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牡丹亭》中的人物形象看其文化多重意蕴_第1页
从《牡丹亭》中的人物形象看其文化多重意蕴_第2页
从《牡丹亭》中的人物形象看其文化多重意蕴_第3页
从《牡丹亭》中的人物形象看其文化多重意蕴_第4页
从《牡丹亭》中的人物形象看其文化多重意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从牡丹亭中的人物形象看其文化多重意蕴 摘要 汤显祖的牡丹亭是一部爱情题材的戏剧杰作,但又绝非仅为爱情而写爱情, 其主旨丰厚而深刻。 牡丹亭中的人物形象丰富、个性鲜明,不仅是“至情”的化身, 身上还呈现出不少宗教色彩,这无疑增加了作品的复杂性,使作品的意蕴更加深刻。本 文试从牡丹亭中的人物形象分三个部分分析其文化多重内涵:牡丹亭是一部仰仗 天地鬼神和皇权等宗教力量来肯定人欲,礼赞爱情,寄托人生况味的不朽之作。 关键词 牡丹亭;人物形象;文化;多重意蕴 The center character image looks at its cultural multiple implication from “ Peony Pavilion “ Abstract Tang Xianzu “ Peony Pavilion “ is a love theme play masterpiece, but certainly not only is love but writes love, its primary intention rich but is profound. This article tries from “ Peony Pavilion “ the center character image to be divided three parts to analyze its cultural multiple connotation:“ Peony Pavilion “ is relies upon religious strength affirmation human desire and so on world ghosts and gods and imperial authority, praise and admiration love, reposing life situation taste immortal work Key words Peony Pavilion ;character; vivid culture ;multiple implication 400 年前,汤显祖自己说过:“一生四梦 ,得意处惟在牡丹 。 ”何况沈德符 顾曲杂言也说:“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 1时 光转至今日, 牡丹亭虽不能说是千古绝唱,却仍能给人留下相当大的震撼力。 现实和理想之间总是有着不可逾越的距离,万历二十六年,汤显祖带着这种深深的 遗憾弃官回家,从少年的踌躇满志到弃官回家的心灰意冷,他彻底与沉浮十五年的宦海 生活绝缘了。弃官不弃世,对宦海生活的冷淡,并不等于他对人生的追求全然归于虚空。 他把破灭的政治理想和对人生“至情”的追求由宦海转嫁于文学作品之中,正是由于这 种转嫁, 牡丹亭才成为深受世人喜爱的文学作品。 汤显祖在牡丹亭中不仅创造了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还在作品中反映了他深 邃的思想,从而弥补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让世人体味在“理”学统治世界中“情” 2 这种世外桃源。汤显祖生活在资本主义萌芽,启蒙思潮正蠢蠢欲动的时代,祖父祖母热 衷于道教,而父亲则纯粹用儒家的思想来教育他。他曾言:“家君恒责我以儒检,大父 辄要我以仙游。 ”2他少年时的古文辞老师徐良傅“颇有怀仙之致” ,业师罗汝芳则为泰 州学派的大师,这就决定他的思想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他热衷于建功立业,博得功名, 在数次仕途沉浮之后,愈来愈感受到政治理想的渺茫和儒道释三教所形成的“存天理, 去人欲” 3的“理”学大网对世人身心深深地禁锢。后来,汤显祖在思想家李贽和僧人 达观的影响下,弃官回家,开始追求人生的“情” ,认为“人生而有情” (宜黄县戏神 清源师庙记 ) 4,在牡丹亭中,更展示了对“至情”的追求,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 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明人王思任评得好:“其款置数人,笑者真笑,笑即有声;啼声 真啼,啼即有泪;叹者真叹,叹即有气。杜丽娘之妖也,柳梦梅之痴也,老夫人之软也, 杜安抚之古执也,陈最良之雾也,无不从筋节窍髓,以探其七情生动之微也。 ”(批评 玉茗堂牡丹亭词叙 ) 5当然,这些是他们性格中的主要部分,如果从“理”和“情”的 角度讲,他们的性格又具有二重性。雨果说得好:“诗人可以有翅膀飞上天空,可是他 也要有一双脚留在地上。 ”6所以,汤显祖的理想不能完全脱离现实,更不能脱离“理” 学控制的世界,他的“情”只能在“理”中“呐喊” 。 一、儒家的积极入世思想:杜宝形象与汤显祖政治理想的联系。 杜宝保守,固执却不迂腐,从他身上能明显看出汤显祖在现实中的政治理想。儒家文 化的精髓是以仁、义、礼、智、信为立身之本,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 圣人气象,不失有其鼓励人们积极向上的一面。汤显祖政治理想的核心是儒家的“仁政” , 他坚持“贵生”重民,以民为本,为政清廉,勤政爱民。而杜宝“想廿岁登科,三年出 守,清名惠政,播在人间, ”(训女) 7在南安劝农时显现出他重农一面“农重农 重,缓理征徭词讼” ,从当地人口中可以知道他的政绩“管治三年,慈祥端正,弊绝风清” 。 闹觞中,他能舍家为国,公而忘私,女儿新逝,但接到朝廷圣旨镇守淮扬,便立刻 携夫人和春香上路,对于女儿他是无情的,可对于国家他又显得“忠” 。 折寇 围释 中,他哀怜苍生,面对声势浩大的兵势能坐怀不乱,最终用计降服李全夫妇,恰遇明君, 博得了功名。从为政之初至完结,杜宝正好走了一条汤显祖所“羡慕”的仕途之路,可 见汤显祖受儒家文化中积极入世思想影响颇深,这条路在现实中虽未实现却在牡丹亭 中几经坎坷而完成。 二、佛老思想对“情”的释放:杜丽娘对“至情”的追求。 汤显祖受祖传家风的影响,祖父曾劝儿孙弃官学道,祖母也常诵读经书,启蒙老师 3 徐良傅也景仰蓬莱仙境,业师罗汝芳也深通神佛叶纳之旨,他辞官回家正是受达观影响。 因此,他的思想受佛老思想影响着实不少,混杂在一起的儒释道文化为他构建了他的 “至情”论。杜丽娘对“至情”的追求,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轨迹。道家着重追求 “自然” ,特别是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道教中又有天地神鬼所组成的世界, 都为杜丽娘追求至情做了铺垫。 杜丽娘在惊梦中说:“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 ”正是对“天然”的追求, 才能在圣人经典关雎中读出“情”来,并发出“关了的雎鸠,尚然有洲渚之兴,可 以人而不如鸟乎!” (肃苑 )的感叹。处于深闺的她正无奈自怜时,花神给她在梦中提 供了机会,并庇护和赞助他们,欢会毕竟是短暂的,她寻梦未果,郁郁而终。死亡后的 杜丽娘拥有了巨大的自由,可以向冥府的胡判官倾诉衷肠,胡判官虽为鬼主,来自仙界, 不应有情欲,却被杜丽娘为情而死感动,允许她可以在阴间自在飘荡,等待梦中情郎, 直至破棺还阳,又嘱咐花神保护好她的肉身,千万不要损坏。由于花神和胡判官的帮助, 杜丽娘才有机会重返阳界,能与柳梦梅双飞。 石道姑无疑是道家的代表,既荒诞又明理,身为道姑,却可以理解世俗人情,可见 她并未达到脱离世俗的境界。她又比陈最良明理,柳梦梅正是在她的帮助下掘坟开馆, 并及时想法护送柳杜到安全的地方,敢于置朝廷律法不顾,尽心尽意帮助这对有情人, 算是一位不忘人间烟火的好道姑。 佛家中有一支派别认为:“世界万物都由因缘和合而成。 ”8此外,佛教“富有天上 地下毫无拘束的幻想力,不受时空的限制,表现了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9佛道两家为 杜追求“至情”提供了客观条件。柳梦梅一出场就说做了一梦,梦见“梅花树下,立着 个美人” , “说道:柳生,柳生,遇俺方有姻缘之分,发迹之期 ”(言怀 ) ,因此改名 柳梦梅。杜丽娘也做梦,并感觉到自己的“蟾宫客” “不在梅边在柳边” (写真 ) ,花 神说:“这是景上缘,想内成,因中见。 ”(惊梦 )更印证了佛家说法:一切事物常由 因缘而成,正是因缘天注定,柳杜经历了各种坎坷还是走到了一起,充满了传奇色彩, 完成了对“至情”的追求。 佛道两家本来都有禁欲的思想,汤显祖却为“情”找到了宗教依据。杜丽娘以孝女 面目出场,足以证明她的柔顺和驯服,而梦中与一素不相识的男子自由结合,不过是她 美好人性的自然发展。这样的赤子之情并不悖逆于天地神鬼的宗法性宗教,因而在花园 中花神对他们采取了保护的态度,欢会后的杜丽娘一往情深,因苦苦相思而付出了年轻 的生命,这份“至情”是恪守三从四德,从一而终的贞节烈妇们可望而不可及的,甚至 胡判官也为杜丽娘的“一梦而亡”感到惊诧。胡判官还从玉皇大帝钦定“婚姻簿”里找 4 到了依据。这样,柳杜交欢便于情于理地成为天经地义的好事,且无可指责。汤显祖安 排如此巧妙,可见他对宗教文化理解之深。 从(一)(二)分析中可以看出,汤显祖弃官不弃世,从容不迫,聪明地为自己的政治 理想和“至情”追求在“理”的天空下找到了一片生存的土地。他对“至情”的追求不 仅仅是在宗教中为它寻找立足之地,更想掀起对“理”无情的批判和正面较量。 三、对封建礼教的反抗 封建礼教形成历时长,成分复杂,它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依据,融合道家、佛家思 想而形成的一种封建伦理道德。如: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特别是“理”学被奉为绝对 权威后,表现得日趋教条、僵化,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身心,而且产生了一批假道学家、 卫道士,他们谋取个人利禄,满口仁义道德,满肚子的男盗女娼,混迹于社会之中,使 “理”学在一些进步思想家和正直人们心中信誉扫地。随之,出现了一股怀疑甚至反对 程朱理学的思潮,汤显祖正是其中一员,他不仅怀疑还以情反理,提出了自己的“至情” 论:“一、从宏观看,他认为世总为情 10, 人生而有情 (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 记 ) ;二、从程度看, 情的最高境界是至情 ,在牡丹亭 题词中说: 情 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 非情之至也。 这种生死至情,呼唤着精神的自由和个性的解放;三、从途径看,是因 情成梦,因梦成戏。 (复甘义麓 )他的至情观在牡丹亭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11 (一)对陈最良的嘲讽 陈最良是一个迂腐而又顽固的老腐儒,除了诗书教条,一无所知,也别无所求。他 按照孟夫子“求其放心”的教导来修炼自己,也用它来教训和管束学生。他心如死灰, 大风大浪也不能惊起半点波澜。春香却是个聪明伶俐的丫头,身处的位置本来是不能有 说话权力的,而汤显祖却有意让她直接反对陈最良小姐的尊师,这是一种莫大的讽 刺,也是替杜丽娘反抗。陈最良身为杜丽娘的老师,一开始就用封建教条,在饮食起居, 行为举止方面严格拘束杜的身心,就是诸如“凡为女子。鸡初鸣,咸盥、漱、栉、笄, 问安于父母”(闺塾),以及“论娘行,出入人观望,步起须屏幛”(肃苑),而伴 读丫头春香对此敢给予一针见血的揭露:“昔氏贤文 ,把人禁杀”(闺塾),直接 倒出了心中的不满。陈最良把关雎按照后妃功德解释为“有风有化,宜室宜家” ,春 香不仅道出了男女之情,还拿眉笔,鸳鸯砚来戏弄他,骂他“好个标老儿”(闺塾), 还敢在伴读时出去玩耍,与陈最良据理力争。陈最良迂腐至极,听说杜丽娘游园伤春, 5 竟然大惑不解,大惊失色,对春香说:“你师傅靠天也六十来岁,从不晓得个伤春,从 不曾游个花园”(肃苑),一句话道出了他可悲、可怜、可叹,难怪春香说:“正是, 年光到处皆堪赏,说与痴翁总不知”(肃苑)。陈最良声称医学、天文、地理无所不 晓,杜丽娘生相思病时,杜宝首先想起了他,而他开的药方却是“做的按月通经陈妈妈” 诊祟 ,春香不假思索指出,连杜丽娘也怀疑他的治病能力了。陈最良还是一个封建卫 道士,他利用杜丽娘老师的特殊身份换取杜宝的信任,以致造成杜宝对女儿夫人的绝情, 和女婿的争执,最后还得到了荣华富贵与功名。 (二)杜丽娘与父母的对峙 杜丽娘的父亲杜宝虽不迂腐却保守固执,深深恪守着封建礼教。他是封建官僚的代 表,严格遵守封建伦理道德所形成的各种规范,并按此去要求女儿身心,在他眼里,诗 书女工是名门闺秀的必修课, “古今贤淑,多晓诗书”(训女)。他是要把女儿培养成 封建社会下遵从三从四德,从一而终,知书达理的贤淑之女,以便“他日到人家,知书 知礼,父母光辉”(训女),他不仅把宣扬封建道德的四书推给女儿,还为女儿 找一个“黄门腐儒” , “要她拘束身心”(诘病)。杜宝就这样用封建教条去扼杀一个 活泼少女的青春与心灵,甚至为自己的女儿铺好了未来之路,还多次训斥妻子教育女儿 不当,都表现了他固执、保守的一面。 杜丽娘的母亲杜夫人是一个标准的执行封建礼教的慈母形象,她虽对女儿总有一种 疼爱之情,却又处处约束和管教,她训诫春香和杜丽娘:“凡少年女子,最不宜艳妆戏 游空冷无人之处” , “女孩儿只合香阁坐,拈花翦朵”(慈戒)。杜丽娘梦游后花园后, 她训斥道:“因何昼寝于此?”(惊梦),看见女儿裙钗上绣着成双成对的花鸟,也 禁不住嗔怪,在爱女儿的同时又用封建教条去折磨女儿,摧残女儿。杜丽娘是一个名门 闺秀,她的身份、父母、老师都不允许她有不符合封建礼教的行为。她本该天真活泼, 充满活力,却整天被拘禁在绣房和书塾之中,不仅与世隔绝,还与大自然隔绝。她有古 板的父母,迂腐的老师,稍不注意就会得到有背家教的罪名。名分、教养、环境为杜丽 娘准备了一个无形的人间地狱,精神枷锁。她生的貌美多姿,却是“恰三春好处无人见” 惊梦 ,现实的苦恼压得她无法呼吸。她聪明灵透,在儒家经典关雎中得到了“情” 的气势,开始有伤春之怀,本无处寻情,花神却精心为她在梦中安排与柳郎交欢,但这 只是一场春梦,醒来人去物空,且寻梦未果,发出了“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 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寻梦 )的感叹。虽然这“情”由“欲”而来,她一旦 认定就不放,孜孜不倦的追求,直至因情而亡,这种死亡正是对封建礼教的控诉和反抗, 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决裂。特别是她能在阴间能自由的飘荡,可以与情人夜夜约会, 6 不受任何限制,而破棺还阳后还是处女,这更是对封建礼教的无情嘲讽。杜丽娘“因情 而死,又因情而生”来表达对性爱,对至真、至善、至美爱情的不倦追求。 (三)柳梦梅与杜宝的针锋相对 柳梦梅受爱妻之托去寻找父母,最担心的便是杜宝不承认他这个女婿,果然不出所 料, 硬拷中,杜宝压根就不认他,开始只是不见或驱赶,最后坚决认定他是个招摇撞 骗的冒牌货,甚至因为那一幅自画像认定他是个卑鄙无耻的盗墓贼。柳梦梅坚决不承认, 把与丽娘的相识相爱细细说来,而杜宝不由分说,就命令人用柳条狠狠抽打,甚至柳中 了状元也追着不放。柳梦梅中状元后索性不认丈人了,嘲笑杜宝说:“你这孔夫子,把 公冶长陷缧绁中,我柳盗跖打地向鸳鸯冢。 ”最后撇下杜宝说:“老平章请了,你女婿赴 宴去也” 。柳梦梅敢于为感情辩护,不卑不亢,这一点很可贵,宣扬自由恋爱,反对封建 家长,这对于封建礼教又是一个有力的反抗。 (四) 圆驾 “情”和“理”的调和 圆驾一出是杜丽娘与柳梦梅的通情达理与假道学的固执教条的正面较量。为了爱 情,两人寻找各种理由:杜丽娘说:“万岁,臣妾受了柳梦梅再活之之恩,真乃是无媒 而嫁保妾的是母丧门,送亲的是女夜叉” ,接着柳梦梅更直接的把两人的自由结 合归之于宗教性的至高无上的“阴阳配合正理” 。也正因为此,杜丽娘第一次表达了对父 亲的不满和抗议。柳杜抗争,巧妙地借助于宗教“天命” ,世俗的“王法”来突破“存天 理,去人欲”的教条。在宗法制宗教和宗法制礼教范围内,为人情,为人欲安度了一个 合法的位置者,这其实就是汤显祖“以人情之大窦,为名教之至乐” 12的宗教性戏剧所 达到的最高艺术境界与思想境界。 当然,在反抗的背后,不乏有作者的无奈之处,汤显祖毕竟是一个生活在“理”学 泛滥世界的人,他的思想认识不可能超出当时认识水平, “至情”论也无法抛开当时社会 的大背景,但由“情”所迸发出的火焰照亮了令人窒息的“理”的世界,激荡起人性的 新鲜空气,让众多在“理”桎梏中呻吟的人们感到了自己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和生命活力, 为情在这块干瘪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以至成长洒下了清冽的“甘露” 。 “当日困于封建礼 教,身受爱情苦恼的青年男女们,一旦看到这种作品,觉得只要情真,梦总可以找到安 慰,死了可以复活,这对被封建礼监压制得喘不过气来的青年男女,在这一种作品的艺 术感染上,正可治疗他们精神的创伤,解放他们潜意识中的苦闷。 ”13汤显祖为“至情” 寻找了一片土壤,虽未完全脱离封建伦理道德的窠臼,却对以后人们对“情”的理想人 格认定和塑造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他把“情”植根于宗教中,还把它提到前所未有 的高度,这无疑是历史长河中一个闪耀的亮点。 7 参考文献: 1沈德符.顾曲杂言.载.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四)M.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7,213. 2汤显祖.和大父游域西魏夫人故坛诗序.载.汤显祖全集笺较M.北京:北京古籍出社,1999.120-121. 3黄卓越.晚明情感论:与佛学关系研究Z./www/xsxx/txt.asp,2001-9-20. 4徐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