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教学案例集_第1页
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教学案例集_第2页
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教学案例集_第3页
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教学案例集_第4页
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教学案例集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教学案例集 一、尊重 案例 1百分数的意义教学 讲台上放着三个透明杯子,里面分别放了 10 克、20 克和 50 克的水。老师用汤勺向三 个杯子里加糖,糖的数量依次为 2 克、3 克和 5 克。 师:怎么样才能知道哪个杯子里的糖水更甜些呢? (生说。 ) 其中有一个学生:让我上来喝喝就知道了。 教师 A:你就知道喝。老师是让你用数学的方法去判断。哪位同学来说? 教师 B:很好!这种方法最简单易行了。除了用口尝外,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知道哪 个杯子里的水更甜些呢? 案例 2找规律教学 屏幕上出现一幅图画。商店门口挂了很多灯笼,红、黄、蓝三种颜色有规律地排列着。 其中一部分被一辆停在商店门口的汽车给遮住了。 师:你能知道被汽车挡住的灯笼,分别是什么颜色吗? (生说) 其中有一个学生:只要把汽车开走就知道了。 教师 A:(没理睬这位学生)哪位同学再来说? 教师 B:对啊!只要把汽车开走,不就都清楚了吗?!在汽车还没开走之前,我们也 能看出来吗? 两个案例都注重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但是在具体的处理过程中,A 教师与 B 教 师对生活经验的认识还是有差距的。A 教师注重的还是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而忽视了学 生的情感状态以及经验状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首要的一条就是要尊重学生的生活 经验。让我们牢牢记住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的一句话吧:“儿童回答教师提问的精确 性,主要取决于儿童自己的经验的逻辑性,而不在于事物本身的逻辑性。 ” 案例 3除法的初步认识 A 教学: 师:把 6 个桃子平均放到 3 个盘子里,该怎样分呢? 仔细观察课本上的插图,你能用小棒代替桃子,也试着这样分分吗? (生用小棒分) 师:同学们看,把 6 个桃子平均放到三个盘子里,要一个一个地分。先拿 3 个桃子分 别放到 3 个盘子里,然后再拿三个桃子 B 教学: 师:这有 6 个桃子,要平均放到 3 个盘子里。你会放吗? 用小棒代替桃子,试试看! (生用小棒放)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放的? 生 1:我是先拿 2 个放在一个盘子里,然后再拿 2 个放在第二个盘子里 生 2:我是拿起 6 个小棒,然后一个一个地放到盘子里去 生 3 师:放的方法,我们可以多种多样,但是结果都应是怎样的呢? 从生活经验出发,指的是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而非教师的生活经验,更不是教师的“教 学经验”。要尊重学生的经验,让他们尽可能地把经验充分地表达出来,而不是一开始教师 就规定好了“前进的路线” ,让学生的经验与学习相隔离。 二、激活 案例 4比例尺的教学 A 教学: 师:同学们,什么是比例尺呢?请看这幅地图。这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实际上是有 500 千米,而图上的距离却只有 2 厘米。 B 教学: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咱们的课桌面是个什么样的形状。你能把它画在纸上而不走样 吗?我们来个比赛,看谁画得又快又好,愿意吗? 生:愿意。 师:什么才叫不走样呢? 生回答。 师:怎样才能不走样呢? 知识是有一个体系的,但它的表现形式却不一定要那么严肃和充满逻辑。尽可能地对 教材进行一些加工处理,让学生的学习从熟悉的生活开始,可以使学习过程更加亲切些, 更加具有挑战性些。 案例 5圆的认识教学 A 教学: 师:请同学们拿出桌子上的圆形纸片,把它对折,再对折,再连续对折两次。然后打 开。你发现了什么了吗? 生:发现了很多折痕。 生:这些折痕都经过一个点。 师:用笔把这些折痕描出来。量量看,这些线段的长度都相等吗? 生量后,回答:都相等。 师:这些线段,我们称它为直径。直径有哪些特征呢? B 教学: 师:同学们都认识了圆。那你们能想办法画出一个圆吗? 生画。有的用硬币、墨水瓶、钢笔套等作为工具画。也有的用圆规作工具画。 师:好!一会儿工夫,大家就画出了一个个漂亮的圆形图案。你们是怎样画出来的呢? 愿意交流一下吗? 生交流。 师:真不错。老师这里有这样两条线,用它也能画圆吗? (学生建议。 ) 师:好!我就来试试看。 (用一条皮筋线系上粉笔,在黑板上画圆,有意让皮筋一会儿 长一会儿短) 师:同学们,不行啊!这画出来的是圆吗? (生建议。长度要固定) 师:那老师换一根线。这次再试试看。 (有意拉拉,长度不变。再画,故意移动定点) 师:同学们,还是不行啊! (生建议。 ) 师:老师明白了,画一个圆时,至少要注意两点 在此基础上,总结画圆的要领,并引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有效的学习总是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的过程,就是要成为不断地激活学生经 验的过程。只有在具有一定的自主空间里,只有在不断地对话和刺激中,学生沉睡的经验 才有可能被唤醒而处于积极状态,不断地同化、调整或重构。 案例 6分与合 A 教学: 师:小朋友,7 可以分成几和几呢? 生:7 可以分为 2 和 5; 生:7 可以分为 3 和 4; 师:很好!跟老师读,7 可以分为 2 和 5 B 教学: 师:小朋友,帮老师思考一个问题。地上放着两只盘子,里面放了些米。现在有 7 只 小鸡去吃米,想象一下,小鸡吃米可能会有哪些种情况呢? 你能在纸上画出来吗? 生画。 师:咱们交流一下。 生 1:一边 4 只,一边 3 只; 生 2:一边 6 只,一边 1 只; 生 3:一边 7 只,一边 0 只;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现在这 7 只小鸡吃饱了肚子,要坐到这桌子边休息了(出现一 张长方形的桌子) 。你们猜猜,它们坐的情况可能是怎样的呢? 数字是抽象的,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它就会变得活泼可爱起来了。给数字赋予生 活的意义(最好是“拟人化” 的) ,让孩子对数学的理解多一些形象上的依托,也许我们的数 学会容易和有趣得多。 三、提升 案例 7角的初步认识 师: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角。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呢? 生:黑板上; 生:钟面上; 生:还有墙角、桌角。 A 教师:那是角吗?请你再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搞清楚后,再回答。 B 教师:你看这位小朋友可真会联想。讲到角,就想到了我们的墙角和桌角。这可是 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词语啊! 让我们来观察比较一下,这里的角和我们今天学习的角,有没有什么不同呢? 生观察并说。 师:是啊!它们两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也有很多的不同。我们看,从一个墙角上, 可以看出几个和我们书上画的一样的角呢? 生:三个。 师:从一个桌角上看呢? 生:也是三个。 学生头脑中已经有着许多和“学校数学”内涵不同但名称相同的概念,有着很多被称为 “日常数学”或“ 民俗数学”的知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就必须要研究这些知识,了解 孩子们已有的实际认知结构,并努力地促进二者的相融,不断地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 案例 8加和减的教学 师:13-9 等于多少呢?小朋友们算算看。 生算。 师:谁愿意来交流一下? 生 1:我一个一个地去减,最后剩下 4 个; 生 2:我先从 10 个里面减去 9 个, 生 3:我先减去 3 个 生 4:因为 9+4=13,所以 A 教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好,就按照你们喜欢的方法,再 计算下面的题目:15-9 17-9 B 教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这些方法中,哪种方法算起来更 简单些呢?谁来说说。 生说。 师:小朋友们都发表了各自不同的意见。这样吧,老师有个建议,下面这道题(15-9) , 你们试着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去算,然后再看看自己最喜欢哪种方法,好吗? 提倡算法多样化,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给每个孩子以更大的空间,将自己的算法个性 化地表达出来。这种个性化的算法,与孩子的经验是紧密相联的。但教学如果仅仅停留在 这一点上,是远远不够的。试想,一个孩子如果不去思考、比较和体验其他同学的算法, 而只是满足于自己的最初经验之上,他的思维能得到发展、能力能得到提高吗? 从经验出发的同时,还需思考怎样让经验得到提升,这是数学的本质所在。 1、5 的认识片段: 师:小朋友,请摸摸耳朵,眨眨眼睛,挥挥左手,摇摇脑袋(生随老师一起做) 。好的, 不错,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手做,用脑想,比一比,谁最棒,好不好? 生:好! 师:我伸 3 个手指,你再伸几个组成 4? 生:伸 1 个。 师:我拍 1 下手,你再拍几下组成 3? 生:拍 2 下。 师:我左手伸 1 个手指,右手伸 2 个手指,你想到了什么吗? 生:1 和 2 组成 3,1 加 2 等于 3,1 小于 2,2 大于 1. 师:不错,真棒。我伸出 4 个手指,你伸几个比 4 小?生:3 个、2 个、1 个。 师:哎,怎么伸的不一样? 生:3、2、1 都比 4 小,可以伸 3 个,也可以伸 2 个、1 个。 师:请你伸出左手的 4 个手指,再伸出 1 个,一共有几个? 生:5 个。 师:真好,今天我们就学习 5。 问题:对上述教学片段进行评述。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教学片段进行 评价” 。 【参考答案】面对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时应充分考虑到他们 的身心发展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