚。 缥缈: 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形容空虚渺茫。一般指心中想要而现实中不可得 到的东西,并非指虚无,不存在于现实的东西。也可形容富有美感。 雾失楼台:写夜雾笼罩一切的凄凄迷迷的世界:楼台茫茫大雾中消失。 空中楼阁: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空想。 二、解题 1、走进作者:李乐薇,江苏南京市人,台湾当代散文作家。早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 学,后一直在台湾从事文化教育工作。以散文见长,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 风格柔和温婉而富于感情。 (投影 3) 2、题目解说 “空中楼阁” ,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折射而出现的虚幻的楼台景物,后多比 喻虚构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清代李渔闲情偶寄结构第一曾引用 此语:“实者,就事敷陈,不假造作,有根有据之谓也;虚者,空中楼阁,随意构成, 无影无形之谓也。 ”我的空中楼阁也正是通过虚实相生的写法,表现了大自然的美 好,小屋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向往。 【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课文,疏理文章思路。 (“我的空中楼阁”不是华屋豪堂,没有雕栏玉砌,也没有金碧辉煌,李乐薇曾亲切 地称它为“小屋” 。她在文章开头说“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多么亲切! 作者将她心中的小屋置于一个怎样的环境中呢?现在,请大家速读课文,想想作者描 写了小屋及其周围哪些景物;找出景物描写的立足点、观察角度;理清文章思路。投 影 3哪位同学能说说,这是你心目中的那幅画面吗?好的,大家回答得很好, 每个人的理解或感受都会不同。) 1、作者的小屋是怎样的一间小屋呢?在作者眼里,小屋美吗?作者喜欢小屋吗? 处于山上,交通不便,用现在的眼光看就是一间陋室。 2、为了写小屋的美,作者选取了小屋周围的哪些景物呢?(投影 5) 山、树、花园、云或霞、空气、光线、环境、交通、夜景。 3、作者在描写这些景物时,观察立足点先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投影 6) 作者先是立足于小屋外看小屋与周围环境,然后是立足于小屋内看周围环境与小屋。 4、根据立足点的变化,我们可以将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投影 6) 立足于小屋外看小屋与周围环境的关系(1-8) 立足于小屋内看周围环境与小屋的关系(9-18) 5、 (13 自然段)作者站在哪里看山和小屋?又是怎样描绘小屋的? 站在山外;通过写山来描绘小屋。 6、 (47 自然段)作者站在哪里看小屋?又是怎样描绘小屋的? (投影 7) 站在山上;通过写树来写小屋。 7、第 8 自然段中,作者的观察点在哪里?作者看到了什么?又是怎样描绘小屋的呢? 站在山下;首先看到小屋前面的树,然后是小屋的线条、蓝墙、白砖等。 8、在树的映衬下,小屋具有哪些特点?(投影 8) 静、小巧、别致出色、含蓄而有风度、若隐若现、轻灵而自由。 9、小屋和山之间有什么关系?小屋和树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投影 9) 小屋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树点缀了小屋,关系和谐,相得益彰。 10、作者立足于小屋内,描绘了哪些景物?(投影 10) 小屋的花园、天上的云霞、空气、光线、环境、交通、夜景。 9-10 段,写小屋的花园和天上的云霞。花园极小, “领土”有限,可“领空”无限; 花园里繁花绚烂,天上的云霞也如花绚烂。 11-13 段,写小屋的空气、光线和环境。空气清新,光线富于变化,环境安静、独 立。 14 段,写小屋与外界的交通。小屋在高高的山坡上,只有一条山路与外界交通。我 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 15 段,写小屋夜景,朦胧缥缈。 (投影 11) 二、托物言志表现手法 (一)学以致用(投影 12) 1、美丽的小屋在作者笔下成了“空中楼阁” ,这“空中楼阁”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 既是是现实的又是虚构的。说它现实,可能作者心爱的小屋确实建于山上,在烟 雾迷蒙中高耸入云;说它虚构,是因为作者特意让小屋居于“高高的山坡” ,强调山 路和山坡“不便于行车” ,这就暗含“远离人境” “不闻车马喧”之意象征这理想中的 独立、安静、自由的生活环境。 (另外小屋最大的特点就是融于大自然之中。 ) 2、 “我的空中楼阁”有一语双关之妙,其含义是什么? “我的空中楼阁”一语双关,既指作者心爱的小屋建于山上,犹如耸入云天的楼 阁,又指幻景中的楼阁,理想中的远离喧嚣、恬静、安宁的生活环境。 3、 “空中楼阁”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寄寓了作者对独立、安静、自由生活的向往。 4、散文中这种“借客观事物抒发主观志向”的表现手法,我们称之为什么? 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指抽取事物的某种特征,以象征人的某种品格,或者直接将 事物比作某种类型的人,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理想志愿的一种表现手法。作 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向往,是本文写作的根本意旨,虽 没有明写,但贯穿于对小屋于环境的描写中赞美中。描写外在景物,成为抒写内在精 神的寄托。 ) (二)托物言志(投影 13) 1、展示“空中楼阁”的含义 既指作者心爱的小屋建于山上,犹如耸入云天的楼阁。 空中楼阁的含义 又指幻景中的楼阁,理想中远离喧嚣、恬静安宁的生活环境。 2、寄托的思想 寄托了作者对大自然和对自由、独立、安静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课堂测评】 1、在第一部分中,作者的观察角度有哪些变化? 小屋和山(1-3)山外远观,看全景。 小屋和树(4-7)山上近看,看局部。 小屋和树(8)山下远观,先局部后全景。 2、第二部分中,小屋的空气、光线、环境分别有哪些特点? 空气清新芳香、光线明亮、环境独立安静。 【拓展延伸】 (投影 14) 请说说关于文人墨客想要归隐山野、向往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追求独立人格和自 由生活的诗句。 1、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刘禹锡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唯吾德馨。 3、王维的山居秋暝 4、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教学总结】 1、结构层次(投影 15) 小屋点缀山:点破寂寞,增加内容 立足屋外看小屋 静、小巧 (定景换点) 近看别致出色 树点缀小屋 含蓄而有风度 若隐若现 远观 轻灵而自由 花园 云霞 立足小屋看外界 空气 光线 (定点换景) 环境 山路 小屋夜景 物:山 屋 树 小屋(实写) 托物言志 志:热爱自然、安静、独立 空中楼阁(虚写) 2、结束语(投影 16) 李乐薇的小屋只不过是建立在山上的普普通通的房子,可她将小屋及其周围的景 色描写得那么优美。可见,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在现代 化的快节奏中的我们那就更需要一份内心的宁静。我希望大家能“让美充满诗的心灵, 让诗的心灵充满美”,快乐生活每一天! 【课后作业】 (投影 17) 1、熟读课文,完成文后练习一。 2、找出课文中运用修辞的语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3、完成练习册 基础知识。 【深情致谢】 (投影 18)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 1、第 1-3 段交代了小屋的什么?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关键句。 位置;“我的小屋玲玲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 2、第 1-3 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山如眉黛”:写出了山形的秀美。 (理解:古诗中有“眉山”一说,是用 远山比喻女子的秀眉;这里反其意而用之,用女子的秀眉比喻山形的秀美。 ) “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艺术地交代了小屋的位置,写出了小屋与山的关系。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 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写 出了小屋如何点缀山的由于有了小屋,寂寞的山富有生气了,单调的风景富有 “情调”了。 (理解:这一组比喻需逆向理解,没有风帆的水面单调,没有飞雁的天 空空旷,没有色彩的“单纯的底色”枯燥。作者选用这一组比喻想说明,正是因为小 屋的出现,使寂寞的山有了“生气” ,有了“情调” 。 ) 3、第 4-8 段交代了小屋的什么?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关键句。 背景;“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 。 4、第 4-8 段在描绘景物时,哪些段落是近看?哪些段落是远看? 第 4-7 段:山上近看 第 8 段:山下远观 5、从文中找出一个最具概括性的词来表现树对于小屋的作用。 (背景) 6、 “树的动,小巧”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在表达上有何作用? 对比;突出了小屋静谧和小巧的特点。 7、第 4-8 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设问: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 比喻: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 (这里主要写树,花仅仅是陪衬,将 树的姿态比作人的姿态,既顾及树的特征,找到了树与人的共同点,又将树想象得像 人一样。 )形势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 拟人:树的美在于姿势的轻健或挺拔,苗条或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这 课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表达了作者对小屋的赞 美与热爱,也暗含了作者人格中的尊严与豪迈。 ) (理解:“含蓄”是因为大树“把小 屋笼罩起来” “有风度”是因为小屋上面有“细而密的枝叶”的佩戴、装饰,其树阴 “美而浓” 。 “含蓄而有风度”本是用来写人的,这里用来写小屋,小屋仿佛人一样有 生命,有气质,实际上作者是借外物以言自身,从中寄托了对小屋的赞美与热爱。这 里不是实写,而是虚拟,写的是“另一种印象” 。 ) 对比: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 对偶: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 8、分析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 运用对比,突出了在树的映衬下小屋的特点;前后两句又是带有骈俪色彩的句子, 读来音韵和谐。 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 以三音节的短语组成复指式的判断句,且前后相应,突出了小屋的色彩鲜明。 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 运用比喻,写出了掩映于树丛中的小屋的活泼姿态,美好情调。 9、第 9-10 段, “领土”和“领空”的本义是什么?在文中分别指什么?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情感?前后两段是什么关系? “领土”指在一国主权管辖下的区域;“领空”指一个国家的陆地、领水和领海上 的整个空间。 分别指作者所拥有的小屋、花园、小路;广袤无限的天空。 表达了作者对拥有自由天地的神圣与豪迈的情感及自由而开放的心态。 (理解:有 限与无限的对举,是说身体的活动空间虽小,但是心灵的活动空间却无比宽阔。 ) 10、第 9 段说,小屋虽小,但足以让人“游目骋怀” ,请从第 10 段找出“游目骋怀” 的具体例子。 远望天边的云霞,把它们想象为上帝玩赏的牡丹或芍药。 11、第 9 段与第 10 段是什么关系? 第 9 段是泛泛说,第 10 段是具体说。 (理解:第 9 段泛泛地写小屋“领土”有限, “领空”无限足以“举目千里” “俯仰天地” ,即古人说的“游目骋怀” 。第 10 段 具体写有限领土上的花品种不一,与无限领空中的花形态各异,其中将天上的云霞想 象为“上帝玩赏的牡丹或芍药” ,暗中与前一段的“游目骋怀”呼应,写出了在有限 的小屋可以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 ) 12、分析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足以举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 以四音节为主干的整齐的骈俪语句,突出了站在小屋可以纵情“游目骋怀” ,读 来音韵整齐优美。 天地相连的那一道弧线,是另一重无形的围墙,也围住一些花,那些花有朵状,有 片状,有红,有白,有绚烂,也有飘落。也许那是上帝玩赏的牡丹或芍药。 ,我们叫 它云或霞。 运用比喻,表现了作者宽广的胸襟和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 (注:“那一道弧线” 指地平线;“一些花”指云霞。 ) 13、第 12 段中, “花蕊绽开了一些” 、 “花瓣微微收拢”和“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 如在花蕊中一般,后退了一些”分别比喻什么? “花蕊绽开了一些”比喻破晓时小屋慢慢从夜色中显现出来。 “花瓣微微收拢”比喻入暮时小屋渐渐地向夜幕中隐去。 “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后退了一些” 比喻群山怀抱的 小屋在晨暮昏晓时的光线变化。 (这是俯瞰角度,将群山怀抱的小屋比作一个花蕊, 形象地写出小屋在晨暮昏晓时的光线变化。 ) 14、 “科学的时间性”和“浪漫的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