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形象分析论文 - 副本_第1页
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形象分析论文 - 副本_第2页
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形象分析论文 - 副本_第3页
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形象分析论文 - 副本_第4页
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形象分析论文 - 副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国演义之曹操人物形象分析 汉语言文学专业 2009 届 杜 斌 【内容摘要】:三国演义所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中唯曹操的形象最为复 杂。曹操是其中唯有能够集政治、军事、文学等诸般成就于一身者。曹操是三 国演义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他的性格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他 既是一位旷世之英雄:具有政治家和军事家、文学家的才能;同时又是一位乱世之 奸雄:具有多疑奸诈,玩弄权术;骄盈自满,过于轻敌等诸多缺点。我们应当认识 到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塑造具有发展性、矛盾性、多面性、和谐性等特点。 曹操是一个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既符合艺术真实,又符合生活真实,乃至历史 真实。是奸雄与英雄的统一体。 【关键词】:三国演义 曹操形象 英雄 奸雄 复杂性 【正文】 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艺术性很高的作品。作者罗贯中在作品中塑造 了很多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刘备、曹操、孙权、诸葛亮、周瑜等一个个鲜活形 象的塑造无不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纵观这些英雄人物,争议最大,性格最 为复杂,且能够集政治、军事、文学等诸般成就于一身者,唯有曹操一人而已。曹 操是三国演义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他的性格具有丰富性和复 杂性。他既是一位旷世之英雄:具有军事家和政治家、文学家的才能;同时又是一 位乱世之奸雄:生性多疑,奸邪诡诈,玩弄权术。曹操是奸雄与英雄的统一体,是 古今奸雄中的第一奇人。历史上的曹操本来就是一个性格十分复杂的人物。他集 功罪于一身,也集褒贬于一身。既是扫荡群雄,逐步统一北方的英雄,又是残酷 镇压农民起义的凶手;既是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的功臣,又是“所过多所残破” 的罪人;既是善于广泛收罗人才, “不念旧恶”的创业之主,又是奸诈忌刻,随 意置人于死地的不义之徒。 因此,在反复阅读了三国演义原著,并结合部分学者对曹操形象的研究, 笔者就对罗贯中笔下曹操形象进行分析,并尝试探索在罗贯中笔下产生曹操这一 复杂形象的原因,一起与读者共研。 - 2 - 一、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的人物性格特点分析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艺术形象之一,被称为“奸雄” 。 他是个既奸诈又有雄才大略的野心家 、军事家; 在他身上, 既有使人憎恶的 “奸”的一面, 又有使人钦佩的“雄”的一面。 “ 奸 ” 、 “ 雄 ”交织, 也就构 成了他血肉丰满的奸雄形象。我们且来看三国演义 中曹操的形象特征。 (一)曹操之“奸” 1、奸诈狡猾,玩弄权术 三国演义第一回中曹操的出场就这样写到:曹嵩生操,小字阿瞒。一名 吉利。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操有叔父,见操游荡无度, 尝怒之,言于曹嵩。嵩责操。操忽心生一计:见叔父来,诈倒于地,作中风之状。 叔父惊告嵩,嵩忽视之。操故无恙。嵩曰:“叔言汝中风,今已愈乎?”操曰: “儿自来无此病;因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信其言。后叔父但言操过,嵩 并不听。因此,操得恣意放荡 1。由此可以看出曹操从小就有了极深的心计,长 辈被玩弄于股掌之间,曹操奸诈之才能令人感慨,如此事例如杀王垕、 “割发权 代首”等 。 2、生性多疑,滥杀无辜 曹操他的多疑表现在他常滥杀无辜,错杀好人。他身边的人常遭无妄之灾, 也全因他的多疑,能体现出曹操多疑的例子莫过于他误杀“吕伯奢”一家了。 三国演义第四回有写到:曹操暗杀董卓没有成功,遭董卓通缉,投奔吕伯奢 庄上,吕盛情接待,欲杀猪相款。曹操忽闻庄后有磨刀之声,操曰:“吕伯奢非 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 ”但闻人语曰:“傅而杀之,何如 2?”曹操顿 时杀了八口人。后来发现杀错了,索性昧着良心将吕伯奢也杀了,曰:“宁叫我 负天下,休教天下人负我 3。 ”当猜测到某人有颠覆政权的行为或者哪怕仅仅是 一丝意念,曹操总是杀人不眨眼,不曾有过片刻的犹豫,严格按照“罚不逾时” 的古令,在第一时间先下手为强。此外,为了自家性命的安全,他常常也会或事 急从权,或巧生变诈,杀人于无形之中。如此多疑和霸道让人汗颜! 3、骄盈自满,过于轻敌 曹操骄盈自满过于轻敌的缺点在赤壁之战中表现最为明显:曹操的部队总数 应该是孙刘联军总数的几倍以上。而且新降荆州,士气正旺。而荆州新降的将士, 以文聘为首,都意欲沙场建功,其战斗力也不弱。如果此时曹操以荆州的部队来对 抗江东的水军,而自己则率领精锐进攻夏口,则击溃刘备应该很有希望。但这次曹 - 3 - 操因骄纵轻敌却没有采取这样的战术:对联军中较弱的刘备,曹操可能仅仅是派出 一支部队去监视,而并不进攻,而将进攻的主要方向指向了联军中较强的一部分: 孙权部队。曹操在和孙权部队的对抗中,他又因轻敌舍弃了利用陆军骑兵战斗力 强的优势,陆军在水军掩护下强行登陆,而后沿袭孙权部队后方的战术,却在江面 上和江东的水军对峙,即使是水军和江东交战不利的情况下,曹操也仍然没有调整 其战术,这样,曹操相对于江东陆军的优势就完全没有得到发挥,他实际上是用部 队中最薄弱的一部分和孙权部队最为精锐的一部分相抗,成了赛马的齐王。最终, 在孙刘两家的夹击下一败涂地。他也曾因慢待张松而坐失西川。曹操骄傲自大, 过于轻敌的思想也使其收挫不少。 4、欺君罔上,窃国谋逆 曹操在奉迎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而令诸侯”之后,个人野心和权势欲望不 断膨胀,最终完全把持了朝堂,控制了汉末中央政权。所有的朝廷大事,从军事征 伐到人事任免,从内政事务到外交联系,曹操根本不听献帝和朝臣的意见,都是个 人说了算。献帝在曹操的眼里,不过是一个傀儡;朝臣在曹操的眼里,不过是一个 可供自己利用的工具。 曹操在擒杀吕布之后,“威名日盛”。脑海深处便产生了窃国谋逆的念头,如 果不是顾虑“朝廷肱股尚多”,只怕早就“行王霸之事”了。为了观察动静,曹操 特地邀请天子“许田围猎”,群臣将校向献帝齐呼万岁,他竟“纵马直出,遮于天 子之前以迎受之”,并借天子弓箭不还,自行悬带。此后,曹操权势更盛,作威作福,不 可一世。只要是曾经反对过他的人,都被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拔除而后快, 马腾父子三人被诱杀;伏完等“为国捐生”;耿纪、韦晃等“五臣死节”。曹操 “名为汉相,实为汉贼”。 5、骄奢淫逸,嫉贤妒能 历朝历代的许多皇帝和英雄人物,一旦他们的根基逐步稳固,事业蓬勃发展到 处于欣欣向荣的上升时期,他们便开始骄傲自满,追求起声色犬马和个人享乐来, 即使是有着强烈进取心和权势欲的曹操也不例外。曹操进宛城,见张济妻美,不惜 用甜言蜜语来打动她,“吾为夫人故,特纳张绣之降。不然灭族也” 4。并许以还 都后扶为正室,每日与之取乐,不思归期。其实张绣之降在此事之前,全与张济妻 无涉;曹操本以“妓女”视之,岂有扶为正室之理。以曹操当时的地位,对阶下一 个弱女子尚且如此,他的贪恋美色和狡诈本色可见一斑。当曹操削平群雄,统一北 方,志得意满时,个人的骄横无比和刚愎自用便显露无余,“宴长江赤壁赋诗”,刘 - 4 - 馥只不过指出“丞相何故说出不吉之言”,便惹来杀身之祸,曹操大怒说,“汝安 敢败吾兴”,“手起一槊,刺死刘馥”。曹操还在漳河之上修建壮丽无比的铜雀台,并 “广选天下美女以实其中”,供自己晚年享乐。 曹操嫉贤妒能的典型事例,莫过于“斩杀杨修”。杨修具有过人的聪明才智, 罗贯中有写到:曹操在门上写一“活”字、塞北送酥在盒盖上写“一合酥”三字、 梦中杀近侍、曹丕曹植兄弟争宠斗智等,都被杨修一一识破,曹操虽然在表面上 对杨修“称美”、“嘻笑”,但在内心深处却“甚忌之”,最后在与刘备争夺汉 中的战斗中,寻了个“乱我军心”的借口,将杨修斩杀了事。可叹杨修“聪明反 被聪明误”,糊里糊涂地成了曹操嫉贤妒能的牺牲品。 (二)曹操之“雄” 1、 出身乱世 曹操一出场,作者便先介绍他的身世。其父曹嵩本姓夏侯氏, 因做了东汉常 侍曹腾养子, 故改姓曹。曹操幼时即好权谋, 多机变, 游荡无度, 曾以诈装中风 而离间父、叔的关系。他曾问善识人的许劭:“我何如人? ”许劭回答说:“子治 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操闻言大喜 5。可见 , 曹操一出场便以奸雄形象出现。 随后, 随着小说情节的不断展开, 作者既展示了他雄才大略的一面, 又揭示了他 凶恶狡诈的一面。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 三国演义中很多地方描写了他雄才 大略的一面。这首先表现在, 他具有政治家的胆略识鉴和积极进取精神。董卓进 京, 文武官员, 一筹莫展。一次大臣们聚集在王允家, 尽皆掩面而哭, 独曹操抚 掌 大笑说:“满朝公卿, 夜哭到明, 明哭到夜, 还能哭死董卓否 6?”于是自荐 刺杀董卓。随后的矫诏讨卓, 实乃曹操发起,但他却真心推举实力最强的袁绍作 盟主,自己充当配角,辅佐袁绍成其大功。当董卓连战失利, 溃退长安时, 曹操建 议应乘胜追击, 但群雄各怀异心, 按兵不动, 独曹操一人出兵, 结果大败而归, 险些丢掉了性命。这两次斗争虽然都失败了, 但曹操的胆识和英雄气概由此可见 一斑。 “煮酒论英雄”一回则表现了曹操非凡的识鉴。在他看来, 袁 术、袁绍、 刘表、孙策、刘璋等人皆非英雄, 只有胸怀大志, 腹有良谋, 有包藏宇宙之机、 吞吐天地之志的刘备和他, 才是真正的英雄。后来事态的发展正如他所料。 2、重视争取人心 他深知“方今正用英雄之时, 不可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 7”, 因此 , 他虽 知刘备胸怀大志 , 久必为患, 但当刘备投靠他时, 他还是虚心接纳。关羽挂印 封金而去,曹操认为彼各为其主, 不要追击, 况且他与关羽有约在先, 并亲自赶 - 5 - 上为之送行。曹操与袁绍战于冀州时, 有须发皆白的父老数人箪食壶浆迎接他 , 说袁绍“重敛于民, 民皆怨之 8”, 并歌颂曹操“官渡一战, 破袁绍百万之众 9 ”, 使百姓可望太平。曹操闻言大喜, 于是号令三军:“如有下乡杀人家鸡犬者, 如杀人之罪一时军民震服破袁绍后,他从缴获的文件中发现了一束部下与袁绍勾 结的信件,有人建议逐一点对姓名, 收而杀之, 曹操却说:“当绍之强, 孤亦不 能自保,况他人乎 10?”遂命尽焚之, 便不再问。在攻打张鲁的时候, 杨松接受曹 操贿赂, 为曹操做内应助他破了张鲁, 夺了南郑, 但城破之后, 曹操认为杨松卖 主求荣, 将其斩首示众。这些行为都说明曹操十分重视争取人心。 3、求贤若渴,重视人才 曹操非常重视人才,对人才求贤若渴,极力搜罗,加以重用。当他还在兖州时, 就急忙招贤纳士。荀来投, 曹操认为是 “吾之子房” 。郭嘉应聘, 曹操与之谈论 天下大事。典韦、许褚、张辽、庞德等人, 或是自来投奔, 或是被俘投降, 曹操 都十分信任。这些人后来或成为多谋善算的谋士, 或成为冲锋陷阵的猛将。官渡 之战期间,袁绍的谋士许攸来投,曹操“方解衣歇息,闻说许攸私奔到寨,大喜,不 及穿履,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先拜于地” 11。以曹 操当时贵为丞相的地位,对投诚自己的布衣谋士尚且如此,这种识才、爱才、重才 之心,可见一斑。曹操手下,兵多将广, 文臣武将, 不可胜数。正是这些文臣武将 的运筹谋划和拼死战斗,才使得曹操的势力逐步扩大,最终削平了群雄,统一了北 方。 4、胸襟开阔,豁达乐观 在三国演义众多的人物中,若论胸襟开阔,豁达乐观,曹操当首屈一指。 “白门楼吕布殒命”一回中,曹操擒住张辽,本打算亲手杀了他,但听了刘、关的 劝谏,马上一改前态,掷剑而笑,并“亲释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坐”。关羽降汉 不降曹后,曹操待之甚厚,不但赐与府第给关羽和刘备两位夫人居住,还赠与关羽 异锦战袍,赤兔宝马,美女金帛。关羽得知刘备确切消息,封金挂印护嫂寻兄,曹操 “叱退蔡阳,不令追赶”,并亲自为关羽送行,赠与路资锦袍。关羽“千里走单骑” ,“过五关斩六将”,曹操也不深究。官渡之战后,发现了大量“许都及军中诸人 与绍暗通之书”,曹操“命尽焚之,更不再问”,足见其开阔的胸怀和豁达的气度。 5、善纳良言,从谏如流 当献帝落难之时, 他先从荀之计, 出兵护驾;后采董昭之策,迁都许昌。从此, - 6 - 他挟天子以令诸侯, 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官渡之战,他先后采纳郭嘉、荀、刘 晔、许攸等人的建议, 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他听取郭嘉临终遗计, 不费一兵 一卒就取得了平定辽西的胜利。司马懿的献计又使曹操得以离间孙、刘而大败关 羽, 解了樊城之危。纵观三国诸英雄, 能做到像他这样从谏如流的, 一个也没有。 曹操的军事才能多半也是集思广益的结果。无怪乎曹操能雄视天下。 6、军纪严明,爱护百姓 曹操手握重兵,大权独揽,在军事上如风雷般击破敌人,在政治上如严霜般扫 荡对手,成就一番霸业,就在于他身上有一种雄浑大气的人情味。三国演义第 三回中曹操说:“宦官之祸,古今皆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之此。若欲治罪,当 除首恶 12。”他反对不分青红皂白地全数诛灭的残忍做法,由此可见他具有人情 味的一面,对于宦官之祸的根源,敏锐提出了错在上方的因缘,显示出善于对人的 理解的一面。 对百姓,曹操也显示出了他的人情味,显示出他身上特殊带有狡诈意味的人情 味。三国演义第十七回,曹操征张绣途中禁止军马践麦,割发代首表面看是在 以权术收买人心,但实际效果却使一方百姓的衣食得以保全,生计得以有望,救一 人,爱一人是人性,救万人更是人性。当军事目的与百姓生计有了冲突时,曹操也 以维粮船不能行动,操令本处百姓敲冰拽船,百姓闻令而逃,曹操愤怒,想捉住他们 杀掉,百姓听说后,就亲自到大营中报到。曹操说:“如果不杀你们,那么我下达的 命令不畅行,如果杀了你们,我又不忍心,你们快逃到山中躲藏,不要让我们的士兵 抓住。”百姓听后都流泪感激的离开。一般人都以此为曹操奸诈的例证,然而这 种所谓“奸诈”手段却使百姓得以逃避在寒冰水中劳作之苦,生命也因此而保全, 也巧妙化解了军事目的与百姓生计的矛盾,虽然狡诈,但却显出其行为的人情味。 二、曹操形象的复杂性分析 在曹操的身上,几乎集中了封建统治者所具有的全部特点:笼络人心而又嫉 贤妒才,刚愎自用而又机谋权变;刻薄暴虐而又豪爽多智,聪明过人而又愚蠢颟 顸;坦诚中总带几分虚诈,大度中常含几成小气。然而,正是由于这些,才使的 曹操的形象具有了极其鲜明的,不可替代的艺术独立性,形成他活生生的复杂的 性格组合基调:奸而能、真而伪、宽而猛!性格的两个侧面互相渗透各有特征, 使我们不禁被曹操这复杂的、模糊的人性特征所吸引。曹操的“奸”与“雄”的 对立在他的性格系统中是统一的。 - 7 - (一)曹操形象的发展性 早期小说的人物形象大多单一缺少发展,但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似乎是一 个例外,在定都许昌之前,艰苦创业,曹氏集团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曹操的形 象是英雄睿智。曹操尽管有野心,但尚未超出封建纲常。自“挟天子”以后野心 勃勃,为所欲为,最终发展成为一个奸雄的形象。曹操的形象是变化的,大致说 来,奸雄智愚各有其份,令人爱恨参半。 (二)曹操形象的矛盾性 三国演义中曹操这一形象的矛盾性主要体现在曹操的性格具有矛盾性。 曹操的性格的矛盾性不但表现在上述的发展过程中的前后矛盾,更表现于共时性 的矛盾之中,对百姓曹操既讲仁义又滥杀无辜;对人才,既求贤若渴又嫉贤忌能 (如对扬修就有这种意思);待人既诚恳又讲权术,对劝告既从谏如流又刚愎自 用,对自己既能严以律已(如割发代首)又自我放纵;气量既宏规又狭小,既奸 诈狡猾又机智勇敢,既野蛮放肆又不乏恻隐之心。“要塑造出具有较高审美价值 层次的典型人物,就必须深刻提示性格的内在矛盾性,即人在自己性格深层结构 中的动荡不安,搏斗等矛盾内容。”“没有性格的内在矛盾性,就不能个性化地 把人的本质力量与社会关系的冲突表现出来,就没有活生生的真实的人,与就没 有真正深刻的典型 13。”在曹操这一充满矛盾的形象中我们可以推知作者在描写 这一人物形象时,走进人物的内心的深处,从而在一定深度中揭示了人物的性格 特点。 (三)曹操性格的和谐性 刘备、诸葛亮也是三国演义中最引人注目的形象,但鲁迅先生说他们一 个“近伪”,一个“近妖” 14。也就是说,这两个人不大可信,不太符合生活真 实和艺术真实,更别说历史真实了。但曹操的性格确是统一的和谐的,也是真实 的。曹操性格中的矛盾性多面性不是分裂的,而是统一于一个真实、丰富、丰满 的曹操性格系统之中,作者始终扣住“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一中心来塑 造,曹操的性格上的矛盾性,发展性总是服从于人物特定的时代、时期、事件之 中。曹操的形象是一种丰富而且完整的有机生命体。 三国演义的作者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从人的各个层面和各个角度来开掘曹 操这形象的性格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使曹操这一艺术形象得以完整和丰富,摆脱 了早期小说中人物性格单一化、平面化、程序化的缺陷。 - 8 - 三、结语 自古以来人们对曹操这一形象传统的看法分歧较大,主要原因一是在于分不 清历史上的曹操与小说中的曹操。二是在受封建正统观念的影响,过分“尊刘抑 曹”,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先入为主。三是习惯于把“坏水”往某一个“坏人”身 上泼的。归根结底是未能完全从三国演义文本出发作出实际的分析。 罗贯中在塑造这一形象时,亦秉持“尊刘抑曹”以蜀汉为正统的观点,但罗 贯中不是一个庸俗的持正统观念者。三国演义的骨架仍然尊重历史。鲁迅先 生论述三国演义的创作素材时说:“皆排比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间 亦仍采平话,又加推演而作之;论断颇取陈寿及习凿齿孙盛语,且更盛行史官及 后人诗 15。” 曹操作为封建统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