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在纽约》作者曹桂林先生接受专访:你要的好生活绝不在美国_第1页
《北京人在纽约》作者曹桂林先生接受专访:你要的好生活绝不在美国_第2页
《北京人在纽约》作者曹桂林先生接受专访:你要的好生活绝不在美国_第3页
《北京人在纽约》作者曹桂林先生接受专访:你要的好生活绝不在美国_第4页
《北京人在纽约》作者曹桂林先生接受专访:你要的好生活绝不在美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人在纽约作者曹桂林先生接受专访:你要的 好生活绝不在美国 “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 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 ”。上世纪90年代初轰动一时的畅销书和同名电视连 续剧北京人在纽约里的这句话影响了太多中国人 。可以说,对今天拼尽全力想举家移民的中国人来说 ,更多看到的仍是“天堂”这半句。 但北京人在纽约的作者、美籍华人曹桂林先 生近两年却更愿意讲述美国不太“nice”(好)的一面 。去年他推出新作纽约人在北京 ,讲述主人公王 起明(原型为曹桂林)从纽约回中国发展的故事,并原 汁原味揭示出中美两国存在的社会问题。 10月9日,年近七旬的曹先生在北京接受环球 时报记者专访时说得很干脆,他想告诉那些要移民 ,想追求好制度、好生活的人说,你想要的生活也许 在月亮上,在火星上,但绝对不在美国。 美国的“nice”是压抑出来的 环球时报: 您说过纽约曾让您“得意狂妄,也曾内外皆伤” ,为什么? 曹桂林: 很多人不太了解美国,赴美旅游一次、两次只能 看到美国好的一面:空气好,人有礼貌,生活特“ni ce”不像我说的那么“恶” 。我接触过一些刚去 美国的留学生,他们都很兴奋,特羡慕美国,但毕竟 只是生活在校园内。等他们留在美国,一结婚有孩子 ,安家立业后就现实多了。 我在美国生活30多年,我的认识是,美国没有什 么富人,全是穷人。我粗略算过,美国人终其一生积 累的财富也就是五六十万美元,65岁退休了,房贷还 完了,最终就剩个房子,得把房子卖掉才会有这个数 。死后遗产税又扣掉很多,你说亏不亏?如果你不卷 进美国的金融制度内,就不知道为什么美国人生存那 么艰难,我觉得中国现在要比他们强多了。美国有很 多问题都是解决不了的。美国金融无监管、无控制。 美国政府是为华尔街服务的,而华尔街那些“混蛋” 根本不考虑国家好坏和百姓苦衷,他们就是按合同来 。 美国人有优越感,法治完善,确实有值得我们学 习的地方。但我觉得,不管是新移民还是老移民,只 要卷入美国的齿轮,就可能被碾得粉碎。很多人直到 退休后,才发现一无所获。 环球时报: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 曹桂林: 我20多年前写北京人在纽约和前两年写纽 约人在北京都赶上美国经济不好或金融危机。在美 国这么多年,最大感受是绕不开美国的金融体制。在 美国,越能还贷越有信誉。中国人不理解,美国那么 富裕,为什么还跟中国借钱?在美国这太正常了,从 企业到小杂货店,都是借钱,美联储就是干这活的。 在美国,谁能贷到更多的钱谁就是英雄。干什么都可 以贷款,但别忘了还要还利。这就是美国的传统。所 以,不在美国买房、工作,没有卷入美国的金融生活 ,没被美国的金融齿轮碾几下,你就感受不到这些苦 衷。有些移民不愿说自己的苦处,只说美国的好,无 非是顾及脸面,不愿说实话,实际上家里有还不完的 贷。 在美国,除了房贷、车贷、学贷,还有各种税。 有些老移民,每月想下一两次馆子,真的都要精打细 算啊。有的人手里拿着几张信用卡,但透支着。我在 新书纽约人在北京一书中描写的“成太坤” ,人 物原型原来就住在北京方庄,为省点钱,两口子在美 国赶便宜点的夜间航班,结果在高速路上出了车祸。 我是治丧委员会的,我就想,怎么那么不值啊,要是 还住在方庄多好啊。成太坤这个人物的死让我触动最 大,于是决定用两年时间写了出来。 我写了美国人和中国人的生活轨迹,我觉得中 国人的生活肯定是一天比一天好。美国的“nice”是 压抑出来的。曾有一个白人单亲妈妈,为保住工作, 请我向她的老板求情,她说“因为一旦失去工作,汽 车贷款、房屋贷款就都没有着落,只能去乞讨” 。这 个亲身经历让我感到,美国人有了稳定工作,就跟孙 子似的,老实着呢,哪有那么多怨言。不像中国人, 总爱抱怨。回国后我老劝身边的人, “偷着乐吧” 。 我在美国开工厂,美国员工反而更好管理。我 觉得中国人在自我表现方面已经比美国要宽松。中国 的宽松,还体现在创业、赚钱等方面。有早期移民美 国的朋友问我,怎么留在国内的好些人都有了两三套 房子,为什么能这样有钱?我说你要赶上国家富,要 赶上这个大背景才行。我一个华人朋友比我晚到美国 几年,他就后悔,问我:“怎么现在我国内的同学到 美国来都那么有钱啊,在美国买栋几十万美元的房子 连眼都不眨?” 中国是“火锅子式的社会” ,美国是“吃西餐的社会 ” 环球时报: 您1991年说“美国是儿童的天堂,青年人的战场 ,老年人的墓场” 。现在您还是这样的认识吗? 曹桂林: 现在还是这样。老人去了美国就像蹲监狱,语言 不通、食物不好吃,不会开车,半年才能等子女休假 时一起出去走走。别想着去美国养老,中国没吃没喝 时,肯定没美国好,但现在中国的物质生活多好啊。 移民去的老年人都待不住。中国老年人多欢实啊,就 拿现在引起争议的老年人广场舞来说,美国老年人不 可能去跳广场舞,他们有自己的养老中心,但很寂寞 ,心情不一样。人是群体生活,还是需要交流。所以 我在纽约人在北京的结尾中,让重回中国的主人 公王起明跳起了北京街头的广场舞。 谈到中美社会对比,我觉得,中国是个“火锅 子式的社会” 。不管假哥们,还是真仗义,大家喝着 酒,你一筷子我一筷子,大家有交流,有舒畅点,能 产生静电反应。中国人就是这样一个群体。美国是“ 吃西餐的社会” ,一人一盘子,都得挺着身子,轻声 细语,假模假式。 美国有好的地方。表面上,美国社会有规矩, 空气好,没人闯红灯,大家开车相互礼让,看不到吵 架的,是很祥和。当然枪杀案另说,我也没有经历过 。但我总觉得美国这种文明好像和我没关系,太冰冷 ,有距离感。 中国当然有很多问题,但今天咱们不是谈这个话 题。很多人不适应美国的生活,我觉得还是个文化上 的问题,不是体制适应不适应。60多岁的人,大多想 回来。有的和我喝着茅台、吃着月饼,就流眼泪。有 的人也许嘴里骂着中国,但找个没人的地方都会掉眼 泪,亏心不亏心啊。姜文写的书评我赞同,他说这些 移民就像放出去的风筝,但风筝还连着线,线还在中 国这边攥着呢,跑不了多远,跑不了多久,都得回来 。姜文说出了问题的灵魂,我很欣赏他。 环球时报: 美国普通老百姓到底怎么看中国?您又怎么看中 美关系中的一些热点话题? 曹桂林: 美国人不像中国人关心美国那样关心中国。但 提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很多美国人都知道,因为这 次国际盛会全球转播,他们觉得很棒。至于中美关系 ,像美国的战略东移、南海的举措、TPP,看着都很 可笑,都是吓唬人。现在牵制中美关系的东西太多了 。美国欺软怕硬,遇到真正厉害的对手一嚷嚷,美国 人就下去了。比如和俄罗斯(争),克里米亚不就那样 了吗?俄罗斯现在空袭叙利亚恐怖分子,美国也只能 嚷嚷。美国人要生活,要活命,就离不开中国,就不 能和中国打,美国的航空母舰就是吓唬人的。我把美 国人看透了,嚷嚷行。能打得过他肯定打,像打利比 亚,打不过的就交朋友。美国怕打仗,老百姓那么多 债务,要生活啊,这就是美国的软肋。 “我是大赢家,哪里好我在哪里待着” 环球时报: 在您的书中,有些人移民美国后不是离婚就是分 手。为什么好不容易到美国,感情却出了问题? 曹桂林: 各种各样的压力,我也曾经历过。除非两个人性 格都好,都安分,只想着居家过日子,稍微有点想法 的,就会出现问题,由于东西方文化冲击,生活形态 、人情关系、物质条件、自由度等都突然发生变化, 就容易在感情上发生矛盾。人想求发展,根本上是个 性,不是环境。你在中国是个窝囊废,就想在美国飞 黄腾达,这不太现实。还是有大批大批的移民在“混 ”。相反, “混”得出来的还是过去在国内接受过中国 精英教育、拿过各种奖的。 环球时报: 您写过, “美国富人的生活跟走钢丝差不多,一 个不留神就变得一切皆空” 。您怎么看中国的富人? 曹桂林: 我觉得,回到国内,最反感的就是和一些土豪 打交道。他们有了钱,可意见比路边的摊贩意见还多 。我没有听到卖菜的人有那么多抱怨。有的土豪赚着 共产党的钱,还骂着共产党,还有没有良心?我最讨 厌这种人中国现在的有钱人骂得比谁都欢。他们 太不知足了。而且很多土豪还是体制内的。我接触过 国内一些既得利益者,他们对现在一些改革和反腐有 怨言,其中有的也与美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实实 在在地劝他们:别那么不自信,你们追求的社会也许 在月亮上,也许在火星上,但不是在美国。 我这样说,可能别人听着别扭,但我不管,我 知道我是大赢家,哪里好我在哪里待着。当年美国好 ,我到美国闯荡,现在中国环境这么宽松、舒适,我 就多回中国来。在海南、东北、北京,哪个季节好我 就在哪里待着。我这一辈子最好的享受就是在中国, 美国无法提供给我。 曹桂林:为孩子移民要慎重 谈到国内很多家庭困惑要不要为了孩子移民的现 象,曹桂林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达了两 个想法:一是不知道中国人为什么那么不自信,二是 建议家长一定要慎重,对孩子海外留学后的生活要有 规划。 曹桂林说: “很多人移民就是随大流,听风就是雨。我知道 国内很多中产阶级两口子辛苦打工攒钱,就为了孩子 到美国。我心里说,你们怎么那么不自信,留在中国 ,跟着一起建设中国梦不行吗?非要走移民这条 路?很多人全家搬到美国去,过不了几年还要回来。 有人在美国绿卡都没拿就回来,就是因为熬不住。 ” 当然,他也强调:“美国给了人们各种各样拼搏、奋 斗的机会,作为华人,只要你通过硬件的东西,很刻 苦,并不比美国白人弱。我曾问过(美国华裔政治家) 骆家辉,你是怎么达到这个位置的,他说就是机会 加努力 。 ” 曹桂林给有移民打算的读者建议说:“做出移民 决定一定要慎重,为孩子教育去美国是个好方向,但 孩子学完之后是否有规划?孩子学好,留在美国,你 会不会寂寞?孩子学不好,还要回来,你花那么多钱 有没有必要?”他认为,现在“海归”多,但很多人 并不成功,因为他们不懂得中国社会的生存原则,回 来还是要按中国社会的游戏规则来。中国社会可能不 太严谨,但机会多,相比,美国法律已编织好一张网 ,很难有空子钻。中国要实事求是,扎扎实实,别太 浮躁。 “现在去美国有什么好?去帮着背锅啊?让 孩子去当炮灰吗?”曹桂林说到此处,做出中国 在上行、美国在下行的手势。他认为:“安分点好, 太贪了不行。再过10年或15年,中国白领达到6亿人 的规模时,中国就会不得了,相当于两个美国啊。就 消费力来说,都是巨大的。在美国,哪里像中国人那 样人手一个好手机,那么多人用苹果?很多方面 美国都已经跟不上中国了。 ” 曹桂林: 我认为,多数人“混”不出来,精英还是少数, 所以,移民别为孩子设计前程,设计不出来。我接触 移民过去的孩子,因为家里供应不上钱,有贩毒的, 有卷入黑社会的。美国那可真是法治社会,到那时候 可别想着去捞人了。拼命要移民的人,大多为子女, 但别为子女划一条路线,成为什么钢琴家、科学家, 还是要靠机遇加个性,不如顺其自然。改革开放后, 也有中国来的新移民,他们英文好,有金融知识,帮 助美国人开发中国市场,赚了很多钱。中国企业想美 国上市,连门都找不着,还是通过这些华人移民,但 里面也有些“买办”值得警惕,别被他们坑了。 有人说我加入美籍了, “站着说话不腰疼” ,但我 说的是实话,我快70岁了,犯不着骗大家。我告诉他 们,你的孩子如何在美国没有学业有成,回到国内还 要叫你一声爹,花你的钱,一旦他真的进入美国的齿 轮,你反而就失去了这个孩子。如果他进入美国的文 化,以个人为主体,思维变得“美国化” ,可能就不 愿意和你有更多的来往。我的夫人叶英是华裔歌唱家 ,很善良、淳朴,但接受的是美国文化, “脑子”是 美国人的,就看不上中国社会的那一套,什么讲“关 系” ,人情社会,她有时甚至觉得很多做法很“脏” 。 我的女儿也是,回国都不愿意喝中国的水、牛奶,担 心食品安全问题。 当然,美国人的思维简单,他们拘谨,听话,赚 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