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二学期月考试卷_第1页
八年级下册第二学期月考试卷_第2页
八年级下册第二学期月考试卷_第3页
八年级下册第二学期月考试卷_第4页
八年级下册第二学期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册第二学期月考试卷 语 文 试 题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8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字形正确的一组是( ) () A. 飘飖(yao) 旖旎(yi ni) 倏作变相(shu) B. 溽暑(ru ) 睥睨(pi ni) 骨鲠之士(geng) C才思 (si) 骨朵(gu duo) 张袂成阴(mei) D菡萏(dan) 觊觎(jiyu) 无情有思(si) 2下列词语中至少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分别找出来,填入表格中,然后把正 确的字写出来。 奴颜媚骨 诛连九族 纵横驰骋 白虹贯日 草菅人命 门廷若市 接踵而至 三碱其口 挥汗成雨 诛连九族 阿谀奉迎 虎视眈眈 慧星袭月 抑扬有致 事与愿为 脍灸人口 3.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淡泊,是人生态度,表现了一种平和;淡泊,是人生境界,表现了一种超脱。 B.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温差能、密度差能等。 。 。 。 。 。 C.我追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骄傲? D.鉴赏印章,除了看材质,最重要的是了解它的几个组成部分:印面、印款、印饰。 4.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答题。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 A中学生是青少年学习的重要阶段。 B目前,我市文化市场稽查大队发现在例行检查时,一些网吧接纳了未成年人。 C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正常发挥的关键。 D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中分外轻逸,似远似近,似近似远,又似有似无,似无四有。 6默写填空。 (4 分) (1) 爱莲说中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 (2)夫战,勇气也。 , ,三而竭。 7仿写一个比喻句,使之与前后两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3 分) 诚信好象那黑夜中的明灯,失去它,你将寸不难行; , ;诚信好象那夏日的微风,失去它你将难当酷暑。 二文言文阅读(共 10 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 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 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语文试题 第 1 页 (共 6 页) 王曰:“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 过者,受上 赏;上书谏寡人者,受 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 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 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 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断两处,不要求加标点符号) (2 分) 能 谤 讥 于 市 朝 闻 寡 人 之 耳 者 受 下 赏。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 分) (1)臣之妻私臣 ( ) (2)皆以美于徐公 ( )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 (4)时时而间进 ( ) 3汉语中有许多成语来源于古代典籍,至今仍有鲜活的生命力。上文第二段就有一个 这样的成语,它是 。 (2 分) 4文中邹忌先以切身经历设喻,再将家事与国事进行比较,最后得出“ “的结论,使得齐王心悦诚服地采纳了他 的谏言。这以后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取得了“ ”的成效。 (2 分) 5 邹忌劝齐王取得成功,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语言交际有什么启示?(2 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 32 分) (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各题。 (10) 土 地 韩少功 吃着自己种出来的瓜莱,觉得它们每一样都有来历,每一样都有故事。什么 时候下的种,什么时候发的芽,什么时候开的花往事历历在目。 虫子差点吃掉了新芽,曾让你着急。一 场大雨及时解除了旱情,曾 让你欣喜。 转眼间,几个瓜突然膨胀了好几圈,胖娃娃一般藏在绿叶深处,不知天高地厚地 大乱家规,大哭大笑又大喊大叫,必定让你惊诧莫名。 有时候,瓜藤长袖飘飞,羽化登仙,一眨眼就缘 着一根电线杆攀向高高蓝天, 在太阳或月亮那里开花结果,让你搬来椅子再加上梯子,仍然望天兴叹。你看 见 一条弯弯的丝瓜挂在电线上,像电信局悬下来的一个野外的话筒:刚才是谁在这 里通话而且是与谁通话? 或者 说这么多电话筒从瓜藤下来,从土地里抛撒出来, 一心想告知我们远古的秘密却从来无人接听? 你想象根系在黑暗的土地下口兹 口兹 口兹 地伸长,真正 侧耳去听,它们 就屏住呼吸一声不响了。你想象枝叶在悄悄地伸腰踢腿挤眉弄眼,猛回头看,它 们便各就各位一本正经若无其事了。你从不敢手指瓜果,怕它们真像邻居老吴伯 说的那样一指就谢,怕它们害羞和胆怯于是气呼呼地不再合作,总之,它 们是有 表情自己久别后的团聚,也是你与土地一次交流的结束。 你会突然想起以前在都市菜市场里买来的那些瓜菜干净、整齐而且陌生, 就像兑换它们的钞票一样陌生。它们也是瓜菜,但它们对于享用者来说是一些没 有过程的结果,就像没有爱 情的婚姻,没有学 习的毕业 ,于是能塞 饱你的肚子却 语文试题 第 2 页 (共 6 页) 不能进入你的大脑,无法填注你感情的空空荡荡。 难怪都市里的不少孩子都不识 瓜菜了,鸡蛋似乎是冰箱生出来的,白菜似乎是超 级市场里长出来的,看 见松树 就说是“圣诞树 ”,看见鸭子就说是“唐老鸭” 。在一个工业化和商品化的时代,人 们正在越来越远离土地上的过程。这真是让人遗憾。 什么是生命呢? 什么是人呢 ?人不能吃钢铁和水泥,更不能吃钞票,而只能通 过植物和动物构成的食品,只能通过土地上的种植与养殖,与大自然进行能量的 交流和置换。这就是最基本的生存,就是农业的意义,是人 们在任何时候都只能 以土地为母的原因。英文中 culture 指文化与文明,也指种植和养殖, 显示出农业 在往日文化与文明中的至尊身份和核心地位。那时候的人其实比我们洞明。总有 一天,在工业化和商品化的大潮激荡之处人 们终究会猛醒过来, 终究会明白绿 遍天涯的大地仍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得多。 那才是人类 culture 又一次 伟大的苏醒。 1 根据原文,概括“土地”两层含义的要点,每点不超过 8 个字。 (1) (2) 2 “在一个工业化和商品化的时代,人们正在越来越远离土地上的过程。 ”从全文看,这句 话有什么深刻内涵?(2 分) 3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 (4 分) (1)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叙述人称?其作用是什么? (2)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4从全文看,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2 分) A.作品描写那弯弯的丝瓜像“电话筒”一样,“一心想告诉我们远古的秘密却从来无人接 听” ,这主要表达了作者对现代文明远离土地的优惠。 B “这几乎不是吃饭,而是游子归家,是你与你自己久别的团聚,也是你与土地一次交 流的结束。 ”这句话主要表达作者享受自己劳动果实的一种幸福感。 C所谓都市里的孩子“看见松树就说是圣诞树 ,看见鸭子就说是唐老鸦 ”,主要 表达了对西方文化影响的一种焦虑。 D “那时候的人其实比我们洞明。 ”这主要是说古人所处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能够使他 们比我们更直接、更真切地领悟到自然对人类生存的根本意义。 E作者从自己的种菜的小题入手,引申出文化思考的大主题,这充分显示了散文“以小 见大”的文化特征。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各题。 (12 分) 荷叶咏 郑伯琛 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从湖上飘来,愈往前走便愈分明地看出湖上的那一片墨 绿。到了,荷花洲!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星罗棋布亭亭玉立的荷花。粉荷垂露,盈盈欲滴;白荷带 雨,皎皎无瑕;怒放的,嫩蕊摇芳;含苞的, 娇羞欲语 ;再加上绿盖叠翠、青盘滚珠, 好一幅迷人景色。 语文试题 第 3 页 (共 6 页) 我在一块大青石上坐下。凝神思索,古人许多咏荷的诗句纷至沓来爱国 诗人屈原在离骚中曾幻想“集芙蓉以为裳” 。魏晋时曹植以荷花的美形容过他理 想中的洛神:“ 迫而繁之,灼若芙蓉出绿波。 ”白居易则描绘了荷花不枝不蔓,不容 亵玩的品格:“ 蔷薇带刺攀 应懒,菡萏生泥玩亦 难。 ”另外,不少诗人或取其清新,或 取其艳丽,写过许多秀丽如画的佳句。 忽然,一阵凉风吹来,一阵清香袭来,田田荷叶轻轻摇动,把颗颗珍珠倾入 湖中。我的联想中断了。看看眼前的景象,一个奇异的念头油然而生,而且夹杂 着一丝隐隐的不平之气。我大胆设想:如果去掉荷叶,只留下一枝枝光杆儿荷花, 茕茕孑立,景色还能这样迷人吗?从美学意义上讲,荷叶是美的一个组成部分, 失去了这部分也就失去了美。再从生物学意义 上看,没有叶子,便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便 绝对长不出 这些漂亮的荷花以至莲蓬 和藕。难道那些荷叶就不值得歌颂吗?难道它们只能作为一种陪衬出现在古人 的诗中吗? 是啊,这些荷叶,墨绿、浑圆、厚中,多少年来默默无言地居于人们强加给它 的陪衬地位,上催芙蓉赤,下助玉藕白。盛夏时候,它们从不与人争风,反而像把 团扇把阵阵清风送来。这是一种多么朴实无华的品格!它们又是无私的,久旱初 雨,它们一点一滴都不沾唇,而总是小心地把水积存起来,那该是留给湖中鱼儿 的吧!当风雨袭来时,他们紧密团结, 连成一片,不怕风吹雨压,就是身子翻过 来也忘我地护持着朵朵荷花;当烈日吐火时,它们个个撑起翠盖,挡住炎热,静静 地看着阴凉处的鱼虾游戏。他们襟怀坦荡,外直中通,日月都能囊括在心中,当 人们把荷叶从茎部掐断时,千丝万缕连着根,那是它们不忘湖塘养育之恩的证明。 荷叶对人类是很有益处的,作为药材,它可以去热清火;作为特殊的包装材 料,它不怕水浸。另外,荷叶煮成的荷叶粥,碧绿馨香,清爽可口,它本身有 用,而且帮助生长了于人类有用的莲蓬和藕。它本身美,而且 创造了荷花的美。 但最吸引我的不在这些,也不在荷叶的自然。最吸引我的是荷叶的精神美。 我爱荷叶,故作荷叶咏。 1第 2、3 两自然段都是描写荷花的段落,但所采用的表现手法不同,说说他们分别 采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 分) 2第 4 自然段“忽然,一阵凉风吹来把颗颗珍珠倾入湖中”这句话中“珍珠”指 的是什么?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 分) 3第 4 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一段中作者所说的“一丝隐隐的不平之气”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用意?(2 分) 4根据第 5 自然段的内容概括“荷叶的精神美”的主要内容。 (用书上的原文回答) 5第 6 自然段对荷叶的功用作进一步说明,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 分) 6本文的文眼(点睛之笔)是文章中的哪一句话,用原文回答。 (2 分) 语文试题 第 4 页 (共 6 页) 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 马付才 初二那年,我从家中那台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中,看到了一幢幢高耸的 大楼直插云霄,一座座盘旋的立交桥雄伟壮观,一 辆 接一辆的小汽车井然有序的 穿梭不停,大街上的霓虹灯闪着诱人的光彩,商 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 乱。 我目瞪口呆,原来城市是这样的美好啊! 年少的我由此陷入了深深的忧伤, 第二天,我质问父亲:“你怎么不是城里人呢?” 我想,父亲如果是城里人 该有多好,那我也就是城里人了。 暑假,几名城里的大学生到我们这座大山里写生,他们背着画夹,戴着大 阳帽,洋气十足。其中有一个叫黄春草的女孩儿,就借住在我家。 有一天早上,为了画日出,天 刚蒙蒙亮她就起床了。我缠着要看她画画, 就和她一起去了。我们一起登上了山顶, 大阳升起来了,红彤彤的,将云彩映照 得格外艳丽。黄春草支起画夹,神情 专注地画着。等她画完画,我们就坐在一块 石头上聊天。我说:“我真羡慕你,生活在大城市里,享受着富足的生活和良好的 教育,像我这样活着实在没有一点儿意思。 ”可她却说:“不要把别人的生活想得太 美好,小小年纪不要如此多愁善感。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 于是她讲道: “在一座大山深 处,有一个小女孩儿,十岁那年,母亲病逝;十 二岁那年,父亲抬木头时被 砸伤,从此干不了体力活儿。她每天背着个破布包, 跑步去六公里外的学校上学。放学后,她还得割猪草,像男人一样在腰上缠根绳 子,下到悬崖下面挖药材,挣点找补贴家用和交学杂费。后来她考上了大学,她 一共贷了八千多元的助学贷款” 我想不到这 个世界上还 有比我更不幸的人,我以为她在给我编故事,黄春 草却说这个女孩儿就是她。 我惊讶地看着黄春草,她的脸上非常平静。我想,比起黄春草,我幸运得 多了,最起码,我还有爱我的爸爸和妈妈。 黄春苹的手指向远处,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我惊讶地发现,一朵不知名的 小花竟然生长在一块伸出的岩石下面。那块岩石像伸出的房檐一样,严严实实地 遮挡住了阳光,但是小花竟然绽放了。她 说:“阳光虽然没能直接照射到小花身上, 但小花心里已感受到了阳光的存在,哪怕是一点点余光。 ” 是呀,我们不能选择自己出生的时间和地点,但我们可以选择顽强,在 艰 苦的环境中一样能够茁壮成长,就像那朵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 1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 分) 2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浯的理解,(2 分) (1)第二天,我质问父亲:“你怎么不是城里人呢?”(2 分) 一朵不知名的小花竟然生长在一块伸出的岩石 F 面但是小花竟然绽放了。(2 分) 3第段中画线的句子是景物描写,请联系上下文,分析这个句子的作用。(2 分) 语文试题 第 5 页 (共 6 页) 4请谈淡你对第段“阳光虽然没能直接照射到小花身上,但小花心里已感受到了 阳光的存在,哪怕是一点点余光”这句话的理解。(2 分) 5试分析文章标题“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的作用。(2 分) 四作文(4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世界也许正面临着战争的考验,于是和平成了人们最高的呼声。其实要解决 民族的冲突、战争的危机,和谐是关键。国与国之 间 和谐,就不可能存在战争;民 族与民族之间能和谐,就不可能有民族冲突;人与人之间能和谐,才能生活得愉 快充实。人与自然之间能和 谐,人的生存 环境才能越来越美于是,和 谐将成 为我们这个世界,我们生活的主旋律。 请以“和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 600 字;不得抄袭。 语文试题 第 6 页 (共 6 页) 2007 年 7 月八年级期末考试(北师大版)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1h 翼 崖 2.C 3 B 4. B 5 D 6、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一鼓作气,再而衰 7、示例:诚信好象那航船上的罗盘,失去它你将迷失方向。 二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受下赏 。 2 (1)偏爱(2)比(3)指责(4)间或,偶然 3门庭若市 4王之蔽甚矣 战胜于朝廷(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5示例 1:尊重被劝说者,委婉劝说,这样才能使对方愉快地接受意见。 示例 2:因身边小事设喻说服别人,由己及人,以小见大,既让人感到亲切,又能 将道理说得浅显易懂,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