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病理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病理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病理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病理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理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Pathoanatomy)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164005101、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102(51/51) 、周学时 6、 学分 4、开课学期 4。 1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本课程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从形态、机能和代 谢变化角度研究和分析疾病,阐明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转归和后果,为防治疾 病提供理论或实验依据。与先前所学的其它医学基础课关系密切,并为今后学习临床医学课程 打下基础。 2适用专业与学时分配: 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 教 学 内 容 与 时 间 安 排 表 章次 内 容(宋体五号字)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一 绪论 1 1 二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5 3 2 三 损伤的修复 3 2 1 四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7 4 3 五 炎症 12 6 6 六 肿瘤 10 7 3 七 心血管系统疾病 12 6 6 八 呼吸系统疾病 10 4 6 九 消化系统疾病 14 5 9 十 泌尿系统疾病 7 4 3 十一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4 2 2 十二 内分泌系统疾病 2 1 1 十二 传染病 9 4 5 十三 寄生虫病 3 2 1 十四 实验总复习 3 3 合 计 102 51 51 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系统掌握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学会观察、描述疾 2 病的病理现象,并能根据病变的基本规律去分析病变,揭示疾病的本质,阐述病理与临床的联系, 为学习临床医学和疾病的防治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4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病理解剖学是一门介于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它以学生已学的基础医学 课程如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寄生虫学等课程作为学习病理 解剖学的基础,而病理解剖学则是为学生日后学习临床医学如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 科学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1) 李玉林主编病理学 第 7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2)本教研室自编病理学实验指导 2003. (3)李甘地主编病理学 第 1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4)董郡主编病理学第 2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 (5)Cotran RS,Kumar V, Collins T.Robbins Pathologic Basis of Disease (6th Edition) W.B.Saunder ,1999. (6)Kumar V , Cotran RS,Robbins SL. Robbins Basic Pathology (7th Edition) 2003 陈杰、李甘地主编 病理学 第 1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讲授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 鼓励学生在学习和思考中的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并辅以实例标本、幻灯、投影和录像等相结合的直 观教学。 7课程考试方法与要求: 课程考核方法以理论考试为主,结合课堂测验、课外练习、实验实践等方式进行考核。要求学 生掌握重点内容,理解主要内容,了解一般内容,并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观察和分析、解决问题。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 70%,实验考试占总成绩的 20%,实验报告与课堂练习占总成绩的 10%。 8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实践性教学以实物病理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观察、描述为主,辅以幻灯、投影和视频材料 相结合的生动、直观的互动性教学。 二、教学内容纲要 绪论(1 学时) 1 主要内容 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在医学中的地位、研究方法和发展史。 2 基本要求 理解:病理学的内容、任务和研究方法。 3 了解: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的发展史。 第一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5 学时)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第三节 细胞凋亡 实验 2.基本要求 掌握:萎缩、肥大和增生的概念及临床意义;化生、变性、坏死和凋亡的概念;细胞水肿、 脂肪变、玻璃样变的常见原因、形态改变和意义;坏死细胞核的改变;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 死、纤维素样坏死、坏疽的常见原因和形态特点 理解:萎缩、肥大和增生的类型;常见的化生及其意义;坏死时细胞质和间质的改变;坏 死的结局和后果。 了解:粘液样变、淀粉样变、病理性色素沉着和病理性钙化的病变特点;凋亡的临床意义、 凋亡与坏死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 (3 学时)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再生 第二节 纤维性修复 第三节 创伤愈合 实验 2基本要求 掌握:再生与修复的定义; 三类不同强弱再生能力的细胞;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特征及 其在创伤愈合中的作用及结局;一期愈合、二期愈合的特征和区别。 理解:瘢痕组织的概念、形态特点和作用;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了解: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细胞再生的影响因素;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形成过程及机 制。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骨折愈合的过程。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7 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 充血和淤血 第二节 出血 第三节 血栓形成 4 第四节 栓塞 第五节 梗死 实验 2.基本要求 掌握:淤血的原因、病变、后果;肝、肺慢性淤血的形态特征及后果;血栓形成的概念和 形成条件;血栓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血栓栓塞;贫血性梗死和出血性梗死的病变;栓塞、 梗死的概念。 理解:血栓的类型和形态;脂肪栓塞、气体栓塞、羊水栓塞、其它栓塞;出血的病理变化 和后果;栓子运行途径;梗死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了解:动脉性充血的概念、原因和后果;出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血栓形成的机制;血栓 形成的过程和类型;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败血性梗死。 第四章 炎 症(12 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 炎症的概述 第二节 急性炎症 第三节 慢性炎症 第四节 炎症的结局 实验 临床病理病例讨论 2.基本要求 掌握:炎症的概念和基本病理变化;白细胞的渗出和吞噬作用;急性炎症的类型及其病理 变化(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 ;肉芽肿性炎的概念;炎症介质的定义。 理解:炎症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急性炎症时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血管通透性升高;主要 炎症介质的种类及其主要功能。一般慢性炎症的病变特点。肉芽肿性炎的常见病因、形成条件、 肉芽肿的类型和组成) ;炎症的结局 了解:炎症的原因;出血性炎。 第五章 肿 瘤(10 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 第二节 肿瘤的形态 第三节 肿瘤的分化和异型性 第四节 肿瘤的命名和分类 5 第五节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第六节 肿瘤的分级与分期 第七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第八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第九节 癌前病变、非典型性增生和原位癌 第十节 肿瘤的病因和发病学 第十一节 常见肿瘤举例 实验 2.基本要求 掌握:肿瘤性增生的主要特征;分化与异型性的概念,异型性形态表现与临床意义;肿瘤 的生长方式;肿瘤的扩散;肿瘤命名的一般原则;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癌前病变、非 典型性增生、原位癌和上皮内瘤变的概念;癌与肉瘤的区别。鳞状细胞癌、腺癌; 理解:肿瘤的概念;肿瘤的分级与分期的标准和临床意义;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对机体的 影响;常见的癌前病变。非典型性增生的分级标准及意义;肿瘤的组织结构;乳头状瘤、腺瘤。 了解:肿瘤的大体形态;肿瘤的特殊命名;肿瘤的分类;肿瘤的生长动力学、肿瘤血管生 成、演进和异质性; 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细胞生长增殖的调控、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环境 致瘤因素。遗传与肿瘤。肿瘤免疫。基底细胞癌;间叶组织良性肿瘤;间叶组织恶性肿瘤;神 经外胚叶源性肿瘤。 第六章 心血管疾病(12 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第三节 高血压 第四节 风湿病 第五节 感染性心膜炎 第六节 心瓣膜病 实验 临床病理病例讨论 2.基本要求 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发病情况和病理变化;冠心 病:心绞痛(原因及诱因、类型) ;心肌梗死(病因、类型、病理变化、合并症) ;高血压的诊 断标准;良性高血压的病理变化(动脉病变、心脏病变、肾病变、脑病变) ;风湿病的基本病变; 6 风湿性心内膜炎;心瓣膜病、瓣膜关闭不全和狭窄的概念;二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的心脏病变 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心肌纤维化;高血压的病因;风湿性心肌炎、心外膜炎; 二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的临床病理联系;主动脉瓣狭窄和关闭不全的心脏病变与血流动力学改 变;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了解: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主要动脉的病变(主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四肢动脉、 肠系膜动脉) ;冠状动脉性猝死;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恶性高血压的肾、脑病变;风湿病的病因 和发病机制;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动脉炎、皮肤病变和风湿性脑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的病因。 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10 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 上呼吸道与肺部炎症性疾病 第二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第三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第四节 呼吸系统常见肿瘤 实验 临床病理病例讨论 病理尸体解剖录像 2.基本要求 掌握: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合并症、临床病理联系;慢性支气管炎、肺 气肿的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联系;肺心病的病理变化;肺癌的病理变化; 理解: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肺心病的病因和发病 机制;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的病理变化;肺癌的病因和扩散途径。 了解:病毒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的病理变化;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的病因 和发病机制;肺气肿的类型;肺心病的临床病理联系;肺癌的临床病理联系。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14 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 胃炎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病 第三节 阑尾炎 第四节 病毒性肝炎 第五节 肝硬化 7 第六节 胆囊炎与胆石症 第七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 实验(一) 实验(二) 临床病理病例讨论 2.基本要求 掌握: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镜下病变特点;消化性溃疡病的病变、结局及合并症;阑尾炎的 类型与病理变化;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急性肝炎的病理变化;慢性肝炎的类型和病理变化; 肝硬化的概念;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变、临床病理联系及结局;早期胃癌的概念;进展期胃癌的 大体和镜下观;原发性肝癌、食管癌、大肠癌的病理变化。 理解:消化性溃疡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阑尾炎的结局和并发症;急性肝炎与慢性肝炎的 临床病理联系和结局;急性重型肝炎与亚急性重型肝炎的病理变化;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因和发 病机制;坏死后性肝硬变的病变;胃癌的扩散;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和扩散途径。 了解:慢性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慢性浅表性胃炎(病变)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和胃 镜检查特点;消化性溃疡病的临床病理联系;阑尾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及 发病机制;坏死后性肝硬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胆汁性肝硬化的病理变化;急性重型肝炎与亚 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病理联系和结局;胆囊炎的病理变化;胆石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胆石的 种类;食管癌的病因、扩散途径和临床病理联系;胃癌的病因和组织发生;大肠癌的病因、分 期与预后。 第九章 泌尿系统疾病(6 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 第二节 肾盂肾炎 第三节 泌尿系统肿瘤 实验 2.基本要求 掌握: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和结局;慢性肾小球肾炎 的病理变化;肾盂肾炎的定义;急、慢性肾盂肾炎的病理变化;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变化。 理解: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原发 性肾小球肾炎的基本病变和临床表现;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点;膀胱移行细胞癌的 临床病理联系。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联系和结局;肾盂肾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膀胱移行细 胞癌的临床病理联系。 了解:膜性肾小球肾炎、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性增生性 8 肾小球肾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IgA 肾病的病变特点;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病理 联系和结局;急、慢性肾盂肾炎的结局;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第十章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4 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 子宫颈疾病 第二节 妊娠滋养层细胞疾病 第三节 乳腺疾病 实验 2.基本要求 掌握: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的病理变化;子宫颈癌的病理变化。葡萄胎、绒毛 膜癌的病理变化;乳腺癌的原位癌概念、分型及病理变化;乳腺癌的浸润性癌概念、分型及病 理变化。 理解:慢性子宫颈炎的病理变化;宫颈癌的扩散和转移;葡萄胎的临床病理联系;侵蚀性 葡萄胎的病理变化;绒毛膜癌的扩散和临床病理联系;乳腺癌的扩散途径。 了解:子宫颈癌的病因、临床病理联系;葡萄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2 学时) 1.主要内容 第一节 甲状腺疾病 第二节 胰岛疾病 实验 2.基本要求 掌握: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的病理变化;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病理变化; 理解: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病理联系;糖尿病的分类、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变化; 了解: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弥漫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