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调研报告_第1页
关于加强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调研报告_第2页
关于加强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调研报告_第3页
关于加强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调研报告_第4页
关于加强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加强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的调查与思考 今年国家、省、市关于水利建设的“一号文件”出台后,全市加大了 农田水利建设的工作力度,为了促进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良好快速发 展,近期我们围绕如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和水资 源保护能力以及建立健全农田水利长效运行机制等问题,就全市农田 水利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有关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市农田水利建设紧紧围绕民生、创新、高效三个重点来抓,着力实 施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节水灌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灌区续建 配套与节水改造等农村水利工程。2010 年入冬以来,全市已完成投资 19 亿元,完成土方 1.68 亿 m3,石方 73 万 m3,累计开工处数 9209 处, 疏浚河道 1120 公里,清淤沟渠 4940 公里,新打机井 6097 眼,新建泵 站 350 座,新建村镇供水工程 88 处,新增蓄水能力 6852 万 m3,新增 灌溉面积 52 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 190 万亩,新增旱涝保收面积 86 万亩,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 48 万亩,改造中低产田面积 12 万亩,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26 平方公里,新增供水受益人口 22 万人。 (一)水毁设施修复工程取得实效。2010 年汛期,我市遭受历史罕见 的特大洪涝灾害,全市受灾人口 114 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 21 万多公 顷,对农田水利工作提出严峻考验。我市把修复水毁工程作为灾后重 建和冬春农田水利兴修的重点,去冬今春以来,对病险水闸等各类防 洪设施,以及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闸涵沟渠,优先安排资金,修复水 毁工程 1680 处,加固提防 380 公里。 (二)防洪除涝工程效果明显。以全面启动德州大水网建设为契机, 按照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对事关防洪安全的骨干河道进行疏 浚治理,完善配套建筑物;同时,按照干、支、斗、农全面配套的原 则搞好田间排水体系建设,打通“竹节沟”,达到“六田型”排涝标 准。全市治理骨干河道 26 条、支流河道 49 条,完成土方 7088 万方, 完成投资 4.5 亿元,新增除涝面积 61 万亩。许多河道为二三十年来的 彻底整治,在 2010 年抗御洪涝灾害面前,发挥了巨大作用。 (三)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再创佳绩。2010 年全市 9 个小型农水 重点县按照“系统化规划、规模化推进、高标准建设、新技术支撑、 文明式发展、用水户参与”的发展思路,加强领导,精心设计、严格 管理、科学施工,按照“田成方,渠成网,树成行,沟渠路林齐配套” 的标准,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成了全省乃至全国的样板工程。我市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主要形成了四种模式:一是自流灌区明渠防渗灌 溉;二是扬水站加明渠防渗灌溉;三是扬水站加管道灌溉;四是机井 加管道灌溉,另外还有小部分的滴灌、微喷等高效节水灌溉。小农水 项目把原来的分散、独立的渠道,连成一个系统,打通干、支、斗、 农渠之间的链接,将水直接送到田间地头,为农田抗旱提供了有力保 障,推动了现代节水高效农业的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奠 定了坚实基础。截止目前,9 个重点县已完成投资 2.89 亿元,建设 “旱能浇、涝能排、节水型”的高标准农田 45 万亩。 (四)灌区清淤和节水改造工程成效显著。按照“工程改造抓质量、 运行管理上水平”的发展思路,持续加大潘庄、李家岸两大灌区节水 改造力度,不断提升灌区工作的水平和档次。2010 年投资 1575 万元, 进行了干渠清淤和沉沙池整治;投资 3600 万元,完成了潘庄灌区续建 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其中市财政投资 3375 万元。 (五)蓄水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按照每县 2 座千万方水库的目标, 2010 年全市新开工平原水库 6 座,实行水库供水的县市增加到 7 个, 水库供水人口达到 237 万人,城乡供水一体化人口比例达到 53%。同时 为充分拦蓄地表水,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社区建设,统一规划,统一安 排,全力搞好坑塘建设。截止目前,全市新建坑塘 126 处,维修坑塘 338 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几年我市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许多问题。 主要是: (一)缺乏稳定的长效投入机制,投入严重不足。我市属经济欠发达 地区,市、县财政比较困难,农村群众收入较低,中央对田间节水灌 溉投资规模小,而地方和农户的筹资能力不足,导致田间节水灌溉发 展滞后,面积增长缓慢。全市水利基础设施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 年代,70%以上的水利工程带病运行。 (二)建后管护机制不畅制约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发展。农村体制 改革后,农村土地由集体经营转变为农民分散经营,已建成的农村水 利工程由于管理体制没有理顺,产权归属不明确,国家、集体、受益 户三者的职责和义务没有明确的界定,导致很多农村水利工程建、管、 用三位脱节,管理、维护主体缺位,除大中型工程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和人员外,大部分小型工程基本上是有人用无人管,有急需但无工程 可用。 (三)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滞后。多数乡镇水利管理服务机构无专 用办公场所,办公设施简陋,缺乏必要的测量仪器、交通工具,人员 由乡镇统一调配使用。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业务培训,知识结构、技 术水平与相应岗位职能不适应,制约了现代节水高效农业的发展。 三、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稳定增长的水利设施投融资机制。农村水利建设量多面广, 投资需求巨大,完全依靠政府来负担不太现实,可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努力拓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资渠道,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 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民积极投资投劳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让更多的 社会资金进入农田水利建设市场。这样既可以优化提高政府公共财政 资金的分配使用效率,又有利于依靠市场机制扩大水利建设资金的来 源渠道,解决公共财政资金不足的问题。 (二)建立农田水利设施建后管护机制,明确管护主体。建后管护问 题长期以来成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薄弱环节,建议市政府研究制定 德州市中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办法,对实施完成的 项目,结合“谁受益、谁维护管理”的原则,以乡镇或村、组为单位, 明确管护主体。对其塘堰、渠系、泵站等各项指标予以公示,保证设 施的正常运行费用。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用水组织,开展建立合理的水 价形成机制和水费计收机制调研,进一步探索中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 施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农业能受益、农民用得起、管理跟得上”。 (三)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一是优化机构设置,理顺管理体制。 将乡镇水利管理服务机构由县级水利部门垂直管理,这样既可以保证 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又可以稳定乡镇水利基层队伍,为乡镇水利事 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与保障。二是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针对基层水利人员年龄老化、文化程度不高、无专业知识的实际情况, 按照“学以致用、因需施教”的原则,制定全员培训计划,采取短训、 委培、脱产学习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乡镇水利技术人才培训,切实 提高水利员工文化素质和业务技能。 四、两点建议 一是建议制定全市末级渠系建设改造方案,并把中小型农田水利基础 设施建设与管理纳入县市及乡镇政府政绩考核系统。近年来的涝灾提 醒我们,末级渠系是整个灌溉系统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建设与维 护的好坏,直接影响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因此,我们要结合全市农田 水利建设规划和我们实施的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规划及小农水重点县 建设,制定切合全市农业发展的末级渠系建设改造方案,根据方案对 全市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统一建设改造。为了调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