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1-淤血肝,急诊超声_第1页
学习笔记1-淤血肝,急诊超声_第2页
学习笔记1-淤血肝,急诊超声_第3页
学习笔记1-淤血肝,急诊超声_第4页
学习笔记1-淤血肝,急诊超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挫伤较轻微,仅见实质性脏器局部回声增粗、增高或不均匀性改变,考虑与外伤相关; 挫裂伤包括挫伤和裂伤,即:既有实质回声改变又有包膜的破裂;即真性破裂。 破裂个人理解应该是挫裂伤的俗称。 血肿实质内部破裂,病变处实质见无回声区或包膜下无回声(前者实质内血肿, 后者包膜下血肿;注:新鲜血肿多呈高回声) 。 总之平时我是这样报的:无积液的,单报挫伤、血肿;有积液的,脏器回声有变化的, 报*脏器挫裂伤、 *脏器血肿;腹腔积液另报。 -一己之见 关于脾破裂 学到了很多。早期脾破裂超声图象不一定典型,破裂口的位置,裂口的大小,肠气的干扰等影响,有时不一定能看到明显的低回声区,即出血点 或破裂口,不一定看得到包膜下的积血,但是由于血窦的开放,脾脏体积都会肿大,伴随腹腔、盆腔少中量积液,这时候要高度警惕脾破裂可能, 如果等到脾脏被大量血液遮挡显示不清时,病人早就休克了。 淤血肝 1. 病因淤血性肝肿大是右心衰竭、心包积液的重要病征。较常见的病因有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三尖瓣返流,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肺源性心及缩窄性心包炎等。 2. 病理由于以上疾病导致右心扩大,右房压力增高,下腔静脉压力也增高,从而造成没有静脉瓣的肝静脉回流受阻, 导致肝静脉压力进一步增高,静脉扩张。同时,右心衰竭导致肝细胞缺氧,萎缩,网状支架塌陷、坏死,纤维组织增生, 结果为肝功失常,肝小叶纤维化,最终导致心源性肝硬化。 3. 临床淤血肝患者常有右上腹胀,疼痛等症状,同时心衰症状也较明显。临床查体会发现肝大,压痛,质地较软, 有充实饱满感,肝颈返流实验阳性。 4. 声像图表现淤血肝声像图表现较典型,肝脏体积略增大 ,被膜光整。肝脏回声均匀,肝静脉各级分支显示清晰, 衬托出肝脏透声增强,而回声则减低,三支肝静脉增宽,分别超过 10mm,下腔静脉增宽2.0cm 5.脾大 6.腹水 7.右房大 8.三尖瓣返流 再补充一点,有时可出现窦后性门脉高压,表现为门静脉周期性短暂性返流 脾大 右房大 0 FNH(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即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是一 种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较少见,多好 发于年轻女性,但与口服避孕药无关。FNH 是仅次于海绵状肝血管瘤的第二位肝脏良性肿瘤, 表现为肝脏内界限分明的结节,一般小于 5cm。在结节切面中有特征性的中央性星型瘢痕, 自纤维化轴心区向周围呈纤维索状,形如舵轮。中央瘢痕含有增生的胆小管和肝动脉, 但无门静脉。本病多发于 4050 岁,90%为女性患者。该病发病机理不太明确, 曾认为与口服避孕药有关,但发现不少病例无服药史,而认为可能与错构过程、 局灶性损伤、血管功能不全有关。也有认为由于动脉对局部肝实质灌注过多, 从而导致继发性肝细胞增生。大多数病人无明显自觉症状,常在影像检查或其他疾病剖腹手术时无意被发现。 鉴别诊断: 需与其鉴别的肿瘤包括肝细胞肝癌(HCC)、血管瘤及少见的肝纤维板层样肝癌(FLHCC)、肝腺瘤等。 与 HCC 鉴别要点: (1) HCC 主要由肝动脉供血, 早期强化, 但其强化特征为“早进早出”, 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大多数病灶为低密度,界限一般清楚;FNH 为除中心瘢痕外均匀显著强化,界限往往不清或欠清, 门脉期和延迟期 扫描病灶为稍高密度或等密度。(2) 较大的 HCC 病灶强化往往不均匀, 因为其中心往往发生坏死 , 而 FNH 病灶除中心瘢痕外, 病灶的强化均匀一致, 且瘢痕的有无和病灶的大小无关。 (3) HCC 动脉期扫描有时可见到供血动脉, 较细小, 但显示几率低且多位于周边。 (4) 中心显示瘢痕以及瘢痕的延迟强化高度提示 FNH 的诊断, (5)包膜的出现则高度提示 HCC 的诊断 与血管瘤鉴别要点3:典型的血管瘤增强特点为早期从周边开始呈结节状或环形强化, 逐渐向中心扩展, 延迟期等密度或高密度充填。 而 FNH 的强化方式为中心向四周弥散且均匀一致, 两者不难鉴别。但也有少数不典型的血管瘤, 在动脉期扫描中明显强化呈高密度, 而 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中为等密度, 这和 FNH 难以鉴别。MRI 的检查有利于两者的鉴别;肝腺瘤为肝内少见的良性肿瘤,女性多见, 与口服 避孕药有关,其具有出血和恶性变的倾向, 主张手术治疗 。腺瘤常可显示包膜,血供丰富, 在螺旋 CT 多期扫描中的 CT 表现和 FNH 相似,两者的鉴别有时比较困难。99m Tc 胶体硫核素扫 描, 如病灶内有浓聚, 可提示 FNH 的诊断 ;另外 FNH 还需与较少见的肝纤维板层样肝癌(FLHCC) 鉴别。FLHCC 也可无肝硬化,并可见 病灶中央低密度瘢痕区,但部分 FLHCC 病灶平扫可见钙化 , 增强后无明显特征, 与 FNH 强化特征不同。 临床鉴别要点 主要是跟肝细胞癌(HCC)的鉴别,对下一步治疗方案有决定性的意义。除了影像学检查( CT,MRI、造影彩超)以外,病史, 乙肝三系,HBV-DNA,肿瘤标记物(AFP ),穿刺活检都是重要的诊断手段,其中活检病理是金标准。 恶变及治疗 目前 FNH 尚无发生恶变的报道。鉴于纤维板层型肝细胞癌有时会呈现类 FNH 样瘢痕,因此,对疑有 FNH 癌变的病例应首先 排除纤维板层型 HCC 和高分化 HCC 的可能性。对大于 5cm,进行性增大的 FNH,建议手术治疗,方式为规则肝叶或肝段切除,标本 送病理。 观察图像似乎肿物 之外的肝组织回声增粗,结合肿物内部的血流丰富且为高阻,考虑肝 Ca,良性的不会出现这么高的阻力。 呈环状血流 ,血流阻力偏高,暂不做良性考虑,应该是占位性病变吧 、 先考虑 FNH(几年前做过一类似者,肝脏实性包块,大小约 8cmX7cm,建议上级医院检查,一知名三甲医院增强 CT 考虑原发性肝 Ca,术后病理 FNH) ; 2、肝海绵状血管瘤? 3、错构瘤? 4、肝腺瘤大多体积较小,边界清楚规整,常可见完整包膜反射。 (血中雌激素水平增高) 胸腔积液 首先看它涉及几条线(腋前、中、后线,肩胛下角线,后正中线) ,再看涉及几个肋间,一般小于 3CM 为微量,少于 5CM 为少量,5-8CM 为 中量,大于 8CM 为大量 飞鸟征很漂亮,是属于正常的声像图。 “飞鸟 ”征:PV+IVC+GB,其中 PV 右支是鸟的头、PV 主干是鸟的身子、IVC 和 GB 是鸟的两个翅 膀。 考虑血块可能。占位以实行为主,也很少见有这么大的团块状絮状回声,且就这幅图来看,与膀胱壁没有必要的连接;腰椎手术要导尿,也 就是要插尿管滴,呵呵。 输尿管膀胱壁段 Ca? 输尿管 膀胱壁段 Ca? 诊断:子宫内膜癌(又称子宫体癌) ,子宫周边膀胱、直肠受侵犯,腹腔脏器转移肝,腹水 腹部出现多部位占位,首先判断那是原发灶,那是转移灶,此病例考虑原发灶为子宫体癌,转移的子宫的肿瘤我很少听说。直接的浆肌层浸润生 长,侵犯与子宫相邻的脏器,临床有阴道排液、疼痛、出血,但临床大多见于 50 岁以上妇女。 腹部出现多部位占位,比较常见的是库肯勃瘤这类情况,腹腔脏器肿瘤转移至卵巢,常见胃肠道肿瘤。 肝硬化 主要是看声像下缘角变钝 回声增强,光点粗,肝静脉变细变窄 等 难以鉴别的时候要看肝表面 肝硬化的肝表面呈锯齿状改变 我的导师告诉我们一个非常有用的办法 就是用高频探头观察肝表面 可见肝表面不平整 碰到硬化结节 就更有底气这样下了 肝实质弥漫性病变 回声一般增强,光点粗,记得要结合临床病史 如果患者有明显脂肪肝声像 又有肝炎,但是光点粗 我的老师说要报肝实质弥漫性病变 呵呵 我私人一般在后面会同时加上脂肪肝 淤血肝肯定是首先有右心衰病史 然后肝静脉明显增宽 肝实质还是低 有些大医院不下淤血肝这个诊断 就直接报肝静脉增宽 因为那里的临床医生很牛 X,会分析嘛 有些医院会报淤血肝 因为临床医生水平 有时确实需要明确的超声诊断 以上是个人愚见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请高手继续指点 腹主动脉 夹层 患者突然下腹部疼痛来就诊,血压有偏高,100/150,超声检查腹部血管,腹主动脉上段内径都是正常的,横隔断内径 19mm,左叶下缘段 16mm,开口处内径 13mm,分叉处内径 10mm,于腹主动脉开口处见一条索状回声,长约 49mm,如下图所示, (有一张横切的图未保存) 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90%病人首发症状为突然发生的、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剧烈腹痛,呈刺痛、撕裂样或刀割样疼痛 您好:我父亲今年 61 周岁,08 年 2 月 10 号查出(2 月 7 号开始痛)腹主动脉夹层 动脉瘤 腹部探查结果:腹主动脉上段内径 21 毫米,内可见一光带漂浮,将腹主动脉分成真 假两腔,向上自腹主动脉腹腔干下方 15 毫米,向下延至左髋总动脉,右髋总动脉显 不清。(髋字有误) 我想请问专家,我父亲病情已经非常严重吗,该怎么治疗,费用多少? 我看到一文章如下:正常成人腹主动脉的直径为 1.6cm2.0cm ,当腹主动脉 扩张膨胀至 2cm 以上时,即可诊断为腹主动脉瘤。据统计,瘤体直径增大到 7cm 以上时,死亡率可高达 7080。在诊断为腹主动脉瘤而未手术的病人 中,1 年内因腹主动脉瘤破裂而死亡者约为 15, 2 年内约为 30,5 年内 约为 60%,8 年后无一例存活。直径5mm,PV8mm), 血流量增加。但肿块内无明显血流信号,其周围和实质内血管显示受压、走行变异似环绕瘤体而行,有时呈“火焰状” 血流。 5 脾转移性肿瘤 脾脏肿大,正常大或不同程度增大,形态不规则, 内见一个或数个结节状异常回声,边界尚清楚,内部回声强弱不等分布不均匀, 典型的呈“牛眼征”, 周围有声晕,肿块周边及瘤体内可见鲜明的血流信号, 有的呈束状血流,但不如肝内浸润性病灶血供丰富,病检以肺癌、食道癌、胃癌转移性腺癌多见 该患者脾脏内肿块呈单发实性,占位效应明显,膨胀性生长致脾脏部分形态失常, 彩色显示有穿支动脉供血,虽然患者有明显的外伤史,但还是考虑脾脏恶性肿瘤多些,尤其淋巴肉瘤类或转移瘤! 腹部探头看脾脏没有多大问题,想起“dingxiangyuan120“战友用高频探头观察脾破裂,实践一下,脾脏的上半部分回升偏高 如今的破裂送医院都很及时,此时,刚刚流出的血液大多会凝结, 所以我们看到的多是高会上为主。此时破裂的脾脏就像被粘合了一样。 但是,如果脾脏不均匀,仍然考虑脾破裂。如果血压下降,贫血,则剖腹探查。 上极脾包膜下血肿脾脏表面与胸壁之间,见到一扁长形无回声,内见细小微弱回声, 此处包膜线不完整;上极脾实质回声增粗、增高,佐证脾损伤。 考虑上极脾被膜破裂,并包膜下血肿。 手术时发现脾脏上半部基本断裂,出血 2000 多毫升 发此贴目的在于提醒自己及战友们影像诊断有时候与最终的病理结果差距挺大的, 本例脾破裂已经很严重,为什么我们的超声表现不是很明显?有经验的战友指导一下 版主不好意思,做备份还需要您提醒 以前我们上夜班的时候也碰到过一例这样的病例。 患儿被家里的牛用角顶起来再摔到地上。神志清,腹腔穿刺抽出极少量积液。我当时也是很仔细的看脾脏 也没有什么很明显的改变,脾周也没有积液,就是局部脾组织会是有一丁点不一样(不仔细看还看不出来) , 就报了“脾脏局部回声欠均,未排挫伤”结果病人晚上 9 点多做的 B 超,凌晨 12 点左右就听送检的护士说 患儿已经神志不清,急上了手术台了。手术结果是脾脏破裂。 想起来我还后怕不已,幸好当初报了“未排挫伤”,要不被人笑话还是小事,要是出了事打官司就不得了了 患者男性,年龄 48 岁,因左腰部疼痛两天就诊。 0 追问病史,几天前曾发热两天。 0 脐上约 1cm 水平横切: 0 海绵肾 海绵肾:为肾髓质集合管呈囊状扩张,外观像海绵,因而得名。病理上 79%病例系双肾病变, 每个肾脏有 1 个至数个乳头受累,只有一侧肾脏而且只限 1 个锥体有病变者少见。 声像图特征:肾锥体内呈分布一致的高回声区,呈反射状排列。这是集合管囊腔较小,形成大量的反射界面, 内部可有成簇的小结石形成(在乳头区呈放射状排列)所以呈高回声,而没有无回声区的囊腔显示。 肾皮质回声均匀,肾脏大小接近正常。 诊断与鉴别诊断:在肾脏内可见肾锥体呈一致的高回声区,放射状排列,无囊强回声显示,此为诊断本病的依据。 需与肾乳头坏死和多囊肾相鉴别。肾乳头坏死极为少见,且声像图上无高回声区呈放射状排列的肾锥体,容易鉴别。 2 年前的一个漏诊病例,偶然翻到图片时想起。患者摔伤后半小时就诊,左上腹痛剧烈,腹膜刺激征阳性,急诊超声检查发现盆腔少量积液,肝脾 双肾及胰头及胰体未见异常,胰尾显示不清。患者 12 小时后 B 超复查:见左肾上极破裂及肾周血肿(图 1) ;胃肠涨气明显,平卧位胰腺显示不 清,右侧卧位 60-90探查,见胰腺体、尾交界处包膜连续性完全中断,胰体、尾处断裂,断开处及胰腺周围均见液性暗区(图 2) 。B 超声诊断: 胰体、尾破裂伤并胰腺内及胰周血肿,左肾破裂并肾周血肿。患者转上级医院手术证实。 0 其实,我想说的是:1.腹部实质性内脏损伤早期有时超声检查并无异常,短时间内复查是有必要的。 2.胰腺损伤往往由于腹痛导致胃肠涨气,平卧位和左侧卧位胰腺显示不理想,右侧卧位有时会获得清晰的图像, 图 2 就是右侧卧位时的胰腺图像。 脾脏肿大,内见多个圆形脾脏增大,脾内探及多个极低回声圆形结节,结节内探及分支状血流信号,最大流速约 115cm/s。 腹腔内也探及多个肿大的淋巴结。 考虑脾恶性淋巴瘤 低回声暗区,内见条状血流信号。腹主动脉周围亦见多个圆形低回声暗区。考虑:恶性淋巴瘤。 我曾见过一例类似的患者,最终的病理结果是上皮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脾侵润 直接诊断淋巴瘤,需慎重,不知道是否有颈部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希望楼主能够提供更多的病史及临床信息。 如果这个病例我会报:脾内多发占位性病变(考虑:转移来源) ,建议:进一步检查 期待病理结果支持 gaosongying(高宋英?)的一半说法! 我也会这样下诊断:脾脏肿大并多发实性占位病变(脾恶性淋巴瘤可能) ,建议进一步检查。 依据:脾脏增大,形态失常;占位呈多发的类圆形低回声区,边界清晰,边缘整齐,无明显包膜回声,后方无增强效应,较大者 4137mm,较小 者呈点状低回声,部分似有融合略呈分叶状(第二幅图) ;CDFI 示病灶内及周边血流色彩丰富(楼主应该打一个频谱,是否呈搏动性动脉血供) ; 多普勒示脾门区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增大,达 1.15m/s;腹腔淋巴结肿大。楼主还应该看看肝脏! 是否转移就不好说,但不像!因楼主没提供内部及周边是否是动、静脉血流还是只是动脉血流等等。 急性阑尾炎发生后,不同发展阶段呈不同的病理变化,随之亦产生相应的声像图改变。 3.1 阑尾增粗 正常阑尾因其声特性阻抗与周围组织接近而不显示,当发生本病时,阑尾壁炎性充血水肿、阑尾腔扩张积液时,声像图显示为一具 有盲端的低回声管状结构,直径在 6mm 以上。阑尾增粗不均匀,少数为基底部增粗明显,多数为盲端增粗明显,使阑尾呈杆状改变。 阑尾增粗的程度与病变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r=0.53,P0.01)。统计结果还表明单纯性阑尾炎与化脓性和坏疽性阑尾炎比较,阑尾直 径有显著性差异(P0.01)。化脓性与坏疽性测值无显著性差异。 3.2 “靶环征”或“ 同心圆征” 其特点是中央呈无回声暗区,周围有一层强回声的粘膜环,再外层为肠壁肌层的低回声环。用探头做逐步加压法观察,“靶环征”或 “同心圆征”不消失或变形。 3.3 阑尾壁不均匀性增厚,粘膜层的强回声消失 阑尾炎发生后,由粘膜向浆膜逐渐扩展,各层均有水肿或炎性细胞浸润,使阑尾壁增厚2mm。外层亮线代表浆膜层,中层低回声 为水肿的肌层,内层亮线代表粘膜层。后者常较模糊或不连续,有可能系粘膜溃烂所致。 3.4 阑尾的活动度及可变性降低或消失 少数单纯性阑尾炎在动态观察中可见缓慢“卷曲” 、“再放松” 现象,而化脓性和坏疽性阑尾炎多表现为“僵硬”,局部探头加压,病人感 到明显疼痛。 3.5 阑尾积液 正常人的阑尾每天分泌多达 2ml 的透明液体,液体内含有粘蛋白、淀粉酶和蛋白水解酶(由细菌产生),肠内外压力差至少 10cmH2O(盲肠腔内压 5cmH2O,阑尾腔内压 1525cmH2O),使液体从阑尾腔内流向盲肠2。而正常人的阑尾腔内容积大约为 1ml3 。根据 Laplace 法则,由于阑尾壁的伸延性有限,阑尾腔内压会迅速增高4,使得即使阑尾腔内不足 0.5ml 的滞留分泌物 也会导致 45mmHg 左右的腔内压 5。而梗阻和肠源性感染是导致阑尾炎最主要的两种致病原因。梗阻与感染导致阑尾腔内压迅速升 高使阑尾急性炎症时在数小时内即可穿孔。阑尾积液多见于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单纯性阑尾炎中少见,差异有显著性(P0.01)。 3.6 阑尾周围暗带环绕 暗带由浆膜外聚积的炎性渗出物所形成,宽度可为线样至 5mm 不等,宽窄不一,多以阑尾盲端周围暗区较宽。统计学分析表明, 暗带的出现率及宽度与病变程度有关,单纯性与化脓性及坏疽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阑尾的血液供应由回-结肠动脉分支供 应,这些血管分支的位置在末端回肠后附近,从阑尾基底部进入阑尾系膜,在此处,再行分支并与盲肠动脉分支吻合。阑尾动脉沿阑尾 系膜游离缘至阑尾末端时贴近阑尾壁走行2。因为阑尾动脉是末梢动脉,这种动脉的解剖学走行特点增加了缺血性改变的可能性, 阑尾末端很有可能是急性阑尾炎的好发部位。所以在一些发病时间较短的单纯性阑尾炎中,声像图仅表现为阑尾盲端局限性肿大,周围 包绕少量暗区,呈一“蘑菇帽”状。这与组织病理学业已证实的急性阑尾炎最初以远侧 1/3 更显著6相符,因而可认为急性阑尾炎早期 有时可能只显示为盲端的变化。 3.7 彩色多普勒所见 阑尾未穿孔时,CDFI 可显示星点状、棒状血流信号沿增厚的阑尾管壁分布,频谱多普勒测得:Vmax=0.210.33m/s,管壁的血流 信号增加;穿孔后,形成阑尾脓肿或腹盆腔积液时,CDFI 显示血流信号较微弱或几乎未显示血流信号。 3.8 间接征象 阑尾粪石是阑尾腔阻塞的重要原因;盆腔和/或腹腔积液见于炎症严重或发生穿孔者,此时应与急性盆腔炎等疾病鉴别。阑尾区混合 性肿块,炎症被大网膜和周围组织包裹粘连,形成炎性肿块;或是阑尾穿孔局限于右下腹形成阑尾周围脓肿。此时上述阑尾炎征象多不 显示,表现为阑尾区一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肿块,边界较清楚,内部回声不均质,尤其脓肿的回声更杂乱不均,但单从声像图表现尚难 确实有无穿孔。盲肠积液积气扩张系肠麻痹或炎症波及所致,多见于化脓性和坏疽性阑尾炎,常伴有阑尾积液。“超声麦氏征”即显示阑 尾时用探头加压检验有无压痛,意义在于能更准确地判定是否系阑尾的压痛,对位置变异的阑尾尤有价值。 结果表明,急性阑尾炎具有一系列特征性声像图表现,超声检查对右下腹疼痛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可推测病变的病理类型和严 重程度,协助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和确定手术方案,还可推测阑尾末端很有可能是急性阑尾炎的好发部位,应列为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患者女,22 岁,右下腹疼痛,临床诊断为阑尾炎。 超声示右下腹可探及一长盲管状回声,范围约 9.6x1.5x1.3cm,横切面呈同心圆征, CDFI 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并其内见团块状粪石强回声。 超声特异征象小聚会,可是花了我心血的啦,我想通了,一生不过一百年,不把分看重了,看重的是这里的学习氛围,看重的是这里的 公平制度。 1、牛眼征转移 CA,套筒征肠套叠,蜂窝征葡萄胎,火海征甲亢,甲肿,假肾征肠道肿瘤,鱼刺征肠梗阻,鼠尾征胆管 CA,海鸥征皮肤上腺肿瘤; 2、看多 8:两肾纵轴呈八字形排列,两肾上端中正中线 3.8cm,肾皮质 0.5-0.8cm,肾长轴长度不小于 8cm;肾下垂 80发生在右侧, 肾肿瘤 80以上是恶性,高血压病人看病时 80临床医生要你看肾上腺; 本帖最后由 渴求知 于 2012-4-11 21:34 编辑 阑尾炎 lanwei3.jpg (31.92 KB, 下载次数: 3) lanwei2.jpg (33.53 KB, 下载次数: 0) lanwei1.jpg (34.88 KB, 下载次数: 0) 本帖最后由 渴求知 于 2012-4-8 22:00 编辑 阑尾旁囊样结构是是么?穿孔?右髂窝少量积液 阑尾壁回声连续性中断,支持阑尾穿孔;期待随访结果 lanwei2.jpg (33.97 KB, 下载次数: 0) 阑尾寻找 003:判断回盲部。 小肠结肠的区别一般用低频探头初步区分,高频探头根据结肠袋、小肠皱襞结构进而确定。 建议用低频探头经常去体会一下结肠的 M 型结构,以后你对结肠就很有感觉了。 当确定结肠后,就要判断其起始端也就是盲肠了,可以根据解剖学顺序位置小肠大肠方向判断升结肠,其靠小肠末的 M 下端就是盲肠, 或根据结肠直肠连接端关系,相对立的 M 下端就是盲肠。 盲结肠没有明显分界,其之表现为升结肠下端较大的下端圆钝的盲袋装结构,其特征性结构就是回盲瓣了。 国内早期有学者就对此有所研究,主要是用灌肠法观察回盲瓣结构。本人对此的看法是此作为科研是可以的,但作为临床实际的判断应 用价值我却不敢恭维,现实是这样的:一个这样的检查要动用多少时间以及准备工作啊。当然这是一个接近尸体解剖和人体实际较相符 合的真性回盲瓣结构。 而本人要探讨的是超声检查实时状态下的回盲瓣结构,实时状态下的回盲部回盲瓣结构是我们临床常规检查状态下回盲瓣表现的特征性 结构,此仍然可以表现出一定的表现 以下引用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09 年 1 期的图片 1# dr.wwl 当然此种回盲瓣结构我觉得只能叫做回盲瓣超声结构,或者您有更好的描述名称,也就是说它是在超声实时检查下发生在回盲瓣区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