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1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3_第1页
安徽省2011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3_第2页
安徽省2011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3_第3页
安徽省2011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3_第4页
安徽省2011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试卷由 591UP 组卷系统自动生成(登入 您 也能自己组卷) 591up:全国各省、市质检、高考模拟试题、高考真题及时更新 (并可自由组卷) 本系统只需轻松注册,下载所有资料及组卷功能完全免费。 安徽省 2011 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 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共 0 分) 1 (2011 年高考安徽文综 15 题)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 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 。这一评价 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2 (2011 年 4 月安徽百校论坛 18 题)近代有一位思想家主张:“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 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 每一个与全体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 ”这 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 A人民主权说 B社会契约论 C三权分立说 D天赋人权说 3 (2011 年 4 月皖南八校 14 题)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 其共同诉求是 1865 年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 1894 年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 1903 年 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 1913 年 粱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 A实现中国工业化 B实行民主政治 C推动中国近代化 D启蒙与救亡并重 4 (2011 年高考安徽文综 14 题)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 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 是 A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 “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 “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 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5 (2011 年 3 月安徽“江南十校”一模 17 题) “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 公仆隶也。 ”该思想属于( ) A洋务派 B革命派 C维新派 D顽固派 6 (2010 年 9 月安徽合肥一中高三月考 5 题)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指 出,海国图志对日本明治维新起了巨大影响,认为它是“不龟手之药”(意为毫不起眼 的东西在不同的境况下有很大的用途)。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该书 A.提倡经世致用 B.主张“师夷长技” C.介绍西方史地 D.力主变法图强 7 (2010 年 10 月皖南八校高三联考 8 题)康有为主张“改定地方新法,推行保民仁政”,孙 中山主张“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二者在民权主义主张上的不同点表现在下列 哪个方面 A国家政权的性质 B反对外来侵略 C国家政权的组成 D主张断发易服 8 (2011 年 4 月安徽百校论坛 16 题)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 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这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质上要求( ) A改革社会风尚 B吸收世界文明 C发展近代交通 D主张机器生产 9 (2011 年 4 月合肥质检 20 题)梁启超说:“我支那四万万余人大梦唤醒,是自甲午战败, 割中国台湾,偿 200 兆之后始也。 ”“大梦唤醒”的含义主要是指( ) A “师夷长技” ,自强求富 B推行“新政” , “预备立宪” C变法图强,救亡图存 D民共主和,三权分立 10 (2011 年 4 月宣城二模 16 题)1962 年,蒋介石曾对安徽历史上的一位文化巨匠作挽联进 行高度概括:“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由此可判断这位文化巨匠应 是( ) A梁启超 B李大钊 C胡适 D陈独秀 11 (2011 年 4 月安徽江南十校 18 题)近代一篇文章写道:“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 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文章作者应该是 A洋务派 B维新派 C革命派 D新文化运动代表 12 (2010 年 12 月安徽名校高三大联考 14 题)1897 年,安徽巡抚邓华熙上奏朝廷,创办“求 是学堂” ,推行新式教育,培养“既通西学,又切时务”的人才,促成了安徽教育的变革。 据此判断,当时该学堂( ) A宣告了安徽文人苦读经书以求仕途道路的封闭 B培养了近代人才,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C传播了西学,加快了安徽近代化的进程 D致力于传播民主革命思想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0 分) 13 (2011 年 5 月安庆市三模 35 题) (26 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 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汉书艺文志 材料二 1688 年 2 月 7 日,法王路易十四特派五名耶稣会士到达北京,中法文化交流 开始进入一个长达 30 年的黄金阶段。耶稣会描绘的关于中国光辉灿烂的图景在法国乃至欧洲 都成为轰动一时的事物,十八世纪是一个“中国世纪” 。伏尔泰就是一个“全盘华化论者” ,竞 将耶稣画像改易为孔子像,晨夕礼拜。伏尔泰反对基督教,主张“没有迷信、没有荒诞传说、 没有亵渎理性和自然的教条” 。 整理有关资料 材料三 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 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 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 ” 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 材料四 窃以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 道,非无优点,而缺点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说也。 此不攻破,吾国之政治,法律,社会道德,俱无由出黑暗而入光明。 陈独秀在 1917 年 1 月 1 日写的答吴又陵(孔教) (1)找出以上材料中不属于原始材料的一项(写出标号) ,并依据材料一概括出儒学的要义。 (6 分) (2)如果要探究材料二中伏尔泰主张“全盘华化”的原因,该从那儿个方面入手?(6 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维新派对于儒家思想的态度。 (6 分) (4)对材料四中陈独秀的观点,你持何看法?说明理由。 (8 分) 安徽省 2011 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 3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题干观点认为,辛亥革命只是表面上实现国家统一和推翻清政府。但对儒家文化思想体 系却丝毫没有动摇。这种观点基本上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排除 D。体现了新文化运动对 儒家思想的批判,故选 A。作者认识到中国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排除 B。题干主要阐述辛 亥革命的局限性,持否定态度,排除 D。故选 A。 2B 解析:本题考察近代欧洲思想解放潮流。人民主权说认为社会契约订立时个人权利的全部让渡,由 此形成全体人民公共意志,主权是公意的体现和运用,因此,主权属于人民。人民主权遵循不可 转让、不可分割、不可代表、绝对不容侵犯且永远属于人民。三权分立说其核心是立法权、行 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所谓天赋人权,实际上就是人在自然状态下就已经享有的 权利,所以也有人直接把它称作自然权利。以上三项均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社会契约论认为。 政府必须分成三个部分:主权者代表公共意志,这个意志必须有益于全社会;由主权者授权的 行政官员来实现这一意志;最后,必须有形成这一意志的公民群体。 3C 解析:近代化包括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和社会思想理性化, A 仅反映李鸿章、郑观应的 观点,B 是章太炎的思想, D 项不符合四人主张,而 C 项全面反映了表中不同人物的共同思想 倾向,故答案选 C。 4C 解析:该类题,更加考察考生对于历史史实的掌握与运用,超越简单机械的记忆、背诵。 “中 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体现中体西用的特点,属于洋务派的言 论。张之洞强调“ 中学为内学 ,西学为外学 ;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的言论表面上是 要“新旧兼学” ,实际上是站在旧学、中学一边,反对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政治伦理学说。排除 A。 “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强调中西文化之间只是 性质而非程度的差异,由这种性质差异又导出所谓“以中济西”论。这是新文化运动中杜亚泉 以伧父为笔名,发表了一系列论述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文章,与陈独秀论战。观点不属于维新派, 可排除 B。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属于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激进派主张的民主与科学(舟车之有两轮) ,排除 D。 “中学有中学之 体用,西 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出自严复的言论,关于“中体西用” 论,严复说: “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 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中西学之为异也,如其种人之而目耳不可强谓似也。故 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两亡。 ”严复借用生物有机论来谈 文化结合,认为肢解地学习文化既是与生物有机论相悖的,也是无法实践的,即使实践也是徒 劳无功的。换言之,学习西方文化必须破除“中体西用”论设置的樊篱,以全方位的姿态吸取 西方文化中一切有价值的因素。所以符合维新派即重视学习西方技术,也重视学习西方制度的 观点,符合题意,故选 C。 5C 解析:材料中作者认为:国家主权属于人民, “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联系所学,这一思 想应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查找相关资料这一观点是严复的思想。 6B 解析:之所以海国图志小书起到大作用,是因为概述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启迪了日 本民智,开始了日本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启蒙。 7C 解析:康有为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孙中山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二者主要的分歧在政权 组织形式上。故 C 项符合题意。 8B 解析:本题考察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根据题干信息衣服、机器、习俗等的描述分析,这些 方面体现了世界文明发展的趋势,因此要求吸收世界文明。其余三项属于表面现象。 9C 解析:分析材料“大梦唤醒”始于甲午战败后,又联系梁启超是维新派重要思想家, “大梦唤 醒”应指维新变法运动。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被瓜分的 危机,这一时期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 将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到了一起。本题选 C 项。 10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胡适与新文化运动。梁启超是广东新会人;李大钊是河北乐亭人,由题干 中这位文化巨匠的籍贯可排除 A、B 两项。陈独秀是中共创始人之一,病逝于 1942 年,故蒋介 石不可能在 1962 年为他写挽联,排除 D 项。胡适深受西方文明影响,学习西方的文化思想, 是新思想的师表,但后来思想逐渐保守,故正确答案为 C 项。 11D 解析:从“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及“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可判断是新文化运动 代表。 12C 解析:从材料“求是学堂”创办的时间可判断,此时的新式教育应该与维新变法有关。从“求 是学堂”培养“既通西学,又切时务”的人才,可判断 C 项正确。宣告了安徽文人苦读经书以 求仕途道路的封闭是在 1905 年科举制被废除;培养了近代人才,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是 洋务运动时期新式教育的作用;致力于传播民主革命思想,是辛亥革命时期新式教育的目的。 故正确答案是 C 项。 二、非选择题 13(1)。要义:重教化,重仁义。(6 分,各 2 分) (2)儒家思想的内涵和当时中国的国情;伏尔泰所处的时代以及个人立场与愿望;耶稣会士传播 环节及其影响。(6 分,各 2 分) (3)维新派认为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三纲五常”与西方的法律精神是一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