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1年1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试题_第1页
全国2011年1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试题_第2页
全国2011年1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试题_第3页
全国2011年1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试题_第4页
全国2011年1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社戏 (第 1 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并积累课后词语。 2能正确复述课文的情节,并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童年生活犹如一幅五彩斑斓的图画,犹如一个欢快跳动的音符。说不尽, 道不完。今天,我们就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看一看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板题: 社戏) (过渡语) 这节课我们将如何学习这篇课文呢?请看: 二投影显示学习目标: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复述课文的情节。 (过渡语)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达成学习目标呢?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 (一)师:首先,请同学们轮读课文,比谁能读准字音,声音响亮,语速适中。XX 你先 读。其余同学认真听,发现读错的地方,请及时举手帮助纠正。 (二)学生轮流朗读,有错即停,教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于黑板左侧。请其他同学更正。 (三)师:下面,我们把这几个生字齐读两遍。 (四)学生齐读生字两遍。可能读错的字有: 归省(xn) 扫墓(m ) 行(hn) 辈 惮(dn) 撺掇(cu nduo) 潺潺(chn chan) 棹(zho) 楫(j)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 (一)先学。 1师:同学们,大家通过自学,已经能够正确朗读课文了。下面我们继续自学,请看 投影(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思考,文章写了些什么内容?要求:语言简洁、 准确。时间:6 分钟。 2学生小组自学,教师巡视,对不够专心的学生说上悄悄话。 (二)后教。 1指名学生回答。 若回答得不完善的地方,就请其他学生补充,更正。 若学生说不上来就让学习小组进行组内讨论、交流。 2教师则边听学生的回答边适时引导并板书。 (请教师不要把学生引入预设的“陷阱”之中,更多的应板书学生生成的让其自豪。) 要点:平桥村是“我”的乐土 钓虾,看社戏,人们热情好客,偷豆、煮豆吃 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 五当堂训练: 1师: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把课后“读一读,写一写”抄写两遍,4 分钟后默写。 比谁速度最快,字体最好,正确率最高。 2学生练习,师巡视,找出学生抄写错或不规范的字,并及时板书到黑板上。 3学生默写。 教学反思: 16社戏 (第 2 课时) 学习目标: 能正确地划分文章段落层次。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社戏 。(板题:社戏) 二出示目标: 师:请看学习目标(投影显示 ), 能正确地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划分段落 )。 (一)先学。 1师:同学们,前面大家通过自学,已经感知了文章的内容。下面我们继续自学,请 看投影( 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思考,如何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出大意呢? 要求:语言简洁、准确,无错别字。时间:8 分钟。 2每个小组一个学生板演(师事先画好板演位置,指导学生如何板演。字不要太大,不 要超出老师规定的范围),其余学生在课本上划分层次,写大意。师巡视,注意学生中有几 种分法,思考如何后教。 (二)后教。 1师:请大家仔细看黑板上的分段、段意对不对?如认为不对,请举手帮助他们更正。 指名学生上台更正,用红色粉笔改。 2讨论: 第一部分(1-3 ) (1)提问:第一部分分得对不对?为什么? 若学生把第 4 然段划到第一部分,则问这段在提到了社戏,该不该属第一部分? 若学生第一部分划分正确,则说:对! (2)提问:段意对不对?为什么? 对。写的是平桥村是我的乐土。 第二部分(4-30) (1)提问:第二部分分得对不对?为什么? 对。都与看社戏相关。 (2)提问:段意对不对?为什么? 对。写的是到赵庄瞧社戏的全过程。 第三部分(31-40) (1)提问:第三部分分得对不对?为什么? 对。是第二天的事了。 (2)提问:段意对不对?为什么? 对。写的是六一公公送豆。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弄清第二部分 ) (一)先学。 1师:同学们,第二部分的内容是不是有点多?下面我们继续自学,请看投影(出示自 学指导)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那我们来看一下它又写了哪些内容?可以分为哪几个小层呢? 要求:语言简洁、准确,无错别字。时间:6 分钟。 2学生看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二)后教。 1指名学生回答。 2其他学生补充。 3教师引导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边板书 (请教师不要把学生引入预设的“陷阱”之中,更多的应板书学生生成的让其自豪) 。 板书要点: 第二部分 (1)戏前波折(4-9) (2)夏夜行船(10-13) (3)赵庄看戏(14-21) (4)月夜归航(22-30) 五当堂训练: 请根据文章顺序排列下面时间的先后,并作详略归类。 六一公公送豆给“我” 。 看社戏后归航偷豆。 夜航赴赵庄看戏。钓虾放牛 的乡间生活。 看戏前的波折。 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 和伙伴们在赵庄看社戏。 顺序: 详写: 略写: 教学反思: 16社戏 (第 3 课时) 学习目标: 1领会文章的景物描写特色。 2品析文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社戏 。(板题:社戏) 二出示目标: 请看学习目标(投影显示), 1领会文章的景物描写特色。 2品析文中的人物形象。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领会景物描写特色 ) (一)先学。 1师:同学们,你认为本篇文章写得最精彩的地方是哪里?的确,本文的景物描写很 有特色,下面我们继续自学,请看投影(出示自学指导) : 大声地自读一遍,并用笔勾出自 己喜欢的语句;思考,其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8 分钟后比一比看 谁说得最好。 2学生精读勾画并思考,教师巡视以定如何后教。 (二)后教。 1抽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若学生答不上或者很少人回答,就让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2教师评价、引导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边板书。 板书要点: 豆麦、水草 嗅觉; 有声有色有味也有情 连山、月光、渔火 视觉; 比喻、拟人 笛声、欢笑声 听觉。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品析人物形象 )。 (一)先学。 1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小说的三要素当中的两个要素(故事情节和环境描 写) ,下面我们来自学一下第三个要素 人物。如何自学呢?请看投影 (显示自学指导) : 找出文中写了哪些主要的人物?边勾画边重点思考,文中的双喜和六一公公这两个人物有 怎样的特点?6 分钟后比一比谁说得最好。 2学生看书去找,教师巡视以定如何后教。 (二)后教。 1抽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若学生答不上或者很少人回答,就让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2教师评价、引导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边板书。 板书要点: 双 喜 聪明、热情、机灵“小领袖” ; 六一公公热情、淳朴、好客 乡 民。 五当堂训练: 阅读语段,完成下列练习。 【甲】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 扑面的吹来;月色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 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 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 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乙】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 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我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 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 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 采起来。 甲乙两段景物描写,哪段是写夜船去看戏的?哪段是写看完戏归 航的?在文中找出两处依据。 两段都描写了船行很快,哪一处是正面描写,哪两处是侧面描写 ? 解释文中下面两个词语的含义。 依稀:_ 夜渔:_ 教学反思: 语言、行动描写 社 戏 导 学 案 学 习 目 标 1、 识 记 、 理 解 本 课 的 生 字 词 。 2、 理 清 文 章 的 脉 络 , 把 握 文 章 的 内 容 。 学 习 小 说 围 绕 看 戏 这 件 事 , 记 叙 详 略 有 致 , 疏 密 相 间 的 写 法 。 3、 理 解 本 文 景 物 描 写 优 美 , 心 理 描 写 细 腻 , 语 言 流 畅 自 然 的 特 点 。 4、 了 解 本 文 词 语 使 用 的 准 确 性 。 5. 掌 握 通 过 人 物 的 语 言 、 行 动 来 刻 画 人 物 。 6、 认 识 农 家 小 友 高 尚 、 淳 朴 的 优 秀 品 质 , 体 会 文 中 所 表 现 的 对 劳 动 人 民 的 真 挚 而 深 厚 的 感 情 。 【 学 习 过 程 】 一 . 背 景 介 绍 : ( 一 ) 作 者 介 绍 鲁 迅 , 中 国 文 学 家 、 思 想 家 和 革 命 家 。 原 名 周 树 人 , 浙 江 绍 兴 人 。 1902 年 去 日 本 留 学 , 原 在 仙 台 医 学 院 学 医 , 后 弃 医 从 文 , 企 图 用 以 改 变 国 民 精 神 。 回 国 后 , 先 后 在 杭 州 、 绍 兴 任 教 。 辛 亥 革 命 后 , 曾 任 南 京 临 时 政 府 和 北 京 政 府 教 育 部 部 员 、 佥 ( qin) 事 等 职 , 兼 在 北 京 大 学 、 女 子 师 范 大 学 等 校 授 课 。 1918 年 5 月 , 首 次 用 “鲁 迅 ”的 笔 名 , 发 表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史 上 第 一 篇 白 话 小 说 狂 人 日 记 , 奠 定 了 新 文 学 运 动 的 基 石 。 五 四 运 动 前 后 , 参 加 新 青 年 杂 志 工 作 , 成 为 “五 四 ”新 文 化 运 动 的 主 将 。 1918 年 到 1926 年 间 , 陆 续 创 作 出 版 了 小 说 集 呐 喊 、 彷 徨 、 论 文 集 坟 、 散 文 诗 集 野 草 、 散 文 集 朝 花 夕 拾 、 杂 文 集 热 风 、 华 盖 集 、 华 盖 集 续 编 等 专 集 。 1936 年 10 月 19 日 病 逝 于 上 海 。 ( 二 ) 关 于 社 戏 社 , 指 土 地 神 及 祭 祀 土 地 神 的 活 动 。 社 戏 , 指 在 社 中 进 行 的 有 关 宗 教 、 风 俗 的 戏 艺 活 动 。 在 绍 兴 , 社 日 演 戏 是 由 来 已 久 的 了 , 南 宋 时 , 陆 游 的 “社 日 ”诗 中 就 已 经 有 “太 平 处 处 是 戏 场 , 社 日 儿 童 喜 欲 狂 ”的 题 咏 。 至 清 代 , 社 戏 成 为 戏 剧 的 主 要 演 出 形 式 。 ( 三 ) 、 关 于 课 文 有 关 内 容 本 文 的 删 节 部 分 , 是 写 看 社 戏 之 前 , 在 北 京 戏 园 里 看 京 戏 的 情 景 , 意 在 用 看 京 戏 的 令 人 生 厌 反 衬 社 戏 的 令 人 神 往 。 欲 扬 先 抑 , 增 强 小 说 的 表 现 力 。 比 如 : 戏 院 里 的 场 面 是 那 样 的 嘈 杂 、 混 乱 、 龌 龊 , 这 恰 好 与 看 社 戏 时 和 谐 、 清 新 的 气 氛 形 成 鲜 明 的 对 照 。 “我 ”在 戏 院 里 向 坐 在 近 旁 的 胖 绅 士 请 教 , 对 方 “很 看 不 起 似 的 斜 瞥 了 我 一 眼 ”, 态 度 是 那 样 的 冷 漠 、 傲 慢 , 这 恰 好 又 与 看 社 戏 时 小 朋 友 们 的 互 相 友 爱 形 成 鲜 明 的 对 照 。 如 果 作 些 引 申 , 似 乎 还 可 以 认 为 : 看 京 戏 和 看 社 戏 , 从 一 个 侧 面 反 映 了 京 城 生 活 和 江 南 水 乡 生 活 的 不 同 , 显 然 , 作 者 的 感 情 是 倾 向 于 后 者 的 。 二 . 整 体 把 握 课 文 内 容 。 1. 初 读 课 文 , 把 握 小 说 主 要 内 容 及 中 心 , 要 求 在 每 段 前 标 号 。 并 掌 握 本 课 字 词 , 在 书 上 或 练 习 本 上 有 记 载 。 2. 感 知 交 流 ( 要 求 在 书 上 勾 画 , 并 标 注 ) 说 说 你 最 感 兴 趣 的 情 节 ; ( 想 想 你 最 感 兴 趣 的 情 节 ) 说 说 你 最 喜 欢 的 景 物 ( 为 什 么 喜 欢 ) 说 说 你 最 喜 欢 的 人 物 ; ( 想 想 你 最 喜 欢 的 人 物 ) 3. 概 括 小 说 的 主 要 情 节 : ( 括 号 里 填 分 好 的 自 然 段 , 横 线 上 填 段 意 ) 全 文 结 构 ( 一 ) ( ) 。 ( 二 ) ( ) 。 ( 三 ) ( ) 。 第一课时当堂训练: 1师: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把课后“读一读,写一写”抄写两遍,4 分钟后默写。比谁速度最快, 字体最好,正确率最高。 2学生练习,师巡视,找出学生抄写错或不规范的字,并及时板书到黑板上。 3学生默写。 第二课时当堂训练: 请根据文章顺序排列下面时间的先后,并作详略归类。 六一公公送豆给“我” 。 看社戏后归航偷豆。 夜航赴赵庄看戏。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看戏前的波折。 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 和伙伴们在赵庄看社戏。 顺序: 详写: 略写: 第三课时当堂训练: 阅读语段,完成下列练习。 【甲】11 自然段 【乙】23 自然段 甲乙两段景物描写,哪段是写夜船去看戏的?哪段是写看完戏归航的?在文中找出两处 依据。 两段都描写了船行很快,哪一处是正面描写,哪两处是侧面描写? 解释文中下面两个词语的含义。 依稀:_ 夜渔:_ 17、安塞腰鼓 (第 1 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理清文章的结构。 难点:反复诵读,体味文章的韵律和气势。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在黄土地上也有如火一样热烈的舞蹈和音乐,那就是有着“天下第一鼓” 美称的安塞腰鼓。(板题:安塞腰鼓 ) (过渡语) 这节课我们将如何学习这篇散文呢?请看: 二、投影显示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理清文章的结构。 (过渡语)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达成学习目标呢?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 (一)师:首先,请同学们轮读课文,比谁能读准字音,声音响亮,语速适中,感情激昂。 XX 你先读。其余同学认真听,发现读错的地方,请及时举手帮助纠正。 (二)学生轮流朗读,有错即停,教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于黑板左侧。请其他同学更正。 (三)师:下面,我们把这几个生字齐读两遍。 (四)学生齐读生字两遍。可能读错的字有: 恬(ti n)静 晦(hu )暗 羁绊 (jbn) 蓦(m)然 冗(rn)杂 戛(ji) 然 磅礴(pnb)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理清结构 )。 (一)先学。 1师:同学们,前面大家通过自学,已经感知了文章的内容。下面我们继续自学,请 看投影( 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给文章划分段落、写出大意 。要求:语言简 洁、准确,无错别字。小组讨论时间:8 分钟。 2指名两个学生板演(师事先画好板演位置,指导学生如何板演。字不要太大,不要超 出老师规定的范围),其余学生在课本上划分层次,写大意。师巡视,注意学生中有几种分 法,思考如何后教。 (二)后教。 1师:请大家仔细看黑板上的分段、段意对不对?如认为不对,请举手帮助他们更正。 指名学生上台更正,用红色粉笔改。 2讨论:(学生讨论交流,互相交流,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 五、当堂训练: 1师: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把课后“读一读,写一写”抄写两遍,4 分钟后默写。 比谁速度最快,字体最好,正确率最高。2学生练习,师巡视,找出学生抄写错或不规范 的字,并及时板书到黑板上。3学生默写。 反思: 17、安塞腰鼓( 第 2 课时) 学习目标: 1、结合课后练习二,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结合文中大量的排比和反复,让学生学习这两种修辞,并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重点:品味语句,体会语言的节奏美和诗意美。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安塞腰鼓 。(板题:安塞腰鼓) (过渡语) 我们应如何学习呢?请看: 二、(投影显示)学习目标: 1、结合课后练习二,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结合文中大量的排比和反复,让学生学习这两种修辞,并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过渡语)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达成目标?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完成课后第二题 )。 (一)先学。 1、师:同学们,学习散文就要品味它的语言美,那如何品味呢?我们就应抓关键语句。 我们如何自学呢?下面看自学指导(投影显示) ,首先完成课后第二题,可以结合课文的内 容来回答。时间为 8 分钟,比一比谁做得最好。 2、学生小组完成,教师巡视以定如何后教。 (二)后教。 1、指名学生回答。 2、其他学生补充、更正。 3、教师引导并加以评价。 要点:(1)挣脱生命的外壳,让生命得以宣泄。(2)有自然、健康、原始的生命。(3)江南 柔媚;西北是“厚土” 。(4) 以“鸡啼 ”反衬寂静。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完成课后第三题 )。 (一)先学。 1、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完成课后第三题。时间为 8 分钟,比一比谁做得最好。 2、学生小组完成,教师巡视以定如何后教。 (二)后教。 1、指名学生回答。 2、其他学生补充、更正。 3、教师引导并给以评价。 要点:排比增强语势,加深感情;反复回环复沓之美; 五、当堂训练: 填空并解释所填的字的含义: 大彻大_:_ 惊心动_:_ 叹为_止:_ 戛然而_:_ 下面几个句子,是对排比修辞方法的论述,正确的是( ): A、排比是结构上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构成,成串排列,以增强语势 B、排比是侧重于同一词语或同一句子一再出现,起到强调突出作用 C、运用排比可以是句子两两相对,句式整齐,可以由两个句子构成,也可由三个以上的句 子构成 D、运用排比的目的是增加语言的感染力,使被描写对象形象、生动 反思: 安塞腰鼓导学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查阅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了解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查阅工具书,掌握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抓住重点句子赏析。 3、体会排比和反复的表达效果。 4体会安塞腰鼓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从而陶冶情操。 【学法指导】 1 让学生查阅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了解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及重点句子的含义。 2 学习方法:自由朗读、合作释疑法、质疑交流。 【资料连接】 刘成章,当代诗人、散文家,陕西人。他在中学时代就开始了文学创作,八十年代是他创作的一个高 峰。他的第一篇散文转九曲获得了散文优秀作品等奖。安塞腰鼓获鲁迅文学奖,被选人中国 当代散文精华。 刘成章在创作时,特意写下三个大字“勿忘我”,他认为只有写出属于“我”的东西,才有生命力, 才有益于散文的繁荣和发展。刘成章的五部散文集都体现了这一特点。下面就让我们来阅读这篇散文,感 受它的灵性、真情与个性。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相信你会有独到见解!) (一)1、通读全篇,整体感知文章大意。 2、自我评价,总结自读收获: 。 (二)自主检测:(细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相信自己一定行!) 1、请学生分组结合注释,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羁绊( ) 晦暗( ) 磅礴( ) 颤栗( ) 烧灼( ) 瞳仁( ) 戛然( ) 冗杂( ) 亢奋( ) 蓦然( ) 恬静( ) 二、请学生分组品读,根据文中描述用“_的安塞腰鼓”的形式,对安塞腰鼓进行概述、评价,空缺 处可填词、短语、句子: 三、思考课后第二、三题。 四、质疑交流:(学贵有疑!) 学习本文,你还有什么疑难或困惑?说出来,同学们能帮助你: 我的困惑: 解决: 五、同步达标:(我学习,我充实;我达标,我快乐!) 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一捶起来就( ),( ),( )!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 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_;乱蛙一样,是_;火花一样, 是_;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2、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语: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 17.安塞腰鼓学案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短句的运用及排比、反复的作用 2感受生命的律动,感受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 【学习重点】理解排比、反复的作用,精读重点句子。 【学习难点】多角度理解本文的主旨。 【学法指导】 1 培养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教师只是学生的合作者和引导者,师生共同创建开放而有活 力的语文课堂。 2 学习方法:自由朗读法、合作释疑法、质疑交流法。 【学习过程】 一、过关复习 提问上节课内容掌握情况。 二、自主学习:(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相信你会有独到见解!) 深入阅读课文,感受感受生命的律动,感受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 三、合作释疑 1 如何理解:“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这一段中排比手法的运用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2“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 磅礴的能量”,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的那么强大的力量? 3“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 鼓? 4“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为什么听到这样的“鸡啼”? 四、质疑交流(学习贵在发现!) 学习贵在发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难或疑惑?提出来与同学交流。 五 填空并解释所填的字的含义: 大彻大_:_ 惊心动_:_ 叹为_止:_ 戛然而_:_ 下面几个句子,是对排比修辞方法的论述,正确的是( ): A、排比是结构上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构成,成串排列,以增强语势 B、排比是侧重于同一词语或同一句子一再出现,起到强调突出作用 C、运用排比可以是句子两两相对,句式整齐,可以由两个句子构成,也可由三个以上的句子构成 D、运用排比的目的是增加语言的感染力,使被描写对象形象、生动 18、竹 影 学习目标: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后习题,学习本文生动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与影子有关的文章竹影 。(板题:竹影) (过渡语) 那我们将如何学习这篇课文呢?请看: 二投影显示学习目标: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概括全文内容。 2、结合课后习题,学习本文生动的语言。 (过渡语)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达成学习目标呢?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 (一)师:首先,请同学们轮读课文,比谁能读准字音,声音响亮,语速适中。XX 你先读, 其余同学认真听,发现读错的地方,请及时举手帮助纠正。 (二)学生轮流朗读,有错即停,教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于黑板左侧。请其他同学更正。 (三)师:下面,我们把这几个生字齐读两遍。 (四)学生齐读生字两遍。可能读错的字有: 蘸(zhn) 惬(qi)意 参差(cnc)不齐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 )。 (一)先学。 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读了文章。下面我们继续自学,请看自学指导(出示投影) 请 同学们结合课后的习题再次去看文章,并在课文中进行勾画以完成课后的习题,比一比看 谁最先做好。时间为 8 分钟。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以定如何后教。 (二)后教。 1、指名学生回答。 2、其他学生补充、更正。 3、教师评价并加以引导。 板书要点: 写人物的活动表现出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五、当堂训练: 1,大声朗读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句。 2.听写课后词语。 教后记: 竹影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学习重点: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领会课文描写所表现的童趣。 学习难点: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 学习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用儿歌影子导入,学生齐读儿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 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影子有关的文章竹影。 二、简介作者: 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自幼爱好美术,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1921 年赴日学习音 乐和美术。回国后,曾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美术教授。建国后,曾任上 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工绘画、书法,亦擅 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著有音乐入门、缘缘堂随笔、丰子恺书法等。 明确丰子恺是一位多 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他在绘画及散文创作方面成就颇丰。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给下列加点的生字注音。 惬意 水门汀 参差不齐 撇 蘸 口头禅 2、整体感知: (1)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2)、本文表现了怎样的主旨? 四、品味朗读,体验童趣: 1、品味阅读: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戏,却有了艺术美的发现,那么, 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的表现了童趣?找出来,有感情的朗读。 2、体验童趣: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现在想起来很有趣味的。跟大家说一说。我们学习这篇课文, 体会了这篇课文中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这又让我们想起了上学期我们学习过的一篇文言文童趣 ,能不能记住,好我们来齐背第二自然段。 五、深入阅读,感悟体会: 1、文章开头交代天气闷热的目的是什么?这让我们想起哪篇课文?它的开头也是写闷热的天气,他们的目 的是否相同?给你什么启示? 2、文中写道“大家吃了一惊,立起身来,看见爸爸反背着手立在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我们描竹,他明明 来到很久了。”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爸爸是怎样一个人? 3、丰子恺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他的成长有影响吗?他后来之所以成就卓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六、拓展延伸,比较欣赏: 1、通过爸爸对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介绍,你认为此二者的区别有哪些?讨论一下,结合自己的认识,归纳 一下。( 细读 5、6 自然段。) 2、归纳:中国画重神似、神韵;西洋画重形似、写实。 补充:中西方在画法方面的基点区别 : (1)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 ; (2)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 ; (3) 中国画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画人物画很重解剖学。 (4)中国画不注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 ; 课堂流程: (5)中国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 。 3、师小结 : 一次童稚的游戏,在一位独具慧心的艺术启蒙人“爸爸”的引领下,“我”和伙伴们从一次无意的游戏, 走进了艺术的殿堂,并领略了中国画与西洋画各自的魅力,下面让我们借这次语文课,也来简单欣赏一下 东西方文化不同的艺术魅力。 七、总结全文: 艺术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 拥有一颗童心,你就能拥有阳光般的快乐;只要你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你就会发现平凡的生活中的美无 处不在。罗丹也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希望同学 们能走进生活这个语文大课堂,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 八、练习: 丰子恺的成功与其父的教育引导有关吗?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给了你怎样的启 发?请以“如果我是家长”为题写一篇随笔,畅谈自己的教育构想。 19、观舞记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结合课后习题,学习本文生动的语言,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观舞记 。(板题:观舞记) (过渡语) 我们将如何学习这篇课文呢?请看: 二投影显示学习目标: 1、能正确地朗读文章。 2、结合课后习题,学习本文生动的语言,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过渡语)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达成学习目标呢?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 (一)师:首先,请同学们轮读课文,比谁能读准字音,声音响亮,语速适中。XX 你先 读,其余同学认真听,发现读错的地方,请及时举手帮助纠正。 (二)学生轮流朗读,有错即停,教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于黑板左侧。请其他同学更正。 (三)师:下面,我们把这几个生字齐读两遍。 (四)学生齐读生字两遍。可能读错的字有: 颦蹙(pnc) 嗔(chn)视 本色当行(hn) 叱咤(ch zh)风云 尽态极妍(y n) 浑身解(xi)数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完成课后的习题 )。 (一)先学。 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读了文章。下面我们继续自学,请看自学指导(出示投影) 请同学们结合课后的习题再次去看文章,并在课文中进行勾画以完成课后的习题,比一 比看谁最先做好。时间为 8 分钟。 2、学生小组完成,教师巡视以定如何后教。 (二)后教。 1、指名学生回答。 2、其他学生补充、更正。 3、教师评价并加以引导。 板书要点: 形体 卡拉玛姐妹舞蹈“飞动的美” 衣饰 心灵之舞 神态 五、当堂训练: 1师: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把课后“读一读,写一写”抄写两遍,5 分钟后默写。 比谁速度最快,字体最好,正确率最高。 2学生练习,师巡视,找出学生抄写错或不规范的字,并及时板书到黑板上。 3学生默写。 教后记: 观舞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语句,熟读课文,了解印度舞蹈的艺术瑰丽,体会比喻和排比句的作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品味文中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语句。 4、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学习重点:目标 1、2 学习难点:目标 3、4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一、创境导入 古老的民族造就古老的文化,古老的文化是记录人类文明历史的宝库。本学期我们感受了来自迅哥儿家 乡带有呢土气息的乡村戏剧“社戏” ,那月下神形兼备的绘画艺术“竹影” 。这一切无不都在向我 们诉说着人类历史的进步。今天,著名的冰心女作家又给我们带来一场美幻绝伦的异国风情表演印度 舞蹈,不相信?还是让我们先睹为快吧?! 二、资料链接 1、走近冰心 冰心(190010 一 19992),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五四”时,她开始写小说、诗歌。她的散文语言清新秀丽,自成一体,称为“冰心体” ,影响很大。许 多作品被译成英、法、日、俄等多种文字,主要作品有寄小读者 再寄小读者 ,诗歌春水 繁星 等。 2、了解印度舞蹈。 三、掌握如下字词: 1、给下面加粗字注音: 斗薮 粲然 尽态极妍 花鬘 嗔视 浑身解数 褶裙 雏凤 叱咤风云 颦蹙 2、解词: 颦蹙 粲然 嗔视 叱咤风云 尽态极妍 惊鸿 四、感情朗读课文,找出描写印度舞蹈特点的语句,并用一个精辟的词语进行概括。( ) 五、学生自由诵读,批注自己喜欢的语句(段) 。 合作交流 六、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请你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说说本文主要内容,如果能写在笔记本 上则更好。 2、文章开头问道:“我应怎样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没正面回答, 你能从接下来的排比中找到答案吗? 3 文章从第 11 段才正式叙写观舞经过 ,前面铺叙的文字有什么作用吗? 4、写卡拉玛姐妹出场前,先写“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两旁是燃着的两盏高脚铜灯, 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这个细节有什么用意? 5、从文章中找出描写印度舞蹈特点的语句。 6、作者从哪些方面表现舞蹈“飞动的美”? 7、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8、请你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方法等方面思考,简单地说说以上这些语句好在哪? 9、能否引用文中语句,并加上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舞蹈?或说说印度舞蹈主要表现些什么内容? 11、文中说:“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 ,怎样理解这句 话? 二、合作探究,比读鉴赏。 1、本单元的安塞腰鼓也是写舞的,可作一些比较研究。 2、如果说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声响的话,那么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是心灵之舞。只有心灵之舞才是真正 的舞蹈,那么你观看过的中国舞蹈,哪些能冠此美誉呢?为什么说他们的舞蹈是心灵之舞吗?。 三、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 2、说说为什么冰心奶奶能写出这样一篇优美的文章,像卡拉玛姐妹的舞蹈那样打动人心? 【冰心的观察本领: 观察有序。 观察细致而全面。 观察有独特的发现。 20、口 技 (第 1 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结合注释、工具书,掌握关键字词的含义,能正确译讲并背诵第 1 段。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口技 。(板题:口技) (过渡语) 我们将如何学习这篇课文呢?请看: 二投影显示学习目标: 1、能正确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结合注释、工具书,掌握关键字词的含义,能正确译讲并背诵第 1 段 (过渡语)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达成学习目标呢?好,下面开展自学竞赛。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 (一)师:首先,请同学们轮读课文,比谁能读准字音,声音响亮,语速适中。XX 你先 读,其余同学认真听,发现读错的地方,请及时举手帮助纠正。 (二)学生轮流朗读,有错即停,教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于黑板左侧。请其他同学更正。 (三)师:下面,我们把这几个生字齐读两遍。 (四)学生齐读生字两遍。可能读错的字有: 少顷(qn) 絮絮(x x) 中间(jin) 曳(y) 许许(h h)声 几(j )欲先走 (五)学生听录音,可跟着录音小声读。 (过渡语:下面我们听录音,注意听语气、语速以及停顿。) (六)学生小组自由读一遍课文。 (过渡语:下面大家把课文自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 (七)学生齐读一遍课文。 (八)学生认为自己读得好的,起来展示。 (过渡语:下面大家把课文齐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译讲课文 )。 (一)先学。 1、师:大家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很好!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学指导准备译 讲课文第 1 段。请看: 2、投影出示: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并对照课下注释练习翻译,5 分钟后比谁能正确 译讲课文 (如有不会的地方,可小组内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 。译讲方法:先读一句原文, 再解释重点词,最后连起来翻译整个句子。 3、学生自学,准备译讲;师巡视,了解学情。 (二)后教。 1、(过渡语) 下面,请大家对照译讲方法译讲课文。 2、指名译讲:后进生先译讲,发现错误,请其他同学帮助更正;如还不对,老师更正, 并分类板书学生译讲错的词语。 3、质疑问难。 (1)过渡语:同学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2)鼓励不懂的同学举手提出疑问,大家给予帮助。 五、当堂训练: 背诵课文第 1 段。 (一)过渡语:同学们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正确译讲了,下面比谁能在最短的时 间内背诵课文第 1 段。 (二)学生自背,发现不熟的地方,反复读,准备抽背。 (三)学生齐背第 1 段。 (四)指名背。 20、口 技 (第 2 课时) 学习目标: 能正确译讲并背诵第 2-3 段。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口技 。(板题:口技) (过渡语) 我们将如何学习这篇课文呢?请看: 二投影显示学习目标: 能正确译讲并背诵第 2-3 段。 (过渡语)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达成学习目标呢?好,下面开展自学竞赛。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译讲课文 )。 (一)先学。 1、师: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学指导准备译讲课文第 2-3 段。请看: 2、投影出示: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并对照课下注释练习翻译,10 分钟后比谁能正确 译讲课文 (如有不会的地方,可小组内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 。译讲方法:先读一句原文, 再解释重点词,最后连起来翻译整个句子。 3、学生自学,准备译讲;师巡视,了解学情。 (二)后教。 1、(过渡语) 下面,请大家对照译讲方法译讲课文 2-3 段。 2、指名译讲:后进生先译讲,发现错误,请其他同学帮助更正;如还不对,老师更正, 并分类板书学生译讲错的词语。 3、质疑问难。 (1)过渡语:同学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2)鼓励不懂的同学举手提出疑问,大家给予帮助。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背诵 2-3 段)。 (一)先学。 1、师:同学们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正确译讲了,下面比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 背诵课文第 2-3 段。 2、学生自背,发现不熟的地方,反复读,准备抽背。 (二)后教。 1、学生齐背第 2-3 段。 2、互背。 3、指名背。 五、当堂训练:完成课后的习题。 反思: 20、口 技 (第 3 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译讲并背诵第 4-5 段。2、学习文章的描写方法。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口技 。(板题:口技) (过渡语) 我们将如何学习这篇课文呢?请看: 二投影显示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译讲并背诵第 4-5 段。2、学习文章的描写方法。 (过渡语)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达成学习目标呢?好,下面开展自学竞赛。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译讲课文 )。 (一)先学。 1、师: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学指导准备译讲课文第 4-5 段。请看: 2、投影出示: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并对照课下注释练习翻译,10 分钟后比谁能正确 译讲课文 (如有不会的地方,可小组内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 。译讲方法:先读一句原文, 再解释重点词,最后连起来翻译整个句子。 3、学生自学,准备译讲;师巡视,了解学情。 (二)后教。 1、(过渡语) 下面,请大家对照译讲方法译讲课文 4-5 段。 2、指名译讲:后进生先译讲,发现错误,请其他同学帮助更正;如还不对,老师更正, 并分类板书学生译讲错的词语。 3、质疑问难。 (1)过渡语:同学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2)鼓励不懂的同学举手提出疑问,大家给予帮助。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学习描写方法 )。 (一)先学。 1、师:同学们,到现在为止都能把全文正确地翻译了。那我们现在又来继续自学,请 看自学指导(投影显示),同学们,看全文并思考为了写口技艺人的 “善” ,作者是如何生动 地描写的? 6 分钟后比一比看谁回答得最好。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二)后教。 1、指名学生回答。 2、其他学生补充、更正。 3、教师则边听学生的回答边适时评价、引导并板书。 (请教师不要把学生引入预设的“陷阱”之中,更多的应板书学生生成的让其自豪。) 板书要点: 表演的内容由睡而醒,由醒而睡,失火到救火 复杂 (正面) 道 具 简单 (侧面) 善技艺之高超 观众反应 身临其境(侧面) 五、当堂训练: 1、师:同学们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正确译讲了,下面比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 背诵课文第 4-5 段。2、学生自背,发现不熟的地方,反复读,准备抽背。 3、学生齐背第 4-5 段。 4、互背。 5、指名背。 反思: 口技导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掌握有关的文学知识;2、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虚词、实词,理解课文 大意,背诵全文。3、掌握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学习首尾照应的写法。 4、学习准确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5、了解我国劳动人民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 造力。6、古今数量词的不同用法 学习重点: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