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丢失的自信_第1页
不该丢失的自信_第2页
不该丢失的自信_第3页
不该丢失的自信_第4页
不该丢失的自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半命题作文“不该丢失的-”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曾这样总结现代人不健康的工作方式:把思考交给了电脑, 把联系交给了手机,把行走交给了汽车,把健康交给了药丸诚 然,人们在过分追求便捷、享受便利的同时,无形中丢失了原来应 该拥有甚至必须终生坚守的东西。作为中学生,也应该很好地反省 自我;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是否曾丢失过什么?例如生活中 的爱心、孝心、同情心、责任心,再如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自尊、 自信、自立、自强,等等。 请以“不该丢失的”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 600 字。 【思路点拨】 做好半命题作文,关键在于“填空”。测试作文题为“不该丢 失的”,也是半命题作文。要写好这篇作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 面考虑: 一、巧补文题,新颖靓丽。 对任何一种作文题型来说,创新都显得相当重要。在半命题作 文考试中,也应使自己的补题富有新意。在一般情况下,很多学生 看到这道题,马上就会选择题目材料导语中已经提供了的诸如“爱 心”“孝心”“同情心”“责任心”“自尊”“自强”之类的词语, 这些内容虽然也是可选择的对象,也能突出主题,但会让人感觉千 篇一律,使人产生视觉疲劳。如果我们能从创意角度考虑,在补写 题目时,将“滋味”“回忆”“眼泪”“色彩”“蜗牛壳”等作为 写作内容,定会让人眼前为之一亮。 二、巧选题材,出奇制胜。 生活中,“不该丢失的”东西确实很多:可选具体事物,如 “眼神”“阳光”“绿色”等;也可选抽象的物象,如“单纯” “信任”“苦难”等;既可选某一时段的事,如“童年”,也可选 不同时空的事,如回忆童年、少年时等不同的时间及不同的地点发 生的事来写。在选材时,我们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拿手的内容, 而且是他人未曾写过或想到的话题,如有位同学就以一只流浪猫的 视角,来表现爱心丢失的可悲这一社会主题。 三、巧妙立意,真挚感人。 多选择带有启发色彩的材料,多角度思考,多层次挖掘,就能 写出感人至深的文章。如在体现“爱心”话题时,可选择有人挪用 善款之事、老人摔倒之事、小悦悦之事等,通过对这些事件的深入 思考,揭示主题;在选择“环保”话题时,你可以从村庄的变化、 食物的变化等方面进行思考,从而揭示“爱护环境”这一主题。 【佳作展示】 佳作展示一:不该丢失的晚餐 白雪纷纷扬扬地下着,似玉蝴蝶在空中高傲地翻飞,又似柳絮 在天空轻盈地飞舞,还好似梨花在用花瓣装点着这个美丽的冬季。 银装素裹,寒气逼人,窗里边喜气洋洋,热气腾腾。今天是春 节,一想到这,老婆婆就开心地笑了,布满皱纹的脸上洋溢着欣喜 与快乐。今天,终于能见到儿子、女儿了。 一大早,老婆婆便忙里忙外,把这偌大而空旷的家装扮一新。 门上挂着红灯笼,贴着红福字、红对联,让整个家充满了年味。桌 上已准备好了饺子、红烧猪蹄、糖醋排骨这些都是她的儿女们 最爱吃的。 “丁零零”,电话铃声响起,老婆婆赶忙跑过去,生怕错 过儿子、女儿在回家路上的福音。“喂!”老婆婆急促地对着电话 喊。“喂,妈,我今天要开会,没办法回去了,你自己吃吧!我五 点的飞机,车在楼下等着,挂了啊。”老婆婆刚想说句什么,电话 那头传来的已是忙音。 这是女儿小丽,一位从国外留学回来的著名服装设计师,在家 跨国企业上班。自从五年前的寿宴上匆匆见过一面后就再也没见过 了。 “丁零零”,电话铃声又一次响起,老人急匆匆地从厨房 里跑出来。“喂!”像刚才一样,她激动地对着话筒喊。“喂,妈! 老板临时叫我去澳洲出差,我回不去了,晚饭,就让小丽陪你吃吧。 ”于是,电话里又一次传来了忙音。 老人放下电话,站起身来。电话铃第三次响起,老太太拿起电 话,电话里传来孙子的声音:“奶奶,我和妈妈去外婆家过年,就 不回去了。奶奶再见!”“忙!忙!忙点好啊!”老人轻轻地叹了 口气,慢慢放下电话,坐到桌边,将围裙不紧不慢地解下来。 天凉了,菜凉了,老人的心也凉了。她披着一件旧棉衣坐在沙 发上,抚摸着很多年前拍的全家福,一朵泪花在眼角绽开,好像在 向黑夜诉说着什么。 突然,“丁零”,门铃响起 (景物描写,细腻生动,点明季节,烘托人物心情。) (外貌描写,表达人物内心的喜悦。) (门上的灯笼、福字、对联,丰盛的晚餐等,细节典型,突出 了浓浓的年味。) (“赶忙”“急促”极准确地表现了老婆婆听到电话铃声时的 喜悦与激动的心情。) (插叙,交代女儿不回来的原因,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语言、动作描写,准确再现了人物的失望与内心的凄凉。) (神态描写,表现一位老人的孤独与寂寞。) (设置悬念,引人遐想。) 【点评】 本文的成功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选材精妙。文章主要叙述过年时一位老人等待儿女回家过年的 故事。作者善于从身边选材,将电视中的一则公益广告作为写作材 料,引发对空巢老人生活现状的思考。 描写细致。文章写了好几个画面,老人准备年夜饭的场面,老 人三次接听电话的场面,最后凄凉地坐在沙发里的场面,这些场面 描写具体而真实地展现了老人的心理变化。同时,开头的景物描写, 也衬托了人物的愉快心情。 先抑后扬。文章一开始写老人因为儿女要回家过年,内心非常 兴奋,因而准备了一大桌的菜等他们回家。可当接到一个个电话后, 她的心便一次次沉了下去,最终凄凉地独自坐在沙发上。欲抑先扬 的手法,准确地揭示了人物的心理变化,突出了文章主题。 佳作欣赏二:不能丢失的传统文化 五千年,悠悠漫漫,泱泱绵绵;五千年,海枯石烂,沧海桑田; 五千年,使中华文化由雏形到健全,由蒙昧到璀璨。大浪淘沙,历 久弥新,中华文化代代相传,先哲们苦心孤诣,文人墨客们埋首于 青灯黄卷,使中华文化变得深厚,变得有内涵,变得辉煌和灿烂。 先秦文化,伊始就不同寻常。仓颉的灵感带给了炎黄子孙以无 穷无尽的文化内涵。朴实思辨是先秦文化的本色。百家争鸣,政治 上的角逐遏制不住文化的繁荣。焚书坑儒,统治者的摧残阻挡不了 文化发展的大潮。这种文风终于在强汉趋于成熟,然而魏晋之后, 一堆堆浮华的辞藻却向九州大地铺面而来,华丽的外表难以掩饰精 神上的空虚,竹林七贤、建安风骨不过是一闪即逝的流星。终于, 韩愈、柳宗元看不下去了,那一场轰轰烈烈的古文运动终于使中国 文人摆脱了骈体文、对偶句的束缚,中华文化终于在盛唐攀上了最 高峰。此后数百年,文风趋于定形与成熟。明清之际,统治者的高 压态势严重扼杀了文化的发展,中国文化陷入了万马齐喑的悲剧。 新文化运动,使中华文化终于复苏,并从此蓬勃发展! 闭关锁国的时代早已过去,改革开放的大潮汹涌澎湃。这本该 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契机,可是一种崇洋媚外的心理在中国人的 内心不断滋生、繁衍,他们亵渎了中华文化,却对西方文化毫无节 制地效仿,使得外来文化在大半个神州逐渐猖獗。 君不见,大街小巷充斥着的英文标牌已取代了汉字,人人皆以 英文为时尚,即便不通其意,多数的制造商在产品上赫然打下 “MADE IN CHINA”,几个公式化的英文,无情地嘲弄着部分中国 人空虚的灵魂。 君不闻,卖古典文学名著的书架上如深夜般岑寂,而那些暴力 凶杀类的书籍竟供不应求;纸质书越来越少,电子书越来越多;精 读越来越少,泛读越来越多 兼收并蓄、博览众长本是盛世百姓应有的博大情怀,可这决不 代表一味的接受,更何况这是在折己之长,取人之短! 有五千年文化积淀的中国,竟也逐步成为一个文化快餐型国家! 一些青年对传统文化的不屑与鄙视,终于导致了中华文化的缺 失。2005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端午节为韩国的传统节日而 非中国!韩国耗资 7 亿抢端午节的闹剧竟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 消息传来,举国哗然。吃了两千多年粽子,赛了两千多年龙舟,居 然过的是韩国的传统节日!曾几何时,汨罗江中竟安葬着一位韩国 的屈原? 可笑,可恨! 然而不仅是韩国,早就有一些国家对璀璨的中国文化觊觎已久。 老子被说成是韩国的,朱元璋被说成韩国的,李白被说成俄罗斯的, 孙思邈被说成波斯的 悠悠五千年中华文化,竟被各国给瓜分了!那些口口声声爱国 的人哪去了?炎黄子孙的爱国传统哪去了?偌大的中国,居然存不 下了传统文化!一个丢失了传统、丧失了文化的古国,即使国家再 昌盛、经济再发达,又怎能弥补文化上的缺憾?GDP 落后两三年, 两三年后就赶上了;倘若五千年的文化丢失,该何处去弥补啊! 中国的传统文化,可千万不能丢啊 你佳作展示三:不该丢失的自信 当你考试时,你是否会因为过度紧张而脑子一片空白;当你演讲 时,面对台下的观众,你是否会惊慌失措而一时语塞;当你表演时, 你是否会因为一时失误而乱了阵脚;当你写作时,你是否会因为对自 己能力的怀疑而不知如何起笔不要怀疑自己,请相信自己会打 造出一片天地的。 诸葛亮凭借自己的自信,使出空城计,保住了城池;孙中山凭借 自己的自信,发动辛亥革命,成功了;日本人凭借自己的自信,对中 国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逼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光条约 许多成功人士无不是凭着自己的自信和矢志不移的毅力开创财 富之路。 自信让你插上翅膀,飞翔于湛蓝的天空。自信是把钥匙,打开 你心中的锁,让你潜力无限化。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让你登上高峰。 人若无自信,又怎生了得?它会让你生活于黑暗中,正如故事中 珍妮一样,抬起头才发现自己是多么漂亮,听了别人的赞美,才更 加有自信的抬头望五彩的世界。一个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