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杂交水稻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杰出贡献_第1页
中国杂交水稻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杰出贡献_第2页
中国杂交水稻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杰出贡献_第3页
中国杂交水稻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杰出贡献_第4页
中国杂交水稻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杰出贡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杂交水稻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杰出贡献 邵文杰 2004- 05-23 来源: 光明日报 本报北京 5 月 22 日电 正在此间召开的联合国粮农组织第 27 届亚太区域部 长级会议认为,中国首创的杂交 稻技术正在地球的各个角落生根结实,为解决世界粮食 问题、增加一些国家农民的收入提 供了一根“魔杖 ”。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算,杂交水稻生产将提供更多的就 业机会, 增加农民收入。与 常规品种相比,杂交水稻的制种需要增加 30%以上的劳力。 杂交稻大幅增产带来的增收潜 力也十分诱人。仅在中国,2003 年两系法杂交稻累计推广 8241 万亩,共增产优质稻谷约 81 亿公斤,农民因此增收 100 亿元人民币。 中国是世界上栽培水稻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中国科学家在 1974 年育成了世界上第一 个杂交水稻。作为世界杂交水稻技术的主要研发国和输出国,中国拥有一大批世界级的水 稻育种专家,其中包括“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自 1997 年开始,中国启动了袁隆平主持的 超级杂交稻育种项目,至今已经育成 D 优 527、两 优 E32 等 16 个杂交稻新组合, 大田亩产 均达到或超过 800 公斤的世界纪录,有的甚至接近 1000 公斤。而同期日本、 韩国和国际 水稻研究所都制定了超级稻育种计划,但都没取得水稻 单产的重大突破。 目前,中国杂交稻育种整体水平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技术和产品已开始向国外输 出。如 D 优 527 和两优 E32 已通过有关国家的品种审定,其中前者已出口 320 万公斤。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表明,杂交水稻的产量通常比最好的常 规品种高 15%到 20%, 即每公顷增产 1 吨。中国稻作面积尽管从 1975 年的 3650 万公顷下降到 2000 年的 3050 万公顷,但仍能满足 10 亿以上人口的需求,这得益于杂交水稻的发展,使中国水稻单 产从每公顷 3.5 吨增加到 6.2 吨。中国目前正在 发展新一代的超级杂交稻品种, 争取实现 亩产吨粮的目标。2003 年,超级杂交稻在中国增至 2700 多万亩,增产粮食 40 亿公斤。 我国杂交水稻走向了世界,为全球粮食安全贡献巨大 我国杂交水稻走向了世界,为全球粮食安全贡献巨大。 杂交水稻自上世纪 70 年代在我国研究成功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获得巨大效益后, 轰动了世界。70 年代末,它开始在世界 20 多个国家推广,现在种植面积扩大到近亿亩, 为世界的粮食安全与和平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放眼全球,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 作物之一,它广布五大洲,但栽培面积的 98%集中在亚、非、美国家。亚洲 20 多亿人口 2/3 的热量、非洲和美洲 10 亿多人口 1/3 的热量均由稻米提供,所以杂交水稻必然走向 世界。从亚非美稻区来看,水稻产区还是集中在温暖、多雨的东亚、东南亚、南亚一带,其 水稻总产量占世界总产的 90%以上。而且水稻主产国中国、印度、印尼、泰国、日本都集 中在亚洲。所以,亚洲就成了杂交水稻重点发展的地区。 目前,亚洲竞相开展杂交水稻试种研究、推广 应用的国家有印度、越南、印尼、巴基斯 坦、缅甸、泰国、孟加拉、菲律宾、斯里兰卡、老 挝、柬埔寨、韩国、马来西亚等国。 越南近 水楼台先成功。越南是我国的近邻,我国 杂交水稻的育成和大面积推广应用后,它直接从 我国引杂交水稻高产组合,并试种成功,很快推广,增 产也显著。杂交水稻已为保障越南 粮食安全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越南政府于 2002 年 5 月特授予袁隆平院士越南农业 和农村发展徽章,以表彰他 对越南杂交水稻发展的卓越贡献。印度借鉴我国的成功经验, 把杂交水稻大面积应用于生产。印度已成功地培育出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杂交水稻组合, 到 2001 年,印度的杂交水稻面积已发展到 20 多万公顷,为缓解印度人口急剧增长对粮 食的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 菲律宾是在我国直接帮助下研究和发展杂交水稻的。菲律宾 对研究和发展杂交水稻极为重视,该国以稻米为主食,但粮食未能自给自足。 为了甩掉粮 食进口国的帽子,从 1995 年开始,菲律宾学习我国的经验,把发展杂交水稻作为解决本 国粮食和发展经济的战略决策来抓,先成立了国家杂交水稻研究和开发协作网,在我国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云南农业大学和坐落在该国的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帮助下,大力 研究和发展杂交水稻。前几年种植了 8000 公顷杂交水稻,每公顷较当地常规稻增产 23t。于是, 2002 年扩大到 10 万公顷,并要求 2004 年要突破 50 万公顷,基本上解决 粮食自给问题。在发展杂交水稻的同时,菲律 宾西饮农业公司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合作开展了超级杂交稻研究,培育出了超级杂交稻新组合 SL8,2003 年在该国示范种 植 2100 公顷,每公顷产量 9t 左右,比当地常 规稻单产提高了 23 倍。菲总统阿罗约很 高兴地称赞和感谢袁隆平为解决菲律宾人民吃饭问题作出了杰出贡献,袁院士却意味深 长地说,这是中国人民对 400 年前华侨从菲律宾首次引进番薯良种缓解了当时中国粮食 紧缺的一个回报! 缅甸是研究和发展杂交水稻起步较晚的国家。缅甸是世界上主要稻米 出口国之一,但它发展杂交水稻起步较晚,直到 1996 年袁隆平院士以联合国首席顾问的 身份,亲率一中国专家代表团在缅甸指导试种杂交水稻获得成功后,缅甸的杂交水稻研 究和推广才迅速开展起来。19971999 年, 缅甸推广的杂交稻每公顷增产 1t 以上,特别 在两个试点上,种植我国的超级杂交稻组合获得了 8.56t/公顷的高产。19992000 年早 季,杂交水稻已在该国推广 2000 多公顷,近年发展势头加快。 泰国引种杂交水稻试验表 现明显的增产早熟。2001 年早季,泰国甘攀碧省引进我国的 8 个杂交水稻组合作品种比 较试验,结果我国的 8 个杂交水稻组合较当地最好的品种增产 28.8%58.9%,而生育 期平均要短 8 天;与当地生育期最 长的品种比较, 8 个杂交稻组合中有 4 个增产显著,增 幅 16.6%26.5%,其余 4 个组合也略有增产,而当地对照品种生育期要长 1219 天。 可见,杂交水稻在泰国大有发展前途。 此外,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巴基斯坦业已开始 引种我国杂交水稻并获得成功;孟加拉、老挝等国也通过利用我国培育的不育系选育适宜 本国种植的杂交水稻并获得成功,有的已开始组织示范生产。 更可喜的是杂交水稻走向非洲,表现高产惊人 1992 年,在赞比亚国家级灌溉稻品种 对比试验中,引入的中国杂 交水稻组合汕优 99,产 量(7.96t/ 公顷)居各品种的首位, 较当 地良种增产 22%;同年,在地区级的品种比较试中,7 个杂交水稻组合较当地良种增产 11% 63%,其中杂交水稻 组合威优 77、威 优 46 产 量分别达到每公顷 13.1t 和 12.1t, 较当地最优的卡富西 5 号分 别增产 32.6%和 22.9%,充分展示了杂交水稻在非洲推广应 用的前景。近几年,杂交水稻在几内亚的试种,效果也很好,其增产潜力使非洲人大为吃 惊。 现在已在非洲大陆广泛推广。 杂交水稻在南美洲一试身手,也显示出强大的增产优 势 自 2001 年开始,世界水稻主产国巴西、乌拉圭与我国湖南省农科院合作,开展了杂交 水稻的研究工作,经过几年的实践, 杂交水稻在巴西、阿根廷、乌拉圭种植的产量远远高 过当地良种,显示杂交水稻在南美洲发展前景广阔。 杂交水稻在北美洲一鸣惊人,美国 随即和中国开展了合作研究开发 美国是世界水稻主产国之一,也是发展杂交水稻起步较 早的国家。1980 年 3 月,美国园环种子公司总经理威尔其访问中国,引进 3 个杂交水稻 组合试种,结果较美国水稻良种产量高 165.4%180.3%,美国人惊呼其为“东方魔稻” ! 杂交水稻在欧洲试种成功。 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意大利就引进了我国选育的两个杂交 水稻组合进行试种,并出现了 11t/公顷的超高产。 总之,杂交水稻在世界的发展形势很好。其突出 标志是亚、非、美国家借 鉴中国的成功 经验,研究应用杂交水稻来解决第三世界的吃饭问题,这已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目前在 亚洲几乎全面投入实施,并已见成效;非洲和美洲也纷纷启动,初步有了经验。 这一切都 为世界人民战胜粮食危机和饥荒增添了信心,找到了新的希望。这一巨大成绩的取得,是 与我国政府的支持及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科技群体的努力奉献分不开的,与联合国粮农组 织、世界粮食计划署、国际水稻研究所等国际组织的 积极推进分不开的,与各国政府和人 民的重视分不开的。 袁隆平杂交水稻为粮食安全作出多大贡献? 来源:发布时间:2012-1-31 9:31:40 摘要:刚刚揭晓的 2011 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袁隆平院士主持的“ 超级杂交稻大面积 亩产突破 900 公斤”上榜。三系 杂交水稻和两系杂交水稻研究 陆续取得成功, 使我国稻谷 亩产提高 20%,经大面积推广后 ,为解决国人吃饭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 刚刚揭晓的 2011 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袁隆平院士主持的“ 超级杂交稻大面积 亩产突破 900 公斤”上榜。从 “三系(品种间杂交)法” 到“ 两系(亚种间杂交)法”再到“超级稻” ,从亩产 400 公斤到 600 公斤再到 900 公斤,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领衔的国家杂 交水稻研究中心( 以下简称“中心” )科研团队,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是国内外第一家杂交水稻专业科研机构,自成立以来, 团队的 科研活动始终围绕杂交水稻育种,进行高产、优质、多抗三系、两系法杂交水稻新组合选育,并 开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杂交水稻分子育种、 转基因技术等一系列重大科研课题的研究。 1970 年 11 月 23 日,袁隆平和助手在海南的普通野生稻群落中, 找到一株雄花败育株,发 现其对野败不育株有保持能力,为三系配套找到了突破口。 1972 年,袁隆平与同事们 一起率先育成我国第一个实用水稻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 二 九南 1 号”;1973 年,协作组 通过测交找到水稻雄性不育恢复系, 至此,三系配套难关全部攻 克,一举奠定杂交稻从理论到现实的基础。 1974 年育成第一个强优势组合“ 南优 2 号” ;1975 年研究出一整套生产杂交种子的制 种技术;1976 年开始,三系 杂交稻开始在全国大面积推广, 比常规稻平均每亩增产 20%左 右。 杂交水稻震惊了全世界。 三系杂交水稻的成功,举世欢呼。 “三系法”虽然大幅度增产 ,但也存在着配组不自由、种子生产环节多等不足。于是 “中 心”决心开展新的攻关 ,提出了育种方法从三系到两系再向一系迈进的战略设想。1987 年, “两系法”研究被列为国家 “863 计划”项目,袁隆平出任责任专家,领导全国 16 个单位开展 协作攻关。通过艰苦而漫长 的实验,“两系法”最终迎刃而解。1995 年,“两系法” 杂交水稻大 面积生产应用,到 2000 年全国累 计推广面积达 5000 万亩,平均产量比三系增长 5%10%。 1996 年,我国启动了“ 中国超 级稻研究计划”。经过 5 年攻关,2000 年,超级杂交稻达 到农业部制定的第一期目标,实现百亩示范片亩产 700 公斤以上;2004 年, 实现百亩示范 片亩产 800 公斤的第二期目标;2011 年 4 月,超级杂 交稻海南试种基地传来喜讯, 亩产预 计突破 900 公斤 ;2011 年 9 月,湖南省隆回县羊古坳 乡对杂交稻“Y 两优 2 号”108 亩高产 攻关片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