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_第1页
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_第2页
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_第3页
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_第4页
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 古代诗歌的分类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 、楚辞、乐府诗。注意“歌” 、 “歌行” 、 “引” 、 “曲” 、 “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 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 的古风、新乐府。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 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 字以上) 、中调(5990 字) 、小令(58 字以内) 。词有 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 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 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 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 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 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 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 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 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 感慨。 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 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08-10-27 | 添加评论 0 骑着猪上船 诗歌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诗歌有不同的分类。这里笔者着重介绍按以题材为主划分的分类。归纳 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 借景抒情诗。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通过对景色的描绘来 表现感情。具体到诗歌中,有因情造境和见景生情两种形式。 咏史怀古诗。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 目的。这一类诗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伤春伤别诗。借对春光消逝的记叙描写来抒发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或表达对心上 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羁旅行役诗。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 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对故里的无穷思念。 山水田园诗。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 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高蹈情怀。 托物言志诗。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 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 即事感怀诗。指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这类诗往往兴之所至, 妙手偶得,多有一些佳句。 边塞征战诗。诗人或以雄浑的笔墨描写边塞风光,抒写自己报国立功的壮志和宽广胸怀, 或借征战之事表现征夫思妇对心上人的思念,对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予以辛辣的 讽刺与委婉的劝谏。 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对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或以似不 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取胜,或以深邃绵密的哲理流传千古。 闲适隐逸诗。某些诗人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与 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借以表达自己光辉峻洁的品性。反映这些生活的诗歌,往往有不 少独得之作。 赠友送别诗。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 ,作为至情至性的诗人,面临与挚友分别时,心中 会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激情。因此,在中国诗坛上,送别诗一直是诗家的主要题材。 悼亡游仙诗。诗人多有神奇的想象力,在心爱的人儿离自己而去或自己的理想壮志得不到 实现之际,他们往往借助于睡梦游仙等形式,或与心上人相会,或在仙境中实现自己的远 大抱负。 08-10-27 | 添加评论 0 nk0209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 、楚辞、乐府诗。注意“歌” 、 “歌行” 、 “引” 、 “曲” 、 “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 诗经 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 乐府。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 有定声。字数 不同可分为长调(91 字以上) 、中调(5990 字) 、小令(58 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 分,双调 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 或一片,第一 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 近。特点:可 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 贯成套的曲 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 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 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 常寄情于山 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 在后描写的景 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 感情,表达诗 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 感慨。 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 感,风格悲壮 宏浑,笔势豪放。 09-08-08 | 添加评论 0 nk0209 大的方面可分为古体诗和现代诗 一古代诗歌的分类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 、楚辞、乐府诗。注意“歌” 、 “歌行” 、 “引” 、 “曲” 、 “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 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 的古风、新乐府。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 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 字以上) 、中调(5990 字) 、小令(58 字以内) 。词有 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 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 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 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 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 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 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 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 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 感慨。 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 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二现代诗分类 按国别可分为本国诗歌和外国诗歌。 中国诗歌按创作的时代和诗歌所反映的时代内容,可分为现代诗歌和古代诗歌(古典诗歌) 。 1919 年,“五四 “新文学运动开始并发展起来的新诗以及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某些旧 体诗,是现代诗歌;1919 年“五四“ 运动以前写作的如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等 旧体诗,是古代诗歌。旧体诗中,除词和曲之外的诗歌,还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与绝 句、律诗等格律诗相对而言,除绝句、律诗以外的旧体诗称为古体诗;从南朝开始到唐代 形成的绝句、律诗、排律等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旧体诗称为近体诗 按内容,诗歌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 抒情诗主要是通过直接抒发作者内心的感受来反映社会生活,根据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态度 和诗歌内容,抒情诗又可分为颂歌、哀歌、恋歌、田园诗、山水诗、讽刺诗、史诗等等。 叙事诗主要是通过对事件的描述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反映现实生活,它以叙事为主,且以 抒情的方式叙事,一般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人物形象。 按形式,诗歌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民歌等,它们都具体体现各自不同的形式 特点 09-08-09 | 添加评论 0 nk0227 鉴赏诗歌形象: (一)人物形象:包括诗中人物、自我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主要分析人物性格、品质、心态、情感、思想,必须结合诗句来谈。 (二)物象:分析景物特征,由景物暗示人物内心和思想。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客观存在着的事物、景色及至活生生的人,一旦笼于人的笔下,就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 象 1 豪放洒脱的形象 2、忧国忧民、青衫泪沾的形象 3、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 4、爱 民人才的形象 5、儿女情长的形象 二、鉴赏艺术手法 1、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反衬、 烘托、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 2、抒情手法: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3、描写方法:(按不同分类标准) 1)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2)虚写、实写。 3)动态描写、静态描写。 (动静结合、以静衬动) 4)景物(环境)描写 作用:渲染气氛、烘托暗示、流露、表现人物心情、为抒情做 铺垫、奠定感情基调、情景相生情景相融、美景衬哀情 动作细节描写 语言描写 4、 修辞手法:夸张、比喻、比拟(拟人、拟物) 、排比、对偶主要是前三类 5、诗歌分类(不同分类标准) 浪漫主义:想象、夸张、语言华美,一般表现对理想的追求或对现实的不满和逃避。 现实主义:写实,对现实的直接反映,批判,不满、揭露 按内容分: 边塞诗:杀敌报国,建功立业,语言豪迈壮阔。 田园诗:表现田园生活的安逸、闲适。 送别诗:表现和友人的惜别之情,或对友人、对自己的劝勉。 怀古诗:借古讽今。 咏物诗: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羁旅诗:思乡念亲。 山水诗 主要通过景物的描绘,给读者展现出一种自然美。 6、 语言风格 (1)、平实质朴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 平易近人。 (2)、含蓄隽永 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 ,字里行间总是留 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 。 (3)、清新雅致 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头” (小池 ) 。用语新颖别 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 (4)、形象生动 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如苏轼的赤壁怀古,既是诗又 是画,有形有声有色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5)、绚丽飘逸 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 天。 ”李白的诗大都写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 其他还有:粗犷豪放、缠绵哀怨、含蓄蕴藉、悲怆幽怨。 7. 运用典故 诗歌中常常引用古书中现成的故事或词句,这叫“用典” ,典故需要把握两点, 一是典故本身的内容,二是作者用典的意图 例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 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 ,这些典故的运用,借用历史事实很好 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三、思想内容(须结合诗句加以鉴赏) 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 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孤独惆怅、 寂寞伤感、闲适愉悦、遭贬激愤、坚守节操、表现哲理、感奋振作、激励友人。 四、对诗歌情感的鉴赏: 1、惜别之情 2、黍离之情(表达的是对物是人非的无限惋惜及悲痛之情)3、思乡之情 4、怀古之情 5、讽喻之情 6、报国之情 7、咏景之情 8、恋友之情 诗歌的语言特点:1.简洁生动。2.准确传神。3.含蓄凝练。4.形象鲜明。5.色彩丰富。6.词 藻优美。7.节奏感强。8.富有韵律。9.平字见奇。 09-08-10 | 添加评论 0 落花斜影 现代诗歌的分类 诗歌的分类也有多种方法,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基本的有以下 几种: 1叙事诗和抒情诗。这是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的。 (1)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 表现。史诗、故事诗、诗体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