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金华新兴产业区建设的调研报告_第1页
关于加快金华新兴产业区建设的调研报告_第2页
关于加快金华新兴产业区建设的调研报告_第3页
关于加快金华新兴产业区建设的调研报告_第4页
关于加快金华新兴产业区建设的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加快金华新兴产业集聚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开展加快金华新兴产业集聚区建设专题调研是市政协新一 届常委会开局之年的首个重点课题,由市政协主席郑金平总 负责、副主席王建平牵头负责。6 月份以来,市政协专题调研 组先后到金西、金东、兰溪三个经济开发区开展调研,到天 津滨海新区和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考察学习,与党政 领导、开发区干部、企业负责人等共同探讨加快金华新兴产 业集聚区建设的途径和措施。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金华新兴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基础和优势 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多次专题研究产业集聚区工作。政 府工作部门积极编制集聚区发展规划,引进新兴产业项目, 研拟扶持政策,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 3 月,省政府 下文批复了金华新兴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浙政函2011 129 号)。按照规划,金华新兴产业集聚区由婺城、金东、兰溪 三个片区组成。分规划控制区、重点规划区和开发建设区。 其中,重点规划区是“十二五” 时期的重点启 动区,面积为 80 平方公里,开发建设区是“十二五” 期间 可供集聚区开发的新 增建设用地,面积为 29 平方公里。 近年来,产业集聚区规划范围内的各组成部分,特别是作为 产业集聚区主体的金西、金东、兰溪经济开发区,坚持以规 划引领产业空间布局,以政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以招商引 资扩大产业规模,以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园区 规模逐步壮大,转型升级不断深入,基础设施日渐完善,产 业集聚初见雏形,初步具备了加快新兴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基 本条件。 1.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婺城区、金东区和兰溪市产业基础良 好,水平不断提高,发展后劲充足。工业方面形成了汽摩及 零部件、五金工量具、机械电子、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纺织 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 等新兴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服务业方面物流配送格局初步形 成。截至 2010 年底,金西、金东、兰溪开发区,共有企业 881 家,其中规上企业(按年产值 500 万元标准计算)467 家,占 53%;实现总产值 322 亿元,其中规上企业实现产值 255 亿 元,占 79 %。计划建设重大产业项目 55 个,投资 203.3 亿元, 总用地 8515.46 亩,现已累计完成投资 15.74 亿元。其中落地 项目 8 个、开工建设项目 12 个、竣工投产项目 6 个。 2.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金华新兴产业集聚区通过铁路、高速 公路东向可与宁波、温州两大海港相连,西向可与闽、皖、赣 等省份的重要交通干线相连。兰溪港是浙江中西部地区唯一 拥有 500 吨级船舶通航能力的内河港。集聚区电力、供水、 排水、供热、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正逐步完善。区内建有 220 千伏、110 千伏等多座变电站(所)。汤溪水厂、金东开发区自 来水公司、浙江钱塘水务兰溪分公司日供水能力分别达到 5 万吨、4 万吨和 10 万吨。建有婺城新区、金西、金东、兰溪及 一批乡镇污水处理厂。建有协鑫环保热电和兰溪新奥燃气等 供热供气公司,日供热与天然气能力分别达到 80 吨、10 万 方。金华作为全国干线光缆传输网的重要节点、省内第二大 通信传输枢纽,形成了以程控交换机和数字传输为主体的现 代通信网络。 3.资源优势日趋明显。金华新兴产业集聚区低丘缓坡资源较 为充足。根据浙江省低丘缓坡重点区块开发规划 (20102020 年),婺城金西区块、金东孝顺区块、兰溪兰黄 区块 3 个低丘缓坡建设用地重点区块规划面积 24502 亩,其 中 20102012 年规划开发面积为 9000 亩,集聚区土地资源 的开发利用空间较大。水资源充足。集聚区临近义乌江、武 义江、金华江、衢江等多条江河干支流,控制范围内及周边 有沙畈、九峰、金兰、安地、高潮等大中型水库,可为产业发 展、城镇配套建设提供富足的水资源。由于金华新兴产业集 聚区在资源上具有相对优势,对周边资源开发和产业承载能 力已经接近饱和的地区形成了“洼地效应” 。以金东开发区为 例,意向入区企业达 323 家,其中属新能源、新材料和装备 制造等新兴产业企业 175 家,计划投资 430 亿元,预计产值 773 亿元,利税 105 亿元。 二、金华新兴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差距和挑战 1.思想认识方面。对金华新兴产业集聚区建设,我市干部群 众寄予厚望,社会各界期望也很高。但仍有不少人表现出诸 多的担忧。有的担心产业集聚区只是将原先开发区换个名称, 实际上是“新瓶装老酒 ”、“换汤不换药”;有的担心成为一个安 排几名干部,空有一个“番号” 的“统计局”;有的担心又多了一 个层级,多了一个管事的“婆婆” 。有的干部群众片面地 认为, 产业集聚区只是集聚区管委会的事情,与己无关;甚至有的 干部坐等换届离开当前岗位,精神懈怠,对产业集聚区建设 缺乏动力等等。这些担忧情绪和消极思想,客观上反映了金 华新兴产业集聚区建设面临的诸多困难,主观上反映了部分 干部群众对集聚区建设的模糊认识,如果不扫除思想认识上 的障碍,集聚区建设极有可能成为“空中楼阁” 。 2.体制机制方面。目前,金华新兴产业集聚区虽已组建管委 会,管委会主任和部分工作人员也已到位,但行政区划交错, 管理主体众多,层级关系复杂。涉及婺城、金东和兰溪“两区 一市”不同的行政区域,包括金西、金东、兰溪 3 个省级经济 开发区,还有婺城新区、金东新区、金东省级现代农业示范 园、兰溪江南高新工业园和乡镇工业功能区以及其他管理单 位。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与婺城区、金东区、兰溪市政府的关 系不明确,特别是与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与金西、金东、兰 溪经济开发区和与市、区(市)有关部门及相关乡镇(街道)的 关系仍未明晰,影响产业集聚区的工作成效和可持续发展。 3.要素投入方面。政府每年安排的土地指标与集聚区建设实 际所需用地相差甚远。婺城片区由于缺少土地指标,等待落 地的企业达 1000 多家。特别是金西开发区 10.2 平方公里的 “十二五” 开 发建设区 块内,低丘缓坡之 间有 800 多亩“农用 插花地”等待 处理,建 设用地不能成片报批,已批用地效益难 以发挥。金东片区有意入户的 175 家新兴产业企业,需要用 地 1 万 3 千多亩,但每年安排的土地指标只有 500 亩。兰溪 片区每年安排的土地指标也只有 500 多亩,不少辛苦招来的 好项目无法落地。随着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推进,开发区域土 地升值很快,区域内违法建房、私拉乱搭、乱栽乱种现象十 分普遍,后续的征迁成本、征迁难度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 建设资金缺口较大。按照规划,集聚区“十二五” 期间重点基 础设施项目建设预计总投资达 172 亿元。随着国家宏观调控 的不断深入,政府从出让土地、银行贷款获得资金的难度日 益加大。随着企业的不断引进,集聚区内供电负荷增长迅猛, 已有的变电所无法满足用电需求,金东片区出现电网布局性 缺电,且供电缺口会随集聚区产业规模的扩张不断加大。集 聚区内多数企业尚未从招工难、留人难的困境中解脱出来, 引进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难度更大。 4.新兴产业集聚方面。产业集聚度低。区域内龙头企业不多, 缺乏集聚效应,产业链不完整,产品配套率低,企业生产的 物流、时间成本相对较高,新兴产业份量少。集聚区内现有 主导产业大多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附加值较低, 与“ 新 兴产业 集聚区 ”的定位有较大差距。 产业特色不明显。 与省内部分具有鲜明产业特色的集聚区相比,金华产业集聚 区内现有企业依然是不同产业相互交错,产业布局相对凌乱, 国家级、省级的重点项目相对偏少。金华新兴产业集聚区发 展规划中仍存在主导产业不集中,发展重点不明确的问题。 5.配套服务建设方面。金华新兴产业集聚区除兰溪与城区距 离较近外,婺城、金东与城区距离较远,区域内以满足生活 服务功能为主的城市配套建设跟不上产业功能区的建设步 伐,服务业发展滞后,功能比较单一。集聚区内部分企业员 工宿舍尚未开通有线电视、宽带网络,区域内公交车班次少, 缺少必要的娱乐、购物、休闲场所,外来员工子女入学难问 题依然突出,企业招工难、用人难、留人更难,集聚区可持续 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同时,根据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 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浙委办发2010 74 号) 的意见,宁波、湖州、嘉兴、台州等地都已出台实施意见,而 金华实施意见尚未印发,其他相关配套优惠政策均未出台。 三、加快金华新兴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建设金华新兴产业集聚区,是一件新生事物,是一项系统工 程,是一次重大的历史机遇,是金华发展的希望,应作为“十 二五”乃至更 长一段 时期金华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如何抓住 这个机会,推动金华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从量的扩张到 质的飞跃,使金华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是一个急迫而极其 重要的课题。我们认为,建设金华新兴产业集聚区,必须要 有创新的思路,要有足够的信心、勇气和智慧。如果没有大 动作,难有大作为,不会有大发展。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解放思想,把握机遇,营造创业氛围 准确把握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内涵和定位。省委、省政府根据 后金融危机时期国内外经济发展新形势,立足浙江产业发展 现状,提出了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发展战略,并谋划 和构筑了十四个产业集聚区,目的是要解决我省长期积累的 发展空间散、产业层次低、技术含量不高、发展后劲乏力等 问题,使全省经济继续在国内处于前列。与省内较发达地区 相比,金华市特别是市本级的情况更为突出。因此,要组织 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准确把握产业集聚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新型城市化示范区和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区”的总体定位,深 入领会推进全省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战略意图,深刻理解新兴 产业集聚区的科学内涵,不断拓展思路,力戒用发展工业园 区的思路去建设产业集聚区,更要防止“穿新鞋、走老路” 。 产业集聚区建设是金华新一轮发展的历史良机。自省委、省 政府实施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战略以来,省内“先发 优势”地区 抢抓机遇, 经济发展二次腾飞,“ 后发优势”地区不 甘示弱,发展势头咄咄逼人。面对社会各界的殷切期望,面 对基层干部的高涨热情,面对周边地区的发展势头,广大干 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克服无为情绪、坐等思想,强化机 遇意识、忧患意识、赶超意识,进一步放开手脚、大胆尝试, 勇于创新,在充分领会省委、省政府战略意图的基础上积极 争取,主动作为,以“特区思维” 推进新 兴产业集聚区建设。建 议市委、市政府认真借鉴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兴办经济特区的 做法和经验,像 1992 年建设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那样的力 度和声势来抓金华新兴产业集聚区建设。建议多些“借题发 挥” ,多些“ 无中生有 ”,多些“人无我有 ”,以义乌敢为天下先 发展小商品经济的胆略,以江西新余破釜沉舟发展光伏产业 的决心,努力把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金华乃至浙江省名副其 实的“小特区 ”。 积极营造务实创业的干事氛围。建议组织开展解放思想、抓 住机遇,开展新一轮创业主题大讨论,广泛征集推进产业集 聚区建设的“金点子 ”。深入宣传新兴产业 集聚区建设的意义、 目标、政策,注重防止“精神懈怠的危险” ,形成关心支持集聚 区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认识集聚区建设不仅仅是集聚区管 委会和功能分区的事情,不是原有开发基础上的简单重复, 不是“新瓶装旧酒 ”,更不 仅仅是安排几名干部,而是 实现金 华经济转型升级的一次革命,是金华实现追赶发展、科学发 展和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因此,对于产业集聚区的建设, 怎么加强领导都不为过,怎样重视都是理所应当。要把集聚 区建设工作列入各级考核激励的重要内容,开展定期评估检 查,推动集聚区建设的有效性和持续性。要以今年县(市)区 集中换届为契机,提拔一批在情况复杂、工作困难的基层一 线特别是各级开发区和乡镇功能区的干部,选派一批最优秀 的创业创新型机关干部,到产业集聚区工作,探索建立跨任 期的动态考核评价机制,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 (二)理顺体制,科学规划,夯实发展基础 理顺管理体制。要把理顺管理体制作为产业集聚区建设的首 要工作来抓。一是对现有管理体制组织“回头看” 。建议市委、 市政府对理顺管理体制开展专题调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 认真剖析现有管理体制(如“市属区管”、“乡镇托管”等)的利 弊得失,深刻总结金华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力求走出 一条符合金华特色的体制机制创新之路。二是实施“双轮驱 动” 发 展战 略。金华经济 技术开发区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金 华新兴产业集聚区是实现金华追赶发展的希望。如何实现融 合发展,是一个必须认真面对和做出抉择的重大课题。建议 组建高规格的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统筹、 协调集聚区的规划、体制、重点项目推进和其他重大问题。 将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和金华新兴产业集聚区管委 会合二为一,归口一个市领导分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 马,赋予管委会地市一级的经济管理职能和更多的人权、事 权和财权。组建一支既有工作经验、又具办事能力、更富进 取精神的强有力工作班子。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择时把社会 事务管理权移交回婺城区,回归“开发” 本质,有效破解开发 资源日益匮乏的现实难题。三是实行“一区两制” 运行机制。 对婺城、金东片区,以统为主,实行“六统二分” ,即:统一规 划、统一政策、统一协调、统一品牌、统一筹资、统一招商, 分区建设、分区实施;兰溪片区,以分为主,实行“四统四分” , 把上述筹资、招商权改由兰溪分区组织实施。同时,要科学 界定产业集聚区各管理主体的职能职责,形成明确的书面文 本意见,作为彼此履职的重要依据。 优化发展规划。规划编制既要注重产业的集聚,又要注重人 口的聚集;既要搞好生产性基础设施的配套,又要搞好生活 性服务设施的配套。要科学划分产业功能区、配套服务区、 生态功能区、预留发展区,更好地体现区域特色、发展导向 和建设要求。建议:一是积极借鉴天津滨海新区的经验,高起 点规划,高标准实施,并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监督约束机制, 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对产业集聚区“十二五” 期间开发建 设区块,要实行“一 张蓝图绘到底” 。二是 实现产业集聚区发 展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生态建设规划的 有机融合,特别要做到与土地利用规划的无缝对接。三是突 出产业布局重点。要立足金华产业发展现状,突出“新兴产业” 的集聚,每个片区发展的重点产业不宜过多。特别是金东片 区,要充分利用地处金义主轴线的区位优势,主动对接义乌,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预留金义融合发展的足够空间;要 抓住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机会,做好与义乌商贸服 务业集聚区的有序衔接,重点发展电子商务和物流仓储业。 (三)多措并举,突破瓶颈,强化要素保障 破解土地约束瓶颈。土地制约是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最大瓶颈, 要抓紧研究破解“有 储备、无指标” 困局的有效措施。一是争 取预征试点和用地指标倾斜政策。建议市政府在用足用好对 产业集聚区现有土地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向省政府争取:申 请在金华开展土地预征制度的试点工作,同意金华新兴产业 集聚区对“十二五” 期 间重点开发区块的用地 连片进行预征; 把原来的土地指标分配方法改由按发展潜力、发展后劲和发 展需要分配;预留较大比例,专项用于安排产业集聚区建设 的切块用地指标,以“反哺” 的形式向浙江中西部 倾斜,追加 建设用地的补偿性指标;实行土地利用规划动态管理,试行 与审批级次相配套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滚动修编制度。二是 深化农地使用制度改革。探索通过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 镇社会保险、以农村宅基地和农民住房置换城镇产权住房等 来取得新的建设用地。三是妥善处理基本农田和标准农田。 建议抓住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机会,将集聚区中 “十二五” 开 发建设区的 26.26 平方公里的 农用地予以调整。 要认真总结推广兰溪市做法,统一做好重点项目和重大基础 设施建设项目的包装,争取省里“戴帽” 下达建设用地指标。 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建议在积极争取省政府和省级部门专项 资金的基础上,努力在盘活存量资本、优化增量资本、吸纳 社会资本、募集市场资本、开展金融租赁上下功夫。建议以 产业集聚区土地开发使用权、基础设施所有权和经营权出让 为突破口,加大金融资源整合,争取金融机构支持,发行金 华新兴产业发展基金。建议争取国有商业银行的支持,主导 建立私募股权基金,用于对高科技、高成长型企业的金融支 持。要按照“谁开发 、谁投资、谁配套、谁收益” 的原则,由市 直、婺城、金东、兰溪按比例出资,联合成立开发投资股份有 限公司,作为集聚区开发建设的主体和融资平台,并建立稳 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要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外资等,对 部分基础设施建设探索采用 BT、BOT、TOT 等投融资模式。 要积极鼓励企业上市融资,支持建立公共担保基金或联户担 保基金,为企业创造贷款条件。 缓解资源能源紧缺。要超前规划,积极做好水、电、气等资源 能源供应保障。建议加大电网建设力度,重点推进 220KV 汤 溪变、220KV 鞋塘变 、220KV 孟湖变等建 设,完善电网布局, 重视解决结构性缺电问题。要科学制定有序用电方案,制定 激励机制与措施,最大限度地限制高能耗企业和设备用电。 要高度重视水资源对集聚区建设的重要性,建议金东片区借 鉴金西开发区自建水厂的做法,早日规划筹建一座自来水厂。 要严格按照环境保护准入条件引进新项目,对产业集聚区内 现有企业要综合运用经济杠杆和行政手段,倒逼企业进行技 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强资源能源的集约利用,减少污染排 放。 (四)政策引领,项目带动,助推产业升级 发挥政策倍增效应。建议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扶持政策与省 里相比,要有更高的含金量,扶持的力度只能加强,不能削 弱,优惠的向上限靠拢,收费的向下限看齐。对外省市高新 技术企业和市级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落户集聚区的,有效 期内不再重新认定,并享受转出地同等或更优惠的政策待遇。 目前,要重点抓好集聚区内符合产业政策导向的新投资企业 和按照集聚区产业发展要求进行技术改造的传统企业全面 享受国家、省在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和 企业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按 150抵扣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等政策的兑现落实,切实发挥扶持政策的引导和倍增效应。 高标准招商选资。在招商选资上严格按照规划和产业准入目 录,做到宁缺勿滥,为今后发展预留空间。一是突出大项目 招商。要按照“招大、引 强、选优” 的工作思路,整合 资源,发 掘一批吸引力强的大项目由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统一向外推 介。要从全球战略、国家战略布局和延伸到金华的高度,把 对接和引进世界 500 强、央企和国内 100 强、行业 50 强和浙 商重点企业作为工作着力点,通过引进大项目形成大产业, 以大产业支撑大发展。二是突出产业链招商。要以打造最小 配套半径、最低生产成本为目的,立足集聚区现有产业基础, 重点研究产业领域大企业、大集团的投资战略方向和原材料、 零部件、包装件等基本要素,找准双方的契合点,吸引配套 企业入驻,促进优势产业向两端延伸产业链。三是突出人才 和科技招商。要坚持引资和引智并举,通过引进一名领军人 才,组建一个创新团队,孵化一个科技项目,兴办一家高新 企业,来带动一个新兴产业的发展。通过招所(研究所)引院 (大专院校)工作,借助外智、外脑、外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 能力,增强企业开拓市场、占领市场的竞争力。四是创新招 商方式。发挥三一重工、中国五矿、嘉宝物流等签约入驻企 业的示范功能,采用外资并购、增资扩股、知识产权投资、风 险基金投资等方式,以亲情招商、以商引商、名企招商、网上 推介等途径,推进招商选资工作。要以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 革试点为契机,重点引进外来资本和支持本地资本发展电子 商务和物流仓储业,构筑一条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共荣互赢、 协同发展的“快车道 ”。 有序推进项目工作。一是加快基础配套建设。要按照“先拉框 架后充实”和“ 大配套一步到位,小配套围绕项目进行”的模 式,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做到分片推进,滚动发展。对集聚区 建设具有引领、推动、提升的重大项目,建议实行“一事一议” 的政策。对省、市重点项目,在要素保障、项目报批等方面予 以倾斜,争取形成规划一批、储备一批、立项一批、开工一批 的良性发展路子。二是严格产业准入标准。要着重在投资强 度、单位用地产出、容积率、产值能耗、产值水耗等方面,设 置准入标准,编制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 价、节能准入和安全准入政策。三是加强项目的评估工作。 要大力推行用地“亩产 效益” 评价体系, 实行项目土地利用效 率与财政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