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源县水利改革发展情况调研报告_第1页
富源县水利改革发展情况调研报告_第2页
富源县水利改革发展情况调研报告_第3页
富源县水利改革发展情况调研报告_第4页
富源县水利改革发展情况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富源县水利改革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 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 视水利建设,在作出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之后,又 及时召开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对今后水利改革发展作出重要 战略部署,把水利工作摆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 置。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省、市也相继提出加快实施“兴水 强滇” 、“兴 水强市”战略的决定。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 精神,县委、县人民政府拟出台中共富源县委富源县人民政 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为使决定能制定符合 富源县情、水情,并能切实推动富源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的 水利工作目标、措施,同时根据曲靖市水务局关于对全市水 务改革发展工作进行调研的通知精神,富源县水务局对富 源水利改革发展工作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 告如下: 一、 水资源开发利用及水利设施现状 我县属珠江流域南、北盘江水系。主要有块泽河、黄泥 河、嘉河、丕德河、水城河、篆长河、木浪河七条河流。水资 源总量 22.24 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 16.04 亿立方米,地下 水 6.2 亿立方米。已开发利用水量 1.41 亿立方米,开发利用 率 6.3%,低于全市 12%的平均水平。正常年供水能力 1.2 亿 - 2 - 立方米,正常年需水量 2.7 亿立方米,年缺水量为 1.5 亿立方 米,其中生活缺水量达 1500 万立方米,农田灌溉缺水量达 9000 万立方米,工业缺水量达 4500 万立方米。截止 2010 年 年底,全县共建成水利工程 9264 件,其中:中型水库 3 件,小 (一)型水库 13 件,小(二)型水库 34 件,小塘坝 101 件,小 水窖 8114 口,小水池 582 个,管引工程 421 件。蓄水工程总 库容达 11046 万立方米,年供水能力达 1.2 亿立方米。有效 灌溉面积达到 23.26 万亩,有效灌溉率为 14.8%。已解决农村 饮水安全 45.26 万人,初步建立集镇自来水厂 12 个,供水人 口 18.08 万人。 二、十一五水利改革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十一五” 期 间,富源 县根据“抢抓机遇搞建设,深化改革 促发展,强化管理增效益”的水利发展 总体思路,按照科学发 展观要求,坚持以改革为动力,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 力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粮食稳定增产的目标, 以新建水源工程、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水土流失 治理为重点,全面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使全县水利建设 快速发展,呈现出“ 投入加大、步伐加快、管理加强、服务提 升” 的良好态势。 一一一 抢抓机遇,大力开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十一五” 期 间,富源 县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 发、中央 扩大内需等机遇,以提高供水保障能力,最大限度地改善农 - 3 - 业生产条件和农村饮水安全为目标,全面加强水利基础设施 建设。不论水利建设投资、规模、效益,都创历史新高。五年 间,全县共完成水利总投资 6.65 亿元,是“十五” 投资 1.69 亿 元的 3.9 倍,主要完成了石坝中型水库和白马、红石岩、社安 河、大格、吉克、二道沟、铁厂、后河 8 座小(一)型水库除险 加固工程,扩建茂兰小(一)型水库,新建松毛林、西流水、戈 多 3 座小(二)型水库,新建新寨、黄竹小塘坝 2 座;开工建设 洞上中型水库,已完成枢纽工程,正在进行配套工程建设;初 步完成了县城东门河、西门河防洪工程,治河长度 3.54 公里。 共新建、加固水利工程 3426 件(个),蓄水工程总库容达到 11046 万立方米,解决了 24.8 万人饮水安全;完成水土流失 综合治理 185 平方公里,其中,珠治工程块泽河项目区迤德 黑、老厂、岔河、大格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 29.96 平 方公里;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 17.86 万亩。 一一一 迎难而上,多方筹集水利建设资金 富源县是贫困县,曾被列为国家“八七” 扶贫攻坚县、扶 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云南省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试点县。 近年来由于煤炭产业的发展,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加快,但因 过去基础薄弱,交通、教育等设施建设欠账较多,百业待举 就显得财政支出压力较大。尽管如此,县委、政府仍然想方 设法加大水利建设的投入,在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资金支 持的同时,引导企业、单位等社会投资建水利,鼓励群众投 - 4 - 工、投劳、集资建水利,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多元 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水利投融资机制。正是通过这些有效 的融资方式,确保我县水利投资逐年增长。2006 年至 2010 年,全县水利建设投资分别为 5124 万元、13722 万元、14884 万元、15870 万元、16900 万元,分别增长 168%、%、%、%。 在“ 十一五” 期间的水利建 设总投资中, 县乡财政投入 20170.52 万元,占 34 %;企业捐资 1865.6 万元,占 3 %;群 众自筹资金和投劳折币 3255.42 万元,占 5 %。 (三)积极探索,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 为保障水利工程安全良性运行,我县分类推进水利工程 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一是改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我县于 2005 年 6 月,按照国家和省、市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 意见和方案,完成了全县小(一)型及以上水库工程管理单位 的改革任务,基本建立了符合富源县情、水情的水利工程管 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二是积极探索和改革农村小型水利工程 管理体制。为解决农村小型水利设施有人用、无人管、效益 低的问题,我县于 2006 年 9 月以富村镇黄土坡村、大河镇庵 子冲村为试点,在全市率先推行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之后 以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基本烟(农)田工程为重点,全面推行 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模式。2009 年以来又按照省、市水利部 门的安排和要求,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进行了以明晰工程产 权和转换经营管理方式为核心的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截止目 - 5 - 前,全县共完成了 6251 件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资产评估、产 权界定及工程产权登记申请工作。在完成清产核资和明晰工 程产权的基础上转换经营管理方式,最终采用委托管理、农 户自行管理等形式对工程进行管理,其中采用委托管理的工 程 514 件,采用农户自行管理的小微型工程 5559 件。 (一一 开拓创新,深化水利体制改革 一是进行水价改革,通过举行水价听证会听取各方面意 见后,按照政策报批了小(一)型以上水库和乡镇供水工程新 水价。改革采取“一次听 证,两步到位”的方法,分两步对县境 内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进行调整。目前已初步建立起适应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促进节约用水和水资源的可持 续利用的水价机制。二是成功进行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结 合本县实际,创造性地实施“民办公助 ”、“矿村共建”等水利投 融资政策,改过去单纯依靠政府财政投入建水利的一元化投 资格局为政府、企业、群众其同出资建水利的多元化投资格 局。 三、水利改革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 通过近年的努力,我县水利工作虽取得一定成绩,但全 县水利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需求还 存在一定差距。同时,管理体制、机构、人员方面存在的问题, 也从一定程度影响我县水利事业的发展。 (一)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水利基础设施仍然薄弱。 - 6 - 干旱缺水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按全县社 会经济发展要求,初步预测,全县每年缺水约 1.5 亿立方米, 其中生活缺水量达 1500 万立方米,农田灌溉缺水量达 9000 万立方米,工业缺水量达 4500 万立方米。全县尚有 30 多万 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自来水普及率仅为 54%。特别是 2010 年全县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造成县城和 7 个集镇及 农村 304 个自然村 32.42 万人不同程度的饮用水困难,暴露 出我县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二是洪涝灾害仍然威胁着 经济社会发展,防洪体系建设任务仍很艰巨。由于河道堤防 大多数未能全面规划、全面治理,已治理的山区河道标准不 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三是现有水利基础设施尚不 完善,工程性、水质性和资源性缺水并存。目前全县尚有小 (二)型病险水库 24 件未得到处理,工程防洪标准和供水能 力较低,安全设施配套程度差,已成为防洪工程体系的薄弱 环节。四是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没有得到有效 遏制。目前全县水土流失面积为 1479.3 万平方公里,占全县 国土面积的 48.53%。其中轻度流失面积 1151.7 平方公里,中 度流失面积 263.73 平方公里,强度流失面积 62.17 平方公里, 极强度流失面积 1.71 平方公里。五是蓄水工程渠系不配套, 效益得不到发挥。 (二)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粗放,不能充分发挥效益 一是部份工程老化失修,难以继续使用,造成农村饮水 - 7 - 返困。二是重建轻管,长期以来形成以建设工程项目为主, 忽视管理机制创新。三是用水户缴纳水费意识淡薄,导致有 的安全饮水工程没有专职管护人员和无维修经费而影响工 程运行。 (三)水利专技人员缺乏,难以适应当前水利工作需要 目前县水务局事多人少,专技人员严重不足,与当前水 利工作任务不相适应,各乡镇水务所技术骨干更缺乏。 (四)县、乡水利系统管理体制不顺,影响水利工作有效 开展。 目前,全市各县对乡镇水务所管理体制不统一,有的由 水务局直管,有的由县水务局和所在乡镇双重管理,而富源 县水务局对乡镇水务所只有业务指导关系。由于人事权在各 乡镇党委,县水务局对乡镇水务所专技人员的调整和招考没 有决定权,而乡镇又没有利用有限的编制招考所需水利专业 技术人员,造成各乡镇水务所技术骨干缺乏,水利系统内人 员难以合理流动,工作难以开展。 四、两个决定的学习贯彻情况 两个决定出台以来,县水务局高度重视,及时组织全局 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局领导班子成员多 次召开会议,就如何贯彻落实两个决定精神,抓住机遇加 快富源水利改革发展进行讨论研究。局领导积极主动多次找 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汇报,争取县委政府对水利工 - 8 - 作的重 视 和支持。在此基础上,县委顾书记、县政府陈县长 都分别到县水务局进行调研,详细了解我县水利发展的现状、 存在 问题 及发展趋势。县水务局针对我县水利发展的现状和 存在 问题 ,草拟了中共富源县委富源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 全县 水利改革 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决定已上报 县人民政府,待县委、县人民政府讨论通过后印发实施。 决 定紧紧围绕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加快实施“兴水强滇” 的战略部署,结合富源水利工作实际,明确了我县今后五年 的水利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 配套措施。 五、2011 年 1-6 月水利建设情况 今年以来,富源县水务局认真按照县委政府年初确定的 水利工作目标任务,在坚持抓好防汛抗旱、水政执法、水资 源管理、水土保持等水利日常工作的基础上,以强化安全生 产、加快建设进度、加强质量管理为重点,全力推进重点水 利工程建设。全县 1-6 月投资 3779 万元,建设完成各类农田 水利工程 360 件。 (一)重点工程建设情况 洞上水库枢纽工程已完工,主坝、输水隧洞及溢洪道工 程正进行扫尾,主干渠完成总工程量的 70%,水情测报、道 路工程正紧张施工,1-7 月共完成投资 1400 万元;四件小(一) 型水库险险加固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计划 10 月份全面完 - 9 - 成工程建设任务,争取年内通过竣工验收;8 件小(二)型水库 除险加固工程设备、人员都已进场,施工道路整修完毕,除 雅宗水库受群众干扰、阻挠,输电线路未架通外,其余工程 输电线路都已架通,但都未通电。计划 8 月初通电,全面进 入主体工程施工。2011 年安全饮水项目目前正开展前期工作, 县级实施方案已于 7 月 21 日经市水务局审查,各乡镇实施 方案已基本编写完成。 (二)前期工作开展情况 拟建岔河中型水库项目建议书已批复,库区实物调查已 结束;可研已经省水利厅审查,待省发改委审查批复;地质灾 害评价已经省国土资源厅审查,目前正开展林地勘测、土地 勘界、环评、水保、矿产压覆等专题报告的编制及上报审查 工作。拟建牛耳箐小(一)型水库可研已经市级审批,并报省 发改委评审通过;水资源论证、水土保持方案和环境影响评 价等专题报告也分别获相关部门批复,目前正在开展水库工 程初步设计、土地勘测定界和使用林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 工作。拟建小老厂小(一)型水库可研、初设已经市级审批, 待省级复核;拟建迤启、额苏、细米德、阿汪 4 件小(一)型水 库野外测量工作已完成,地勘已结束,目前正在编制可研报 告。大熟地、响水沟、箐门前、竹箐 4 件小(二)型病险水库除 险加固工程已按照市级审查意见完成初步设计修改上报,卫 东、借红等 8 件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测量及地勘 - 10 - 工作已完成,进入安全鉴定阶段。 六、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紧紧抓住机遇,以中央加快水 利改革发展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 兴水强滇” 、“兴水强 市” 战 略决定,把水利建设作为全县基 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 域,千方百计加大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争用五致 十年的时间,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 (一)大力开展新建水源工程建设。 “十二五” 期间水源工 程规划主要以生活供水、农田灌溉为主的水利工程,新建岔 河中型水库 1 件,新建小老厂、牛耳箐、细米德、迤启、阿汪、 鸡河、额苏小(一)型水库 7 件;具备工程建设条件且工程效 益显著的规划新建桂花、牛额等 10 件小(二)水库和新建小 塘坝 10 件,新增总库容 3174 万立方米,新增蓄水能力 3800 万立方米,总投资 6.5 亿元。 (二)扎实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一是计划投资 1.89 亿元,规划建设 576 个自然村的安全饮水工程,解决 27 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二是完善县城和部分集镇供水工程建 设,县城供水水源调整为洞上水库供水,年供水量 2810 万立 方米;规划对竹园、大河、营上、墨红、古敢共 5 个乡镇集镇 供水工程进行更新改造;三是依托改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 延伸和兼顾农田灌溉,完善水处理厂工程和配水管网建设, 实现农村水利管网化、现代化,既可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又 - 11 - 可以解决农田灌溉。 (三)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规划珠江流域内块择河、 黄泥河、嘉河等支流所划分的重点治理区以小流域为单元进 行综合治理,计划投资 5400 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50 平 方公里,到“ 十二五 ”末全县水土流失治理面 积累计达到 1062 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 71.8%。一是以小流域治 理为单元,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90 平方公里。二是以退耕 还林和植树造林为主,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60 平方公里。 三是督促以煤炭、采石、采砂为主的开发建设项目编报水土 保持方案,并按批复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水土保持措施。 (四)完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资 1.2 亿元,完成响水 河中型水库库区补漏工程,迤佐河、迤黑、梨树坪、田边 4 件 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后河小(一)型水库库区补漏工 程,17 件重点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 20 件重点小塘 坝除险加固工程,新蓄水能力 300 万立方米,提高工程防洪 能力,确保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加快河流治理和农田水利建设。一是上报中小河流 治理 3 条 4 段,进入行业规划 3 条 3 段,即黄泥河大河集镇 段、小黄泥河黄泥河集镇段、嘉河后所集镇段河道治理,每 条投资 3000 万元,设计防洪标准达到 20 年一遇洪水标准。 二是做好灌区规划工作,根据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报告, 规划完成新建小型灌区 13 个,改造小型灌区 8 个,新增灌溉 - 12 - 面积 10.02 万亩,改善灌溉面积 5.85 万亩。三是搞好“五小水 利” 工程 规 划。 “十二五 ”期间,全县“五小水利 ”工程规划 29432 件,总投资 3.4 亿,其中:小水窖 22996 口,小水池 5653 个, 小坝塘 195 座,小渠道 517 条,小型排灌站 71 座。 (六)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档案制度建设。以水资源优 化配置、节约和保护为重点,严格执行取水许可、用水定额 管理、水资源费征收、入河排污口管理等管理制度,逐步建 立起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全面提高 水资源管理能力和水平。一是严格实行水资源管理“三条红 线” 制度。通过严格 实行取水许可、用水定 额管理、入河排污 口审批、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促 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开发利用。二是切实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