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29215-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中植物活性炭(木质活性炭)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该标准旨在确保用于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植物活性炭质量与安全,保障消费者健康。
一、范围与适用对象 本标准适用于以木材或其他植物材料为原料,经炭化、活化等工艺制得的,用于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植物活性炭(主要指木质活性炭)。它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时,功能主要是脱色、除臭及吸附食品中的杂质。
二、技术要求
- 感官要求:植物活性炭应为黑色粉末或颗粒,无肉眼可见的外来杂质。
- 理化指标:规定了水分、灰分、灼烧残渣、pH值、铅、砷、镉、汞等有害元素的限量,确保产品安全无害。
- 微生物指标:对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微生物指标有具体要求,保证产品的卫生状况。
- 吸附性能:要求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用以评估其在食品处理中的实际效果。
三、试验方法 详细描述了各项指标的检测方法,如水分测定采用干燥法,灰分通过高温灼烧后称重计算,有害元素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等进行测定。
四、检验规则 明确了产品出厂检验及型式检验的项目、抽样方法和判定规则,确保每批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五、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要求产品包装上需清晰标注产品名称、成分、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商信息等,并规定了适当的包装材料、运输和贮存条件,防止产品受潮、污染,保持产品质量稳定。
该标准通过上述规定,从生产到使用的各个环节对植物活性炭进行了严格控制,确保其在食品工业应用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12-12-25 颁布
- 2013-01-25 实施
©正版授权


文档简介
中 华人 民共 和国 国家 标准 9215 2012 食品安全 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植物活性炭(木质活性炭)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发布 2012布 2013施 92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植物 活性炭 (木质活性炭)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木屑、 竹子、 椰壳或果壳等 植物 材料经物理法或化学法制得的 食品添加剂 植物 活性炭(木质活性炭) 。 2 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子式 C 对分子质量 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 技术要求 官要求: 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表 1 感官要求 项 目 要 求 检验方法 色泽 黑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 50 自然光下观察色泽和状态 状态 粉末或颗粒 化指标: 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表 2 理 化指标 项 目 指 标 检验方法 碘 吸附值 (以干基计) /( mg/g) 400 酸盐灰分 (以干基计) , w/% 录 A 中 化物 通过试验 级芳香烃 通过试验 附录 A 中 溶物 (以干基计) , w/% 录 A 中 ( (以干基计) /( mg/ 3 附录 A 中 ( (以干基计) /( mg/ 5 附录 A 中 B 29215 附录 A 检验方法 示 本标准的检验方法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毒性或腐蚀性,操作时应采取适当的安全和防护措施 。 般规定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 6682 2008 中规定的三级水。试验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 测定用 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 要求时,均按 601、 602、 603 之规定制备。 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别 试验 剂 和材料 酸溶液: 5%。 溶液 : 在 100 4.0 6.0 加 3滴盐酸,用水稀释至 1000 匀 。 别 方法 取 约 3.0 置于盛有 10 量瓶 中,煮沸 并保持 30 s,冷却到室温,加 100 上瓶塞, 剧 烈振摇 30 s。用中速定性滤纸过 滤,弃去初滤液 20 液 转移到 50 刻度 , 与参比 溶液比对,其颜色不 应 深于参比溶液。 参比溶液: 用移液管移取 10 于 50 用水稀释至 刻度 ,摇匀 。 酸盐灰分的测定 剂 和材料 酸铵。 酸。 酸溶液: 1 19。 器 和 设备 坩埚 : 30 温炉:能控制温度在 800 25 。 析步骤 称取约 0.5 g 试样,精确至 g,置于预先于 800 25 下干燥至质量恒定的瓷 坩埚 中, 加入足够量的硫酸溶液,浸润全部样品。置于电热板上缓慢加热,直到样品干燥并完全炭化,继续加热直到所有样品挥发或几乎所有的 炭都被氧化,冷却至室温。 加 0.1 酸润湿残渣,按上述方式继续加热直 到残余物和过量的硫酸被蒸发, 为促进硫酸的挥发可在 加入硫酸 的残渣中加几 粒 碳酸铵。 继续在 800 25 下 灼烧至质量恒定。 果计算 硫酸盐灰分 的 质量分数 按 式( 算: %w%m 00100 4211 ( 9215 式中: 灼烧后残渣和 坩埚 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 g); 坩埚 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 g); m 试样 的 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 g) ; 按 附录 B 测定的干燥减量的质量分数 , %。 实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 绝对差值不大于 级芳香烃试验 剂 和材料 己 烷 。 酸 奎宁 标准 使用溶液 : 1 ( g。 称取 ( 2置于 1000 解于硫酸溶液 ( 31000) 中,用硫酸溶液 ( 3 1000) 稀释至刻度,摇匀。 该溶液为 硫酸奎宁标准溶液 , 1 ( 用移液管移取 1 ,置于 100 硫酸溶液( 3 1000)稀释至刻度,摇匀。 该溶液为 硫酸奎宁标准溶液 , 1 ( 用移液管移取 1 ,置于 100 硫酸溶液( 3 1000)稀释至刻度,摇匀。 该溶液 为硫酸 奎宁标准 使用溶液 , 1 ( g,该溶液 现用现配。 器 和 设备 式提取器 装置图 ,见 图 色管 : 10 1 冷凝管; 2 索式提取器; 3 滤纸包; 4 烧瓶( 50 图 索式提取器装置图 9215 析步骤 称 取 已 通过 71 按 附录 试样 g g, 用干净的滤纸包裹严密, 置于 索式提取器 中, 在烧瓶中加入 12.0 烷 , 按图 烧瓶 置于 90 95 水浴 中 连续 提 取 2 h。将 提 取 液 冷却后 转移至 比色管中。 标准溶液是 将 10 宁 标准使用溶液置于比色管中。 在紫外 灯 ( 365 下观察,样品溶液显示的颜色或荧光不超过标准溶液 为通过试验 。 溶物 (以干基计) 的测定 器 和 设备 流冷凝器 。 热恒温干燥 箱 :能控制温度 100 2 。 析步骤 移取 已通过 71 按 附录 5 g,精确至 g。置于具有回流冷凝器和本生阀的250 入 100.0 加热 回流 1 h。稍微冷却,然后使用 中 速定性滤纸进行干 过滤,弃去最初 的 10 其后的滤液冷却到室温 。 用移液管移取 25 置于已于 100 2 下 干燥至质量恒定的蒸发皿中。将蒸发皿置于 水浴 上蒸发至滤液近干,在蒸发过程中不应使溶液沸腾。于 100 2 下 干燥 至质量恒定 。保留滤液 果计算 水 溶 物 的 质量分数 式( 算: %)/(m 0010025 212 ( 式中: 干燥后残渣和蒸发皿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 g); 蒸发皿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 g); m 试样 的 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 g) ; 25 移取试验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 100 加入水的体 积,单位为毫升( 。 实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 绝对差值不大于 ( 的测定 移取 留 的滤液 A( ,置于定砷 仪 中, 作 为 试验溶液。以下按 行测定 。 ( 的测定 法提要 用 含硝酸的 水 萃取 试样 中的铅离子 ,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以空气 用 工作曲线 法进行 测定。 剂 和材料 酸 。 酸溶液: 1 5。 ( 标准溶液: mg/ : 符合 6682 2008中 二级 水 的规定。 9215 器 和 设备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配有铅空心阴极灯。 定步骤 器的清洗 所用玻璃仪器均以硝酸溶液( 泡过夜,用自来水反复冲洗,最后用 水 冲洗干净。 作曲线的绘制 用移液管移取 0 标准溶液 ,分别置于四个 50 量瓶中, 加 1 用 水 稀释至刻度,摇匀。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 选 用空气 于波长 283.3 ,用水 调零, 选择最佳仪器工作条件, 测 量上述溶液的吸 光度。 从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中减去空白溶液的吸光度,以 铅 的 浓度 为横坐标,对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工作曲线。 定 称取约 5 g 试样,精 确 至 g,置于锥形瓶中,加 50 , 加入 1 酸 , 置于电炉上加热微沸腾 10 冷,用中速定性滤纸过滤 , 用 少量 水 洗涤 3 次 5 次 ,洗液与 滤液 合并 置于 50 量瓶中, 冷却至室温, 用 水 稀释至刻度,摇匀 。 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 选 用空气 于波长 283.3 ,用 水 调零,选择最佳仪器工作条件, 测量 试验 溶液的吸光度。 根据测得的吸光度,从工作 曲线查出试验溶液中 铅的 浓度( ) 。 果 计算 铅 ( 的质量分数 值以 毫克每千克( mg/表示,按 式( 计算 : 4100 1000050 w%m ( 式中: 由工作曲线 查 出的 铅 浓度的数值,单位为毫克每升( ); m 试样 的 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 ( g); 按 附录 B 测定的干燥减量的质量分数, %; 容量瓶的容积 ,单位为升( L); 1000 换算因子 。 实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在重复性条 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 绝对差值不大于 2 mg/ 9215 附录 B 干燥减量的测定 仪器 和 设备 称量瓶: 50 0 分析步骤 使用已于 120 2 下干燥至质量恒定的称量瓶称取 1 g 2 确至 g,于 120 2 下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最新文档
- 数据库事务管理的核心概念与应用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宁波工程学院辅导员考试真题
- 2024年南京林业大学辅导员考试真题
- 2024年西安市雁塔区第六小学招聘笔试真题
- 战略管理中的法律风险识别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广州市培艺学校老师招聘笔试真题
- 2024年成都理工大学选调工作人员笔试真题
- 生物与艺术结合的跨界教学探索计划
- 企业战略创新与市场风险试题及答案
- 优化系统资源的使用策略试题及答案
- 12J3-3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
- 2023年版《安宁疗护实践指南(试行)》解读课件
- 7《玩磁铁》(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
- 2024建筑工程施工承包人工费合同书
- 四川省成都市2024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附答案
- 思辨与创新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复旦大学
- 2024年湖北水利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MOOC 算法设计与分析-武汉理工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2024春期国开电大思政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线形考(专题检测一至八)试题及答案
- (正式版)JBT 9229-2024 剪叉式升降工作平台
- 2024猫砂行业调研报告(比亿奇、LORDE)-解数咨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