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字化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_第1页
关于数字化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_第2页
关于数字化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_第3页
关于数字化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数字化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Some Thoughts on Digital Teaching Methodology 汤 婕 柳州师范学校 545002 Tel:0772-752170 E-mail: 本文通过剖析数字化的社会生存方式及其特点对教育带来的深刻影响,对于建构一个以数字 化技术为支撑,基于数字式的生存方式的教学模式作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数字化 教学模式 1 引言 随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数字化时代。以个人 PC 机为主的数字化工具的迅速普及, 数字化的高速传播系统为我们描绘出即将到来的数字化的生存环境。科技的进步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教育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建构一个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基于数字式的生存方式的新教学模式已 提上议程。 2 数字化的社会生存方式及其特点 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以计算机为主的数字化工具迅速普及,人类正步入基于高速的数字化传递 系统,基于大量的多媒体(各种媒体)的信息来源的数字化的社会。数字化的社会具以下特点: (1)人们生活在数字化的生存环境下,使用数字化的工具,创造 BIT 形态的数字化产品; (2)数字化的新事物层出不穷,新的知识爆炸性地增长,落后于社会发展的事物也迅速被淘汰; (3)数字化的高速信息传播使得社会文化全球化趋势加快,知识区域分布不平衡的状态被打破, 共享成为可能。 数字化生存方式已成为一种改变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方式的基础性因素,必然要改变人 们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引发人们对教育观念的深层嬗变。 3 数字化环境中的教育新变化 3.1 数字化的社会给教育提供的机遇 数字化的生存向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也提供了机遇。 (1)知识的快速更新。书本的知识更新周期大约在 5 年左右,而借助数字化工具和高速的数字化 传播系统,知识的更新只需要 1 周甚至更短。 (2)有助于加强学校学习与现实社会的联系。由于有了数字化工具及高速传播系统的支持,学生 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经验)得以以更多样化的形式实践(例如现实虚拟等) 。 202 (3)教育终身化得以实现。知识爆炸性的增长,新事物的层出不穷,迫使人们必须终身处于学习 的状态,以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一次性教育制度必定会被教育终身制所取代。 3.2 “教”与“学”关系的新变化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识本质是主体的“构造”过程(即主体借助自己的认知结构去主动构 造知识) ,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以及学生要从实践中 获得知识。总而言之, “学”被看成是认知过程;“教”被视为影响和促进“学”的一种外部条件。新 课程观认为:学习是主动的、个性化的过程;学习的途径是多样化的;学习的基本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学 习,最终使学生能在日新月异的数字化社会中更好的生存。基于以上观点,教育必须制定数字化的教与 学的新模式,改变自身以求发展,建构一个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基于数字化的生存方式的数字化教学 模式已迫在眉睫。 4 建构数字化的教学模式 4.1 数字化的教学模式基本思想及其内涵 班级授课的形式是大工业时代的产物,培养人注重统一化、标准化,如实反映了工业时代的特征。 注重统一化、标准化的学习者,只能是那种只会机械重复标准化动作的低级劳作者。著名的教育学者布 鲁姆曾指出,教育工作者已经“在评价中意识到,他们以往过分强调了教育目标的最低层次知识, 因而,把 90的教学时间用于这一层次,而很少把时间花在更高层次的智力活动上,让学生创造性地应 用知识。 ”因此在制定新教学模式时必须考虑到学习是主动的、个性化的过程,还要考虑改变传统的师 生关系模式,扩大教学的过程,以适应社会多样化的要求。 传统教学模式 数字化的教学模式 学习者 教育的客体 教育的主体 教学形式 集体化 个别化 教学内容 根据某一标准,按照教学者的意志, 统一制定教学内容 按学习者的意愿和需求,自愿选择内 容,根据学习者的 程度制定学习进度 因此,数字化的教学模式必须是,充分的利用现有的数字化工具,以及用数字化手段把知识体系与 课堂教学运作联系起来,并围绕数字化工具和网络技术,从根本上创建一个全新的基础的教学模式。这 套教学模式除了要保存传统教学技能的精华外,应着重强调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团 队协作精神及应用科技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完成教会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 会生存”的教育目标。 4.2 数字化的动态学习过程 数字化状态下的教育心理学观念将是以多元化心理学流派为基础的新观念,建立在诸如建构主义、 认知结构主义、操作性行为主义等心理学流派的基础上。传统教育将受教育者视为绝对的客体或静态培 训的对象,而数字化教学模式恰好相反,它倡导的是一种非中心的、多元化的、大众化的、民主化的文 化取向。借由数字化工具及高速的数字化传播系统,学生可在更为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而这个过程 是动态的。动态的学习可经由以下方式实现: (1)讨论方式。通过 BBS、E-mail 及图像传递,与其他人相互同步(实时)或异步(延时)交流 的学习活动; (2)协作方式。通过各种数字化工具,学习者可在不同时间、不同点合作,共同进行虚拟实践或 真实任务实践的学习; (3)调查、探索方式。学习者根据预先设定的学习内容收集情报、进行调查、探索的学习活动。 整个学习过程强调的是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之间的互动(后者尤为重要) 。而知识的获得 是建立在信息的不断更新,问题的不断变化的动态基础上的。学习使得资源再生,是资源的再开发、再 203 利用,动态学习更具现实意义。 4.3 数字化学习的显著特征 (1) “学习”与“生产”相结合 由于采用了数字化的工具,为学习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更贴近真实的实践机会。这就拉近了学习 所得的经验/ 结论与真实社会的距离,在数字化的环境中验证所学内容更为切实可行。学习不再是单纯的 为了重复、接受知识(或经验、结论) ,而是通过真实的实践,在“生产”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自我建 构。产出的结果也不再是无真实意义的理论或结果,而是在真实环境中切实可用的事实。 (2)反思性、创新性的学习 由于数字化的高速传播系统的出现,资源的共享成为现实。大量的、多样化的、不断更新的资源, 使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观点(经验/结论) 。基于同样原因教师权威越来越受到质疑,权威日益弱化,教 师给出的观点仅作为参照,而非绝对。这样的数字化的学习环境更能引起学习者的反思,有利于批判性、 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数字化的环境能比以往任何时期提供更好的工具及条件,更利于学生的自由 探索、尝试和创造。 (3)超越时空限制的异源集体学习方式 数字化的社会环境中,随数字化的传播系统的深入发展,势必形成会开放的教学环境。在数字化技 术的支持下,学习者可以突破班级、年龄、专业甚至地域的限制,根据自己的意愿自发结成学习集体, 共同学习。这就打破以往按地域、按年龄、按专业划分班级的单一形式,学习更易深入,而学习者的协 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进一步得到培养。 (4) “因材施教”的新学徒制 大工业时代的班级授课形式使教育进一步普及,但不可忽视的是班级化教育趋同性极强,使得个性 发展受阻,学习者的高级思维能力得不到足够的培养。在班级化教育中,教师的教学主要针对中间分子, 成绩滞后的差生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优等生的潜质得不到充分得培养。而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因材 施教以新的面貌出现。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学习的进度可以自己掌握,差生通过数字化工具可以反 复地重温旧的知识点,而优等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下一步的学习目标,教师在技术的 支持下完全有足够的能力对付特点不同、处于学习进度不同的学生。在数字化的环境中,在数字化技术 的支持下, “因材施教”的新学徒制成为可能。 5 数字化时代学校教育的延伸 在数字化的社会中,学习的途径、方式多样化,学校的地位开始动摇。面对数字化的冲击,有人预 言学校将会终结。在数字化社会中,学校的作用是什么?教育的职责是什么?教师又将扮演什么角色? 传统教育环境 数字化的教育环境 学校的作用 将学生集中起来学习,以利于统一接受教育的 场所 仅是提供知识(信息)的场所之一 教师的作用 知识的中介人 知识的权威 权威弱化,更多是作为信息的组织者、加 工者,负责为处于信息洪流中的学生指点 迷津 教育的职责 培养掌握统一、标准化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培养个性化的、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可见,学校不再是学习者受教育不可取代的惟一途径,教师的地位在某方面遭弱化。数字化的图书 馆、高速的数字化网络也将在教育中担任重要角色。以图书馆为例,数字化的全面实现使得图书馆成为 新型的信息集散地,不再是知识的收藏地,变成能够利用数字化工具进行对话及讨论的地方。图书馆的 管理员(也可能担负起教师的职责)具备筛选、组织、编排信息,帮助人们更好更直接获取信息的本领。 高速的数字化网络的发展打破班级界限,使得异源集体学习成为可能,这又给予学校和图书馆新的 角色,即承担起社区教育的任务。学校不仅是为了集中同龄人学习的场所,而进一步成为某社区、城区 (乃至更广阔的区域)的再教育中心,为社会性的终身教育提供帮助。 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学校得到延伸,它与图书馆、网络以及各种隐性教育场所相结合,使得教 育更为多样化,形式更为灵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成为一种需求、一种习惯,教育更为民主和平等, 204 教育终身制的实现得到有力的支持。 6 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 数字化社会的到来必定会引起教育诸方面的变革,作为教育工作直接承担者的教师面临着以下几方 面的挑战: (1)教育观念的更新; (2)迅速适应教师与学生角色的新变化; (3)熟练掌握数字化工具,学会使用数字化工具为教育服务; (4)继续更新知识,拓宽知识领域,重新作为学习者。 教师如不能适应或胜任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必将成为国家、民族发展的阻力。教师的素质是教育改 革的内在动力,教育质量提高取之不竭的源泉,教师的继续教育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编译.高科技时代的教育改革. 2 美 埃瑟戴森.网络能为教育做些什么. 3 美 霍华得加纳德.技术将重塑学校. 4 祝智庭.世界各国的教育信息化进程. 5 徐洁.关于赛博文化挑战教育的几点认识和对策. This paper analyz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