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人口与经济研究所人力资源管理在职博士班(最新版)_第1页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经济研究所人力资源管理在职博士班(最新版)_第2页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经济研究所人力资源管理在职博士班(最新版)_第3页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经济研究所人力资源管理在职博士班(最新版)_第4页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经济研究所人力资源管理在职博士班(最新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社科院人力资源管理在职博士班招生简章 (人口与经济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 1978 年,是我国第一所人文社科类研 究生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成立于 1980 年,承担了一批国 家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重点研究项目,完成了大量的科研成果。2000 年成立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是唯一国家级别专项科研中心。随着人力 资本的开发与管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开设本专业 为培养既能全面了解经济学和管理学,又能系统掌握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操 作实务的高级实用型人才。 部分师资介绍:(以课表为准) 蔡 昉: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 所长。 李 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博士生导师。 李海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张承耀:中国社会科学院管理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 津贴专家。 彭剑锋: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博导,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力资源 管理专家。 周文霞: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职业开发与管理系主任,中国人力资源 开发研究会分会 秘书长。 肖鸣政: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行政管理系主 任,博导。 文跃然: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著名薪酬管理与激 励专家。 张智勇: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著名招聘与选拔专家、领导力专家,北京 大学十佳教师。 杨伟国: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助理;劳动经济学教授、 博导。 林新奇: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 白 玲: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 MBA 特聘职业生涯规划专家。 刘 昕: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助理;中国首位劳动经济学博士,教 授,博士生导师。 董克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招生对象 1、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体健康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年龄一般不超过 45 周岁。 2、拥有硕士学位或具备研究生同等学力(中级或中级以上职称) ,取得一定 科研成果;只具有学士学位者需由其上级主管单位开具推荐信,情况优秀 者可酌情录取; 课程模式 基础课:马克思理论、西方经济学、经济学前沿 专业课:人力资源管理、劳动法与劳动关系、战略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 管理学原理、社会学概论、公司治理、企业文化研究、培训与开发、 社会保障专题 拓展课:国学类课程、修养类课程 高端论坛:专业性讲座、沙龙、高端论坛。 教学模式 1、 学制两年,每月集中授课 3-4 天; 2、 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3、 发放与课程紧密联系的内部提纲和教材,规定必读与参考书; 4、 师资均为本院的博导及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报名流程 1.学员提交报名申请表个人身份证复印件、研究生学历或学位证书复印件/ 研究生同等学力证书复印件各一份;1 寸免冠近照 6 张; 2.学院审核学员报名申请资料,择优录取; 3.学员查询到网站录取信息后按规定方式与时间交纳学费; 4.学员在开学当日持交费凭证办理报名注册、领取相关资料,正式入学。 证书及学位 1、学员修完全部课程且考试成绩合格者,颁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 士生课程班结业证书 (钢印、红印、统一编号) 。 2、符合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学位条件的学员可按照我院有关规定申请博士学位, 通过考试与论文答辩者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颁发经国务院学位委员 会批准的博士学位证书。 收费标准 1、 报名费:800 元; 资料及注册费 2000 元。 2、 学 费:86000 元(两年) ; 【联系方式】 付老师 中国社科院 电话:010-59481107 邮件: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 5 号 邮编:100732 培养方向及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方向 企业管理与企业发展 方向 ICHRM(国际人力资源 管理师) 劳动经济与社会保障 方向 人力资源开发与绩效 管理 ICDF(国际职业规划 师) 报名优势 培养行业高端人才本课程专为接受过 EMBA 教育、硕士教育的专业人士所 设计,提供持续深入学习的平台,丰富和拓展知识结构; 为符合条件的学员提供申请博士学位的机会。 国家级的师资队伍具有高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力的著名学者、博士生导师 参与授课。及国家级社科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的主任、 研究员等 实用性的课程设置课程设计以我院人力资源学专业博士生课程方案为基础, 在确保科学性与学术性的基础上,根据社会行业需求突 出实用性、新颖性与前沿性教育。 内容丰富的学习安排除课堂授课外,还将在双向选择的前提下,安排指导 教师对学员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为学员提供参加课题研 究或学术活动的机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经济研究所 蔡 昉 1956 年 9 月生于北京,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 究生院。经济学博士。曾在国外多所大学任访问学者。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届全 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1998 年以来担任中国社 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兼任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1995 年始任博士 生导师。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分别获得“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国家级 “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出国留学人员杰出成就奖等表彰。2003 年 3 月 28 日在 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就“世界就业发展趋势和我国就业政策研究”进行了讲解。 近年获第二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第四届中国发展百人奖;第四届中国农 村发展研究奖。被评选为“影响新中国 60 年经济建设的 100 位经济学家”之一。 兼任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全球变化人文因素国际项目中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华 全国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联谊会副会长、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人口和计划 生育委员会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家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内蒙古自治区等一些省 市顾问。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等刊物编委,中国人口科学杂志主编; 国内外多家著名杂志审稿人。中国经济 50 人论坛成员。曾先后多次担任世界银行、亚 洲开发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劳工组织等国际组织项 目顾问。担任美国科学院项目顾问、2009 年人类发展报告顾问委员会成员、世界 经济论坛人口理事会成员、英国皇家学会人与地球工作组成员、国际经济学会第 16 届 世界大会筹委会委员、分会主持人。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三农”问题的理论与政策、劳动经济学、人口经济学、中 国经济改革、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贫困等领域。目前正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 大项目未来 5 至 10 年我国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老年 化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研究、世界银行项目非正规劳动力市场和经济转型:经济 危机下中国的就业规则及调整、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委托项目非正规性、贫 困与增长:中国和印度发展进程中就业问题研究、国家发改委委托项目十二五时 期劳动力市场状况与城市化预测等。 2005 年以来出版著述或主编中文专著 25 部,个人文集 5 部,英文著作 4 部,发表 中文论文约 200 篇,英文论文 41 篇。包括:专著科学发展观与增长可持续性、 中国经济、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发育与转型、刘易斯转折点中国经济发 展新阶段等,主编中国经济转型 30 年、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系列专著 等。 蔡昉主要著作目录 1. 中国的二元经济与劳动力转移理论分析与政策建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1990 年。 2. 十字路口的抉择深化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2 年。 3. 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与林毅夫、李周合著),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年。随后以英文、日文、韩文、法文、俄文、越南文等语 言出版。 4. 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与林毅夫、李周合著),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 民出版社,1996 年。随后有英文、日文等版本。 5. 穷人的经济学:农业依然是基础,武汉出版社,1998 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2007。 6. 中国正在进行的农业改革(与卡特、钟甫宁合著),中国财经出版社,1999 年。另有英文版本出版。 7.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张车伟合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 年。 8. 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自 2000 年后历年。 9. 惑与不惑之间与经济学结缘 20 年,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 年。 10. 中国人口流动方式与途径(1990-1999 年)(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年。 11. 人口,将给中国带来什么(与张车伟等合著),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2 年。 12. 鹰和人都吃鸡,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年。 13. 制度、趋同与人文发展区域发展和西部开发战略思考(合著),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2 年。 14. 中国经济(与林毅夫合著),中国财经出版社,2003 年;另有繁体字版和英 文版出版。 15. 劳动力流动的政治经济学(与都阳、王美艳合著),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 民出版社,2003 年。 16. 城市就业与劳动力市场转型(与杨云彦、陈金永、王德文合著),中国统计 出版社,2004 年。 17.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发育与转型(与都阳、王美艳合著),商务印书馆,2005 年。 18. 民生经济学“三农”与就业问题的解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年。 19. 摆脱就业与保障的困境(与于法鸣共同主编),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 年。 20. 中国转轨时期劳动力流动(与白南生共同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年。 21. 农村发展与增加农民收入(与王德文等合著),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6 年。 22. 中国转轨时期收入差距与贫困(与万广华共同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年。 23. 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主编),科学出版社,2007 年。 24. 中国流动人口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年。 25. 科学发展观与增长可持续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年;中国出版集团、 中华书局,2009 年。 26. 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30 年研究(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年。 27. WTO 框架下中国工业竞争力研究(与王德文等合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