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3_第1页
初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3_第2页
初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3_第3页
初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3_第4页
初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二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 (答题时间:100 分钟) 一. 积累与运用(共 30 分) 1. 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2. 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 背影是一篇十分感人的散文。作者选取了特定情境中特定细节背影,表达 父亲的爱子之情,显示出一种淡淡的哀情。 B. 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在某一特定的、正式的场合,面对听众把自己对某一问题或 事件的看法较为系统全面地说出来,这就是演讲。演讲时所说的内容就是演讲词。 C.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我国著名诗人艾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的内容带有自 传性质,所写都是诗人的真实经历和真实感受。感情热烈、奔放。 D. 细柳营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通过汉文帝巡视、慰劳细柳营的场面, 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的“真将军”特点。 4. 在原文上改病句(4 分) (1)我终于理解并听清楚他讲的这番道理了。 (2)通过理论学习,使干部们进一步提高了认识水平。 5. 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1)人能活到 150 岁,这将不是童话里的美妙_ (2)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在东亚文化研究学界享有_ (3)这是一本好书,今天读来仍对我们颇有_ (4)沈阳“世园会”将于 2006 年春揭开_ A. 幻想 盛誉 启迪 大幕 2 B. 幻想 盛名 启迪 帷幕 C. 理想 盛名 启示 大幕 D. 理想 盛誉 启示 帷幕 6. 说说这幅漫画的寓意。(3 分) _ _ 7. 默写(8 分) (1)今我来思,_。 (2)杨柳青青著地垂,_。 (3)_,白发谁家翁媪。 (4)十五从军行表现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与心情的句子是_ _。 (5)清平乐村居表现童真童趣的句子是_。 (6)孙权劝学中吕蒙对鲁肃说 “_,_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8. 对朝天子咏喇叭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朝天子 咏喇叭 王磐 喇叭,锁哪, 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 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 民听了民怕。 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 吹伤了那家,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A. “朝天子”是曲牌名。 “咏喇叭”是这首散曲的名字, B. “曲儿小”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儿大”比喻他们的仗势欺人,“水尽鹅飞” 3 则形容他们把百姓欺压得倾家荡产。 C. 一个“腔”字,把宦官酷吏横冲直撞的骄横神态描摹得淋漓尽致。 D. 全曲在戏谑中寄托了憎恨之情,在诙谐中寄寓了抨击之意。 二. 阅读(共 50 分) (一)(10 分) (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 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 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 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 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0. 翻译句子(2 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_ 11. 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2 分) _ 12. 你从选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实际谈一谈。(2 分) _ (二)(15 分) 但是,小孩子也有小孩子的办法。我祖父的堂兄是一个举人,我喊他的夫人奶奶。他 们这一支是有钱有地的。虽然举人死了,但家境依然很好。我这一位大奶奶仍然健在。她 的亲孙子早亡,所以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到我身上来。她是整个官庄村能够吃“白的”的仅 有的几个人之一。她不但自己吃,而且每天都给我留出半个或者四分之一个白面馍馍来。 我们家住在村外,我每天早晨一睁眼,立即跳下炕来向村里跑,跑到大奶奶跟前,清脆甜 美地喊上一声:“奶奶!”她立即笑得合不上嘴,把手缩回到肥大的袖子里,从口袋里掏 出一小块馍馍,递给我。这是我一天最幸福的时刻。 此外,我还偶尔能够吃一点“白的”,这是我自己用劳动换来的。麦收季节,我们家 根本没有什么麦子可收,对门住的宁大婶子和大姑她们家也穷得够呛就带我到本 村富人的地里去“拾麦子”。记得有一年,我拾麦子的成绩也许是有点“超常”。到了中 秋节农民嘴里叫“八月十五”母亲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月饼,给我掰了一块,我就 蹲在一块石头旁边,大吃起来。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神奇的好东西,龙肝凤胆 4 也难以比得上的,我难得吃上一次。我当时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吃。现在回想起来, 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 了。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了灾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 菜了。 “白的”、月饼难得,“黄的”怎样呢?“黄的”也同样难得。但是,尽管我只有几 岁,却也想出了办法;到了春、夏、秋三个季节,庄外的草和庄稼都长起来了。我就到庄 外去割草,或者到人家高粱地里去劈高粱叶。劈高粱叶,田主不但不禁止,而且还欢迎; 因为叶子一劈,通风情况就能改进,高粱长得就能更好,粮食打得就能更多。草和高粱叶 都是喂牛用的。我们家穷,从来没有养过牛。我二大爷家是有地的,经常养着两头大牛。 我这草和高粱叶就是给它们准备的。每当我这个不到三块豆腐干高的孩子背着一大捆草或 高粱叶走进二大爷的大门,我心里有所恃而不恐,把草放在牛圈里,赖着不走,总能蹭上 一顿“黄的”吃,不会被二大娘“卷”(我们那里的土话,意思是“骂”)出来。到了过 年的时候,自己心里觉得,在过去的一年里,自己喂牛立了功,又有勇气到二大爷家里赖 着吃黄面糕。黄面糕是用黄米面加上枣蒸成的。颜色虽黄,却位列“白的”之上,因为一 年只在过年时吃一次,物以稀为贵,于是黄面糕就贵了起来。 13. 为了解决饥饿问题,年幼的“我”想了哪些办法解决燃眉之“馋”?(3 分) _ 14. 你怎样看待“这是我一天最幸福的时刻”?(3 分) _ _ 15. 画线句子表达了“我”对母亲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_ _ 16. 就全文来看,作者是在写母亲,而这里却用大量笔墨写“黄的”、“白的”,有什 么用意?(3 分) _ _ 17. 概括选文的内容(3 分) _ (三)学会谅解(15 分) 谅解是人类的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有人这样形容: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 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头的坚冰;谅解是_,能_;谅解是 _,能_。这生动地道出了谅解在人际交往中的重 要作用。因而一位伟人意味深长地说:同志之间的谅解、支持与友谊比什么都重要! 确实,谅解非常重要。先哲们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圣人孔子曾说:“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以自己的感受去体会 别人的感受,以自己的处境去推想别人的处境。这种以己推人的思想就包含了理解他人、 谅解他人的深刻含义。唐代韩愈在原毁中说:“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 也轻以约。”强调做人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同样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谅解精神。 5 谅解在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原则。 唐太宗李世民谅解、重用魏征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中, 魏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玄武门之变后,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 囚。这时,李世民完全可以治他的罪,杀他的头。但是,李世民十分欣赏魏征的才干和人 品,于是便谅解并重用了他,让他做到了宰相,帮助自己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这里虽然有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尊贤爱才的一面,但我们不能不认识到,这也与他宽宏 大度、善于谅解他人分不开。再往前翻一翻历史的画卷,齐桓公谅解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 己的管仲,从而成就霸业;蔺相如谅解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 相反,那些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之人,又有哪一个能作出一番事业呢? 古人尚能如此,在社会生活日趋复杂的今天,人与人之间更需要谅解。那么,怎样 才能学会谅解呢? 谅解,需要沟通。客观事物纷繁复杂,个人的思想认识常常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 面性,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误解和冲突。因此,当自己与他人产生矛盾或误会时,要主 动与对方交谈,认真倾听对方的诉说。这样,才能沟通彼此的思想,从而消除误会和隔阂。 谅解,需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积极地换位思考,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 问题,我们就更容易谅解他人。 谅解,需要忘却。忘却,是谅解的良方。克制性的谅解,不是真正的谅解,它不能 祛除感情伤口上的脓水,医治感情上的创伤。只有那种不记、不究的谅解,才是真正的谅 解。 我们提倡谅解,但是,谅解也不是无原则的一味迁就、退让。对于那些有损民族、 国家和集体利益的行为,还需要勇敢地站出来,与之作坚决的斗争。 让我们学会谅解吧!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加 美好。 18. 选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对“谅解”进行论述的?(4 分) 答:(1)_ (2)_ 19. 文章第段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这样论证的作用是什么?(4 分) _ _ 20. 文章第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 分) _ 21. 如果将第段删去,对全文的论证会产生什么影响?(3 分) _ _ 22. 仿照文章第段中的画线部分,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写在下面。(2 分) 答:谅解是_,能_; 6 谅解是_,能_。 (四)乡愁四韵 余光中 (10 分) (1)给我_A_ 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_A_长江水啊长江水 (2)给我_B_ 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_B_海棠红啊海棠红 (3)给我_C_ 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_雪花白啊雪花白 (4)给我_D_ 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的腊梅香 腊梅的芬芳 是母亲的芬芳 给我_D_腊梅香啊腊梅香 23. 将“一朵”、“一片”、“一张”、“一瓢”四个数量词分别填到诗中,正确的顺 序是: A. _,B. _,C. _,D. _(2 分) 24. 乡愁是一种情绪。诗中诗人将这种情绪具体化为四个可感的意象,即长江水、 _、_、_。(3 分) 25. 这首诗的四个意象,每一个都从一个中心意象出发,展开层层联想,深刻地表现了 诗歌的主题。请参照所给的格式填写下表。(3 分) 26.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情怀?(2 分) _ 三. 写作(40 分) 7 生活中离不开镜子,生活中处处有镜子,生活本身就是一面镜子。镜子不同,映照出 的形象不同,引发的感想也不同。请以“镜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 600 字。 8 【试题答案】 一. 积累与运用。 1. B 2. B 3. C 4. (1)“理解”与“听清楚”换位置 (2)去掉“通过”或“使” 5. B 6. 讽刺了一些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法。 7. 略 8. C 二. 阅读。 (一) 9. 略 10. 略 11. (1)齐王位高权重 (2)齐王身边的人偏爱或害怕齐王 (3)举国上下的人都对齐王有所求。 (答两点即可) 12. 联系实际谈出一点即可。如:人贵有自知之明;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批评别人要 讲究方式方法等。 (二) 13. 嘴甜,讨大奶奶喜欢;拾麦子;割牛草。 14. 对幼年的作者来说,在当时极其贫困的状况下,吃上一点“白的”,就感觉无比幸 福。 15. 对母亲的一生艰辛感叹不已,对伟大的母爱赞叹不已,对母亲怀念不已。 16. 一个孩子最关心吃的东西,除“黄的”以外,所有好吃的东西都与母亲无缘,从吃 的角度写出了母亲的吃苦耐劳、含辛茹苦。 17. 幼年时如何获得“白的”、“黄的”。(大意对即可) (三) 18. 一方面论述了谅解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论述了我们怎样才能学会谅 解。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