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思想蕴含心理减压妙方_第1页
佛道思想蕴含心理减压妙方_第2页
佛道思想蕴含心理减压妙方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佛道思想蕴含心理减压妙方 “凡是承认自己压力比较大的人,承认的越多,对佛学思想就越肯定。这两 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是绝对找得到的。如果问他们儒释道三家之中哪一家对缓 解心理压力作用最明显,他们明确地说是佛学思想。” 和记者讲这番话的是杭州师范学院副教授蔡海榕,最近正在为“中国文化背 景下的心理压力管理策略研究”这一研究课题而忙碌着。从传统文化中的佛道儒 三家思想中找到缓解现代人心理压力的妙方,正是他的目标。 为此,他和课题组成员曾先后在北京、南京、杭州、广州等地对四百余人 进行了问卷调查,还对数十人进行了深度访谈。调查对象涵盖了教师、医生、 媒体从业人员、公司职员、高级工程师等等,被调查者大部分拥有本科以上学 历,还有一些是硕士、博士。结果发现,佛道思想中的很多元素对现代人“缓解 心理压力、修身养性、安身立命”都有直接的作用。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的生活态度,其实与涅槃境界有密切的关系 到底是哪些思想成了现代人自我调节缓解压力的法宝呢?蔡海榕在对浩瀚 深广的佛学思想加以梳理后发现,佛学思想中可以用作化解精神压力策略的内 容还真是不少。 首先,佛学思想认为,人生本苦,因为人由“五蕴”和合而成,不是独立、 圆满的实体。因此,人活着必然有痛苦。认识这一点,有助于抑制现代人对生 活完美性过度的追求,增加对心理压力的承受能力。 其次,佛学中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的说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包 括人自身都是因缘和合而起的,没有永远不变单一独立的实体,所以,人生一 切成功失败、荣耀屈辱都是虚幻不实的,不值得放在心上。 蔡海榕认为,领会了这种观点会让人们意识到,对名利的贪恋会造成种种 烦恼和痛苦。从而淡化对外界事物过度的追求,使思想得到升华。 第三,人生真正的目标是追求涅槃境界。佛学认为,人生的意义不在追求 物质的满足,生活原则是“够用就好” ,“简单为上” ,应努力舍弃我执、离弃爱 欲、摆脱烦恼,进入心境如水的涅槃境界。这在心理学的意义上指通过不断的 内心修持,使自己的心不“涅槃并不是要人对什么都没有兴趣,而是要求人们 在进行各种活动时,尽力保持平和的心态,对名利看得淡一点。不少中年知识 分子提出用出世的精神从事入世的工作,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实与佛 教的涅槃境界存在密切的关系。”蔡海榕说。 “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是对抗社会不公正的心理力量 第四,“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是对抗社会不公正的心理力量。佛学中有 “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说法,意思是人们的内心思维活动以及语言和行动, 必定会引起一定的业力。善的业会引起对众生身心有益的的结果;恶的业会造 成对众生身心有害的后果。人的命运不是别的什么原因和力量造成的,正是由 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造成的。 “业报轮回思想和因果报应说尽管存在神秘主义的一面,在科学的立场上 看是不真实的。但是从文化哲学和伦理学的角度看,是非常有价值的。”蔡海 榕说。 在调查中发现,有很多人相信,命运对人是公正的,只要坚持自己正确的 道德准则,即使经历坎坷,终有好报。而为非作歹,造成社会不公正现实的人, 虽然得势于一时,终将受到惩罚。这一定程度上鼓舞了人们抗争命运的勇气。 而现代心理学也证明,一个人在行善时,其内心自然会产生一种愉悦的心理作 用,使内心得以净化。 蔡海榕表示,佛学伦理观点同样对人们化解心理压力有很好的作用,佛学 伦理的实践使人们能逐渐具有六心,没有骄傲心、没有自满心、常生惭愧心、 不生攀缘心、不生嗔恨心、不生颠倒心,从而做到面对讥、苦、乐、利、衰、 毁、誉八风,不为所动。许多知识分子深有感触地说,即使只做到一半,已经 受用不尽。 道家体现出了一种终极关怀,自然无为的思想能起到文化疏导作用 此课题进行的调查还显示,有 29%的人认为道家思想在缓解心理压力方面 作用也很明显,比例仅次于佛学,与蔡海榕合作研究的徐小明副教授对此做了 分析。 她认为,道家体现出了一种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对保持身心健康有独 特的作用,自然无为的思想恰好能起到一种文化疏导作用。首先,道家倡导生 命比名利更重要,如果名利损害人的生命,宁肯抛弃名利,也要保存自己的生 命。此观点被 62.2%的被调查者承认,对于许多事业、生活不如意的人,具有 明显的释怀作用。 其次,道家提倡“达生”的生命观,对死生取一种达观的超然态度,不因 生死问题而改变和丧失自己的真性。道家的这一观点使人们能以平和的心态对 待死亡,消除因死亡而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 第三,道家认为,在强大的自然力和命运面前,人只能听其安排而任其自然, 大可不必悲喜为之,应平静地对待一切人生的际遇。徐小明认为,这种认识在 科学的立场上看是不真实的,但它要求人们做到“不以物喜,但不以己悲”, 洒脱自然,对知识分子具有心理安慰的作用。 断净化,达到清净寂静,无烦无恼的状态。 第四,道家强调个性,追求与众不同的理想人生,强调自身的“独”和“异”。 蔡海榕认为,心理压力来自社会公认的标准,达不到标准就意味着不如别人, 如果强调“独”和“异”自然可以起到减压的作用,也能使现代人根据自身的 实际,安排和设计自我,追求自重、自爱、自存的人生理想,从而减轻因外界 因素而造成的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此外,徐小明认为,道家超越善恶、名利的伦理追求可以作为缓解压力的 思想资源。比如,道家主张不争功名、利禄、地位、是非,不争即“大争”。 还主张要有“不有”的胸怀,为社会为人类而劳作,劳作所得,万不可据为己 有,使知识分子在为社会为人类作贡献的同时体会到一种光荣感和成就感。 又如,“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也颇具启发意义。道家认为,在复杂的 人际交往中,惟有将“出乎众”或胜负的观念抛之脑后,将自己看成是众人众物 中之普通的一人一物,不强人以同己,方可以真正胜过一切。这一观点能使人 们打破自我中心之观念,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内心宁静愉悦。 蔡海榕告诉记者,目前学术界对于儒家思想能否化解心理压力,观点并不 一致。有人认为,儒家强调入世,过分强调只会增加心理压力。而有专家则认 为儒家强调一个人活在世上就要“立德、立功、立言,承担责任是个人生存的 本分”,从而对心理承受能力起到支撑作用,所以是把“双刃剑”。 蔡海榕表示,在新世纪,人们对宗教的认识也应“与时俱进”,增加一些 思想层面的认识,检讨一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