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教案_第1页
《短歌行》教案_第2页
《短歌行》教案_第3页
《短歌行》教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短歌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鉴赏诗歌,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 【教学重点】: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和鉴赏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5 分钟) 大家知道,在三国时期,曹操是一位天下闻名的枭雄。不仅如此,曹操还具有非凡的 文采,以前,我们曾经学过曹操的两首诗歌观沧海和龟虽寿 。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 位胸怀天下壮志凌云的英雄。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短歌行 ,进一步体会诗人的英雄气 慨。 二、整体感知,由学生朗读诗文并感悟,交流读诗体会。 (15 分钟) 三、讨论鉴赏(100 分钟) 1、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奋发进取,不懈追求的理想。 “对酒当歌” ,猛一看很象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这里讲 “人生几何” ,不是叫人“及时行乐” ,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 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提醒广大贤士: 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贤士应该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 在这四句诗中,诗人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 “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的地 步。 “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 么而“愁” 。由于自私、颓废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 种有进步意义的追求而愁,那就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为了 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而苦苦追求。这个“愁”是追求中的痛苦,是远大理想还没有实 现时所产生的烦恼,是一种积极的情感。 2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情。 “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 ,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 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 士。 ”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 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能突出地表现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山不厌高,海不 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多多益善。所以陈沆说:“鸟则择木, 木岂能择鸟?天下三分,士不北走,则南驰耳。分奔蜀吴,栖皇未定,若非吐哺折节,何 以来之?山不厌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厌士,故天下归心。 ” (亦见诗比兴笺 )这些话有助于理解本诗的深刻含义。 3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巧用典故。 “青青子衿”二句,因子郑风子衿 ,用以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 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 自然妥贴。 2 巧用比兴。 “乌鹊南飞”一句,以乌鹊比喻贤士;“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则比喻 贤士徘徊选择明主之意;“山不厌高” ,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 四、思想教育(15 分钟)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是啊,人生苦短,韶光易逝。身处乱世 的曹操尚有建功立业的坚定信念,我们生逢盛世的青少年更要发愤图强,铸造绚丽辉煌的 人生。 五、课外延伸(45 分钟) 选择短歌行中最能打动你心灵的诗句,谈一谈你的心得体会。 讨论话题一:怎样评价曹操,或者说你心中的曹操形象和诗人曹操有什么不同? 参考话题:“立志与成才” 、 “机遇与成功” 、 “科教兴国” 、 “尊师重教” 、 “礼贤下士” 附录一:赏析 自古以来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者,大有人在。有的是因岁月蹉跎、 “不知老之将至”而嗟叹;有的是因 富贵荣华未及尽享而叹惋;也有的是因贪生畏死而惆怅。曹操的短歌行开头也发出了时光短促、人生 几何的慨叹。但我们读过全传,就会感到,作者发此感慨,是因为他感到年事渐高(时年五十四岁) ,时日 见浅,而眼下大业未成,匡扶济世之才又极为难得,是紧迫感、焦灼感使然。正是因为有这种思想,对于 已经“ 越陌度阡 ”屈尊任用的, “契阔谈宴”,热诚相待;对那些尚在“绕树三匝”、徘徊不定的贤士,发出“山 不厌高,海不厌深”的呼唤,坦露自己求贤若渴的心迹。这首诗使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曹操作为一代政 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爱才、礼贤的政治家的胸襟;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 神。 曹操这首诗气魄宏伟,感情充沛。读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 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这样的诗句,你会强烈地感受到作者渴求贤才的殷切心情;读着“山不厌 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你会感到诗人博大坦荡的胸怀。而这种诗句,也只有像曹操这样一 位有雄才大略、感情豪放的人才能吟得出来。 附录二:曹操在历史政治上的二重性 纵观历史风去人物,从来没有哪一个人物有曹操的形象那么复杂,那么失真和具有争议。在很长一个时 期,一提起曹操人们便会脱口说出对他的评价:“挟天子以令诸候的大奸臣。”“欺君罔上的汉臣贼子。 ”其实人们说的曹操只是文学作品中和戏剧台上的作为艺术形象的曹操。而历史上曹操其人的真实面目如 何呢?这就值得认真研究才能作答了。鲁迅先生于一九二七年七月指出我们讲到曹操 很容易就联想起 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实方法。又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 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由于曹操 这一历史人物确实具有多重性,要还其真实面目就不仅仅是一个 “是”还是“非”的问题,就必须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和观点对其人及其所处的历史背 境进行系统整体性的分析,才能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 一、曹操在历史政治上的二重性 东汉未年,军阀混战,宦官和外戚控制朝政,到处是一派“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 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蒿里行)的惨状,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使得地 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发展到了十分尖锐的地步,因而暴发了黄巾起义,出于阶级本性曹操必然害怕和仇视 农民起义,他曾多次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军,并且战功卓越,仅初平三年(即年)在兖州就“破黄巾 三十万众”致使其在当时人民心目中留下了农民起义军镇压者的恶劣形象。然而,又由于曹操代表的不是 大地主、大贵族、大官僚集团的利益,而是代表中小地主的利益,因而能够实行“摧抑豪强”减轻人民负 担的开明措施,无疑从客观上推动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有一定的进步作用。在这一点上,他必然要受到 大贵族、大官僚、大地主集团的仇视。当然由于曹操必竟是地主阶级的统治者,当他的统治地位巩固之后, 又日益向大地主、大官僚、地主集团妥协,并遂步向其转化。很显然曹操在政治上是具有二重性的人物。 从人民方面看,镇压黄巾起义军,受到人民的唾骂,而实行催抑豪强,减轻人民负担方面又得到人民的支 持;从大贵族、大官僚、大夺主集团方面看,他“打击豪强抑制兼并”以及“屯田”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 3 损害了他们的利益。而从维护封建政治统治方面又合符大贵族、大官僚大地主集团的需要。由于曹操在历 史政治上的二重性,他的社会对立面不仅来自被他镇压的,与黄巾起义军有联系的广大农民,而且还来自 统治阶级内部利益的损害者。因而奠定了对曹操褒、贬不一的强大原社会基础。据文学史等有关资料显示, 早在无代以前景就有人尊汉贬曹的社会基础。 二、艺术形象掩盖了历史形象 由于曹操在历史政治上的二重性背境,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巨大成功,使得曹操的形象从历史人物变 为艺术典型,由于艺术典型塑造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和倾向,因而造成艺术形象与历史人物本来面目的不 统一。众所周知,在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封建统治阶级中具有普遍性,充分典型化了的艺术形象,是 一个贪欲和权欲的穷凶极恶的冷酷无情而又欺君罔上的典型的封建主义权势人物的奸臣形象。罗贯中是叙 事写人的高手,仅用廖廖数语便将人物性格刻画出来,如:“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句话便 揭示了这类人物内心世界。用屠杀徐州无辜平民,向仓官借头、以德报冤杀吕伯奢全家等细节来刻画曹操 形象,引起人们对曹操的愤恨。然而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的所谓风流人物哪一个没有说过狠毒的话, 哪一 个没有做过残暴凶恶的事呢?他们镣人何止千万,而世人为何独骂曹操呢? 很显然是罗贯中在三国演 义中塑造曹操这一艺术形象的巨大成功, 掩盖了曹操的本来面目。加之在历代戏剧发展中“阴险奸黠” 的白面奸臣的曹操形象便在世国中扎下了根,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曹操这一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 清人魏裔介在三国问答序中指出:“世人鲜有读三国史者惟于罗贯中演义得其梗概耳。”所以人们从 文学作品中得出的形象与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具有片面性。这就有意无意影响了人们对历史上曹操其人正确 评价。 当然罗贯中之所以要把曹操塑造成这样一个形象也是与曹操的政治上的二重性等因素分不开的。历史资 料表明。三国故事在无代之前便有流传,拥刘反曹以成定势,而特别是由于诸葛亮其人超人的智慧和军事 才干,亦不允许人们和作者反对拥刘反曹的倾向,而特别是曹操的许多思想和作为有违儒家思想和以汉为 正宗的文化思想倾向,更由于三国演义是以“七分实事,三分虚构”而创作的所以曹操历史形象有相 吻合的地方,也有不相吻合的地方。由于罗贯中把握了历史人物本质性的特征,所以很容易使人把艺术形 象与历史形象混淆起来。 三、曹操对中国文化发展上的杰出贡献 在建安时代,虽然三国鼎立而中国的文化中心却集中于以曹氏父子为中心的文人集团,建安文学在中国 文学历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特别是以曹氏父子为中心的诗坛打破了四百多年汉代诗歌的沉寂和辞赋独 盛的局面,不仅在五言诗方面,而且在四言诗方面亦有重大突破。 从曹操现存的二十多首诗歌来看,大多乐府歌辞,风格苍劲雄厚,以其四言诗歌龟虽寿、观沧海 、短歌行度关心、土不同、和五言诗蒿里行、对酒、苦寒行与汉代许多文人作 品相比较,显然比汉代 那些内容猥琐,词藻浮艳追求骈偶的恶劣文风有较大突破。他的诗歌既吸收了汉 乐府民歌的浑厚刚健和朴素的特色,又具有激昂慷慨的悲壮情调。由于他的历史政治地位,其作品对当时 的建安文学的发展是有其重大影响的。所以鲁迅先生曾称他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其散文亦有“清峻” “通脱”的特色。所以他在对中国文化方面是革新文体的介导者,可以说没有魏晋曹氏父子对文风的改造 和革新,我国唐代的文化发展是没有可能的,所以说曹操在中国文化的发殿只上是有着不可磨灭贡献的。 其中短歌行、龟虽寿等由于具有较强的哲理和影响力,而被历代有志之士用于座右铭或是引用, 可见曹操对中国文化之影响的深存度是罕见的。 四、时运不济的军事家 曹操其人在军事才能上应该说是相当有造诣的,但是由于时运不济,正如周瑜之叹一样,“既生瑜而何 生亮”,若没有熟读兵书,通天文懂地利善于权变的诸葛亮,曹操一定会很快取得霸业。从诸葛亮的隆中 对中,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是十分重视曹操的军事才能的。文中说“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 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并指出“不可与之争锋”可见曹操军事才能是很有些功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