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豪猪的哲学 寒冷的冬天,一群豪猪挤到一起取暖,但各自身上的刺迫使它们马上分开;御寒的本 能使它们又聚到一起,疼痛则使它们再次分开。这样经过几次反复,它们终于找到了相隔 的最佳距离 在最轻的疼痛下得到最大的温暖。 人与人之间相处也有一个最佳距离,“过” 和“不及” 都是要尽力避免的。 那么,对待自己最亲近的家人,是不是就可以亲密无间呢?心理学上有一种界定,说 现代人的交往中,有一种行为叫做“非爱行为” 。就是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的非爱 性掠夺。这种行为往往发生在夫妻之间,恋人之间,母子之间,父女之间,也就是世界上 最亲近的人之间。 夫妻和恋人之间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面:一个对另一个说:你看看,我就为了爱你, 放弃了什么什么;我就为了这个家,才怎么怎么样,所以你必须要对我如何如何。 不少母亲也经常会对孩子说:你看看,自从生了你以后,我工作也落后了,人也变老 变丑了,我一切都牺牲了,都是为了你,你为什么不好好念书呢? 所有这些,都可以称为非爱行为,因为,它是以一种爱的名义所进行的一种强制性的 控制,让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变。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中 间,也应该保留。 目标是生命的另外一半 我曾经读过一个非常值得玩味的故事。 说的是英国有一个名叫斯尔曼的残疾青年,尽管他的腿有慢性肌肉萎缩症,走路有许 多不便,但是他还是创造了许多连健全人也无法想象的奇迹。19 岁那一年,他登上了世界 屋脊珠穆朗玛峰;21 岁那一年,他征服了著名的阿尔卑斯山;22 岁那一年,他又攀登上 了他父母曾经遇难的乞力马扎罗山;28 岁前,世界上所有的著名高山几乎都踩在了他的脚 下。 但是,就在他生命最辉煌的时刻,他在自己的寓所里自杀了。 为什么一个意志力如此坚强、生命力如此顽强的人,会选择自我毁灭的道路? 他的遗嘱告诉我们这样的答案:11 岁那一年,他的父母在攀登乞力马扎罗山时遭遇雪 崩双双遇难。出发前给小斯尔曼留下了遗言,希望他能够像父母一样,征服世界上的著名 高山。因此,他从小就有了明确而具体的目标,目标成为他生活的动力。但是,当 28 岁 的他完成了所有的目标时,就开始找不到生活的理由,就开始迷失人生的方向了。他感到 空前的孤独、无奈与绝望,他给人们留下了这样的告别辞: “如今,功成名就的我感到无 事可做了,我没有了新的目标”没有了人生目标的他,因此也就感觉不到生命的意义。 评语:身不可无呼吸,心不可无希冀。有目标、有方向的人生是幸福的。幸福在通往 目标的路上,切不可忽略途中的每一瞬间。 你不必太完美 我们当然应该努力做到最好,但人是无法要求完美的。我们面对的情况如 此复杂,以致无人能始终都不出错。 好几次,当我必须告诉我的孩子们我在某件事上做错了时,我多害怕他们 不再爱戴我。但我非常惊奇地发现,他们因为我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而更爱我。 比较起来,他们更需要我诚实、正直。 我是从一个童话中得到启示的。一个被劈去了一小片的圆想要找回一个完 整的自己,到处寻找自己的碎片。由于它是不完整的,滚动得非常慢,从而领 略了沿途美丽的鲜花,它和虫子们聊天,它充分地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它找到 许多不同的碎片,但它们都不是它原来的那一块,于是它坚持着找寻直到 有一天,它实现了自己的心愿。然而,作为完美无缺的圆,它滚动得太快了, 错过了花开的时候,忽略了虫子。当它意识到这一切时,它舍弃了历尽千辛万 苦才找到的碎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也许正是失去,才令我们完整。 一个有勇气放弃他无法实现的梦想的人是完整的;一个能坚强地面对失去 亲人的悲痛的人是完整的 因为他们经历了最坏的遭遇,却成功地抵御了这 种冲击。 生命不是上帝用于捕捉你的错误的陷阱。你不会因为一个错误而成为不合格的 人。生命是一场球赛,最好的球队也有丢分的记录,最差的球队也有辉煌的一 天。 当我们接受人的不完美时,当我们能为生命的继续运转而心存感激时,我 们就能成就完整,而别的人却渴求完整 当他们为完美而困惑的时候。 如果我们能勇敢去爱、去原谅,为别人的幸福慷慨地表达我们的欣慰,理 智地珍惜环绕自己的爱,那么,我们就能得到别的生命不曾获得的圆满。 大度读人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 雨的时候,他却打着伞先走了。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因为他自己不愿意 被雨淋着,也不愿意分担别人的困难,你能说什么呢/还是自己常备一把伞吧。 有的人,在你有权有势的时候,围着你团团转,而你离职了,或无权无势 了,他却躲得远远的。你读他时,千万要理解他。因为他过去为了某种需要而 赞美你,现在没有那种动力了,也就没有必要再为你呤唱什么赞美诗了。在此, 你需要静下心来,先反思一下自己过去是否太轻信别人呢/ 有的人,在面对你倾诉深情的时候,语言的表述象流淌一条清亮、甜美的 大河,而在河床的底下,却潜藏着一股污浊的暗流。你读他时,千万别憎恨他。 因为凡是以虚伪的假面来欺骗别人的人,人前人后活的也挺难的,弄不好还会 被同类的虚伪所惩罚,你应该体谅他的这种人生方式,等待他的人性的回归和 自省吧。 有的人,在你辛勤播种的时候,他袖手旁观,不肯洒一点汗水,而当你收 获的时候,他却毫无愧色地以各种理由来分享你的果实。你读他时,千万别反 感他。因为有人肯分享你丰收的甜蜜,不管他怀着什么样的心理,都应该持欢 迎的态度。你做出一点牺牲,却成全了一个人的业绩欲,慢慢地,会让他学会 一些自尊和自爱。 有的人,注重外表的修饰,且穿着宣示出一种华贵,而内心深处却充满了 空虚,充满了无知和愚昧,那种文化的形态,常常不自觉得流露在他的言语行 动中。你读他时,千万别歧视他。因为他不懂得服装是裁缝师制作的,仅仅是 货币的标志。而人的知识、品德和气质,却是一个人的真正的人生价值。对于 庸俗的人,你可以反观对照一下自己的行为。 读别人,其实也是在读自己。读真、读善、读美的同时,也读道貌岸然背 后的伪善,也读美丽背后的丑恶,也读微笑背后的狡诈 读人,最重要的是读懂怎样为人。读人,是为了要做一个真正的人。 因此,读人时,要学会宽容,要学会大度,由此才能读到一些有益于自己 的东西,才能读出高尚,才能读出欢乐,才能读出幸福。 半高处观照人生 中国古人推崇“行道中庸,师法自然”,凡事要适可而止,豁达平和,无 为不争,知足不辱。简单地说,就是处世、待人、接物把握到最恰当的那个 “度”,它既不“过”,又无“不及”,是“恰到好处”,“最好”。 这种生活状态,可以给自己以发展的余地,予人以超越的方便。勤勉但不 太累,出众但不离群,有追求但不奢望,有成就却不张狂。它不缺少向上进取 的精神,超越了平庸,既不会咄咄逼人,又不自惭形秽。 德国哲学家尼采诗中说: 别在平原上停留, 也别去爬得太高。 打从半高处观看, 世界显得最美好。 从半高处观看,生活中会多一些和平,多一些真诚,多一些欢声笑语,多 一些蓝天里的风筝,多了一些白云下的轻松。 人生的减法 有人问大师罗丹雕塑的秘诀,答曰:“ 减去多余部分。” 这是艺术上的减法。 “人握手而来,撒手而去,先是一件件索取,后又一件件疏散。 ”这是人生的减法。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整个过程 就像一次航行,要使自己的扁舟轻驶,务必要让它 承载的仅限于必不可少之物。不然,轻则无以进,重则可能压沉自己的生活之舟。这其中 的道理是很明白的:什么都舍不得撒手,往往导致什么都不得不舍弃。生活是缤纷繁杂的, 假如我们的精神始终旋转于生活的繁杂与喧闹之中,始终忙碌于生活的蝇头小利,那就只 能为生活的劳作而着疲于奔命,离事业的成功越来越远。 传说 ,有一个人觉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见哲人,寻求解脱之法。哲人给他一只篓子 背在背上,指着一条沙砾路说,“ 你每走一步就捡一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 ?” 那人照哲人的话做了,哲人便 到路的另一端等他。过了一会儿,那人走到了头。哲人问, “有什么感觉? ”那人 说“ 越来越觉得沉重。 ”哲人说,“ 这也就是你为什么感觉生活越来 越沉重的道理。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 背着一只空篓子,如果我们每走一步 都 要从世界上捡一样东西放进去,而不知剔除那些赘繁无用的东西,那么,就难免会产 生越走越累的感觉。” 人生在世,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一名智者,让目光穿越物欲的盲障,看到什么是短暂人 生应该牢牢抓住的美好,而不被时尚裹胁着随波逐流。 学会放弃,可以让我们站在生活的更高处,去审视生活,弄清什么才是我们应该珍惜 的,什么对于生活并不重要。于是,我们也就能抛弃尘世的杂念,保持一种不败的精神状 态,去探寻生命更为壮丽的前程。 成功的秘诀 (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 急事慢慢地说, 大事想清楚再说, 小事幽默地说, 没把握的事小心地说, 做不到的事不乱说, 伤害别人的事坚决不说, 没有发生的事不要胡说, 别人的事谨慎地说, 自己的事怎么想就怎么说, 现在的事做了再说, 未来的事未来再说。 快乐 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他们向苏格拉底请教, 快乐到底在哪里? 苏格拉底说 :“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 !“ 这帮年轻人暂时把寻找快 乐的事儿放到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挖 空树心,造出一条独木船。 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荡桨,一 边齐声唱起歌来。苏格拉底问:“ 孩子们,你们快 乐吗?“ 他们齐声回答:“快乐极了!“ 苏格拉底道 :“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他的时候 突然来访。“ 人生智慧: 快乐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中隐藏,认真投入地去做事,它就会来找你。 每秒摆一下 我常常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幼时的梦想越走越远,风霜的磨砺和肩上的重担时时 让我不知所措,我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有一个 3 只钟的故事总在这时候给我启迪。 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放在了两只旧钟当中。两只旧钟 “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 着。 其中一只旧钟对小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可是我有点担心,你走完三千二百万次 以后,恐怕便吃不消了。” “天哪!三千二百万次。 ”小钟吃惊不已。“要我做这么大的事?办不到,办不到。” 另一只旧钟说:“别听他胡说八道。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滴答摆一下就行了。” “天下哪有这样简单的事情。”小钟将信将疑。“如果这样,我就试试吧。” 小钟很轻松地每秒钟“滴答 ”摆一下,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它摆了三千二百万次。 人生智慧:每个人都希望梦想成真,成功却似乎远在天边遥不可及,倦怠和不自信让 我们怀疑自己的能力,放弃努力。其实,我们不必想以后的事,一年、甚至一月之后的事, 只要想着今天我要作些什么,明天我该作些什么,然后努力去完成,就象那只钟一样,每 秒“滴答 ”摆一下,成功的喜悦就会慢慢浸润我们的生命。 有一天 有时候生气他的“有一天哲学”。 他总说:“有一天”。 他说,有一天,等我站稳了脚步,我们就可以去度蜜月。 他说,有一天,等我学完该学的东西,我就会回到你身边。 他说,有一天,等我们有了五千万,我们就可以退休去做想做的事情。 他说,有一天,等到我们退休了,我就再也不会离开你的身边。 当他说着有一天的时候,手臂围绕着身体画着大大的圆圈。圆圈外是车水马龙,圆圈 里则是一个又一个的梦。 我说,为什么那个有一天,不能是今天? 如果有一天,等你站稳了脚步,等你学完了该学的东西,等我们有了五千万,等我们 退休了。但是,在那一天的前一天,我失去了生命,你失去了健康,我们忘了我们的梦想, 或者更糟的是,我们根本忘了我们在一起的理由和原因。 突然想起了一种生物叫做蜉蝣,它的生命是那么短暂,所以人们说它是朝生暮死。 蜉蝣的字典里没有“有一天”。 有点儿羡慕蜉蝣,它永远不用想着“有一天”,它只需要想着“今天”。 最幸福的人不必问人生意义 几年前,我到老挝去。那时候,它还是一个不对外开放的国度。由于地处内陆,交通 不便,农作物虽然丰盛,但现代民生物资仍然非常缺乏。穷人家能有一件沙笼蔽体已经不 错了。 车行荒野,几无人烟,经过一座开满莲花的小湖旁,我看到了一幅令我难忘的景象。 六个五六岁的孩子,光着身子,嗨哟嗨哟,很有节拍地在小湖中划船。所谓的船,只 是简陋的竹筏子。 被阳光均匀洗礼过的身体,泛发着黑金光泽。他们笑得非常非常开心,划得非常非常 用力,一起往前划,划到小湖中心,又划回湖边。 我举起相机,他们也举起手,完全没有芥蒂地欢迎罕见的不速之客。哗啦。其中一个 孩子跳进水里,像鱼一样地泅泳。一会儿,又跳上筏上来。然后,他们又心满意足,嗨哟 嗨哟,一心一意地在开满艳红色莲花的池上行舟。 我发了很久很久的呆。我知道,他们绝对是穷人家的孩子,他们没有玩具熊,也没有 任天堂,他们甚至没有一件好衣服。可是,没有人有权利觉得他们“好可怜”。 我觉得我“ 好可怜” 。我们都一样可怜。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灿烂,那么自然,那 么纯净,那么百分之百的笑容。我的因忙碌才能充实、表面上看来蛮有意义的人生,好像 从来没能使我笑得如此喜气。那么美丽的笑容使我的心如莲花,在温暖的阳光下,和千百 朵莲花一起嫣然盛开。 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希望他们永远不必为这个问题浪费时间。 心里从没浮现这个疑问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吧! 最重要的是手边的事情 摘自青年博览 作者:鲁先圣 1871 年的春天,英国蒙特瑞综合医科学校的学生威廉斯勒对人生中的许多 问题很困惑,他不明白应该怎么处理远大的理想和具体的身边小事,一个人应 该有怎么样的做事态度才能成功,但对手边的小事又觉得没有什么意义,他甚 至以为现在的学校生活枯燥乏味,没什么值得去用心的,因而他的成绩也每况 愈下。他找他的老师探讨这些困难的人生问题。他的老师推荐他阅读哲学家卡 莱里写的一本哲学启蒙读物,老师说,他的书里或许有答案帮助你解决问题。 威廉斯勒是一个意志很坚定的青年,他一向不崇拜大人物,更不相信所谓 的名人名言,对许多问题一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既然是老师推荐,他想或 许真的有用。他拿过书漫不经心的浏览起来。 突然间,书中的一句话让他眼前一亮: “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而是要做手边最具体的事情。” 他恍然大悟:是啊,不论多么远大的理想,都需要一步步实现啊;不论多 么浩大的工程,都需要一砖一瓦垒起来啊。 他明白了,他的困惑解决了,他终于找道路人生的答案。他知道,那些远 大的理想,应该让他们高悬在未来的天空里,最紧要的,是把手边的每一件具 体事做好。 也就是从那一天开始,1871 年春天的一个下午,年轻的威廉斯勒开始埋头 读书,因为他知道这是他日前最紧要的事情,他要把自己的成绩搞上去。半个 学期以后,威廉斯勒就一跃而成为整个学校最优秀的学生。 两年以后,威廉斯勒以全校最优异的成绩毕业。毕业后来到一家医院做医 生。他认真对待每一个患者,对每一次出诊都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态度和精 益求精的精神,使他很快成了当地的名医。 几年以后,他创办了约翰霍普金斯学院。他把自己的人生态度贯彻到每 一个细节里。许多专家学者慕他之名来到他的学院工作,使他的学院很快成为 英国乃至世界最知名的医学院。 威廉斯勒总是告诉他身边的人,最重要的是把你手边的事情做好,这就足 够了。他靠着这句话,精心地做着自己的事情,不仅成为那个时期最著名的医 学家,还成为牛津大学医学院的教授,被英国国王授予爵士爵位。 一个人应该有远大的理想,没有理想就会迷失方向。但是,要实现理想, 就必须踏踏实实地从手边的事情做起,因为,手边的每一件小事正是你理想大 厦的一砖一瓦。 别人看你的眼光 美国某大学的科研人员进行过一项有趣的心理学实验,名曰“伤痕实验”。 他们向参与其中的志愿者宣称,该实验旨在观察人们对身体有缺陷的陌生人作 何反应,尤其是面部有伤痕的人。 每位志愿者都被安排在没有镜子的小房间里,由好莱坞的专业化妆师在其 左脸做出一道血肉模糊、触目惊心的伤痕。志愿者被允许用一面小镜子照照化 妆的效果后,镜子就被拿走了。 关键的是最后一步,化妆师表示需要在伤痕表面再涂一层粉末,以防止它 被不小心擦掉。实际上,化妆师用纸巾偷偷抹掉了化妆的痕迹。 对此毫不知情的志愿者被派往各医院的候诊室,他们的任务就是观察人们 对其面部伤痕的反应。 规定的时间到了,返回的志愿者竟无一例外地叙述了相同的感受 人们 对他们比以往粗鲁无理、不友好,而且总是盯着他们的脸看! 可实际上,他们的脸上与往常并无二致,什么也没有;他们之所以得出那 样的结论,看来是错误的自我认知影响了他们的判断。 这真是一个发人深省的实验。原来,一个人在内心怎样看待自己,在外界就能 感受到怎样的眼光。同时,这个实验也从一个侧面验证了一句西方格言:“别 人是以你看待自己的方式看待你。”不是吗?一个从容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平 和的眼光;一个自卑的人,感受到的多是歧视的眼光;一个和善的人,感受到 的多是友好的眼光;一个叛逆的人,感受到的多是挑衅的眼光可以说,有 什么样的内心世界,就有什么样的外界眼光。 如此看来,一个人若是长期抱怨自己的处境冷漠、不公、缺少阳光,那就 说明,真正出问题的,正是他的内心世界,是他对自我的认知出了偏差。这个 时候,需要改变的,正是自己的内心;而内心的世界一旦改善,身外的处境必 然随之好转。毕竟,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自己,才能决定别人看你的眼光。 如果你肯 如果你不能改变外在大环境,如果你无力改变这个世界,如果你无法改变 别人 那么,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改变你自己的想法。 转换一个观点,由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一切,你会赫然发现,先前的尖利、 阻滞、灰败都消失了,眼前呈现出一番你从未见过的景象,心情便豁然开朗, 属于你的世界,便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样子。 多数时候,那些困扰我们的烦恼,不是别人带给我们的,而是受困于自己 的想法、自己的偏见、自己的错误认知、自己的放不开,其实只要能勘破捆绑 在心上的纠结,只要能放下压在胸口的石头,只要肯取下色彩不明的眼镜,定 然会出现另一番天地。 如果你总是低着头,总是不肯抬头,又怎么能看见金色的阳光和满天灿烂 的星星呢? 如果你总是戴着墨镜,又怎么能欣赏到绚丽缤纷的花朵? 如果你常常掩着鼻子,又怎么有机会闻到属于大自然的芬芳? 如果你老是封闭自己,关上心门,因害怕受伤而拒绝别人,又怎么可能了 解人间的真情,体会到世间至爱? 但是 如果你肯打开心门,敞开自己,卸下防备,摘下墨镜,仰头看看蓝天,欣 赏明月; 如果你肯改变一下自己的想法,换一个角度去看令你痛恶的事、令你讨厌 的人; 如果你肯放下一些自私,放掉一点点过度膨胀的自尊; 如果你肯将别人的利益放在自己前面,试着替别人设想,偶尔做一些不求 回报的小事 那么 一定会有好多令你意想不到的深度快乐,突然出现在你生命中。那些深度 快乐,绝对不是金钱能买得到的,它是一种心灵上无上的满足。如果你肯,就 有机会感受到这人间至宝。你便将是世上最富足、最快乐的人。 如果你肯,只要你肯,你将无所不能。 欣赏自我 也许你想成为太阳,可你却只是一颗星辰; 也许你想成为大树,可你却只是一株小草; 也许你想成为大河,可你却只是一泓山溪; 于是,你很自卑。 很自卑的你必定以为命运在捉弄自己。其实,人何必这样:欣赏别人的时 候,一切都好;审视自己的时候,却总是很糟。和别人一样,你也是一片风景, 也有阳光,也有空气,所有寒来暑往,甚至有别人未曾见过的一棵棵春草,甚 至有别人未曾听过的一阵阵虫鸣 做不了太阳,就做星辰, 在自己的星座发热发光; 做不了大树,就做小草, 以自己的绿色装点希望; 做不了伟大,就做实在的自我,平凡并不可卑,做最好的自己。 不必总是欣赏别人,也欣赏欣赏自己,你会发现: 天空一样高远,大地一样广大, 自己与别人一样活法。 走向实现,走向超越,全靠自我! 走向成功,走向辉煌,全靠自我! 人生三境界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听万人言。 读哲学书籍,可以培养大气; 读专业书籍,可以培养才气; 读休闲书籍,可以培养灵气。 行旅游之路,可以扩大眼界; 行探索之路,可以扩大世界; 行助人之路,可以扩大胸界。 听苦难之言,可以磨砺意志; 听幽默之言,可以磨砺情志; 听褒贬之言,可以磨砺心志。 一切皆有可能 在非洲中部干旱的大草原上,有一种体形肥胖臃肿的巨蜂。巨蜂的翅膀非 常小,脖子也很粗短。但是这种蜂在非洲大草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