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庄子与中国诗史之源 【原文出处】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199604 【原刊页号】54-61 【分 类 号】J2 【分 类 名】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复印期号】199703 【 作 者】孙明君 摘要 本文考察了庄子与中国诗史的关系,文章认为:庄子的审美情感开拓了 诗的疆域;庄子创造了丰富的意象、全新的意境和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庄子的艺术精 神超越了同类文化典籍,足以与诗三百 、 楚辞鼎足而三;以庄子为中心形成了道 家诗学体系;庄子在塑造中国古代诗人心态,建构诗人人格模式,规范诗歌创作流向诸 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 庄子是中国诗史之一源。 关键词 诗史之源 神美情感 诗学体系 何谓“诗史之源”?本文认为,可称为诗史之源的文本,当具备下列因素:一,该文本 形成于民族文化的发韧期。在中国,即是先秦时代;二,匦胧鞘枳芗蚴蔷弑甘枰帐跆 刂实奈幕浼绻呛笳撸匦刖弑竿辔幕浼狈 囊帐跆刂剩湟帐跆刂 誓芄惶畈故枳芗帐踅 狗矫娴目瞻祝蝗运行模纬闪艘恢置姥逑担凰模 宋谋静皇且桓鼍蔡谋瓯荆芄灰酝缜康纳 刖薮蟮纳噶 旌笫朗诵奶 淖呦颍娣逗笫朗枰帐蹙竦牧鞒獭韵碌奶致奂淳荽苏箍?br 一 虽然庄子中有一些语句整饬而又押韵的章节, 大宗师 、 人间世 、 知北游中 皆有诗意盎然的直接标明为“诗”与“歌”的段落,然而,从整体上看, 庄子毕竟是间 有韵语的散文。如果诗必须要有整齐的句式、和谐的韵语,那么, 庄子不是诗。幸而, 这只是诗的表层形式。诗,还有诗的深层形式,还有诗之魂。 “是诗便少不了那一个哀艳的情字” ,1若无真情灌注的诗,纵然精工,终如纸花, 缺乏生气。 庄子渔父云:“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一部庄子 处处充溢着这种精诚之情。 韦勒克、沃伦说过:“历史上确曾有过哲学与诗之间真正合作的情形,但这种合作只有 在既是诗人又是思想家的人那里才可以找到。 ”2在中国诗史上庄子是第一位将哲学诗化的 哲人。作为哲人,庄子对自己建构的哲学体系充满了深情。对其哲学最高范畴“道”的描述、 对其理想人格“真人” 、 “神人” 、 “圣人”的描绘,无不倾注了宗教般的热忱。在他的笔下, “神人”们“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 海之外。 ”(逍遥游 ) “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 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 ”(大宗师 )此神人真人是宇宙的精华、 天地的英灵。从形体到精神莫不符合美的标准、诗的神韵。庄子并不因倾心于形而上的“道” 而遗忘了人间世。所谓诗人就是关注人生,热爱生命,具有悲天悯人情怀的人。庄子正是这 样一位真正的诗人。他说: 子不闻夫越之流人乎?去国数日,见其所知而喜;去国旬月,见所尝见于国中者喜;及 期年也,见似人者而喜矣;不亦去人滋久,思人滋深乎?(徐无鬼 ) 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望之而比见其崖,愈往而不知其所穷。送君者皆自崖而返,君自 此远矣!(山木 ) 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虽使丘陵草木之缗,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则阳 ) 。一个无 情之人,难以有如此细腻的情感领悟,难以有这种心灵的悸动。只有眷恋人生、珍视生命的 诗人才能将远离家园、远离亲人、漂泊无依的悲哀感和盘托出。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 隙,忽然而已” (知北游 ) ,是庄子体认到生命短促而又无可奈何的哀叹。惠子,是庄子 的论敌,又是他的挚友。他们曾共同游乐、相互争执、甚至势不两立随着惠子的去世, 这一切都成为永久的回忆,留给庄子的是无尽的哀伤: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殷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 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殷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 为之。 石匠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 吾无与言之矣。 ”(徐无鬼 ) 这是诗人的伤逝,这是哲人之间的友谊。真情厚谊,感人肺腑。钟向知音,人亟称之; 庄惠之交,世所罕言。真正的友谊,不仅在于理解,其实启迪友人的灵感,撞击友人思想的 火花,尤为重要,尤为难得。也许,这样要求太过苛刻,因为庄惠之交,千载而下,惟此一 度。解牛之庖丁、承蜩之佝偻、斫轮之轮扁、运斤成风之匠石因了庄子的缘故,进 入了文学的殿堂。是的, 孟子中亦有揠苗助长的宋人(公孙丑上 ) 、乞幡之齐人 (离娄上 ) , 韩非子中亦有酤酒之宋人(外储说右上 ) 、鬻盾矛之楚人(难一 ) 等等,也写到了下层人物,但后者多是被嘲笑的对象或者只具有工具价值。不似庄子用真情 肯定他们的品质、赞赏他们的技艺。 庄子之情,弥漫人寰,也弥漫自然。从天体的运行、 四季的推移到鱼之乐、蛙之惊、螳螂之怒庄子无不作了细致地观察。庄子把自己的身心 安置于自然之中:或与友人漫步濠上,观赏鱼游之乐;或与弟子穿越山林,讨论材与不材; 或垂钓河畔,思悟人生至理他说:“山林欤,皋壤欤,使我欣欣然而乐焉!” (知北 游 )至此,大自然已成为诗人完整的审美对象,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浑然如一。 庄子立足于自然的尚情论以及他对人间世、对自然、对其哲学境界的深情,犹如一阵春 风,吹入被儒家道德说教所笼罩的诗坛,这是一场诗界的革命。因之,古人云:庄子是“最 近情的人” (林云铭:庄子因卷一) ,是“最深情的人” (方以智:药地炮庄庄子论 略 ) 。闻一多先生云:“庄子是开辟以来最古怪最伟大的一个情种。若讲庄子是诗人,还不 仅是泛泛的一个诗人。 ”诚哉,斯言! 情感并不等于诗,只有运用一定的艺术形式(如意象,意境,格律)将情感予以艺 术的再现,才能形成诗。贯通整个中国诗史而看,意象的创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意境的 类型上,庄子除了创造了许多社会意象、心理意象外,着力创造了一批具有象征性的自然意 象。譬如齐物论中栩栩然飞翔的“蝴蝶” 、万窍怒号的“大块噫气”等等,此处的蝴蝶 与风,已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蝴蝶和气象学意义上的风,而是诗的蝴蝶,诗的风,只能用审 美心态去体味去把捉。庄子笔下的动物植物无不浸透了诗的色彩,从不同的角度象征着庄子 的哲学范畴。这些意象作为一种意象原型被长期沿用。仅“蝴蝶”意象就被诗人化用为:庄 周化蝶,庄周梦蝶,庄周蝴蝶,蝴蝶庄周,蝶化庄生,栩栩蘧蘧,蘧蘧栩栩,梦蘧蘧,蘧蘧 梦,蝶蘧蘧,蝴蝶梦,梦蝴蝶,蝶梦,梦蝶,化蝴蝶,化蝶,蝶化,蝶与周,蝶为周,周为 蝶,漆园蝶,南华蝶,庄蝶,庄生蝶,庄叟蝶,枕蝶,蝶入梦,庄周梦,庄叟梦,庄梦,梦 栩栩。庄子意象的主要特征是采用夸张性变形性意象。写大时则曰:“北溟有鱼,其名 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 ”(逍遥游 ) “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 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陷没而下,鹜扬而奋,白波若山, 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 ”(外物 )写小时则曰:“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 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角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返。 ”(则阳 ) 写肢体的变形则曰:“支离疏者,颐隐于脐,肩高于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肋。 ” (人间世 )王国维云:“南人想象力之伟大丰富,胜于北人远甚。彼等巧于比类,而善 于滑稽:故言大则有若北溟之鱼,语小则有若蜗角之国;语久则大椿冥灵,语短则蟪蛄朝菌; 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汾水之阳,四子独往。此种想象,决不能于北方文学中发见之。 ” (王国维:屈子文学之精神 )其实,即使在南人中,庄子亦是独一无二的。其文“喻后 出喻,喻中设喻,不啻峡云层起,海市幻生” (宣颖:南华经解庄解小言 ) ,创造出一 系列丰富而鲜明的意象。是故,有人誉庄子为“第一位创造意象的大师” ,3不是没有根据 的。 王国维人间词话将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物我对峙;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物我两忘。庄子哲学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之境,又可称为“吾我” 之境。 “我”指偏执的我,斤斤计较于一己得失的我,蔽于成见同于流俗的我,物与我相互 对立的我。只有消解这样的“我椰才能进入“天地与我并啥,万物与我为一” (齐物论 ) 的澄明境界。从美学诗学的角度看,这是审美的境界,是诗化的境界。它既是诗论史上“无 我之境”理论的发源地,又是诗歌史上“无我之境”的首次呈现。同时, “文中之支离疏, 画中的达摩,是中国艺术里最具特色的两个产品。正如达摩是画中有,诗文中也常有一种 清丑入图画,视之如古铜古玉的人物,都代表中国艺术中极高古、极纯粹的境界。而文 学中这种境界的开创者,则是庄子。 ”4 庄子也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在庄子中,既有昆仑神话系统的产品,也 有蓬莱神话系统的产品。如果说,它借助昆仑神话表现出从现实社会超脱到天国、自然 之中的观念行为,呈现出磅礴雄伟的气势;那么,它借助蓬莱神话则表现出逃遁心灵、 静心养气的观念行为,呈现出淡漠超然的气势。这两种风格分别成为古典浪漫主义全部作品 的风格基础。 ”5甚至,有人认为屈赋中并没有真正的浪漫主义,代表中国浪漫主义审美理 想的真正源头的只有庄子 。6是不是可以作这种结论,还有待于进一步讨论。但至少可 以肯定庄子是中国古代浪漫主义的源头之一。 概之, 庄子的情感溢出了伦理道德的堤坝,为诗歌创造开辟出新的天地;庄子创造 出了前所未有的意象意境,开创了浪漫主义风格。从本质上看,庄子是一位“天生的诗人” , 庄子具有“诗歌的原质” (王国维:屈子文学之精神 ) 。 二 庄子的艺术精神和艺术价值远远高出于同类文化典籍。 在先秦诸子中,墨家和法家认为审美与艺术不具有直接的功利作用,从而漠视忽视艺术 的价值。此处略而不论。对中国艺术精神发生根本性影响的只有儒道两家。孔子作为塑造民 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结构的历史巨人,同时亦具备诗人气质,其“吾与点也”的潇洒情怀即为 明证。不过,他更多的关注于社会伦理道理规范,更多的投身于平治天下的事业。因而,与 其说他重视诗歌,不如说他重视诗歌的社会功用。他明确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泰伯 ) ,他认为诗歌只具有“兴” “观” “群” “怨”四种社会作用,他还规定了 “思无邪” 、 “中庸”等审美思维方式。一言以蔽之,他的诗学理论从属于他的社会人生 哲学体系。提出“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的孟子和提出了“诗以言志”的荀子,继承了孔 子诗学精神,对文艺社会功用的强调比前者有过之而无不及。由于原始儒家的不懈努力,使 中国诗歌从先秦时代开始,便与国计民生、政治教化紧密绾结。从文学的角度看, 孟子 亦具备较强的艺术性。孟子讲究知言养气,他说:“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 至焉,气次焉。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其人充满了浩 然之气,孟子其文亦充满了浩然之气。而且,孟子亦善于借助譬喻说理。与庄子相较, 孟子的气势更充足,结构更完整,条理更清楚,说理更充分,逻辑性更强。也就是说, 正因为如此, 孟子更接近典型的议论文。 周易的封爻辞是上古时代最早见之于文字的歌谣,其中个别歌谣已具备优美的韵律, 但它们还达不到“诗”的标准,最多只能算是一些不成熟的诗。倒是其中一些概念(如“神” “意” “象”等) ,因在客观上与审美思维和艺术精神相通,对诗学史有一定影响。 老子是道家的始祖,他的哲学体系以“道”为最高范畴,他认为:“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二十五章 ) ,直接启迪了庄子思想,同时, 老子一书文采 斐然,有比兴手法、有形象描绘、有强烈的情感,并且,其句式、韵律更接近于诗歌形式, 被人称之为“长篇哲理诗” 。然而,从思想体系上看, 老子思想属于社会政治学说,他依 据“反者道之动” (老子三章 )的原理,设计出“无为无不为”的以反谋正之术。难怪 汉书艺文志称其为“君人南面之术” 。汉初以黄老之术并称,不是偶然的。而庄子追 求的是一种精神境界, “庄子思想本身就是一首绝妙的诗。 ”7从艺术手法上看, “易之 妙,妙于象;诗之妙,妙于情。 老之妙,得于易 ;庄之妙,得于诗 ”(吴 世尚:庄子解 ) 。 易之“象”并非诗歌的意象,而是由“” “”两爻叠加组合的符 号。 老子的“象”亦是比较抽象的。虽然, 老子中有“车辐” 、 “户牖”等具体物象, 有“犹之,若畏四邻” (三十一章 )等新颖的喻体,不过,与庄子丰富的意象清晰的 意境相较, 老子尚停留在简单的比附阶段。二者虽不能说有霄壤云泥之隔,却分明属于 两个不同的层次。 概之,在先秦文化典籍中, 庄子具有同类文化典籍所不具备的诗歌艺术特质。 三 诗 、 骚是诗歌总集,但它们决不单纯是诗歌总集,可以说以它们为核心凝成了中 国诗学史上的两大重要的体系:儒家诗学体系和楚骚诗学体系。与此同时,我们不应当忽略: 诗学史上还有另一种重要体系道家诗学体系, 庄子则是道家诗学体系的核心,它具 有诗三百和楚辞无法替代的诗史价值。 诗三百与庄子 、 楚辞的区别甚为明显。一是产生时代不同。据考证诗三百 中最晚的一篇是陈风株林 ,它形成于公元前 600 年或前 599 年。而屈原则诞生于前 340 年,相差二百余年。庄子生平难考,学界认为他大约与孟子同时,略早于屈原。这一推 论当是基本可信的。二是文化背景不同。 诗三百基本属于北方的中原文化系统,而庄 子 楚辞主要反映的是南方荆楚文化系统的特色。三是作者的哲学素养不同。英国学者 柯勒律治说:“一个人如果同时不是一个深沉的哲学家,他决不会是伟大的诗人。 ”先秦时 代,只有庄子和屈原可以称为伟大的诗人。四是庄屈之“文如云龙雾豹,出没隐见,变化无 方” (刘熙载:艺概文概 ) ,具有上天入地,神游八极,情思飘逸的浪漫主义特色。 庄 子中的意境前已指陈。仅就屈原作品中的诗境而言,其诗中有苍梧、县圃、白水、阆风、 昆仑、西极、流沙、赤水、不周等神奇之地,有羲和、望舒、飞廉、丰隆、雷师、东皇太一、 东君、云中君、湘君、湘夫人等神人。他将遥远的上古神话传说、虚幻神秘的楚地巫风以及 诗人超群出众的想象力揉合起来,建构成一幅幅浪漫神奇的艺术画卷。他所选择的意象、组 接的意境源于现实合于现实又超越于现实,神奇而不怪诞,夸张而不变形,迷离而不恐怖。 这种对个体心灵情感世界细致深刻的描绘,对超现实世界的神奇的勾勒,在诗三百中是 找不到的。 诗三百则是典型的现实型文学。现实型文学即是以侧重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 现实。通读诗三百不难发现它以日常人生为写作素材,以人间世为抒情对象。在这里有 社会政治秩序之乱与治,有国计民生之利与病,有社会风气之好与坏,有君臣朋僚的往来, 有双亲妻子的聚离散合,有男女间的痴恋与绝情,有孤儿弃妇的哀吟,有山川景物建筑工艺 的描摹。诗人所歌咏所展现的是有哭有笑、有声有色的人间生活,其中散发着浓郁的乡 土气息。在依依杨柳间行进的士卒,在故国宗庙宫室之遗址抒发黍离之悲的大夫,在“蒹葭 苍苍、白露为露”的秋天追寻理想的士人,在桃花盛开的季节走向新生活的少女时隔千 载之后,今天读来,依旧清晰,依旧亲切。五是作品篇幅的长度不同。 楚辞多是长篇巨 制, 天问三百七十多句,二千五百多字;离骚三百七十三句,二千四百九十字。屈 原博大精深的思想、上天入地的神思、忠而被谤的怨怼,非借助宏篇巨制难以抒发。但这种 鸿文长篇在中国诗史上所占比例很小,中国古代诗歌大都是数十句甚至八句四句的篇幅短小 之作。这一传统无疑始于诗三百 。 诗三百的语言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颂”诗中 只有个别篇章以杂言为主, “风”诗中杂言化倾向较为明显。 庄屈同是晚周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自其同者而言之, “二子皆才高而善怨者,或至于 死,或迫于无所有之乡,随其所遇而变耳。故二子所著之书,用心恢奇,逞辞荒诞,其宏逸 变幻,亦有相类。 ”(陈子龙:谭子庄骚二学序 )自其异者而言之,则“庄骚实二,不可 以并” (龚自珍:最录李白集 ) 。 原始儒家讲究修齐治平,与屈原同。屈原继承了儒家忧国忧民的情怀,自觉承担起历史 的重荷,上下求索,九死不悔;然孔孟荀皆以天下之士自许,并不独钟情于故国。屈原在接 受原始儒学基本思想的同时, “受命不迁” ,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向故国,自愿与故国共存同亡。 他所追求的是一种理想,一种新形态的文化的精神。为了这种文化精神他甚至选择了放弃生 存。当屈子在汨罗江畔举身赴水之时,中国诗史上崛起了一位顶天立地的伟人。他的精神、 他的情操、他的人格与日月共存!屈子之情充塞八极、弥漫寰宇。他为战乱漫延,民不聊生 而悲:“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 )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哀郢 ) ;他为楚国君王而悲:“岂余身之惮殃兮,恐 皇舆之败绩” (离骚 ) ;为自己的理想无由实现而悲:“既莫足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 所居。 ”(离骚 )与悲相对,屈原还喷吐了自己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所产生了怨怼 之情。他将批判的矛头首先指向反复无常的楚君:“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 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其次,他怨恨精心培养的人才的变节:“虽萎绝其亦何伤兮, 哀众芳之芜秽!”他尤愤恨奸佞党人的嫉贤妒能:“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 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离骚 ) 。屈原对人民、对故国的爱与对君主的怨对奸 邪小人的恨是同一情感的一体两面。与屈子那殉道的精神和献身的热忱不同,庄子不与统治 者合作,他淡泊功名,志在山林,趣入皋壤,追求精神的自由,人性的解放,庄子的人格是 一种独立型人格,他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一方面坚守自己的理想,另一方面批判 社会现实,同虚伪的礼教作不妥协的斗争。庄子的人格境界对后世士诗人之人格建构发 挥了巨大作用。一个“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 ) ,一个“不为轩冕肆志, 不为穷约趋时” (缮性 ) 。尽管同样值得敬之重之,却分属两种情操类型、两种人格模式。 此其一也; 屈子“这种激情的倾诉,表现了一个自我生命存在的历炼与挣扎;因此,自我性的突显, 可以说是楚辞文学的特征。 ”8这与庄子的追求恰恰相反。故楚辞多“有我之 境” , 庄子多“无我之境” 。此其二也; 诗三百中的比兴是自由随意的,到了屈原时代,他将比兴固定化,并形成了一个比 兴系列,如此则更能突显比兴的审美作用,使比兴走向深入,走向系统化。屈原扩大、深化 了诗三百比兴意象, “以美人为君子,以珍宝为仁,以水深雪雾为小人” (文选张衡 四愁诗序 ) ,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比兴结构,而庄子意象却更为庞杂奇诡不拘一格,没有 固定的格式。此其三也; 屈子虽然上游天庭,下穷九泉,他的心却始终不曾忘怀故国,忘怀民众。其诗歌意象属 于政治伦理之载体。这与儒家诗教有扣合之处,而与庄子将审美情感倾注于永恒的自然大异 其趣。故清代学者刘熙载认为:“诗以出于骚者为正,以出于庄者为变” (艺 概诗概 ) 。此其四也。 庄屈分野,判若鸿沟。 显然, 庄子自有其独特的诗史价值。不是诗三百和楚辞所能替代的。先秦 时代诗 、 庄 、 骚相继崛起,如同三条粗大的根系,共同支撑起中国诗史的参天大树。 四 无论共时性的考察还是历时性的探究,都不难发现,中国诗史的肌体内始终流淌着庄 子的血液。 两汉是一个诗思消歇的时代。汉代儒士采用断章取义的诠释法,先变诗三百为“经” ,继而,又变离骚为“经” ,扼杀了诗三百和楚辞的生命力,把它们制作成僵 硬而贫血的政治标本,至于庄子则被他们久久的遗忘了。直到汉末魏初才有了根本的转 变。汉魏之际诗 、 骚 、 庄的诗史位置得以确立,并呈现三源合一流的趋势。其中, 庄子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一到魏晋间,庄子的声势突然浩大起来,庄子突然占据 了那时代的身心,他们的生活、思想、文艺整个文明的核心是庄子。 ”9由于庄子思想 和艺术精神的博大无涯,魏晋诗人对庄子的认同体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呈现为一个渐 进的动态过程。 古诗十九首以其“情真、景真、事真、意真,澄至清,发至情” (陈绎曾诗谱 ) 突破了毛诗序 “诗言志”的藩篱,大胆的将朋友阔绝,男女相思,叹老嗟卑、知音难遇, 逐臣失意之情写人诗中。稍后,建安诗人进一步开拓了“真情” 、 “至情”的范畴,使诗歌与 人类情感紧密扣合;在特殊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代诗人,其人生追求往往与政治、社 会、仕途、功名联系在一起,限于主客观因素,个人的期望常常会遭到挫折,或者完全落空。 有时不仅无法实现自我价值,甚至会有性命之忧。一代天才曹子建就是这样,他后期生活, 名为藩王,实同囚徒。理想的失落,生命的变幻莫测,使他自觉地投靠庄子 ,沉浸于 庄子的士大夫人格境界以消解生命的悲剧意识。庄子思想与中国失意士人的全方位结合, 当始于此。此后,庄子思想便成为历代失意、潦倒之士的精神避难所。正始时期,阮籍、嵇 康以老庄为师,用自然对抗名教,在王弼何晏正始玄学之外别开竹林玄学一途。嵇康“手挥 五弦,目送归鸿”的逍遥,阮籍“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的悲怆,与庄子精神遥相呼应。 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正始诗人继承了庄子批评黑暗现实,冲决封建礼教罗网,向往精神自 由境界的思想和行为;晋宋玄言诗, “诗必柱下之指归,赋乃漆园之义疏” (文心雕龙时 序 ) ,直接将老庄义理用韵语排列。玄言诗之衰亡与庄子的兴盛,雄辩地说明:诗之所 以为诗,在于诗之魂,不在于诗的外层形式;晋宋之际陶渊明因时局险恶,壮志难酬,毅然 挂冠归去,隐居浔阳,躬耕垄亩。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纯真人格, “久在樊笼 中,复得返自然”的欣喜之情,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的怡然自得,无不与庄子的思 想境界和艺术精神妙合无垠。稍后,谢灵运在青云失路后,寄情山水,写出了大批山水诗。 庄子之后,将自然美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进行观照,进而创立田园诗派山水诗派,是陶渊明 和谢灵运的功绩。从此,湖光山色、林泉籁韵作为新的美感范畴全面进入了诗史领域。如此, 庄子终于一步一层占领了中古诗坛。徐复观先生说:“在庄子以后的文学家,其思想、情调, 能不沾溉于庄子的,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尤其是在属于陶渊明这一系统的诗人中,更为明显。 ”10诚如斯言,即以伟大诗人李白、苏轼而言,古人早已指明:“太白诗以庄骚为大源” 。 “诗以出于骚者为正,以出于庄者为变,少陵纯乎骚 ,太白在庄 、 骚间, 东坡则出于庄者十之八九。 ”(刘熙载:艺概诗概 )太白东坡二人豪放旷达的性格, 傲岸不羁的人格,浪漫神奇的艺术境界与庄子密不可分,因二人气质经历、处世方式的 不同,其诗文又各具特色。大体说来,太白更多地接受了庄子“那婴儿哭着要捉月亮的天真” ,而东坡则更多地继承了庄子“那神秘的怅惘、圣睿的憧憬” 。11天真者多沉溺于幻境, 多自信自负,多放浪形骸,多奔放之激情,故常常放声歌唱:“大鹏一日随风起,扶遥直上 九万里” (上李邕 )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 ;怅惘者则多忧 患意识,多理性的思索,多人生无常的慨叹,故时时咏叹:“我生天地间,一蚁寄大磨” (迁居临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产品线上销售平台用户体验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移动工作站GPU云渲染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恩施市残疾人联合会公益性岗位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现场急救知识培训教案课件
- 2025年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报告
- 2025年汽车尾气排放检测技术市场发展趋势报告
- 2025年生鲜新零售供应链优化与冷链物流成本效益评估报告
- 2025年快时尚模式在时尚零售行业的供应链优化研究报告
- 2025年数字化教材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与教学效果研究
- 2025年教育行业教育培训机构教学效果评估与反馈研究报告
- 连锁公司发票管理制度
- 中级四级计算机程序员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附答案)
- GB/T 45355-2025无压埋地排污、排水用聚乙烯(PE)管道系统
- 学校食堂员工薪资方案
- 2025-2030中国冷冻榴莲行业供需现状究及未来销售渠道趋势报告
- DBJ41T 137-2014 防渗墙质量无损检测技术规程
- 百岁居区域+乐活内外勤宣导材料
- 内蒙古职工考勤管理制度
- GB/T 21220-2024软磁金属材料
- 《数字媒体技术导论》全套教学课件
- 吉林大学介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