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复习提纲_第1页
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复习提纲_第2页
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复习提纲_第3页
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复习提纲_第4页
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复习提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复习提纲 (打号的为重点复习内容) 第 15 章 动物的运动 第 1 节 动物运动的方式 1、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种族繁衍都有重要意义。 2、动物的栖息环境大体上可分为:水中、陆地和空中三大类,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 其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3、水中动物的介绍有:草履虫,水母,乌贼,青蛙等。鱼类的前进主要依靠尾部与躯干部 的作用。 (鱼鳍的作用:胸鳍、腹鳍与平衡有关;尾鳍与方向有关;动力来自于尾部和躯干 的摆动) 水中:动物的主要运动方式:游泳(游动) 陆地:主要靠附肢的活动进行运动,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跃 爬行:如蜗牛、马陆、蛇(特点:四肢不能将身体支撑起来) 行走:如猫、够、大象、马。 记住:行走不是人类所特有的运动方式(能行走 也能奔跑) 。 跳跃(特点:后肢较发达)如青蛙,袋鼠,跳蚤等 空中:飞行为主,滑翔是省力的运动方式,鼓翼飞行是基本方式。一般情况下, 鸟类在飞行时交替使用鼓翼飞行与滑翔等。 注:飞行不是鸟类特有的运动方式。 4、昆虫一般是两对翅(飞行) (三对足-爬行,有的后肢发达如蝗虫、蟋蟀还可以跳跃;有 的幼虫在水中时还可以游泳) , 第 2 节 动物运动的形成 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神经系统的调节与其他系统的配合) 2、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3、骨的形态有: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4、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 三部分。 5、骨膜中含有血管、神经以及成骨细 胞等,其中血管为骨提供营养。骨的生长 包括两个方面:长长和长粗。骨膜内层的 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 骺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 6、骨质包括骨密质与骨松质,由水、无 机盐和有机物三部分组成。无机盐的主要 成分是钙盐,使骨坚硬;有机物的主要成 分是骨胶蛋白,使骨有韧性。 骨密质:位于骨干外周部分的骨组织,致 密坚硬,白色,有较强的抗压能力; 骨松质:位于骨干内侧和骺端的骨组织, 呈蜂窝状(一生容纳红骨髓) ,红色。 关节软骨 软骨层 骨松质 骨密质 骨髓腔 骨髓 骨膜 血管 长骨的结构 骨质 7、骨髓: 幼年时骨髓腔与骨松质内的骨髓都为红骨髓,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内的红 骨髓被脂肪取代,称为黄骨髓,暂时失去造血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可恢复造血功能;终生具 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骨松质内。 8、骨的生长包括两个方面:长长和长粗。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 复有关;骺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 9、人体内的钙约有 99%以骨盐形式沉积在骨组织内,骨是人体最大的“钙库” 。 10、骨的成分和特性 时期 有机物 无机物 骨的特性 儿童少年期 多于 1/3 少于 2/3 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易变形 成年期 约占 1/3 约占 2/3 既坚硬又有弹性 老年期 少于 1/3 多于 2/3 弹性小,易骨折 11、关节的结构:(结合图形记忆) 关节面 关节头 覆盖着一层关节软骨。 关节窝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 关节腔:内有滑液,能减少关节面之间 的摩擦 图注:关节软骨, 关节腔, 关节 囊,关节 头, 关节窝, 关节面 12、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关节面上覆 盖着一层表 面光滑的关节软骨,缓冲运动时的震动与减少 运动时的摩 擦。关节腔内的滑液可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13、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关节头、关节窝外有由结缔组织组成的关节囊,还有韧带加固。 14、每块骨骼肌是一个器官,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肌腱:由结缔组织构成,分别附着于相邻的骨上。 肌腹:属于肌肉组织,是骨骼肌收缩的部分,内有血管和神经 15、骨骼:人体有 206 块骨,全身的骨由骨连结构成骨骼,分为中轴骨和附肢骨两大部分。 骨、肋骨和胸椎共同构成胸廓,保护心脏、肺等器官。 髋骨、骶骨和尾骨共同构成骨盆, 保护着膀胱和肠等器官,女性的骨盆还可以保护卵巢等器官。 16、躯体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骨骼肌收缩时, 牵引骨绕着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运动,这一过程是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骨骼肌大多附着 于关节周围,一个运动通常是由多块骨骼肌协调完成的。其中屈肘与伸肘都是在两组以上肌 群协调下完成。 手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都舒张;手臂提重物时,肱二头肌与肱 三头肌都收缩;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时,肱三头肌收 缩,肱二头肌舒张。 17、运动所需消耗的能量来自于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第 16 章 动物的行为 第 1 节 先天性行为与后天学习行为 1、动物的行为: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如动物的运动、鸣叫、身体姿 态或颜色的变化。动物的行为受神经系统与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 关节的结构 进化(自然选择)中逐渐形成。 2、动物行为从获得的途径上分为:先天性行为(不依赖生活经验)和后天学习行为(借 助经验经历) 。先天性行为又称本能行为,是生来就有的,通过遗传、自然进化而来,如: 蜜蜂跳舞、酿蜜、蜘蛛结网、母鸡营巢孵卵、昆虫的趋光趋热行为、动物的抚育行为。后天 学习行为则是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的行为,如:小狗算加法。学习行为更有利于个体生 存和种族繁衍。 (能判断或举例) 3、最简单的学习行为是一种习惯化(乌鸦见到稻草人前后行为的变化) 。 第 2 节 动物学习的主要类型 1、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 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等。 (懂得举例和分辨) 注意:攻击行为与防御行为的本质区别为:是否为同种动物。 记住:动物行为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的延续。特别记住社群行为(判断动物群体是否是一 个社群:群体中是否有首领,群体中是否有分工合作) 2、判断群体的行为是否是社群行为,就看它的行为是否为群体服务,如工蜂的“群起而攻 之”从个体上来说是一种防御行为,从群体上来看,是一种社群行为,还有工蜂的觅食行为 也是一样的情形。 第 3 节 动物行为的研究 1、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 (懂得分辨) 2、要明白做一些实验验证某一问题时的步骤:提出问题(假设)-根据假设,设计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作记录-通过分析实验现象,经过推理总结作出结论。那么为了减少 偶然性,一般要设置一个对照组。 3、动物行为研究案例: 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观察法为主) (法国昆虫学家) 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实验法) (奥地利利动物学家,动物行为学的杰出学 者)-通过颜色卡片来验证蜜蜂的色觉。 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英国籍荷兰动物学家) 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奥地利学者, “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 ) 4、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本质区别:是否对研究对象(动物)施加外界影响。 联系:实验法是以观察法为基础,离不开观察法。 5、动物在内外刺激下产生的活动表现叫做动物的行为。 第 17 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 第 1 节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生态系统中包括的生物部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角色,其中生产者和分解 者是必要的,绝对不能少的。生产者能自己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生物,如绿色植物 (主要) 。 消费者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主要是动物。分解者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 机物,归还给环境促进物质循环,如细菌和真菌。 2、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2)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3)对环 境有好的也有坏的影响,如能促进植物繁殖和分布。 3、动物可分为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三大类。 4、食物链将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关系表示出来的链状结构。 书写时要注意的问 题:A、食物链的书写一定要从生产者开始写,如羊 狼就不是一条食物链,因为没有从生 产者开始写,正确的应是草羊狼。B、注意箭头指向吃的一方,如狼吃羊,那狼是吃的 一方,羊是被吃的一方,所以箭头指向狼。C、食物链中没有分解者。D 、食物链中越后的 生物,数量越少。 5、生态平衡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例总是会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 例题:在食物链植物蝗虫青蛙中,大量捕食青蛙,蝗虫会怎样? 分析:根据食物链中的关系,如果捕食了青蛙,青蛙的数量就会少了,也就是 说蝗虫的天敌少了,蝗虫就会因失去天敌而大量繁殖,蝗虫的数量就会增多, 但是同时蝗虫需要的食物就会多了,植物就会减少了,当植物减少,有一部分 蝗虫因不得不到食物也会减少,所以蝗虫的变化是先增多后减少。 第 2 节 我国的动物资源 1、我国珍贵的国家一级动物:大熊猫、扭角羚、褐马鸡、扬子鳄 2、我国动物资源面临的威胁:(1)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2)掠夺式的开发利用; (3)环境污染;(4)外来物种的影响。 第 3 节 我国动物资源的保护 1、动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方面。遗传多样性是物 种多样性的基础,保护动物多样性就要从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进行。 2、动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包括: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 就地保护把包括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区域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 理,这样可以保护动物及它们的栖息环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如四川卧龙保护区大熊猫;王朗 保护区金丝猴;洋县保护区朱鹮;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斑头雁 和棕头鸥。 易地保护将动物从栖息环境中移到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地,进行特殊的保 护和繁殖管理,然后向已绝灭的原有分布区实施“再引入” ,以恢复野生种群。 5、我国已公布的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 中国自然保护纲要 。 第 18 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第 1 节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的统称。 2、微生物的特征:个体小,结构简单,分布广,种类多,生长繁殖速度快,营养方式多 样。微生物的种类:单细胞微生物(细菌、支原体、酵母菌、蓝藻等) 、多细胞微生物(霉 菌、大型真菌等) 、无细胞结构微生物(病毒、类病毒、朊病毒) 。 营养方式 特点 举例 腐生 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并从中获得营养,称为分解者 枯草杆菌、乳酸菌、霉菌、 蘑菇 寄生 生活在其他生物体内或体表,并从这些生物中获得营养,称为消费者 炭疽杆菌、某些真菌、肺炎双球菌、所有病毒 自养 自身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满足需要,称为生产者 蓝藻、硫细菌、硝化细菌 共生 与其它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不能独立生活 根瘤菌、黏球菌、真菌与藻类共生形成的地衣 第 2 节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1、酶母菌在无氧的情况下可将有机物分解成酒精,所以可用于酿酒;同时也能在分解 有机物时产生二氧化碳,用于发酵面包。 2、乳酸菌在无氧的情况下能将有机物分解成乳酸,用于制酸奶和泡菜。 3、醋酸菌酿醋 曲霉制作酱和酱油 青霉制青霉素 放线菌制抗 生素 4、微生物能使人生病,主要方法有两个:1、寄生,产生致病物质,使寄主感染 2、不寄 生,但产生毒素随食物进入人体,使人得病。 第 19 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 1 节 人的生殖和发育 1、人的生殖系统 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女性 是男性最主要的生殖器官 最主要生殖器官 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 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精囊腺分泌粘液 阴道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前列腺分泌粘液 输精管输送精子 阴茎排精和排尿 2、受精及胚胎发育 卵巢排出卵细胞 受精卵胚胎胚胎胚胎胎儿新生儿 精液(内含精子) 注:1、新生命的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算起。2、怀孕是从胚胎植入子宫内膜开始算起,时间 为 280 天左右。 3、营养获得:植入子宫内膜前靠卵细胞中的卵黄提供。植入子宫内膜后靠胎盘和 脐带从母体中获得。胎盘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脐带输送物质。羊水缓冲 胎儿所受的压力。 4、人体发育的分期 体内发育从受精卵发育到成熟的胎儿。体外发育从婴儿出生发育到个体成熟。 人的体外发育可分为婴儿期、幼儿前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1020 岁) 5、青春期发育特点:(1)身高和体重突增(2)神经系统、心脏、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 增强(3)性器官迅速发育,出现了遗精和月经 男性生殖系统 女性生殖系统 6、计划生育的目标: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 可通过节育和避孕来达到控制生育 的目的。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第 2 节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变态发育(昆虫)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1)完全变态发育如果昆虫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要经过卵、幼虫、蛹、 成虫四个时期,而且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显著的不同,这样的发育过程称 为完全变态发育。如家蚕、蜜蜂、蝇、蚊、蝶、蛾等。 (2)不完全变态发育有些昆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而且若虫 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相似,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如蝗虫、蟑螂、 蟋蟀、蝉等。 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家蚕 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 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有显著不同,为完全 变态发育 蝗虫 有性生殖,为变态 发育 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若虫与成虫 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相似,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幼虫发育过程中,当受到外骨骼的限制不能再长大时,就会脱掉原来的外骨骼,这叫做蜕 皮。如:在发育过程中,家蚕要蜕皮 4 次;蝗虫要蜕皮 5 次。 】 【在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中,中间没有蛹期;而且由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很像成虫,只是 体小无翅,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如蝗虫的若虫,没有翅,能够跳 跃,叫做跳蝻。蝗虫在三龄以后(即第三次蜕皮以后) ,翅芽显著;五龄以后,发育成能 飞的成虫。也就是说,三龄以前的跳蝻翅未长成,活动范围小,密集,因此,灭蝗应抓紧消 灭三龄以前(即第三次蜕皮以前)的跳蝻。 】 2、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雄蛙有鸣囊(是发声的共鸣器) ,能够鸣叫(属于动物的繁殖行为) ,是为了招引雌蛙。 然后雌雄蛙抱对,各自将卵细胞和精子排入水中,在水中卵细胞和精子相遇完成受精作用, 因受精过程发生在青蛙体外,所以称为 体外受精 。体内受精一般是指受精作用发生在动物 的母体内。 【雌雄蛙抱对的意义是:刺激雌蛙和雄蛙同时分别将卵细胞和精子排入水中,增加了卵细胞 和精子结合的机会,提高了受精率。 】 (2)发育过程如下所示: 受精卵有外鳃和尾的蝌蚪外鳃消失、长出内鳃的蝌蚪(此时的形态和结构都很像鱼) 长出后肢的蝌蚪长出四肢的蝌蚪幼蛙(有尾无尾)成蛙 可见青蛙的发育经历了 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四个时期,蝌蚪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 成蛙的有明显不同,称为“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等概念只适用于昆虫的发育, 不能用在两栖动物的发育上。 【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是:体外受精、变态发育。青蛙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在 蝌蚪发育成幼蛙期间,呼吸器官的变化为外鳃内鳃肺。 】 3、鸟类的生殖和发育 (1)鸟卵的结构及作用: 卵壳 保护作用 卵壳膜 气室 有利于胚胎发育时气体的交换,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鸟 卵黄膜 保护作用 卵细胞 卵黄 为胚胎发育提供主要营养物质 卵 胚盘 内含细胞核,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 卵白 保护卵细胞 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和水分 系带 固定卵黄 (2)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小;已受精的卵,胚盘色浓而略大,这是因为胚胎发育已 经开始了。 受精卵的胚盘将来发育成雏鸡,因为胚盘是鸡卵受精后开始发育形成的初始胚 胎,在适宜的条件下胚胎发育成雏鸡。 此外,鸟类能筑巢、孵卵、育雏,这都提高了鸟类 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3)鸟的生殖和发育: A、体内受精:雌雄个体进行交配,雄鸟将精子送入雌鸟体内,与雌鸟体内的卵细胞进行结 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雌鸟的输卵管内下行时,会被输卵管壁分泌的卵白、卵壳膜和卵 壳所包裹,最后由泄殖孔排出体外。 (注意:未受精的卵在输卵管内下行时,也会被卵白、 卵壳等包裹。 ) 体内受精是在雌体内进行的,所以比体外受精还要大大提高受精率。 B、鸟类的发育由受精卵开始。也就是说,鸟类的胚胎在雌鸟体内就已经开始发育了,当产 出体外后,由于外界温度低于鸟的体温,胚胎会停止发育;在雌雄鸟的交替孵化下,胚胎才 可以继续进行发育。 一般来说,个体小的鸟类产的卵孵化时间较短;个体越大,卵的孵化时间会越长。每一种鸟 孵卵的时间是一定的。有些晚成鸟的雏鸟破壳而出后,亲鸟和要照顾它一段时间的,被称为 “育雏”。 鸟类的生殖发育特点是:体内受精,卵生;亲鸟交替孵卵、育雏。 (4)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包括: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占有繁殖的空间(占区) 、筑 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和育雏等几个阶段。 【一般来说,绝大多数鸟类在春天筑巢和产卵。筑巢是鸟类繁殖活动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鸟巢的主要作用就是为鸟类提供繁殖和育雏的场所。第一,鸟巢能使鸟卵聚集在一起,让所 有的受精卵能够同时被巢内的亲鸟所孵化;第二,鸟巢有一定的保温作用,有利于孵卵;第 三,由于很多鸟类把巢筑在非常隐蔽的地方,再加以伪装,因而有利于躲避敌害。 有的鸟不筑巢、不孵卵、不育雏,如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在其他鸟类(如画眉等)的鸟巢 内,让其代为孵卵和育雏。鸟类的育雏行为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 (5)孵化出的雏鸟有早成鸟和晚成鸟(区别如下): 早成鸟(雏鸟) 晚成鸟(雏鸟) 发育程度 充分发育 发育不充分 被羽情况 全身被有稠密的绒羽 绒羽很少或全身裸露 眼 睛 已经睁开 未睁开 腿 和 足 有力 软弱无力 取 食 立即随亲鸟觅食 由亲鸟喂养 举 例 鸡、鸭、鹅、大雁等 家鸽、燕子、麻雀、鹰等 4、总结: 生殖方式 意义 有性生殖 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为受精 卵,进而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 使后代具备两个亲本的遗传基因,更富生活 力和变异性,适应力更强。 无性生殖 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产生后代的速度较快,有利于短期内繁殖出大量个体;并且后代的性状均匀一致。 种类 生殖方式 发育方式 昆虫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完全变态发育或不完全变态发育 两栖动物 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 多为变态发育。在变态发育中,幼体离不开水 鸟类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受精卵经过孵化发育成雏鸟,雏鸟发育为成鸟,没有变态发育 第 3 节 其它生物的生殖 1、无性生殖的种类:分裂生殖(如草履虫、细菌、变形虫等单细胞生物) 、孢子生殖 (如青霉、曲霉等) 、出芽生殖(如酵母菌、水螅等) 、营养生殖:由植物体的根、茎、 叶等营养器官产生出新个体的方式。 【营养生殖能够使后代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加快植物 生殖的速度,尤其是嫁接还能增强抗寒、抗旱、抗病虫害的能力。所以果树、花卉一般采用 营养生殖。 】 2、常用的营养生殖方法有:嫁接、扦插、压条 (1)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带有芽的枝,接到另一个植物体上, 使它们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接上去的芽或枝叫做接穗; 被接的植物体叫做砧木。 如苹果、梨、桃等果树通过嫁接繁殖。通过嫁接可以 将接穗和砧木的优点结合在一起,但果树嫁接时,主要表现出接穗的特征(如 将柿子的枝条嫁接到黑枣树的树干上,将来这个枝条上结出的果实是柿子) 。 嫁接的方法有芽接和枝接:(请看课本第 87 页的图解) 。 嫁接能否成功的关键是: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必须紧密地结合在一 起;是接穗和砧木 的亲缘关系要近, 越近就越容易成活。 (2)扦插就是剪取植物带有叶或芽的一段枝条,把枝条的下端或者插入土 中、沙中,或者浸泡在水中,等到生出不定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 植株。如葡萄、菊花、月季等常用扦插繁殖。 扦插能否成功的关键是:注意取植物时上方切口要水平(防止过多散失 水分) ,下方切口要斜(增加吸水量) 。 嫁接和扦插的区别:嫁接必须是两种植物结合在一起;扦插的植株只是 选取一种植物。 ABAB AB ABab ab ab ba1 2 3 4 (3)压条就是把枝条从植株上弯下来,并且把枝条中部的树皮剥掉下半圈 (让有机物在这里积累,方便长根) ,把枝条中部埋在土壤里,顶端露出地面, 等这个枝条生出不定根后,再与母体切断,最终独自长成新植株。如夹竹桃、 桂花、玉兰等常用压条繁殖。 3、植物的组织培养: 在无菌的条件下,把花药、子房、叶片、茎或根的一部分等接种到人 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它们能够生长发育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这就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接 种到培养基上的植物材料统称为外植体。 (1)过程:选取离体器官或组织消毒接种到培养基上形成愈伤组织长出丛芽生 根移栽成活长成完整植株 (2)成功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在生产实践中的意义(优点):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植物;培育无病毒植株, 防止植物病虫害;培育作物的新品种。 第 20 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 1 节 遗传和变异现象 1、遗传是指生物体的各种性状由亲代传给子代的现象,变异是指同种生物不同个体间性 状上的差异。 2、性状是指生物体的所有特征的总和,如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也就是两同一不同(同一生物、同一性状、 不同表现类型) ,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以下的例子是相对性状吗?A、兔的长毛和粗毛(不是,因为不是同一性状的 比较) 。B 、兔的长毛和猫的长毛(不是,因为不是同种生物的比较) 。 第 2 节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1、基因、染色体、DNA 的关系: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 DNA 小片段。染 色体与 DNA 的关系:染色体是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的。基因与 DNA 的关系:在 DNA 上不是所的的部分都有遗传作用,具有遗传效应的小片段就叫基因。基因是生物体结构和功 能的蓝图。以下是数量关系: 1 个 许多条 1 个 多个 细胞 细胞核 染色体(每条) DNA 基因(控制性状) 2、人的细胞可分为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两种,其中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为 46 条,而且这 46 条染色体是两两成对,为 23 对,成对的染色体形态、大小、成分是一样 的,所以基因也是成对的,基因的位置也是相同的,当体细胞形成生殖细胞时,由于成对的 染色体会彼此分开,所以每个生殖细胞中只含有成对染色体中的一个,基因是成单的,染色 体数为 23 条,不成对。 (注意:当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的减半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 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的。 )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生 殖细胞除外)基因位于一对染色体相同的位置上,图 1、4 上的基因不在同一位置上,图 2 上的不是一对基因,所以只有图 3 是正确的。 3、当男女生殖细胞相结合时,两方的染色体配对在一起,受精卵的染色体又变为 23 对, A、B 分别有示两对 染色体,横线表示 在染色体上的基因 位置。 46 条了。 母体细胞(23 对,46 条) 卵细胞(23 条) 受精 发育 受精卵(23 对) 新个 体 父体细胞(23 对,46 条) 精子(23 条) 4、不论是精子、卵细胞,还是体细胞,遗传信息都主要存在细胞核的染色体中,也有少量 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每一种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第 3 节 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 1、显性基因占主导地位,能表现出来的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A ) 。隐性基因 会被掩盖的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a) 。等位基因-在成对的基因中,两个不同的基因(Aa)。 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对应的基因型有 AA 或 Aa。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 控制的性状,可确定基因型 aa。 (表现型=基因型+环境;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 用的结果。注意:相同环境下,基因相同,表现出来的性状相同,但表现出来的性状相同, 基因不一定相同,如 AA 和 Aa 的表现型相同,但基因不一样) 。 亲本:高豌豆(纯种) 矮豌豆(纯种) AA aa 子一代: 高豌豆 Aa (所以豌豆的高就是显性性状) 如父母中只要有一方为 AA,不管另一方是 Aa、aa,后代都会带有一个显性基因 A,所以都 为显性。如后代为隐性性状,父母双方都必须至少有一个隐性基因。 2、如何书写遗传图?例如:基因型为 Aa 和 Aa 的杂交 A a Aa (1)将亲代所产生的生殖细胞的基因写出 (成对的基因分开) A a A a (2)每个亲代所产生的生殖细胞与对方所 产生的生殖细胞自由组合。 AA Aa Aa aa (注意:显性基因要写在隐性基因前) 3、如何确定相对性状中的显性和隐性?假设法 (1)先假设一方为显性,那另一方必为隐性性状,然后代入到题目中,计算是否符合题意。 (2)再反过来假设另一方为显性,然后代入检验是否正确。 例:父母双方为双眼皮,孩子为单眼皮,请问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吗? 假设:A、单眼皮为显性性状,那双眼皮就为隐性性状,那父母都为隐性,生出的小孩就不 可能为显性,所以这一假设不合理;B、假设双眼皮为显性,那单眼皮为隐性,根据父母若 都为杂合子,后代就有可能出现隐性性状,所以符合题目,故双眼皮为显性性状。 第 4 节 性别与性别决定 1、 染色体可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其中常染色体共有 22 对,这 22 对染色体的形态、 大小基本相同,而且没有性别之分,另一对(第 23 对)染色体为性染色体,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