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逝的电波》故事原型_第1页
《永不消逝的电波》故事原型_第2页
《永不消逝的电波》故事原型_第3页
《永不消逝的电波》故事原型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永不消逝的电波故事原型 花牌楼 34 号之谜 来源:杭州日报 时间:2010-09-13 10:56:00 关键词:永不消逝的电波;故事原型 ;牌楼;李侠; 秘密电台 图中花窗所在房间,即为秘密电台所藏处。照片摄于 1959 年,图中人为劳鉴劭儿媳。 平房前是一大天井,围墙外竖有电线杆,电线越墙拉入劳公馆内。沿台阶上行,靠左 边围墙有一幢三开间平屋,原是劳家供奉黄大仙的地方。劳鉴劭一家先是住在前院厅屋楼 上,后来据说那厅屋里曾闹鬼,夫妻俩遂搬到侧院供奉黄大仙的这三间平房里。故事就发 生在这里。绘图:蒋豫生 当年法盛送饭时走过的山路,四宜亭仍在老照片提供:劳法盛劳法俭 上点年纪的人大多看过一本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1958 年拍摄) ,我党地下工作者 李侠,在敌人的枪口下发出给延安的最后一封电报。李侠的原型是李白,1938 年从延安派 到上海建立地下电台,1949 年 5 月 7 日,解放军已渡江接近上海时被杀害。最近,新版电 视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正在中央电视台热播。 1944 年,李白曾到过杭州,落脚地就在城隍山脚花牌楼 34 号(后改为四宜路 69 号) 劳 公馆,那里曾有一个秘密电台。 杭州坊巷录中记载:“花牌楼巷,元代有沙子中居此,其二子同登进士第,郡守 为建牌坊,曰联桂坊,花牌楼之名源此。 ” 我在花牌楼附近寻找当年的踪迹,早已面目全非。在河坊巷一个住宅楼门前,有一位 大妈正在炒茄子,听我问到劳公馆,她眼睛亮了。今年 78 岁的黄杏花从小住在花牌楼,依 然清楚记得,小辰光常常同小伙伴一起去劳公馆门口玩。两扇大大的铁栅门,左面门柱下 砌着“劳界”碑石,大门平时不上锁,她们喜欢攀在铁门上,将门推来推去地玩。若是给 劳公馆拉黄包车的阿毛师傅碰着了,就会边赶边骂:“格班小鬼” 劳公馆,塘栖人劳勤余(劳少麟) 于民国初年购置。劳少麟曾在北洋政府任佥事,后告 老还乡,当过塘栖市西镇镇长。劳少麟的二儿子劳鉴劭在上海持志大学读书,毕业后留校 任教。1937 年日寇侵占上海,学校停办,劳鉴劭携妻小回杭州花牌楼,在清泰街一家“东 南物资贸易公司”任副经理。此公司是汪伪特务机关下面的一个经济组织,各种生意都做, 据说,新四军穿的军装,有部分还是此公司从上海进的布料。 当时的花牌楼只是一条不宽的小街,早年有过牌楼,巷道中间铺青石板,石板下面是 排水沟,两边砌卵石,两部黄包车交会还有点困难。每到梅雨季节,沟里会有不少小毛蟹, 杏花等一班伢儿喜欢用棒儿绑了蚯蚓去钩 花牌楼 34 号差不多已到了城隍山的半山,劳宅左右两边均是渐次升高的围墙,围墙外 的小架路一边通粮道山,一边通四宜亭,后门设在左边围墙处,门牌是小螺蛳山 19 号。从 正门花牌楼 34 号进去,上三四个台阶就是青石板铺就的斜坡,十多米长,沿途是一溜葡萄 棚架,尽头迎面一个石库门,门内才是住宅。三开间两层厅屋,两边厢房,厅堂前是天井, 天井里有一口老井。 石库门左面,老墙的尽头,另有一个侧门,门内是一个侧院。园内有两排带廊檐的五 开间平房,给劳家拉黄包车的阿毛师傅伢儿多,一家住在后排的平房里,前排是劳鉴劭的 儿女居住。平房前是一大天井,围墙外竖有电线杆,电线越墙拉入劳公馆内。由于地处山 坡,这里一进一进的房子高低错落。沿台阶上行,靠左边围墙另有一幢不起眼的三开间平 屋,原是劳家供奉黄大仙的地方,劳鉴劭一家先是住在前院厅屋楼上,后来据说那厅屋里 曾闹鬼,夫妻俩遂搬到侧院供奉黄大仙的这三间平房里。 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城隍山下的秘密电台 话说劳鉴劭在上海持志大学念大学时,他的同桌也是同宿舍的同学叫徐明诚。青年劳 鉴劭加入了国民党,他知道徐明诚早就暗中加入了共产党,但两人关系不错,毕业后也一 直有些往来。抗日战争开始后,徐明诚进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国际问题研究所,后还担任 该所驻沪办事处主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国际问题研究所直接受命于蒋介石,专门收集研 究日本及汪伪的情报。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的父亲连震东,1944 年曾赴重庆任该所组长。) 1943 年某日,上海,老同学徐明诚与劳鉴劭在原持志大学校长何世桢家中相遇。第二 天,两人继续约谈,徐明诚向劳鉴劭建议“合作生意”(一起抗日) ,提出在杭州劳家设点, 让国际问题研究所的一个小组在劳家落脚,也是让这位在汪伪公司做事的老同学“将功折 罪”的意思。劳鉴劭一口允承。 翌年春, “泰隆纸行”老板谭崇安带了夫人和儿子来到杭州,作为房客,住进了劳公馆 那幢闹鬼的厅屋二楼。离鼓楼百余米远的水师前,有一家“衢州永源皮箱店” ,劳鉴劭在皮 箱店后楼先后租了两间房子,作为“泰隆纸行”的办事地点。就此,谭崇安等人在劳公馆 里设立了一个秘密电台。 劳公馆占地不小,园子里房子蛮多,但住的人却很少,谭崇安小组里的其他成员吴道 章等三四个人也住进了劳公馆。那三间平房,外面那间由劳鉴劭夫妇居住,当中辟作吃饭 间,里边那间即是秘密电台设置和报务员起居的地方。 这个小组名为国民党的情报小组,其实组里的成员都是共产党员徐明诚介绍来的。 1944 年秋,李白也由徐明诚介绍,作为小组成员来到劳公馆,在这里住了几个月,并来往 于富阳场口(那里亦有秘密电台 )。 平时,电台工作人员与劳家人一桌吃饭,就像朋友和客人,劳鉴劭夫妇称他们先生, 儿女称他们谭叔、陈叔或者李叔。电台的情报来源之一是劳鉴劭的小舅子丁兆源处。丁当 时在伪杭州市保卫局抄录情报,偷偷多抄一份,带回由姐夫交给谭。情报多从这里的电台 发出,特别重要的还由人坐火车带到上海。劳鉴劭也为他们在沪杭间传递过情报,有的放 在牙膏中,有的是一个小白纸包 在日伪的眼皮底下活动,电台的工作很危险,有时开会接头就在西湖船上进行。发报 多在半夜,当时电力供应差,日伪当局限定每户每月用电仅五度,因此电台发报需要偷用 公用电,劳鉴劭的小女儿法俭出了大力。机务员在外面接进劳宅的电线上做手脚,将电线 刮出一小节铜丝,半夜时分,叫醒刚读初中的法俭,小姑娘视力好,让她手持带电线的竹 竿,搭上电杆顶部电线,越过劳家火表将电接下来。第二天清早,再由法俭去将搭着的电 线收回。发报用的天线不必高高竖在半空,而是拉在地面,好在劳公馆内山坡地势高差不 小,向上沿台阶拉出长长一段即可。报务员在屋内戴上耳机,手按键盘,每当“滴滴 答”之声响起,各种情报就随电波传向国共两处。 此外,还有中共方面的领导或者特殊的进步人士需要来杭城,或去内地,为避开日伪 把关设卡的封锁线,需要有熟悉当地的人带引。劳公馆地处城隍山山坡,活动比较隐蔽方 便,劳鉴劭有时就直接担当这样的任务,过小路去万松岭一带接应带路。 水师前的“衢州永源皮箱店” 1944 年深秋的一日,时近中午,城隍山脚通四宜亭的山路上,有个大男孩手拎竹篮, 悄悄行进,过四宜亭,过十二生肖石,翻过城隍山,去山那边的水师前。此时的山上寒意 已浓,人迹稀少。 那日,电台几个人去“衢州永源皮箱店”租住的房间有事,劳鉴劭的夫人丁瑞萱怕他 们在那边吃饭不便,早早地烧了午饭,炒了几只他们平日爱吃的菜,放进篮子,让儿子法 盛送过去。 转眼冬至,李白等部分电台人员准备迁至淳安和江西铅山,徐明诚特地为此事来到杭 州,住在劳公馆。行前提出让劳鉴劭的两个大孩子也去那边,相对安全些,劳的小女儿法 俭还是初中学生,人小,有什么事情发生比较容易对付。淳安是当时国民党第三战区前进 指挥所所在地, 前线日报社等单位都在那里。淳安、铅山都有研究所的电台。大约是 2 月的一天,徐明诚特地派人来杭州劳家接人,法勤、法盛跟着来人在南星桥第一码头上船, 过富春江过新安江,到达淳安。随后,大女儿法勤留在那里为电台抄录情报,法盛则跟着 李白夫妇去了江西铅山,在电台学习发报技术。 设在劳公馆的秘密电台前后有一年多(1944 年春-1945 年夏)时间,一直没有出过什么事。 只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1945 年夏的一天,几个日本人突然从劳公馆的后门闯入 或许是他们已经觉察到了这一带设有地下电台,进来搜查,好在并未查到什么,只给劳鉴 劭夫妇和小女儿法俭拍了照片,上了他们的黑名单。 八月,抗战胜利,李白夫妇带着法盛法勤回到杭州。这次,李白夫妇在水师前的皮箱 店楼上住了一些日子,还是法盛,翻城隍山给他们送过几次饭,直到他们返回上海。 余音后事变迁 1948 年 12 月 7 日凌晨,李白与妻儿一起在上海被捕,1949 年 5 月 7 日李白牺牲。解 放后,李白的妻子裘慧英先后担任上海邮电技工学校副校长、邮电工会上海委员会副主席 和顾问等职,1992 年去世。徐明诚解放前夕去了美国。谭崇安曾担任上海市委统战部副部 长,吴道章曾任上海市粮食局长。劳鉴劭几次进提篮桥,被判刑十年,1982 年得到平反, 并被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1984 年去世。 1949 年 5 月初杭州解放时,约摸有一个连的解放军,在劳公馆内住了一个多月。 1958 年,劳公馆成了单位宿舍,一批杭氧职工住了进来,有拆有搭,这里开始热闹。 “文革”中更多的人住了进来,还办过街道的加工点大门口的那两扇大铁门早已卸去, 有的说大炼钢铁时进了钢铁厂,有的说当了旁边小学的大门。 1971 年,要建造杭州手表厂,地点就选在城隍山四宜路东边的这片山坡。劳家首先被 征迁。手表厂先是从天津、上海引进零件组装,1976 年自己生产的第一块“西湖牌”手表 问世,场面当是热闹、激奋的,也红火了数年。今夏,笔者去那里寻觅踏勘,见那一大片 错落的房舍已被统统拆去,山坡上的一切仿佛全被抹掉了,仅留半山腰一幢当年劳公馆后 院隔壁的小洋楼小螺蛳山 18 号,此前是手表厂的医务室,作为历史建筑保留了下来。 工地上几台挖土机在隆隆作响,不用多久,一片崭新的“省旅游展示中心”新楼将在这里 崛起。 当年法盛送饭时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