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新闻报道》教案_第1页
《广播电视新闻报道》教案_第2页
《广播电视新闻报道》教案_第3页
《广播电视新闻报道》教案_第4页
《广播电视新闻报道》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播电视新闻报道教案 一、课程名称:广播与电视新闻报道 1课程编号: 2课程名称:广播与电视新闻报道 3英文名称: 4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专门为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所设。 该门课程的前身是广播新闻报道 、 电视新闻报道两门专业课程。针对新 闻学专业,我们特别设置了广播与电视新闻报道课程,目的是为了应对用 人单位不同需要,更好地适应社会对新闻系学生的多种专业技能的需求,所以 我们特别为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开设了本课程。 具体授课时间安排在新闻学专业大学二年级第二学期。本课程为周四课时, 共十八周授课时间,其中“广播新闻报道”六周,二十四课时(包含一次实践 课) ;“电视新闻报道”十二周,四十八课时(包含两次实践课) 。 本课程是在“新闻采编”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强调实践性、 应用性,注重培养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对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报道方式的操作 性训练,注重他们在就业时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 二、课程说明: 1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按照新闻学原理、采、写、摄、编基础与广播、 电视传播方式相结合的原则,突出广播、电视的个性特点,理论联系实际,以 培养动手能力为主,传播广播、电视新闻的采(摄) 、写作、编辑等理论知识。 2与相关课程的衔接:新闻采访 、 新闻写作 、 广播新闻报道 、 电视 新闻报道 3周学时:4 学时;总学时:72 学时,其中理论讲授 60 学时,实践教学 12 学时。 4、开课学期:新闻学专业大学二年级第二学期。 5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采摄实践相结合。 6考试方式:期末书面考试占 40,期中作品讨论占 20,平时实践考核 占 40。 7实验、实习、作业:根据讲授内容采制、拍摄有关广播电视新闻作品。 2 8教材: 广播新闻报道 ,王文科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电视新闻 ,叶子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9教学参考书: 电视新闻报道 ,王志敏编著,山西教育出版社 中国广播简史 赵玉明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电视新闻学 叶子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电视画面研究 朱羽君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电视节目解说词写作温化平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电视新闻实务 傅俊卿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三、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广播部分 第一章 广播的发展与现状 一、教学学时:4 课时 二、教学目的:简要介绍广播产生的背景、历史及现状,确认广播在大众传播 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从而让学生了解广播这一大众传播媒体。 三、教学要求:本章是这门课程的教学重点。要求:1、学生了解广播,收听部 分广播频率,熟悉广播节目;2、基本概念讲透,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3、选择精当案例讲解教学难点。 四、教学内容:详见教材第一章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0 分钟) 以课堂调查引入话题,调查内容:学生对广播媒介的看法,收听广播的喜 好,收听行为习惯等。目的让学生了解广播目前在媒介竞争中所处的位置、广 播的优劣势等,从而引起学生了解广播媒介的兴趣。课堂调查学生讨论 10 分 钟。 (二)展开教授(170 分钟) 第一节 广播的产生与发展 一、 广播的诞生与发展(30 分钟) 1、 无线电技术的发展:(10) 3 19 世纪初,英国工业化革命的浪潮推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这种社 会大量生产与分配的事实,迫切需要一种既快速又有效的远程通信工具,以代 替过去“快邮”或“通信鸽”式的通信方式。 1895 年,俄罗斯的一名军校教员波波夫和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分别独立制 成了最早的不用导线传递电信号的仪器无线电收发报机。 (两人被称为“收 音机之父” ) 1900 年,有人开始了广播传送的实验,但是当时因为设备简陋,传递的声 音既失真,又经常受到静电干扰,未能取得满意的结果。直到 1906 年李德弗 勒斯特(“无线电之父”美国发明家)发明了三级真空管,才有了技术上的突 破,开创了电子科学的新的应用领域。 同一时期对于广播工程作出贡献的还有许多科学家,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 匹茨堡大学的电机工程教授费森登。1906 年的圣诞之夜,费森登在麻州他的实 验电台首次作实验性的广播,把人的说话声,唱歌和音乐传播出去。当时在海 船上的无线电工作人员通过无线电波收听到这些声音后大吃一惊,他们成这些 声音为“天籁” 。如果从广播工程的技术标准看,无线电广播自此宣告诞生。 2、 广播意识的产生:(20) 在 1920 年以来,人们对广播的概念还很模糊。大家认为无线电是一种价值 很大的通信工具,这种通信工具也有缺点,就是不便保密。而当无线电波被用 于广播时,这一缺点却成了无线电能实现大众传播的首要条件。 但是,在收听工具简陋、笨重、昂贵的当时,人们还没有产生广泛使用无 线电收音的意识,个别无线电爱好者仅把它视为一种娱乐的工具。 广播事业的兴起最早始于美国,兴起的动因与两次世界大战有紧密的联系。 1920 年 11 月 2 号,美国第一家广播电台(呼号:KDKA)开始播音,这是美 国第一家正式申请注册并取得营业执照的广播电台。KDKA 被公认为世界上第 一家广播电台。 这家电台的创办起源于匹茨堡西屋电气工程师康瑞德的业余电台 8XK。为 了试验和改进无线电设备,康瑞德在电台里朗读报纸,播放音乐,让助手在另 一处监听,之后却意外收到了听众寄来的明信片,要求他增加节目内容,并点 播节目。而一家百货公司的老板从中受到了启示,前来电台做广告。这一系列 4 的效应让西屋电气公司的老板们大吃一惊,他们认为如果对社会大众定期供给 广播节目,一定可以销售出大量的收音机。于是他们向美国商务部申请开办了 第一家营业性的广播电台。当时适逢美国总统大选,这成了电台播出的第一个 节目,使美国人大开眼界。 到了二次大战期间,广播趋于成熟。二战期间,所有参战国家都把广播作 为进行心理战宣传的最有利的武器。创造了各种广播节目形式,出现了一些著 名的广播记者,如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记者爱德化默罗,就以他创造的 这里是伦敦的现场报道而名声大噪 当时广播在人们心中威信极高。如上世纪 30 年代末,美国一家电台播出了 一个关于火星人入侵地球的广播剧,故事描述的火星人登陆地点是新泽州,这 里的市民因惊吓而纷纷逃离。其实广播剧在播出期间,电台不断告诉听众,这 是一个虚构的科幻故事,但还是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恐慌。之后有关方面调 查,当时至少有 600 万以上的美国人收听了广播,其中有 28的人误认为这是 新闻广播而受到惊吓。数年后这一故事又在秘鲁、智利重演。 广播的强大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广播的快速发展使人们认识到广播不仅可以消遣,还可以用来教育。 1937 年已有 27 个国家利用短波从事国际广播,1945 年达到 55 个国家。 二、 广播的定义:(10 分钟) 1、广播:从技术上讲,广播就是通过天线电波(或金属导线、光导纤维)向广 大地区传送声音和图象节目,供人们直接收听收看的一种传播工具。只传送声 音的称为“声音广播”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广播” 。同时传送声音和图象的称 为“电视广播”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电视” 。 2、广播电台:经营广播事业,播出广播节目的机构,我们称为广播电台。 具有以下涵义:a 以传播的方式将节目输送出去。b 声音节目是其产品。 c 传播方式是直接的,传播对象是“大众” 。d 组织、人员、设备标准符合政府 有关部门有关规定。 第二节 广播事业的发展及现状(90 分钟) 、 三种管理形态(体制):(30) 从世界广播的发展来看,目前管理体制可分为三种: 1、 国家拥有和经营型: 5 即非盈利性质事业单位,其运作费用由国家财政拨款,不播放商业化广告, 也基本商不进行节目买卖。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市场经济促使广播电视媒体从单纯的事业单位走上 “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改革。1979 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和上海电视台率先 恢复和播出商业广告。1985 年国务院第一次将广播电视事业列为第三产业,要 求逐渐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管理体制。 官方形态:显著特征:以行政权力配置资源。一般被称为政府的宣传工具。 我国属于这种体制,但实行商业化运作。 2、 公共机构经营型: 三个特征:1、凡购买接收机者均付费,无论收看与否。2、接收费不等于 等价收费。3、支付额与所得无关,均需等额付费 公共形态:由国家委托,特许公共机构经营。运作经费来源于收取受众的 视听费,各种民间、私人和企业捐助,以及国家财政拨款。 原则: a)不播放商业广告,但允许少量的商业广告或是赞助商的企业形象,但不得影 响节目内容。 b)普遍服务的原则:边远地区,少数群体不可忽略。 80 年代后目前出现的变化:1、自由化引入私有商营者。2、商业化 强调市场和盈利。3、非规则化放宽限制。 公共广播存在的问题:1、机构庞大,效率不高。2、节目内容古板,听众 年龄老化。有人认为“公共广播的时代已经结束” 。 3、 私有商营型: 商业形态:特征有三:1、私人资本。2、借广告收入和订户费运转。3、区 域性覆盖。 由财团和个人所有和经营。盈利为其主要目的,财政收入来源于商业广告, 节目销售和其他经营性收入。国家只是通过一定的法律和法规来进行管理。 、 各国概况:(20) 各国广播事业在 20 世纪 20 年代开始迅速发展,下面介绍几个有代表性的 国家广播事业发展状况: 1、英国: 6 英国的广播被称为世界广播的楷模 1922 年 11 月,英国第一家广播公司“英国广播公司” (BBC)成立,由六 大厂商集资合办,经费来源是从出售收音机的盈利中抽取。1927 年,英国广播 协会对 BBC 进行改组,广播公司由私营变成公营。自此,英国对于广播事业的 经营始终保持非盈利性质。 BBC 的节目在下属四个广播台播出:一台为热门音乐,二台为轻音乐,三 台为古典音乐和技术综合节目,四台为新闻台。 BBC 广播节目设置目的四要提高一般公众的艺术鉴赏力与上进心,并且维 持节目的一定水准。因此 BBC 禁止播放广告。不愧为世界广播的楷模。 BBC 除上述覆盖全国的 4 套广播节目外,还有 6 个联播节目制作中心和拥 有 29 家地方台。还拥有两本杂志、6 个交响乐队和录音、图书、磁带公司。 2、美国: 私营是美国电台的重要特征。 美国的广播事业都是由私人建立开始的。如 KDKA 广播电台是西屋电气公 司的老板为推销其收音机开办的,香烟公司的老板佩利为了推销雪茄烟,创立 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 ) 。所以美国广播从创立之初就带上了商业化的烙印。 在美国广播界,最有影响的是 CBS、NBS、ABC, (三强) 。不仅控制了全 国绝大多数电台,还几乎垄断了自 1941 年以来创立的电视台。其商业广播网覆 盖了全国人口的 99。 美国的私营商业广播电台占全国电台总数的 93,私营商业电视台占 76。美国的商业电台不为政府所有,它们没有义务宣传政府的政策,有时甚 至还唱反调。为了避免政府影响,保持广播电台“独立自由”的立场,美国广 播电台的记者和工作人员是不允许接受总统,政府官员和国会议员的宴请的, 未成一条纪律。 美国政府直接控制的广播机构是“美国之音” (VOA) ,是世界最具影响的 国际电台。成立于 1942 年 9 月,二战期间隶属美国战时情报局,当时主要从事 战争宣传。现在隶属美国新闻署。 在亚非欧三个洲 8 个国家设有 10 个发射站,80 多个转播站。以新闻节目 为主。 7 3、日本: 日本的广播事业起步较晚,始于 1924 年。20 世纪 50 年代后居于世界前 列。尤其是广播技术设备更是世界一流。运营体制是公私兼有,以公营为主。 两大广播网:日本广播协会(NHK 由政府控制) 、商业广播广播电视网 (由 100 多家私人公司组成) 。两大网用用一万多发射机覆盖全国。日本广播与 报纸协做紧密,重视新闻节目。广播教育节目很发达。 、 技术进步(5) 技术进步使广播不断焕发新的活力。 有线广播无线广播调频广播数字变频广播(第三代广播) 新趋势:广播与因特网结合,形成在线收听,使广播看得见。 1995 年美国广播网首先利用因特网进行全球广播。 只要拥有一台联网电脑,就可收听到来自 100 多个国家的 1500 多个网上电台的 广播。 四、我国的广播事业(35 分钟) 1、我国早期广播发展简史:(5) 1922 年底,美国记者奥斯邦与一位旅日华侨合作,为推销无线电器材,在 我国上海创立“中国无线电公司” ,办起一座无线电台,1923 年 1 月正式播音。 播送音乐和上海大陆报的新闻。但因为“收音用的耳机是军用品被禁止入 关” ,电台仅办了三个月停播。随后英商美商也相继开办了电台。 中国人自己筹办的广播电台始于 1925 年,北洋政府相继在天津、北京、上 海、沈阳、哈尔滨等地方开办广播,有官办也有商办。 1927 年 3 月 18 号,中国第一座民办广播电台在上海开办。 1928 年 8 月 1 号,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正式播音。 1932 年 5 月,国民党为扩大宣传,建成一座新的广播中心,使用全套法国 设备,是当时亚洲发射功率最大的广播电台。到抗战爆发前,国民党统治区内 已有广播电台 78 座,官办 20 多座,其余为商办。 2、中共领导下的人们广播事业:(5) 中共领导下的人们广播事业诞生于延安。 1940 年 12 月 30 日,中国共产党创办了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延安新华 广播电台 正式开播。但由于设备简陋,设备供应困难,播出时断时续。1943 8 年停播,1945 年 9 月 5 号恢复正常播出。现将 1940 年 12 月 30 日作为中国人 民广播事业创建纪念日。期间解放区的广播电台增加到 10 座。 战争期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作过三次转移,也多次更名。 1949 年 3 月 25 日 陕北台第四次迁移,改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 1949 年 12 月 5 日 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改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各地的新 华广播电台也先后改为“某地人民广播电台” 。 1950 年中央政府新闻总署规定广播宣传的任务有三项:发布新闻和传送政 务、社会教育、文化娱乐。中央及各地先后开办了“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 目” 、 “新闻和报纸摘要”等,并延续至今。 “文革”期间,我国新闻事业发展受到阻碍, “假大空”现象严重。 只许播放 8 个样板戏、8 首歌曲、3 部电影。 (“地道战” 、 “地雷战” 、 “南征北 战” 。 ) 3、新时期的广播事业发展:(20) 1978 年 12 月,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迎来了广播的新春天。经历了几个阶 段: 1)7080 年代中期,评论节目崛起,直播板块节目等新的节目形态出现。 2)80 年代末90 年代初直播热线电话的办台模式出现。以 1986 年 12 月 15 日广东珠江经济台开办为标志。综合台(原始阶段)系列台(中国特色 小 综合台)专业台(没有真正意义实现) 。 3)90 年代至今 专业台、系列台改革趋于完成。广播趋于“窄播化” 。 “适位 电台” (二次多次细分听众) 美国有 400 多家音乐台。 竞争:WTO 后,世界媒介将进入中国市场,分四步走 a、打产品(节目)b、 板块式进入(频道的主时段合作)c、整个频率频道合作 d、资本的进入 WTO 分两个领域,一是货物贸易(有形商品) 。二是服务贸易,广电传播位于 其中,其中知识产权制约广播电视节目的克隆现象。 4、港澳台的广播事业:(15) 台湾:最大的广播机构中国广播公司。以新闻节目为主打。90 年代后竞争 激烈,出现众多调频广播。特点:a、音乐化,b、生活化,c 、资讯化,d、双 向化,f、趣味化,e 、专业化。 香港:70 年代的广播历史。70 年代彩电的冲击广播收听率下降。80 年代中后 9 期,香港政府投资 4000 万港元改善广播发射条件,发展广播 著名的商营电台新城广播宣称称大众“广”播的时代结束,向“窄”播发 展。下设三台:劲歌台(1825 岁) 、金曲台、新闻台。 (注重创新节目形式) 。 第三节 广播的未来(50 分钟) 一、 广播的优势:(15) 有人认为广播的全盛时期已经过去,但也有人预言广播的新时代即将开始。 1、电视所拥有的通信、教育、科学、娱乐、告知等功能,广播均有。 2、对交通不便,文盲众多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听众具有特别的作用。 3、随时随地收听的特殊功能。移动人群等特殊人群。 4、调频技术的发展对音乐爱好者来说是其他传播工具不可比拟的。 专业化、系列化办台。 二、 有线广播的崛起:(25) 有线广播先于天线广播问世,继而被取代,今天又重新被重视原因: 1、社会结构的自主性分群化社会的形成: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分群化趋势加剧。 在自主性、分群化社会中,受众具有如下特征: 1)受众兴趣趋于多元化。 2)受众更关注自身利益。 3)受众权利意识增强。 2、广播应满足自主性,分群化社会中的受众需要。广播要由“广播” (大范围 覆盖)向“窄播” (分众化)转变。有线广播更加符合小范围听众的口味(社区 广播) 。 3、有线广播新技术有了进步:过去是采用电话线路进行节目传播(如在我国农 村) 。事件受限,传送质量受限。现在的有线广播多采用地下电缆、光缆,提高 了传输质量,且有线广播频带宽,不受电波干扰,声音质量好。 4、有线广播经济实惠:不需要发射台等昂贵的设备,远距离传播时,只要一个 放大站即可。 5、满足专业服务需要:针对小部分人群提供专业化服务。如社区广播、机构、 10 车站等。 三、 光明前景:(10) 技术的发展(数字音频广播) 、互联网的出现也为广播提供了新的天地。 (三)课堂研论(10 分钟) 什么是广播和今天的广播是什么? (四)教学总结(4 分钟) 我们用四节课的时间讲授了什么是广播?广播的诞生和发展历程,广播面 临的竞争环境,广播的未来走势及发展前景等,力求从广播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的讲解中让大家重点了解无论如何发展,广播仍是几大媒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 部分,且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其中结合实例和节目样态讲解观点,引发大家 的思考。 (五)布置作业: 课前提问:你如何看待今天的广播?课后作业:收听杭州地区几套广播频 率,说说它们的特点和区别,提高广播素养。 (六)课后小结:教学效果基本满意,尤其课堂讨论气氛热烈,学生通过 讨论开始了解广播,对广播产生兴趣。但教学中明显感到学生对广播媒介很陌 生,学生对媒介的接触主要凭兴趣和爱好,缺少职业意识,作为新闻系的学生 不应该。 11 第二章 广播新闻的属性和特征(180 分钟) 一、教学学时:4 课时,180 分钟 二、教学目的:简要介绍广播新闻的属性及广播新闻的特征,从而让学生了解 广播新闻这一体裁的个性特点及共性特征。 三、教学要求:本章是这门课程的教学重点。要求:1、学生了解广播,收听部 分广播频率,熟悉广播新闻节目;2、基本概念讲透,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 记忆;3、选择精当案例讲解教学难点。 四、教学内容:详见教材第二章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0 分钟) 以课堂调查引入话题,调查内容:学生对广播新闻的看法,目前杭州城市 广播网中比较有名的广播新闻节目浙广早新闻 、 杭广早新闻等节目在学 生中的收听率调查。学生收听广播的喜好,收听行为习惯等。目的让学生了解 广播目前在杭州广播网内媒介竞争中所处的位置、广播的优劣势等,从而引起 学生了解广播媒介的兴趣。课堂调查学生讨论 10 分钟。 (二)展开教授(170 分钟) 一、 广播新闻的性质和作用(45 分钟) 1、广播新闻(10 分钟) 仅以音响方式通过无线电波或通过导线向广大地区播送新近发生的事 12 实的报道,称为广播新闻。 2、广播新闻的节目类型(10 分钟 消息类广播节目 专题性新闻节目 板块式的综合性新闻节目 3、广播新闻的体裁(10 分钟 口播新闻 录音报道 广播评论 现场报道 新闻性专稿 连续报道、系列报道 4、广播新闻的作用(15 分钟 舆论动员的作用 舆论导向的作用 舆论监督的作用 传播信息知识,丰富文化生活的作用 二、 广播新闻传播方式的演变轨迹(20 分钟) 1、 文字口播消息阶段(5 分钟) 2、 录音(现场口播)新闻阶段(5 分钟) 3、 现场直播和多点同步报道阶段(5 分钟) 4、 卫星传播和互联网联动报道阶段(5 分钟) 三、 广播新闻的共性规律(35 分钟) 1、 时效性 2、 真实性 3、 指导性 4、 可读(听)性 5、 公开性 6、 重要性 四、 广播新闻的个性特征(35 分钟) 13 1、 快捷性:报道迅速,先声夺人 2、 广泛性:渗透力大,受众面广 3、 情感型:生动传真,感染力强 4、 时序性:线性播出选择性差 五、 扬长避短,提高广播新闻的竞争力(放录音,举实例,35 分钟) (三)课堂研论(10 分钟) 广播新闻的吸引力在哪里? (四)教学总结(4 分钟) 我们用四节课的时间讲授了广播新闻的性质和作用、广播新闻、广播新闻 的节目类型、广播新闻的体裁、广播新闻的作用、广播新闻传播方式的演变轨 迹、广播新闻的共性规律、广播新闻的个性特征、扬长避短,提高广播新闻的 竞争力等话题,力求从广播新闻的定义、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的讲解中让大家重 点了解无广播新闻的属性和特征。其中结合实例和节目样态讲解观点,引发大 家的思考。 (五)布置作业: 课前提问:你如何看待今天的广播?课后作业:收听杭州地区几套广播频 率,说说它们的特点和区别,提高广播素养。 (六)课后小结:教学效果基本满意,尤其课堂讨论气氛热烈,学生通过 讨论开始了解广播新闻,对广播新闻产生兴趣。但教学中明显感到学生对广播 媒介很陌生,学生对媒介的接触主要凭兴趣和爱好,缺少职业意识,作为新闻 系的学生不应该。 14 第三章 广播新闻采访 一、教学学时:4 课时,180 分钟 二、教学目的:简要介绍广播新闻采访的采访准备,包括做好采访准备工作的 意义、采访的平时准备和采访的临时准备,在本课程中采访的其他类型也有所 涉猎:访问和观察、现场采录、特殊采访等等,让学生了解广播新闻采访的个 性特点及共性特征。 三、教学要求:本章是这门课程的教学重点。要求:1、学生了解广播新闻采访 的特点,收听部分广播频率,熟悉广播新闻采访的特殊之处;2、基本概念讲透, 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3、选择精当案例讲解教学难点。 四、教学内容:详见教材第三章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0 分钟) 以课堂播放广播短新闻录音引入话题,例举的实例包括历年广播好新闻、 目前杭州城市广播网中比较有名的广播新闻节目浙广早新闻 、 杭广早新闻 等节目中的一些精品,目的让学生了解广播新闻节目采制的方式方法,从而引 起学生了解广播新闻节目的兴趣。课堂放录音学生讨论 10 分钟。 (二)展开教授(170 分钟) 一、 采访准备(45 分钟) 15 1、 做好采访准备工作的意义 2、 采访的平时准备 3、 采访的临时准备 二、 访问和观察(35 分钟) 三、 现场采录(45 分钟) 四、 特殊采访(45 分钟) 1、电话采访 2、隐性采访 3、蹲点采访 4、流动采访 (三)课堂研论(10 分钟) 广播新闻采访的方式和方法有哪些? (四)教学总结(4 分钟) 我们用四节课的时间讲授了广播新闻采访准备、做好采访准备工作的意义、 采访的平时准备、采访的临时准备、访问和观察、现场采录、特殊采访(电话 采访、隐性采访、蹲点采访、流动采访等各种类型的采访方式方法,力求从广 播新闻采访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的讲解中让大家重点了解无广播新闻采访的特征。 其中结合实例和节目样态讲解观点,引发大家的思考。 (五)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收听杭州地区几套广播频率,说说它们新闻采访的的特点和区 别,提高广播新闻报道的素养。 (六)课后小结:教学效果基本满意,尤其课堂讨论气氛热烈,学生通过 讨论开始了解广播新闻采访,对广播新闻采访产生兴趣。但教学中明显感到学 生对广播新闻采访还很陌生,通过学习有了很大的改变。 16 第四章 广播消息 一、教学学时:4 课时,180 分钟 二、教学目的:简要介绍广播消息,包括广播消息的特点、广播消息的分类、 动态消息、综合消息、人物消息、经验性消息、广播消息的结构和语言、倒金 字塔结构、正金字塔结构、 “双塔”结构、螺丝式结构、散文式结构、广播消息 的写作、记者的“口述”消息,让学生了解广播消息的个性特点及共性特征。 三、教学要求:本章是这门课程的教学重点。要求:1、学生了解广播消息采访 的特点,熟悉广播消息采访报道的特殊之处;2、基本概念讲透,要求学生在理 解的基础上记忆;3、选择精当案例讲解教学难点。 四、教学内容:详见教材第四章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0 分钟) 以课堂播放广播短新闻录音引入话题,例举的实例包括历年广播好新闻、 目前杭州城市广播网中比较有名的广播新闻节目浙广早新闻 、 杭广早新闻 等节目中的一些精品,目的让学生了解广播新闻节目采制的方式方法,从而引 起学生了解广播新闻节目的兴趣。课堂放录音学生讨论 10 分钟。 (二)展开教授(170 分钟) 17 一、 广播消息的特点(35 分钟) 1、 更快捷 2、 更简短 3、 更通俗 4、 更形象 二、 广播消息的分类(35 分钟) 1、 动态消息 2、 综合消息 3、 人物消息 4、 经验性消息 三、 广播消息的结构和语言(45 分钟) 1、 倒金字塔结构 2、 正金字塔结构 3、 “双塔”结构 4、 螺丝式结构 5、 散文式结构 四、 广播消息的写作(35 分钟) 五、 记者的“口述”消息(20 分钟) (三)课堂研论(10 分钟) 广播消息采访报道的特点有哪些? (四)教学总结(4 分钟) 我们用四节课的时间讲述了广播消息的特点、广播消息的分类、动态消息、 综合消息、人物消息、经验性消息、广播消息的结构和语言、倒金字塔结构、 正金字塔结构、 “双塔”结构、螺丝式结构、散文式结构、广播消息的写作、记 者的“口述”消息等,力求从广播消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的讲解中让大家重点 了解广播消息采访的特征。其中结合实例和节目样态讲解观点,引发大家的思 考。 (五)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寻找广播消息的新闻线索,分小组讨论并写出该广播消息的采 访计划和采访提纲。 18 (六)课后小结:教学效果基本满意,尤其课堂讨论气氛热烈,学生通过 讨论开始了解广播消息,对广播消息产生兴趣。 实践课:练习广播消息的采制 (一) 教学内容 练习一条广播消息的采制,学会使用广播采访机 (二)教学时数:4 学时 (三)教学重点:采访对象的选择 录音素材的剪辑 配录音响 (四)教学难点 :采访对象的选择 录音素材的剪辑 配录音响 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采制一条广播消息类新闻(4 学时) 一实验目的 在使用采访机之前,已经进行了一次采访,并撰写好了采访拍摄的脚本,这次 采制录音主要就是按照自己所写脚本的内容进行,学会结构消息。 二实验设备 1、采访机十套(要求学生自备) 2、机外话筒十支 3、相配套的电池 19 三实验方法 1、采制广播消息所需要的各类音响,实际和后期编辑有很大的关系,要注意消 息类新闻的采制特点,前期录音时就要按要求去做,消息运用哪种构思方法, 怎样结构全篇。 2、广播采访机可以记录下现场的形象和同期声,机外话筒可以录制下我们所采 访的各种音响,消息类新闻在这些方面均需注意。 3、正确的采制方式详见教材第四章第三节。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先将自己写的脚本准备好。 2、将每段音响的采制场点归类。 3、按照路程远近和采制难易进行安排。 4、依据自己所选的内容一个个音响采制,注意消息的结构和节奏。采录时还要 注意音量和录制的变化,为后期剪辑打好基础。 5、按照事先的脚本采制,采制时注意提炼出最典型的音响。 6、回放。录完后最好回放一遍,看看效果,采制的音响是否合乎自己的意图, 不合乎可以再行采制,不要后期再补。 五注意事项 1、消息采制音响要和内容相符合,不能脱节。 2、消息可采用多种形式组成,可有解说、现场采访、音响效果等,要尽量多用。 3、消息主要是主题的集中和开掘,在这方面要注意。 4、采制时要在现场上下功夫讲究个精炼,素材要有目的。 六实验要求 1、预习教材上讲过的内容,事先策划好,尤其是音响和解说的配合事先要有想 法,要按自己的想法去录制。 2、书写实验报告。 20 第二部分:电视部分 第一章 电视新闻的发展与地位(180 分钟)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是概括地介绍电视新闻的发展与地位。在这一章里主要要求同学 们了解: (一)电视新闻初创时期,各先进国家的状况。 (45 分钟)了解开始由于电子 技术的落后,电视新闻的形式十分单调,而战争又使得电视发展缓慢,当时的 电视表现手法基本上是因袭了电影纪录片的手法。 (二)电视新闻发展的主要脉络,我国电视新闻从开创到不断壮大的历程,每 个阶段的主要情况,播出特点,现在已进入了繁荣、壮大及高速发展的时期。 (45 分钟) (三)传播各种手段的发展变革,几大阶段变革的情况,理解电视新闻的发展 和电子技术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了解当前一些主要手段的运用,及各自的优 点。 (30 分钟) (四)电视节目的骨干,是电视的重头节目,在社会舆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21 对社会也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它的作用表现在多个方面,政治、经济、文化无 不受到它的影响,它和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连,将来还有大的发展。 (60 分钟) 本章在讲述中力求理论性和历史事件并重,学术性和实例分析兼顾,带领 同学们思考二十一世纪最重大的发明对人类自身所带来的思维方式的变化、生 活方式的变化,对人类产生的意义深远的影响。 要求每个同学都能了解电视新闻诞生过程中的相关物质技术基础,政治、 经济、文化无不受到电视新闻的影响,要求同学们能运用这些规律进行思考。 教学时数:4 学时,180 分钟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历史的轨迹(45 分钟) 第二节 我国的电视新闻事业(45 分钟) 第三节 电视新闻传播手段的变革(30 分钟) 第四节 电视新闻的地位(60 分钟) 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这门课是大二学生入学以来面对的第一门电视新闻方面的专 业课,第一章又是电视部分开头的第一讲,有必要让同学们先了解整个课程的 情况,先入门,逐步适应。第一讲讲述的都是基本内容,包括传播电视新闻的 诞生、电视新闻的迅速发展并对人们产生的影响。对这些方面,以前同学们都 很少涉猎,所以第一课的主要内容是传递信息,引导思考。 2、展开教授:讲授教学内容,主要是课堂教学的形式,章节小标题和重要 的内容书写板书,其他的内容是口头讲授。有些举例可以适当调节一下课堂气 氛,主要是既要考虑讲授的内容,又要把握节奏,不能喋喋不休,又不能慢条 斯理,减少信息量,把握课堂节奏很重要。 具体章节: 第一章 电视新闻的发展与地位(45 分钟)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历史的轨迹 一、电视新闻的初创时期 1936 年 11 月 2 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伦敦市郊亚历山大宫正式播送 电视节目。这一天成为电视诞生之日,电视新闻也随之而出现了。 22 1937 年 11 月 9 日,美国第一条同轴电缆完工,可以转播电视节目。 二、停顿时期 二、复兴期 电视新闻像电影一样具有连续活动的画面形象从 1947 年开始的。 美国的全国广播公司(NBC)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 在 1947 年相 继与电影厂商合作,生产 16 毫米的摄影机和胶片,专供拍电视新闻使 用。从此开始了电视新闻以形象画面为特点的传播历史。 作为电视新闻的固定节目,美国 CBS 于 1948 年川办了 15 分钟简要视 新闻节目, 电视新闻 (道格拉斯。爱德华主持) ,是世界上最早的电 视新闻固定节目,每晚于美国东部时间 7:30 播出。 1953 年 NBC骆驼新闻大篷车 被公认为第一个“真正的”电视新闻 节目,每天 6 至 8 条消息,电视新闻因有了形象画面,让观众能亲自看 到新闻现场情景,使它在形象传播上优于报纸、广播而受到观众的欢迎。 第二节 我国的电视新闻事业(45 分钟) 一、初创期(19581965) 我国电视是在 1958 年 5 月 1 日实验播出,而彩色电视是在 1973 年播出 的 1958 年 6 月 1 日,电视上播出了我国第一条用 16 毫米胶片拍摄的黑白 新闻片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杂志创刊 。 1958 年 10 月 1 日,电视台播出了当天摄制的反映国庆大典的新闻记录 片,长达 20 分钟,这也是我国电视史上第一条新闻记录片。 二、停滞期(19661977) 三、调整改进时期(19781993) 1978 年 1 月 1 日, 新闻联播正式开播,国内新闻用微波传送,十多个省 市电视台同时转播。 1980 年 4 月 1 日,中央台开始通过国际通信卫星收录英国维斯新闻社和美、 英合资的合众独立电视新闻,并把国际新闻并入新闻联播 。 1980 年 7 月,创办第一个新闻评论栏目观察与思考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 首次采用新闻节目主持人主持。 23 1978 年,北京电视台正式更名为中央电视台,以新闻联播为标志的全 国性电视新闻广播网在各地方台的配合下,初步形成。 四、高速发展时期(1993 一今) 1993 年 3 月 1 日,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新闻播出由 4 次增至 13 次,实现 了正点播出、新闻直播和重要新闻滚动播出,全天播出总量由 65 分钟增加 到 165 分,新闻质量和时效大大提高。5 月 1 日,大型杂志栏目东方时空 开播,并很快成为名牌栏目,具备了新闻杂志栏目的雏形。 1994 年 4 月 1 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推出,完成第一黄金时段的栏 目建构,而世界报道和改版后的晚间新闻 、 体育新闻又形成了 一个收视高峰。 1995 年 4 月 3 日,中央电视台推出新闻 30 分达到了开发午间节目的目 的,形成了以早间、午间、联播、晚间为四大骨干新闻时段的新闻栏目结 构。 1996 年 1 月 1 日, 新闻联播直播,国内最长的深度报道栏目新闻调查 开播,新闻收视率明显提高。 在这一阶段电视新闻从各个方面都有了大的变革: 采访设备从电影胶片到 ENG 电子采访设备 报道形式从单一的画面加解说到现场报道、纪实报道等多种形式 报道内容从简单事件到重大事件深度报道 报道题材从新闻简报式到消息、评论、专题、系列等多种 报道范围从一各地为主到省台上星并能收看港台或国外节目 从业人员从半路出家为多数到大学生、研究生占主导地位 这一时期人们电视新闻传播的意识逐步形成,现场感、时效性逐步增强, 传播方式有了巨大的进步,栏目逐步呈现杂志化特点。 现在的电视新闻已呈现如下的发展趋向: “广播”走向“窄播” “新闻性节目”个性化 深度报道越来越受重视 新闻现场直播质的提高和量的增加 第三节 电视新闻传播手段的变革(30 分钟) 24 一、口播新闻阶段 三、影片新闻阶段 美国的全国广播公司(NBC)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 在 1947 年相继与 电影厂商合作,生产 16 毫米的摄影机和胶片,专供拍电视新闻使用。从此 开始了电视新闻以形象画面为特点的传播历史。 四、电子新闻摄录阶段 ENG电子新闻采集方式,电视新闻报道方式的一种。他的最大特点是 摄录同步,可以把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的采访、报道直接声情并茂地 展现在观众面前。 五、卫星传播 1962 年 7 月 10 日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专门用于传输电视节目的“电星 一号”卫星,开创了卫星传播电视的新时代。 1969 年 7 月 19 日,通信卫星转播了人类第一次登月活动,全世界 47 个国 家,约 7 亿观众收看克朗凯特主持的宇航员登月现场实况报道。 1980 年,低。唐纳开办世界上第一座 24 小时传送新闻的有线电缆电视网, 它使世界变成了“环球村” 。 在我国境内,最早运用通讯卫星传送电视新闻节目是在 1972 年尼克松访华, 中美双方商定,在上海建立一座袖珍地面接收站,通过卫星传送,是美国 观众也能及时看到中、美元首会谈等新闻。 1984 年,我国成功地发射通讯卫星,开始边远地区电视节目的卫星传送。 第四节 电视新闻的地位(60 分钟) 一、电视新闻宣传具有重要性 从新闻事业的根本特性看 从电视本身的特性看 从观众对电视新闻的要求看 二、电视新闻具有喉舌作用 三、视新闻对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电视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电视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 电视新闻对政治的影响 25 电视新闻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电视新闻对经济的影响 3、教学总结:这节课内容比较全面,需要了解的电视新闻发展要点的内容 都在其中,只是显得满了一点,内容多了节奏较快,有点赶进度,可以再精炼 一点。 教学重点:第二节 第三节 教学难点:第二节 第三节 第二章 电视新闻的属性(180 分钟)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的主要教学目的就在于把握电视新闻的具体属性。内容主要有: (一)什么是电视新闻?(45 分钟)电视新闻有它独特的传播方法,不同于其 它传媒,所以电视新闻与其它传媒的区别应非常清晰,通过对电视新闻定义的 阐述,给电视新闻一个明显的轮廓。 (二)电视新闻使新闻传播媒介的后起之秀,它和广播、报纸具有许多共同属 性,表现在时效、真实、客观、社会等几个方面,在实践中应该遵循这些共性 规律,才能把握住电视新闻的基本规律。 (45 分钟) (三)电视新闻声画结合,形声并茂,要了解电视新闻因其技术手段的差异, 呈现出的各种优势,各种属性,能对各种特性有正确地认识,熟知他们所表达 出来的整体效应和每种属性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体现及对电视新闻的意义。 (45 26 分钟) (四)电视新闻的语言分语言符号体系和非语言符号体系,他们各自有自己独 特的含义,都能表达一定的信息。这两大符号体系相辅相成,每一个因素都不 可忽视,如果运用得好,能相互配合,起到立体表达信息的作用,如果运用不 当会产生负作用。 (45 分钟) 本章在讲述中力求理论性和具体事例事件并重,学术性和实例分析兼顾, 带领同学们思考电视新闻的内在属性。 要求每个同学都能了解电视新闻的几个定义,了解每一个定义各自的特征; 要了解电视新闻因其技术手段的差异,呈现出的各种优势,各种属性,能对各 种特性有正确地认识,熟知他们所表达出来的整体效应和每种属性在电视新闻 节目中的体现及对电视新闻的意义;了解电视新闻的语言符号体系和非语言符 号体系,他们各自独特的含义,表达的信息。 教学时数 4 学时 教学内容:第二章 电视新闻的属性(180 分钟) 第一节 什么是电视新闻(45 分钟) 第二节 共性规律(45 分钟) 第三节 个性特征(45 分钟) 第四节 电视新闻的语言构成系统(45 分钟) 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近年来对电视新闻有多部书中下锅定义,他们阐述的角度不同, 表述也各有侧重,本章的讲述就从对各种电视新闻的定义的罗列入手 2、展开教授:讲授教学内容,主要是课堂教学的形式,章节小标题和重要的内 容书写板书,其他的内容是口头讲授。有些举例可以适当调节一下课堂气氛, 主要是既要考虑讲授的内容,又要把握节奏,不能喋喋不休,又不能慢条斯理, 减少信息量,把握课堂节奏很重要。 具体章节:第二章 电视新闻的属性(180 分钟) 第一节 什么是电视新闻(45 分钟) 一、电视新闻的定义(20 分钟) 1、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图像声音文字为符号,对新近发生的事实所 作的报道。 (广播电视简明词典1988 年) 27 2、通过电视摄像、记者采访、镜头设计、拍摄、剪辑、写解说词、配音而成; 可以系统地、形象化地报道事物的发展过程。 (新闻学简明词典1984 年) 3、利用电视传播工具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所进行的报道。 (任远电视编 导基础 ) 4、电视新闻是以电视新闻的图像于口头解说相配合为手段的新闻报道(现代 新闻学1988 年) 本课程所选择的定义: 电视新闻: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 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二、电视新闻节目的分类(25 分钟) 电视新闻有不同的分类角度,从题材上分,可分为:工业报道、农业报 道、体育报道、文艺报道、军事报道、法制报道、少儿报道等; 电视新闻有不同的分类角度,从表现上分,可分为会议报道、经济报道、 人物报道等; 电视新闻有不同的分类角度,从形式上分,可分为现场报道、访谈报道、 新闻特写、图像报道等 电视新闻有不同的分类角度,从题材上分,又可分为消息、新闻评论、 新闻专题、系列(连续)报道等。 电视新闻从录音的角度讲,主要有前期录音、同期录音和后期录音。 第二节 电视新闻的共性规律(45 分钟) 一、时效性(10 分钟) 新闻要快更要准 新闻要抢也要压 新闻要热也要冷 二、真实性(15 分钟) 表面真实与本质真实 摆布导演和合理组织的关系 三、客观性(10 分钟) 解说要客观画面要客观 议论部分的解说和画面也要依据事实生发 28 四、社会性(10 分钟) 电视传播的技术发展,为其反映社会现实的过程,提供了不断缩小媒介真 实与客观真实距离的物质技术保障 社会新闻的分量在逐步加强 媒介播出开始具备社会性 第三节 电视新闻的个性特征(45 分钟) 一、直观性(9 分钟) 直观有助于传播 直观有助于表现 直观有助于感知 二、纪实性(9 分钟) 将新闻事实生活化 将新闻事件典型化 将具体生活抽象化 三、立体性(9 分钟) 同期声表现好人物个性 画面是传播信息的主要渠道 解说表现抽象的、理性思维 四、参与性(9 分钟) 间接参与 直接参与 思想参与 参与再传播 五、局限性(9 分钟) 对曾经发生、已经过去、而又未能捕捉拍摄到的形象内容,难以表现。 对尚未发生的事件难以表现 对复杂的人物内心世界难以直接表现 视频信号无法全部回答新闻的基本要素 难以表现抽象内容 第四节 电视新闻的语言构成系统(45 分钟) 29 一、语言符号体系(20 分钟) 播音语言 现场采访语言 文字语言 画面文字 屏幕文字 文字提要 字幕新闻 口播新闻 人名、地名、背景材料、历史状况、知识等 对一件事情的叙述、抒情和评论 整屏文字 二、非语言符号体系(25 分钟) 形体语言 表情语言 服饰语言 色彩语言 空间语言 图表语言 3、教学总结:这节课内容比较全面,需要了解了解电视新闻的几个定义, 了解每一个定义各自的特征;要了解电视新闻因其技术手段的差异,呈现出的 各种优势,各种属性,能对各种特性有正确地认识,熟知他们所表达出来的整 体效应和每种属性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体现及对电视新闻的意义;了解电视新 闻的语言符号体系和非语言符号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