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月考试卷 语文版_第1页
九年级月考试卷 语文版_第2页
九年级月考试卷 语文版_第3页
九年级月考试卷 语文版_第4页
九年级月考试卷 语文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5 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3 分) A、恹恹(yn) 虬(qi)枝 干涸(g) 揠(y)苗助长 B、淅沥(l) 猗(q)郁 蕈(xn)菌 坦荡如砥(d) C、槲(h)树 阔绰(chu)蘸(zhn)水 惴(zhu)惴不安 D、皲(jn)裂 按捺(ni) 狡黠(xi) 彬彬(bn)有礼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伙子举止大方,温文尔雅,定是公司将来重要的人才。 B、知识不是一朝一夕就会学到的,它需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一点一滴的积累。 C、他这种不屑置辩的神情恰恰说明他心中有鬼。 D、金碧辉煌的寺庙矗立在半山腰上,声色俱厉,威严得很。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 分) A、通过这次班会,使大家认识到勤奋是学习成功的保障。 B、 商丘市委决定集中利用半年时间,在全市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中强力开展以“治庸 官、治懒员、治散症,提质、提速、提效”为主要内容的“三治三提” 。 C、谈古论今之后,我终于明白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D、时至今日,距 2012 年中考还有大概不到一年左右的时间。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 A、你到哪里去了啊?我认为你一定随着春天温暖的风,又踏着严寒冬天的雪,深 入到祖国的高山、平原,飘进了黄河、长江,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海洋。 B、当然,今天我们还很年轻但只不过是“还很年轻”! C、 “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 ”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地算他的账。 D、厂里有位号称“作家”的,听说在报纸屁股上发表过豆腐块 。 5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水浒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 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B善于说故事,善于塑造人物,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是西游 记这部小说的三大成功之处。 C茅盾的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的故事。它通过祥子这个人物 的变化,无情地批判了祥子所处的那个社会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D泰戈尔是印度文学巨匠,他写的园丁集是一部“关于爱情和人生”的抒情散 文诗集,新月集是一部以儿童生活和情趣为主旨的散文诗集。 综合性学习(10 分) 为了解初中阶段三年来语文学习的情况,九年级(1)班的语文老师依据语文学习 目标要求对班里的 50 人作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数据如下表。请你对表中信息进行探 究后写出结论并据此提出学习语文的建议。 调查项目 调查数据 兴趣程度 过程感受 2 内 容 喜欢 无所谓 不喜欢 享受 淡然 负担 名著阅读 40 9 1 40 10 0 日记写作 5 40 35 5 10 35 口语交际 6 15 29 6 15 29 书法训练 4 16 30 4 16 30 6探究调查表后的结论: (3 分) 7探究调查表后的建议: (3 分) 8有人说:语文是棵枝叶繁茂,硕果累累的知识大树,学语文就是摘果子。有人说: 语文是窥视人类心灵的窗口,学语文能陶冶人的情操。请你仿照以上句式用一段类似格 言警句的话,形象地说出你对语文学习的感受。 (4 分) 二、课内阅读: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段,完成 9-13 题。(16 分) 中国人现在是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 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 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 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 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地战斗, 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 ,消 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 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 诓骗 ,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自信力的有无,壮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9、第 3、4 段所列举的例子是为了证明“ ”这一观点, 它间接反驳了“ ”这一错误论点。(2 分) 10、第 3 段中提到了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和舍身求法的人, 请分别写出一个代表人物。(4 分) 11、写出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4 分) 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12、指出加点词语指代的内容。(4 分) 自信力的有无,壮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3 13、所选文字是在驳斥敌论的 (论点 论据 论证方法)(2 分) 三、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 812 题。(14-16 题每小题 2 分,17-18 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千万别折腾汉字 姚安隆 这两年,总有人拿汉字说事。一会儿 说繁体字要进课堂,一会儿又说用十年时间, 放弃简化字、恢复繁体字。如果你像小沈阳那样问一句“ 为 什么呢?”他会说出一大串的理 由:第一,现在已是电脑时代,不存在书写困难的问题;第二,台湾至今还在用繁体字,大 陆恢复繁体字,有助于海峡两岸的统一;第三, 简化字太粗糙,破坏了汉字的审美效果。一 副振振有词的样子,真像是真理在握似的。 可是,了解一下汉字的历史,你就不能不 对这种主张打个 问号。作为一个符号系统, 形态的繁简是有其自身的演变规律的。 汉字诞生之初,曾 经 由简到繁,这是为了提高识别 的清晰度,让每一个汉字都能具有 鲜明的标志;但繁到一定程度便成了 负担,于是从 汉代 开始,汉字在总体上由繁趋简 ,人 们考虑的是学习和使用的便捷。讨论汉字繁简问题,是 不能忽略这个大背景的。 随便 举个例子吧,比如“ 灰 尘” 的“尘”字。他在战国时候的写法,是三个“鹿”字构成 品字形,再在上面“ 鹿”的两旁各加一个“土”字。这是一个会意字,意思是群鹿飞奔, 尘土 飞扬。就造字来说,这个字是造得很形象的;可是一个字要写三十九笔,在当时的书写条 件下,简直是一场苦役。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逐步简化的过 程:先是去掉一个“ 土”字写成 了“ ”,后来又去掉两个“鹿” 字写成了 “塵”;即使简化到这种程度,人们还是不胜其“繁”,民 间又出现了俗体字“尘” 。今天,这个字已经成为我们的简化字。 “小土为尘”,何等聪明!它 凝聚着我们祖先创造的智慧,也 记录着汉字发展的轨迹。舍“ 尘”字不用而恢复到“塵”甚至 是三“鹿”两“土 ”的战国形象, 这不是开历史的倒车吗? 不错 ,现在是电脑时代,可学 习汉字,还是要从一笔一画开始的,并不因 电脑而改 变它的认知规律。有位语言学家曾告 诉我,当年推行 简化字,他曾到一所学校里告诉小学 生, “以后你们再写学校的 学字,只要写八画的学,不必再写十六画的學”。这话刚一说 完,课堂里便掌声雷动。想到这一场景,我总觉得推行简化字充满人文关怀,不仅是为了 文化的普及,更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否则,人们在一笔一画上,将要虚掷多少时间和精 力。 a 至于以繁体字推动海峡两岸的统一,其 实也是一种幼稚的想法。 b 文字是不能代 替政治的。台湾说闽南话,难道大陆也要放弃普通话,推行闽南话吗?撇开这点不谈,就 文字论文字, “以字促 统”的想法是对台湾民众文化心理的一种误读。我们不能因为台湾通 行的是繁体字,便认定台湾民众反 对简化字。 c 事实并非如此 。d 我曾见过台湾一些要人 的手迹,包括李登辉在内,他们也用大陆的简化字。台湾有家上海书局,专门销售简化字 版图书,生意并没有因为简化字受到影响 。e 我有一位大学同学,他给在台湾的哥哥写信, 特意用繁体字, “台湾”写成“臺灣”, 结果被他哥哥传为笑谈,称他是不知变通的“迂老夫子”。 f 在台湾民众日益了解、日益亲近简化字的今天,我们却要“弃简投繁”,其结果只会造成 4 混乱,说不定反而会干扰海峡两岸的 统一进程。 在人 类文明史上,曾有四大古文字,如今唯有汉字硕果仅存。鲁迅先生曾高度评价 汉字的美: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义美以感心。在长期的书写实践中,汉字还形成了独 特的书写艺术中国书法。从 审美的角度说,每一个 汉字都是 结构匀称,笔画呼应的, 繁有繁的丰姿,简有简的神采。简化字虽然减少了汉字的笔画,但并没有损害汉字的特色, 相反,有些字还有“ 削去冗繁留清瘦”的美感。 说简化字粗糙,我看主要是一个习惯问题, 一个心理问题。只要没有先入之 见,你自然会 发现, “黄四娘家花 满蹊”是美的, “竹外桃花三 两枝”同样也是美的。 拜托,千万别折腾汉字。 (选自咬文嚼字 2009 年第 4 期,有改动) 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 2 分 ) A. 千万别折腾汉字。 B. 以繁体字推动海峡两岸的统一,是一种幼稚的想法。 C. 讨论汉字繁简问题,不能忽略汉字自身的演变规律。 D. 汉字具有形美、音美、义美的特点。 15. 第段画横线的句子中加点的“这种主张”指的是( ) ( 2 分 ) A现在已是电脑时代,不存在书写困难的问题。 B繁体字要进课堂,要放弃简化字、恢复繁体字。 C. 恢复繁体字,有助于海峡两岸的统一。 D. 简化字太粗糙,破坏了汉字的审美效果。 16给第段划分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 A. a/bcd/ef B.ab/c/def C.a/bcde/f D.a/bc/def 17. 对选文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3 分 ) A.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开篇即树立批驳的靶子,然后逐一进行有理有据的批驳。 B. 第到第段主要采用的是举例论证的方法,有力证明了“讨论汉字繁简问题, 是不能忽略其自身的演变规律的”这一分论点。 C.“从审美的角度说,每一个汉字都是结构匀称,笔画呼应的,繁有繁的丰姿,简 有简的神采。 ”一句中加点的“简”字是指汉字在结构和笔画上的简洁美,而不是专指 简化字。 D. 第段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担忧和真诚地劝说,与题目遥相呼应。 18. 鲁迅先生曾高度评价汉字的美: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义美以感心。下列对 汉字形美、义美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3 分 ) A. 憾:从“心” , “感”音。意为内心感到郁闷,遗憾,抱憾,是一种心理状态。 B. 武:汉代许慎认为“武”是会意字, “止戈为武” ,表现了古人向往和平美好的情 感。 C. 旦:表示太阳将要落到地平线下,有“日暮”之意。 D. 疾:病字部,中间有支箭,人被箭矢所伤即为“疾” 。 (二)阅读选文,完成文后问题。 (17 分) 感谢自卑 (文/雪小禅) 我曾经是个很自卑的人,即使到 现在,我 觉得很多地方不如 别人。 5 我长到 10 岁才从外婆家被接到城里上学。插班之后,我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人。那 时候,我去山坡上玩,去摘山里的果子,和周围的小伙伴们打雪仗,没人当我是个女孩子, 我玩得野性而自由,但回到城里之后,我的衣服和鞋子让他们笑话自卑的情绪绵延开 来。我不再和别人交流,不再说话,成绩不断地下降,我只盼望快点离开学校,快点离开这 个让我感觉到自卑的地方。 后来我勉强考上一个三流中学。那时,我仍然自卑,那个中学有好多官宦子弟和有钱 人家的孩子,他们整天在说自己吃的什么牌子的外国巧克力,穿的什么牌子的衣服,而我 仍然寡言,我每天发呆,不知道日子如何结束,于是在本子上写写画画,看看天,数数蚂蚁。 后来的一天,我写的日记被老师发现了,我画的插图让美术老师看到了。 老师读了我写的日记,那是一段关于冬天的描写,我在书上看到一句写冬天的诗,于 是用上了,“墙 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于一个 12 岁的少年来 说,是很重要的引用。老师的无意夸奖让我很温暖,美术老师让我给班里的板报画插图, 虽然我仍然寡言,但我意识到,我,原来是一个重要的角色。 之后,我开始学习,开始努力,我从班里的第四十多名到前三名,然后进入年级的前三 名,这个三流的中学,每年考入一中的人不会超 过 5 个人,那年中考,我们学校上一中分 数最高的人,是我。 在升入重点一中后,我仍然是自卑的。 全市最好的学生都在这里,第一次摸底考试,班里 55 名学生,我排第五十位,虽然在 初中时我的成绩是最好的,可我所在的中学是全市最差的,我哭了。一个人躲在一中院子 里的合欢树下哭着。 我来自最差的中学,我英语口语的发音那么蹩脚,我的一切都那么落伍,那些从重点 中学里考上来的学生分成一派,根本看不起我们这些三流学校出来的人,她们常常说她们 学校的实验室图书馆,对于我而言,那些实验室图书馆根本没有 过。但我想,我 们现在都 是在一个学校! 我还是寡言,仍然不多说话, 别人都睡后,我打开手 电筒学习,我比 别人早起一个小时 来到黑乎乎的教室,因为还没有到供 电时间,于是,我点上蜡烛学习。到期末的时候,我的 成绩是班里最好的。 可我仍然自卑,觉得好多地方不如 别人,我依然沉默,把太多时间交给了书,整个高 中时期,我读完了图书馆里所有的世界名著,在高二下半年,拿起了笔写了一篇青涩的小 说,两个月之后,我接到了用稿通知,我不相信自己的文字变成了铅字,我告诉了自己的 同桌,她怀疑地看着我说,真的吗?不会吧? 为了让她们相信,我努力地写,不停地投稿,当样报不停寄来的时候,我仍然保持沉 默,我想,这些就是最大的力量,何必用语言? 上了大学,我仍然自卑。觉 得好多地方不如别人。那天,我看到了对邓亚萍的访问,她 说:“我不如别人,我自卑,所以,我不停地努力,当年从 郑州到国家队的时候,没有一个人 肯定我,他们全说一米五的我打球不会打到如何, 为了证明 给他们看,我快发了疯,每天 都比别人刻苦,我知道我的个子不如别人, 别人允许有失败 的机会,我没有,我只能 赢,所 以我打球凶狠,那是逼出来的。后来我成功了,别人又说我没有大脑,只会打球,于是我发 6 疯地学习,英语从不认识字母到熟 练地和外国人对话,我不比别人聪明,我还自卑,但一 旦设定了目标,绝不轻易放弃!什么都不用解 释,用 胜利说 明一切!” 我一阵哽咽,多少年来,我不也是如此? 感谢我的自卑,它让我越挫越勇,让我永远觉得不如别人,让我不敢停步, 让我在人生 的路上,一路坚强! (选自成长读本 第 10 期,有删改) 19、自卑的本义为:自己看不起自己,觉得处处不如别人。而作者却以“感谢自卑”为 题,这有什么作用?(3 分) 20、文中多次写到“我”的沉默,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我变成一个沉默寡言的人”说明当时“我”年纪太小,不善言辞,缺乏与同学沟 通和交往的能力。 B、 “而我依然寡言,每天发呆”再次强调自己的沉默,表现“我”对同学们谈论的话 题不屑一顾,我行我素。 C、 “我依然沉默,把太多时间交给了书”表明“我”尽管成绩不错,但仍需要刻苦学 习,为后文写“我”的自信和成功作了铺垫。 D、 “当样报不停寄来的时候,我仍然保持沉默”反复渲染沉默,是为了更好表现“我” 无需解释,用胜利说明一切的心理。 21、阅读全文,品析下面的语句。 (1)体会“自卑的情绪绵延开来。 ”一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 分) (2)从“虽然我仍然寡言,但我意识到,我,原来是一个重要的角色。 ”一句中,你读 懂了什么?(2 分) 22、本文在表达方式运用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 分) 23、研读选文最后一段,说说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在你成长的历程里,你想要感 谢什么?请联系实际,阐述你的理由。 (4 分) 四、作文(50 分) 24.一个好习惯,无论其大小,带来的影响将是巨大的,有益于人的一生。 如果你养成了好习惯,你会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 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多一个好 习惯,就多一份享受生活的能力。 7 良好的习惯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是一份享用不完的财富。 文题:请以“_ 好习惯”或者“好习惯_ 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先选择题目并补充完整;文体自选;避开真实的人名、班级名和地名; 不少于 600 字;书写规范、标点正确、卷面整洁 8 参考答案 一、1C 2D 3C 4D 5C 6.阅读的兴趣高于写作的兴趣;动口的兴趣高于动笔的兴趣; 学习兴趣的程度决定着学习过程的感受。7. 语文学习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习素 养和语文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的实践。建议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 9 勤动口,勤动笔,建议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生中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最大 动力。 (意思接近即可)8.略。 二、9、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10、示例:祖冲之 张 衡;陈胜 李自成;包拯 海瑞;谭嗣同 闻一多等 11、这句话指出了对方以偏概全的错 误,是对对方谬论的怒斥。12、指国民党反动文人;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斗争 13、驳论点 三、 (一) 14. A 15. B 16 C 17.B 18.C(二)19 、一方面在写作上以“感谢自 卑”为题,形成认识上的反差,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另一方面在内容上概括作者在自 卑中越搓越勇,一路坚强,不断成功的经历,揭示了中心。20、D 21、 (1) “绵延”的 意思:连续、不间断。暗示了文章的叙事线索,表明“我”自卑的情绪由此连续不断产 生。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价值,不管身处何种境况,都应勇于发现自己的优 点,扬长避短,才会进步。 (意思对即可, )22、本文表达方式的特点为:先叙后议论。 (1 分)文章先记叙了“我”在自卑中奋勇奋进的历程, (1 分)然后结合邓亚萍的事例 进行议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