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外流背景下的农村家庭养老调查_第1页
劳动力外流背景下的农村家庭养老调查_第2页
劳动力外流背景下的农村家庭养老调查_第3页
劳动力外流背景下的农村家庭养老调查_第4页
劳动力外流背景下的农村家庭养老调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劳动力外流背景下的农村家庭养老调查 以赤壁市五洪山村为个案 内容摘要:本文以赤壁市五洪山村的个案资料为前提,在调查的基础上了解了该 村家庭养老的现状,并分析了家庭养老的四种类型:“ 幺儿养老”型、“轮 吃“型、 “贫而不养”型和“ 撒手不管”型;接着指出了该村家庭养老所存 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概括了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给出了完善 家庭养老的建议。 关键词:劳动力外流 农村家庭养老 影响 原因 对策 背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外流显著 增强,大量的农村青壮年离开祖辈生活过的土地, 进入城市务工。毋庸置疑 这对 国家经济建设功不可没,并且收入的增加也提升了家庭养老的经济支持能力,在 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老年人的物质需求;但是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也带来 了老年人与子女在生活上分隔的问题,长此以往,父母与子女的感情纽带就有可 能变得松弛。那么,究竟我国农村家庭养老现状如何,农村劳动力外流会给农村 家庭养老带来哪些影响。笔者就此以赤壁市五洪山村为个案,利用寒假进行了一 些相关的调查,有一些发现和心得,在此行成文字以期和大家共同探讨,希望能 够为新农村建设略尽绵薄之力。 一、 现状 调查地赤壁市五洪山村毗邻京广线,是一个以水稻种植业为主要生产方 式的汉族行政村。该村总人口 4308 人,其中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 412 人, 约占 总人口的 10%;2008 年该村经济总收入 980 万元,人均纯收入 2274 元。笔者在 与村主任的交谈中得知 ,该村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劳动力 1430 多人,约占总人口 的 34%,可 见外出打工的现象十分普遍。而且 这些 劳动力转移的目的地大都集中 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在本市就业的情况极少。即使是在今年金融危机的大背景 下,从笔者的最终调查结果来看,很多人仍然选择重回到以前打工的地方,显然 这些经济发达地区对他们的吸引力更大些,以下就笔者对家庭养老现状的调查 情况做些介绍和分析。 (一)以子女赡养老人的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该村家庭养老分为两种基本类型:“ 幺 儿养老”型和 “轮吃“型。 1“幺儿养老”型 “幺儿养老”型是指家族中年 龄最小的儿子照顾老人。在传统的家庭养老模 式里,家族中的幺儿承担着重要的养老任务,履行着大部分赡养义务,扮演着重 要角色;在一栋二层小楼里,我 们见到了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老人姓邓,今年 64 岁,他更是与我们侃侃而 谈。 谈话中了解到这位老人自从失足跌倒而 丧失劳动 力后,就一直住在自己幺儿家。一方面,在幺儿家养老是一种传统观念;更重要的 是,幺儿前几年在汉口做服装生意,手里积累了一定的 资本,与老人的另外两个 儿子比起来,家庭还算殷实 。但矛盾是再所 难免得,特别是幺儿媳妇反对自己独 养老人,认为赡养老人不是幺儿子一人的义务, 应该 由三个儿子共同抚养。 2“轮吃“型 劳动力外流背景下的农村家庭养老调查 作者: 熊邦俊 舒涛 民社杯课题作品 - 3 - “轮吃“型是指老人在子女中按一定的周期 轮流吃住,这种类型实质上是 子女共同履行赡养义务。在走 访调查中,我 们接触到了一位卧病在床的老人,老 人姓彭,今年 65 岁,虽然老人能和我们谈话自如,但一年前的车祸让老人完全丧 失了劳动力,生活也不能完全自理。雪上加霜的是,老伴也于不久前逝世。鉴于 此,老人的四个儿子轮流抚 养起了老人。在半年的 轮 期中,老人就吃住在儿子家, 儿媳妇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老人现住在大儿子家,生活上倒能基本满足;但是 由于腿脚不便,老人绝大部分 时间只能躺在床上,而不能外出。与外界交流的中 断,让老人有一种言不由衷的孤独感。 (二) 以子女不赡养老人的原因为依据,可以将该村家庭养老分为两种基本类型: “贫而不养”型和“撒手不管”型。 1“贫而不养”型 林老,今年六十岁,上有八十多岁的老父亲已经丧失劳动能力,家中 还有 一妻孙氏,老伴在年轻时就得过癫痫病病情时好时坏,过去没有钱医治,一直拖 到现在,没想到这几年病情恶化,老伴已 经瘫痪在床。老人尚有一子一女,女儿 已经出嫁,在镇上以卖菜为生,逢年 过节也还能回家看看家中的老父老母,老人 说这是他最欣慰的。但是老人儿子家中的情况就不是特别让人欣慰,他生有三个 子女,家境甚是窘迫两口子被逼无奈在浙江打工,由于文化程度比较低和其它方 面的一些东西,两口子只能依靠打工养家糊口,家中的日子勉强得以回去,但 谈 及儿子能否给与老人一些经济支持时老人对儿子的这种境遇表示理解,虽然林 老现在家中三口十分艰难。另外由于在农村存在“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的 传统观念,加之女儿家中也有困难,所以不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老人现在的境 遇。 本来老人在前几年还能领到政府的低保金,但是今年由于一些未知的原 因老人的名额已经不在低保名额之列。老人说他已经来过村委会多次了,可是问 题一直未能得到解决,老人今天带来了两份申请材料,可是老人并不知道村委会 周末是放假,所以老人千里迢迢跑来(老人家深居在偏僻的山中)又是白费力气。 更为糟糕的是老人家中种的玉米,由于深居山中时常有野猪出没,老人一 个比较重要的经济来源被这些不速之客一扫而光,这更加剧了老人家中的困难。 从笔者的调查结果来看,由于子女家庭贫困而不去履行养老义务占了很 大的一部分,一方面,不是子女不愿意去抚养老人而实在是有心无力,无力 给予 老人相应的经济上的支持,如果老人的身体稍好尚有劳动能力,一般都能做一些 力所能及的农活来养活自己,甚至能去帮扶一下贫困的子女,由此看来, 这些老 人对子女的不尽赡养义务是予以理解的,虽然他们的子女不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但是一般情况下,子女会给与老人以情感支持(情感支持指子女为父母提供感情 交流和精神慰藉),两代人的关系还是比较融洽的,这无疑是笔者最想看到的。 2“ 撒手不管”型 “撒手不管 ”型是指少数子女外出打工之后,常年不与老人联系,而且也不给 或很少给老人经济支持(经济支持主要指各子女是否为老年人提供经济帮助)。 一般情况下,子女们在于社会舆论的压力会尽到赡养老人的义务,因此此种类型 只占少数。但是这种类型中的老人经济上缺乏支持,精神上也相当的孤独,晚年 通常是十分不幸的。 一般来说,子女多的父母晚年应该是比较幸福的,至少众多的子女不会让 父母在物质上感到匮乏。但是当笔者走访到刘老(男,65 岁,老伴 张氏已去世)家 劳动力外流背景下的农村家庭养老调查 作者: 熊邦俊 舒涛 民社杯课题作品 - 5 - 中时,发现情况并非如此。刘老的家在一个偏 远的山沟里。前些年企业改制,老 人的工作被一次性“ 买断”, 虽然老人因此而获得了一笔资金,但是老人却失业了。 老人本来想靠领取养老金在镇上能够安度晚年的,现在被迫回到老家中,用那笔 资金盖了一间红瓦房。老人用一块木板把这间房间隔成两部分,里边的一间是老 人的卧室,外面的一间作为老人的厨房。当笔者走 进老人的房间时给人的第一感 觉就是相当拥挤,本来占地面积就很小的房间,另外还置放了一些简单的“ 家具”, 人的活动地方就更少了。 老人有点耳背,所以我们并没能正面获得老人太多有价值的东西。随后笔 者走访了老人的同村人邓氏(女,55 岁),从她那里得知。老人的命也算很苦了, 前些年因为要侍奉瘫痪在床的妻子,花光了家中的积蓄,但比这更不幸的是,老 人的三个儿子.从与邻居交谈得知,这三个儿子未尽到赡养老人的义务,但是儿 子不赡养老人事实上是有原因的。大儿子因为在外地做生意亏了一大笔钱,而这 些钱大部分都是找亲戚朋友,生意亏了也不敢回来了,这些年一直没消息。二儿 子在广州被骗入传销团伙,他本人也可能是想钱想“ 疯”了,身陷其中不能自拔了。 三儿子在温州一家小作坊工作,月收入 1500 左右,据邓某称,小儿子 还是有点钱 的,但他想两个哥哥都不管他的父亲,他 为什么要去管。结果,老人至今为得到 三个儿子任何的经济帮助,老人的晚年过得怎么样可想而知。 笔者调查发现,外出打工者的收入差别还是比较大的。有些打工者由于 “脑子灵活”,自然收入比一般的打工者高;而另外一些由于文化程度低和其他方 面的一些原因,收入很低,仅仅只能自己养活自己,有的甚至是入不敷出,情况 十分糟糕,这些打工者在善待老人方面自然做得不够好。 二、农村劳动力外流对家庭养老的影响 尽管子女们可以说出各种理由表明自己的不尽赡养义务是有原因的,但 是,作为子女善养父母不仅是道德上的约束,更是法律上的明文规定。不言而 喻, 当前劳动力外流对农村家庭养老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以下试作了一些分析。 (一)农村家庭结构简单化,空巢家庭增多。 以调查地为例,该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镇,在 654 户人家中,只有老 人在家的为 200 户,有留守儿童在家的为 60 户,全部在家的不足 100 户。由此可 见,传统联合型家庭生活的可能性在逐步减小, 农村家庭已经出现了小型化、核 心化的趋势。父母与成年子女住房分离,对家庭的凝聚力会产生负面影响。一方 面,外出打工者或工作者长期在外,很 难照顾老年人的饮食起居,且 对外接受的 信息大相径庭,容易产生代际隔阂。另一方面,老人在家庭的地位下降,一些子 女把对下一代的抚育作为第一要务,这削弱了以家庭为基础的老年赡养系统,从 而降低了老年人的家庭养老保障水平。 (二)农村老人获得的情感支持不足,缺乏精神慰藉。 子女的外出减少了与父母之间情感沟通的机会,虽然大多数农村老人认 为子女外出闯世界是光耀门楣的事情,但子女走后留给他们的孤独感是不可忽视 的,毕竟老人心目中依然渴望享受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在社会文化生活贫乏,社 会交往范围狭窄的农村特定背景下,子女外出后带来的情感交流上的空白很难找 到适当的填补方式。经过我们调查发现,一般情况下,儿子会 给予老人以经济支 持,但是通常是仅此而已,而女儿在感情支持方面往往比儿子要做得好得多, 这 说明男女在养老方面是有性别差异的。这说明老人在物质上比过去富裕,但许多 劳动力外流背景下的农村家庭养老调查 作者: 熊邦俊 舒涛 民社杯课题作品 - 7 - 老人生活孤单,精神空虚,以串门聊天、打牌等来打发闲暇时光,平时只能以思 念来聊以自慰。 (三)农村老人体力劳动增加,身体负担加重。 在农村传统家庭里,子女以及他们的配偶为老人提供如打扫卫生、洗衣服、 洗碗等家务帮助,照料他们的生活起居。而目前的 农村劳动力外流现象打破了这 种格局,打工者长期在外,根本不可能处理家务,特别在生病之后,往往由左 邻右 舍帮助照顾,子女不大可能有空回来。外出务工者的父母本应安享晚年生活,然而, 在生活缺乏子女照顾的情况下,他们虽然操劳了大半辈子,还承担着繁重的体力 劳动。从我们在当地发放的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来看,对“ 外出务工者每年回家 的次数”(多项选择)的统计中可以看到,七月收获季节回家者占 20.3%,秋收、秋种 季节回家者占 16.8%,春节回家者占到 97%。由此可见,大多数外出务工者平时很 少回家。此外,许多外出打工者的父母除了承担田间劳动以外,还要照料孙辈的生 活起居,隔代家庭的增加,加重了老人的劳动负担。 (四)收入来源有限,生活水平低。 在五洪山村的走访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老人都是靠种地维持基本生 活,年收入基本上都在 4000 以下。但由于老年人 劳动能力有限,老人往往 对农村 劳动感到力不从心,且由于农村主要收入来源季节性的特点,留守老人经济的改 善程度呈现不稳定性。在子女经济支持的使用状况中,老人出于对孙辈的疼爱, 仅仅满足于将老人的生活维持在温饱水平,有的老年人干脆将子女寄回来的钱 存入银行。 三、农村劳动力外流对家庭养老带来影响的原因分析 (一)在城乡二元 结构下农村经济发展,老人照料资源明显短缺。 尽管改革开放已经二十多年,但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乡分割、城市对农民封 闭所造成的农村社区大范围贫困落后的现状依然存在,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并 没有改变。数量庞大的贫困人口基本上都集中于农村地区,这成为农村养老问题 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家庭角度讲,由于 农村医疗 保障事业滞后,子女 抚养和 受教育成本逐渐上升,农业绝对收益相对低下, 农村家庭原本就不宽裕的经济条 件难以满足老年人生活的需要;从老年人自身讲,农 村老人出于对“养儿防老”的 高度信任与村庄竞争、趋同的 压力把一辈子劳动所得全部花费在完成为儿子盖 房、娶媳妇等“ 重大责任”上,因而他们年轻时难以积累用于自己老年时养老所需 的资金和照顾资源,致使养老 资金普遍不足。以上个案中的“ 贫而不养”就是典型。 (二) 农村老人家庭地位受到严重冲击,家庭养老的制度基础已经改变。在传 统农业社会里,父母在家中的 权威很高。一方面,伴随着 现代化和工业化,中国 农村产业结构已由原来的单一农业向农、工、商多元化 发展,相当部分的 农民家 庭,父母在家务农,子女出外打工,商业、运 输业和饮 食业中获得的收入在农民家 庭中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来源,传统生产经验的效用逐渐减小。父辈的经济支持 对子女来说是已不是那么重要。在生活成本日益增加的情况下,老人还成为了一 个负担。年 轻人经济上的独立使他们在家庭权力结构中的地位上升,成为家庭事 务的决策者,相应地,缺乏经济收入的老人往往处于家庭权力的边缘地位。利益 结构的变化必然导致家庭内部权力结构的改变,父母失去了掌管大家庭经济的 权力,在家庭中的地位下降,而子女在经济上却有较强 的独立性,这使农村家庭养 老内在凝聚力不足。另一方面,作为计划生育的结果,大部分家庭多为独生或两 劳动力外流背景下的农村家庭养老调查 作者: 熊邦俊 舒涛 民社杯课题作品 - 9 - 个子女, (三)年轻人“ 孝道” 观 念淡化,家庭养老的支持性文化正在衰落。对农村来 说,生产力水平较低,社会公共福利事业十分落后,而且目前农村的老龄化程度 还高于城市,国家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涉及到农村的内容极少,这就决定了我国 农村还需要保持家庭养老的传统。然而,一方面,许多农村年轻人没有受到正规 的学校教育,文化水平较低,在中西融合的多元城市文化的强烈影响下,盲目西 化,个人主义意识上升。传统的家庭至上、父母至上的意 识为“崇尚年轻”、 “追求 自我”的文化所取代,家庭养老失去了文化依托。 四、探索劳动力外流背景下农村养老工作的思路 问题既然出现就无法回避,最理智的做法就是尽快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以下是笔者就此提出的一些尚不成熟的看法。总的看法就是要以家庭养老为主, 辅之以各种社会养老。 (一)量力而行,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农村留守老人在温饱、医 疗、 生活照料方面都有不同类型的需求。因此在国家救济的同时,各地应因地制宜, 发挥地区优势,解决老年人之所需。首先,政府可以考虑根据农村老人的数目和 年龄,在 经济上提供一定的养老物质资助,尤其要注意那些有高龄老人的贫困家 庭。鉴于中国目前财政经费 有限的现状,可以用 实物 补助代替现金发放,如 补助 粮食、盐 、油等日常生活必需品。其次,对赡养年迈父母的家庭,可给予优先使用 社会服务设施的特权,如对 其中低收入家庭,从 经济 上给予补贴, 对其中高收入 的家庭,可减免一定的税收。凡与老人合住的家庭,住房面积可适当放宽,对家 庭住房紧张的要优先优惠划拨住宅基地。 (二)加强传统道德教育和家庭美德教育,营造辐射效应。家庭道德作为处 理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提供了分辨家庭问题是非的客观标准。个人如 果将其内化,它就成了支撑行为的内在需要。因此,首先要加 强舆论宣传,教育 青年农民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尊老、爱老、养老的 传统 美德,广泛开展多种丰富 多彩的道德建设活动,创造一个孝敬老人的和谐舆论氛围。要强化赡养老人是每 个公民的责任的意识,在广大农村形成家庭养老的良好氛围。要继续开展评优树 模活动,特别是对好媳妇照顾邻里老人先进事迹的宣讲。树立和表彰维护老年人 合法权益的典型,弘扬正气。如广东省通过实施“美德在农家”活动,投入专项资 金建起全国级“ 美德在农家 ”示范点和省级示范点、市级示范点、县级示范点,鼓 励家家签订美德在农家责任书,将道德规范融入村民日常行为,使农村的风气 和面貌有了新的改观。 (三)健全养老法制,规范养老行为道德是一种“自律 ”行为,法律国家强制执 行的“他律”准则,如果没有法律强有力的保障,道德的自律作用会降低。因此,福 建农村的家庭养老必须纳入法制的轨道,使之由道德的软约束转换为法制的强 制监督。要根据农村养老的地域特殊性,制定符合 农 村各地实际情况的地方性老 人法规,减少农村家庭养老的纠纷发生,确保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四)建立农村互助小组,整和农村劳动力资源。大量农村青壮年的外流,不 仅导致农村劳动力资源在量上严重短缺,而且引起劳动力资源在质上的下降。各 村政府应该因势利导鼓励村民打破村组界限、自愿组合建立互助小组。谁家忙时 互助组就到谁家帮忙,出工 时管饭不管酬, 实行“劳力资源共享”; 农机具可以合 着使用,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率。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协 商,有 计划地无偿互相帮助 做好水稻种植、蔬菜种植等农田耕种工作若干天,如超过协商中无偿互相服务天 劳动力外流背景下的农村家庭养老调查 作者: 熊邦俊 舒涛 民社杯课题作品 - 11 - 数后还需要帮助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