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类常见咬人致命的小虫_第1页
七类常见咬人致命的小虫_第2页
七类常见咬人致命的小虫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蜱虫:引发的“无形体病”急增 危害:一种“八爪小虫”一夜间家喻户晓,大家可能很难料到,蜱虫传播疾病的能力排名 世界第二,仅次于蚊子,比人们熟知的跳蚤、虱子更强。近年来,蜱虫引发的“无形体病” 急增。蜱虫一般都寄生在一些动物表皮,比如牛、狗等,平常约有绿豆黄豆大小,在吸血 之后会变得更大,有八个爪,钻到人肉里,抠不出来。这种虫在每年 5 月至 10 月活动最为 频繁,全国许多省份,包括江苏也有蜱虫伤人事件。 蜱虫并非像传闻中的那样可怕,它本身并不具很强的致病性,只是一种携带致病微生物的 媒介。因为蜱虫在吸取动物血液后,体内可能携带来自动物的多种病毒。一旦携带病菌的 蜱虫叮咬了人,患者就可能染上病毒,引发其他疾病。但多数人群症状较轻,都可自愈, 一旦被蜱虫叮咬过而又开始发烧的患者,就要高度重视,及时去正规医院治疗,并告知医 生蜱虫叮咬的病史,该病的治愈率还是很高的,大家也无需恐慌。 防治:蜱虫容易寄生在宠物狗身上,主人应注意给宠物定期洗澡和消毒,夏季时少带宠物 到草丛茂密处玩耍。蜱虫叮咬时不痛不痒,但过段时间皮肤表层就会出现蚕豆大肿块,很 容易被发现。 弓形虫:生食肉蛋奶也可能感染 危害:由于养宠物的居民逐年增加,感染弓形虫的比率在逐年增加,南京市第一医院曾经 做过统计,孕妇感染弓形虫的比例达到 4%。弓形虫是细胞内寄生虫,随血液流动,到达 全身各部位,破坏大脑、心脏、眼底,致使人的免疫力下降。猫科动物的粪便中,常带有 卵囊,可污染蔬菜、水果等。猫的身上和口腔内常常有弓形虫包囊和活体,直接接触猫易 受感染。生食肉蛋奶也可能感染,鱼肉体内有时也有弓形虫包囊或活体。 人感染弓形虫病通常无明显症状。也可有发热、疲劳、咽喉痛、淋巴结肿大等,常被误认 为感冒。怀孕妇女,可以把弓形虫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可能会导致孕妇流产。出生时, 多数患儿可无症状,数月或数年后可出现眼畏光、聋、脑积水、脑瘫、智力障碍、癫痫等; 严重者出生时即出现肝脾肿大、黄疸、肺炎、眼异常等,少数可在生后几天死亡。 防治:1,孕妇要避免与猫、狗等动物的亲密接触。避免动物尤其是猫的粪便污染水源,蔬 菜等。 2,要吃熟食、不生食动物性食物。厨房里要生、熟食品分离,生、熟食分别加工,饭前便 后要养成洗手的习惯。 蚊子:夏秋季会传播乙脑 危害:蚊子对人的危害不仅是被咬后皮肤红肿痛痒和影响睡眠,最危险的是会传播疾病。 经蚊子传播的疾病主要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丝虫病等。 1,流行性乙型脑炎: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经蚊子传播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每年的夏 秋季(即 6-9 月) 为乙脑的流行季节。患者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恶心、呕吐、嗜睡等,重 者可出现抽搐、昏迷,甚至因呼吸衰竭而死亡。此病多发于儿童,重症患者常留下后遗症, 死亡率较高。去年 7 月下旬,随着暴雨之后气候迅速转晴升温,南京市第二医院短短 5 天 时间里就收治了 12 例乙脑患者。 2,疟疾:是我国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地区经蚊子传播的传染病,常年可发病。潜伏期一般 为 10-20 天,临床症状表现为周期性发作的寒战、高热、出汗,以及贫血和脾肿大等。其 中恶性疟疾可侵犯内脏,预后较差。南京近几年出现的疟疾均为输入型,即从疫区归来后 发病为主,南京市第二医院上个月收治了一名疟疾病人。五周前去非洲乌干达公干染上疟 疾。 3,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上周,在东莞发现了广东今年最大一宗登革热聚集病例,病例达 到了 11 例。登革热一时成为 L 民众关注的话题。病原为登革病毒,是我国南 方沿海地区经蚊子传播的急性虫媒传染病。前者临床症状表现为高热、头痛、肌肉和骨关 节剧烈酸痛、皮疹、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等,病死率低;后者以高热、休克、出血、 皮疹、血液浓缩、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病死率高。从资料来看,南京从新中国成立以 来就没有出现过本地感染的登革热病人,偶尔出现的输入性病例,也控制得较好。 4,丝虫病:病原体为丝状线虫,是我国华东、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地区经蚊子传播的流行 性寄生虫病。潜伏期一般为半年,早期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过敏、急性淋巴结和淋巴管 炎等,后期因其成虫阻塞淋巴管,形成皮肿、乳糜尿或腹水等。 防治:预防以上疾病最简便的办法,就是避免被蚊子叮咬。蚊子对人体的汗液和分泌物十 分敏感,因此人们出汗后或女性月经期应注意及时洗澡,保持皮肤清爽。选择穿着浅色衣 服可减少被其叮咬。疟疾和登革热南京均是输入型病例,南京市第二医院姚文虎主任提醒 市民,有在疟疾流行地区(尤其非洲 )居住或旅行者,要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一旦出现畏 寒、寒战、忽冷忽热等可疑症状时,应立即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跳蚤:与猫狗接触易传染 危害:跳蚤,主要寄生于哺乳动物如老鼠、鸟类的体表。现在为什么卫生条件好了,还会 有跳蚤?南京市疾控中心郑一平主管医师解释说,在一些被遗弃的野猫、野狗卫生条件很 差,身上可能携带大量跳蚤,它们也会与正常饲养猫狗接触,从而将跳蚤四处传播。跳蚤 并可传播鼠疫、斑疹伤寒等多种疾病。 在同一个工作环境或起居场所,如发现 2-3 人身体下肢痛痒难忍,就应考虑是否是跳蚤咬 的,也可由叮咬部位的伤口判断:跳蚤叮咬皮肤伤口在未抓伤以前观察,会发现中央形成 红色的小点,红色周围带有红晕。 防治:饲养者要加强猫、狗宠物的管理、清洁和定期消毒,也可让它们戴杀虫剂项圈;家 庭、场所建筑要设法防止野猫、老鼠的侵入,并保持环境通风干燥,清洁积尘,防止蚤类 孳生繁殖。其次,对蚤类孳生场所进行杀灭,物理方法可用吸尘器全面吸捕,并于吸尘器 内放置除虫菊酯药片杀灭,或将吸尘器内集尘用开水浇透,将跳蚤烫死。 白蛉:能传播黑热病 危害:白蛉能传播黑热病、东方疖、皮肤黏膜利什曼病、巴而通病等。黑热病在我国曾流 行于长江以北的 16 个省、市、自治区,危害十分严重。传染源是病人和病犬(癞皮狗) ,通 过白蛉传播,每年 5-8 月为白蛉活动季节,白蛉吸吮患者的血液时,原虫便进入白蛉体内 发育繁殖成鞭毛体,7 天后白蛉再次叮蛟人体时,将鞭毛体注入即可引起感染。原虫主要 生活在患者的血液、肝脾、骨髓和淋巴结中。 防治:治疗病人、控制病犬。在平原地区采用杀虫剂室内和畜舍滞留喷洒杀灭中华白蛉。 在山区、丘陵及荒漠地区对野栖型或偏野栖型白蛉,采取防蛉、驱蛉措施,以减少或避免 白蛉的叮刺。 螨虫:人类最主要的过敏原之一 危害:螨虫已经成为人类最主要的过敏原之一。螨虫除了造成呼吸道和皮肤的过敏外,还 会传播一些严重的疾病,比如一种叫做革螨的螨虫,可传播流行性出血热病毒。革螨一般 呈椭圆形,长约 1 毫米,吸血后可达 3 毫米。吸血性革螨生活在动物窝中,吸血时爬到动 物体上,饱餐后掉落地面。这种革螨常寄生在老鼠身上,一般在 9 月以后数量逐渐增多, 10-11 月可出现高峰。 防治:防制革螨的措施是注意卫生,灭鼠和堵塞鼠洞。预防革螨可在皮肤暴露处涂擦驱避 剂,如避蚊胺等。床垫和枕头用防尘布打包存放。每个月把被罩、床单放进热水中烫洗, 以杀死藏身其中的螨虫。卧室里不要铺地毯,铺地砖或木地板即可。 恙虫:多寄生在老鼠身上 危害:恙虫和蜱虫一样形体很小,肉眼很难看到,多寄生在老鼠身上,在流浪的猫、狗身 上也有发现。恙虫病是一种通过恙虫叮咬而传播给人的急性传染病,在我国东南、西南地 区的沿海岛屿发病率较高。江苏曾接到过报告,但很少,也没有重症和死亡报告。恙虫病 的临床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