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艺术教育课程基地_第1页
体育艺术教育课程基地_第2页
体育艺术教育课程基地_第3页
体育艺术教育课程基地_第4页
体育艺术教育课程基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 2: 连云港市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 申 报 表 申报单位 连云港市海滨中学 项目名称 体育艺术教育课程基地 联系电话电子邮箱 申报日期 2013 年 4 月 26 日 一、学校基本情况和特色优势 海滨中学始建于 1975 年,位于连云区西小山路 22 号,占地面 积 59066,建筑面积 25867,教学、办公、活动等设备齐全、标 准,校园面貌一新,200 米标准塑胶田径场一片,足球场一片,塑 胶篮球场 4 片,排球场 1 片,5 口音乐教室、1 口舞蹈教室,美术教 师 9 口,音乐美术器材设备满足学生的教学活动要求,建有校园网 络、建有与教学配套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微机房、实验室、多媒体教 室。现有班级 24 个,学生 1077 人,教职工 89 人,省特级教师 2 名 (其中体育特级教师 1 人),高级教师 34 人。学校于 2012 年通过 省三星级高中,2010 年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学校具有优秀的教学传统和先进的管理理念,紧紧围绕“全面发 展学生素质和实践能力”这个中心开展工作。在课程建设方面,将 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地方课程、社团活动、基地建设进行科学 整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全面提升素质教育和教学质量。 学校在艺术教育方面呈现出较好的势头每年高考艺术本科学生均 在 20 人以上。学校的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的成绩也逐步攀升。更特别 的是学校在落实国家省教育部门的坚持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一小 时和面向全校学生组织艺术社团和艺术兴趣小组上是积极的,并且 是在持续开展的,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也是我们开展体育艺术课程 建设的基础。 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平 安校园、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示范家长学校、 江苏省健康教育促进学校银牌奖、连云港市中小学管理规范示范学 校、连云港市体卫艺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多次获得市教学质 量优秀奖,艺体专长生参加市级及以上比赛获奖 200 多人次,目前 正朝着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现代化品牌学校发展。鉴于学校现状 和独特优势,我们特申请体育艺术课程基地建设。 1强大的技术支持 为做好体育艺术“2+1”课程基地建设工作,学校专门成立创建 市课程基地领导小组。阎伦亮校长(省特级教师)担任组长,惠志 东副校长(省体育特级教师)担任领衔人、刘同祥(体卫艺处主任) 、刘国中( )、李韦(体艺信教研组长)、刘艳( )、张燕、 冯维玲(研究生)、崔传青、夏正忠、关颖、潘东平等体育艺术老 师为主要基地成员,特聘市体卫艺处武强刚处长、陆海林副处长、 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庄毅、李虎老师以及中国学校体育编辑 李兵为基地技术顾问。学校从思想上、实践上全方位积极主动响应 落实国家、市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为学校的特色发展、高 位发展全力以赴。 2. 优质的师资队伍 体育艺术组共有专职体育教师 4 人、,音乐教师 3 人,美术教师 4 人,其中特级教师 1 人,中学高级教师 4 人,研究生 1 人,本科 学历 11 人。基地负责人惠志东是省体育特级教师,连云港市名师。 我校体育教师 1 人获市基本功一等奖,1 人获市技能大赛一等奖, 艺术教师 1 人获省教师赛课一等奖,4 人获市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 2 人获市二等奖,体育艺术教师在中国学校体育等国家省市刊 物发表 70 多篇文章,主持省市区规划课题 10 个。团队中获省市优 秀教育工作者 2 人次,获得国家省市辅导员教练员称号 30 余人次。 3. 丰富的课程改革实践经验 我校体育艺术组多次承担市区范围内体育课改研究课、经验交 流展示。课程基地负责人惠志东老师是江苏省、连云港市体育与健 康中心组副组长、组长,多次承担示范课及讲座任务,参与国家、 省、市规划课题研究,在中国学校体育国家级省级杂志社发表 文章进 50 篇;基地主要成员老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刘同祥(体卫 艺处主任)曾获连云港市美术基本功一等奖,获得连云港市双年展 三等奖,其文章发表在省级刊物;主要成员刘国中老师已有丰富的 课堂教学改革经验,2008 年、2011 年连云港市教学能手比赛一等奖, 市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市优秀教练员称号,多篇文章发表在运动 、体育博览刊物上。主要成员张燕老师为音乐教师在市区基本 功比赛中均获得一等奖,在艺术教育上均有丰富的经验,科研能力 较高。美术教师关颖在省美术说课比赛一等奖市美术教师基本技能 大赛一等奖;青年体育教师冯维玲是研究生毕业,科研能力较强, 李韦、刘艳、夏正忠、潘东平、崔传青老教师在课堂教学和训练中 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智慧,在多年的艺术教学改革中亦取得优异的 成绩。 4.显著的体育艺术成绩 近些年,在省市体育艺术评审、教师和学生的各项竞赛评比的平 台上,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方面,体艺信组老师认真准备,积极组 织,认真实施,学生、教师、学校成绩显著。2010 年学校获得艺术 教育特色学校、前不久又申报评审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省三门球 体育传统学校。3 位老师获得市体育艺术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1 位老师获得省美术说课一等奖,3 篇论文市一等奖,共有 50 余篇在 国家、省级期刊发表;国家、省、市课题主持结题 10 项;体育艺术 教师获得市优秀教练员和高中生艺术大赛优秀辅导教师多人次。 学生田径代表队 2010-2012 连续 3 年获得连云区中小学生运动会 第一名,2012 年获得连云港市中小学生运动会高中乙组第四名,学 生篮球代表队 2 次获区中学生篮球比赛第一名,李森等同学获连云 港市中小学生运动会高中乙组前六名若干。 全国中小学绘画、书法比赛,市中小学生幼儿艺术美术类比赛、 连云港市高中生音乐、美术、书法比赛、连云港市中小学生艺术展 演暨艺术节中学组、省“星光舞台”比赛银奖、区中小学生金秋艺 术节美术现场比赛、国际少儿书画作文大赛、中国青少年艺术节活 动连云港选拔赛器乐、蒲公英市青少年艺术大赛古筝等各种艺术比 赛中获得金奖、银奖、第一名、第二名等达 300 余人次。2013 年 4 月成功承办连云港市青蓝课程中学体育展示课活动,深获好评。日 前验收的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也获得了专家好评。由于成绩突 出,我校被评为 “江苏省体育先进校”“连云港市艺术教育特色学 校”等体育艺术荣誉称号。我们的工作在市区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影 响和一定的辐射作用。 5.严谨的程序操作 在基地的筹建上,我们经过缜密细致的考察、研讨、论证等科 学程序确定创建方案,严格创建操作规范。我们咨询了市体卫艺处 武强刚处长、教研室李其柱副主任、陆海林副处长、连云港市教育 局教研室庄毅、李虎老师,查阅相关文件和文献资料,结合海滨中 学实际,邀请有关专家进行反复研讨、论证和规划,草拟创建实施 方案。 鉴于学校现状和体育艺术的优势,我们特申请连云港市体育艺 术课程基地。 二、项目基础及目标内容 连云港市体育艺术“2+1 项目”课程基地。 1.学校拥有比较规范的体育艺术活动课程体系 连云港市海滨中学多年在艺术教育上有较为丰富的办学经验, 2011、2012、2013 年分别有 65、44、63 人达艺术类本科线,达线 率 94.2%、93.6%、90.2%,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艺术教育,每周开 设音乐、美术各 1 节课,组织校级学生兴趣小组和年级学生艺术社 团,保证每一个参加社团活动学生。 学校在体育教学上也非常重视,体育课采取模块教学,同时开 展阳光体育一小时活动,组织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与竞赛,确保 学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 2.学校拥有较为丰富的体育艺术课程开发经验 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很规范。基地负责人是体育特级教师,具有 较为丰富的教学实践、教育科研及课程管理经验,体育教师队伍老 中青结合,基地成员在教学与指导学生课外活动上都有一定的经验。 学校于 2010 年被市教育局命名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刚刚又 成功申报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艺术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教师在艺 术教育上都有独到的经验。 3.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家队伍引领基地团队 课程基地建设过程中,我们将聘请市体卫艺处武强刚处长、陆 海林副处长、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庄毅、李虎老师以及中国学 校体育编辑李兵为基地技术顾问,邀请他们定期到校开设专题讲 座,指导体育艺术课程活动方案的制定、指导我们的基地建设,活 动课程的实施等工作,帮助我们对体育艺术“2+1 项目” 课程的有 效整合,为学校体育艺术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指明方向。 4.学校拥有较为完善的体育艺术实践活动场所 体育方面,学校完全按照教育部规定配置了体育器材,有 400 米标准塑胶田径场,有 5 块塑胶篮球场、1 块足球场、1 块排球场、 8 张乒乓球桌、有单双杠、联合器械等。 艺术方面,学校为艺术教育配齐了所有乐器设备、绘画设备, 有 5 口音乐室、1 口舞蹈室、9 口美术教室、1 口师生展室。这些设 施设备足以满足学生教学与兴趣小组的活动需求,为课程基地的建 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5.学校具有传统的体育艺术活动模式 我们学校近年来每年开展体育艺术活动节,其项目之多,内容 之丰富,时间之长也是我们开展体育艺术课程基地的一大优势。我 校体育节开展了广播操、袋鼠跳接力、2 人 3 足跑走、跳长短绳、 、 空当接龙、拔河、同舟共济(排鞋) 、田径运动等项目的比赛,艺术 节开展了美术的水粉画、素描、书画、漫画、剪纸等,音乐的舞蹈、 唱歌、器乐、朗诵等比赛。时间跨度都在近一个月,体育艺术节的 开展为课程基地建设提供了学生展示的平台。 加之连云城区家长十分重视子女的艺术教育,主动学习艺术的 学生比较多,给学校开展艺术教育活动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二、项目目标 1.构建体育艺术教育课程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关 于“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 要求,旨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组织广大中小学生参加科学健康、 生动活泼的体育和艺术活动,提高运动能力和艺术素养,促进学生 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实施“2+1 项目”是建设有特色的体育、艺术 教育课程为基础。逐渐形成具有特色的体育、艺术活动内容体系, 形成学校的体育、艺术项目传统。因此在我们学校开展体育艺术的 课程建设,强化专业特色、课程实施载体的建设,形成充分展现体 育艺术思想、方法手段和校园文化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提高学生 的体育素质、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育人环境。 2.构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课程发展模式 培养学生运动技能和艺术特长,提高体育素质、审美情趣和人 文素养是建设体育艺术课程基地的根本目的。“体育、艺术 2+1 项 目”是培养学生运动技能和艺术特长的有效载体,尽管“体育、艺 术 2+1 项目”是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的要求,但是在高中实施这样 的活动,依然有其深刻的意义,高中阶段体育艺术的模块教学,更 是对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艺术 2+1”的延伸和拓展,是对“体育、 艺术 2+1 项目”的深化。 通过本课程基地建设,学校将加强学生对体育艺术课程的实践、 体验和感知,在体育艺术教育实践应用中巩固所学知识、增强技能, 逐步形成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艺术活动的兴趣,有 效地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艺术技能水平。 3.构建体育艺术学科教师发展模式 体育艺术学科多年来都是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的前沿阵地。体 育艺术学科教师在担负教育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能、音乐、美术知 识等任务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将体育艺术教研组建设在 基地、活动开展在基地、教学科研在基地,成果应用在基地,可以 大力提高体育艺术教师课程实施水平,大力提高教师体育艺术教学 能力,从而实现以名师支撑基地,以基地成长教师,以教师发展学 生的目的。 4.构建学校体育艺术活动开展的年级班级实施模式 实施“2+1 项目”课程,必须以年级和班级开展体育课外活动 和学生兴趣小组、社团活动,这样才可以让所有学生参与到体育艺 术活动中来,才能够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去实践所学的技能,有了 这样的管理模式,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掌握两项体育技能和一项 艺术技能才得以实现。因此,兴趣小组建设到年级班级具有现实意 义。 5.开发有特色的体育艺术教育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实施体育艺术教育的必要载体,离开了课程资源, 体育艺术教育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要大力开发体育艺 术教育资源,要认真规划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 创新建设课程文化,努力为师生提供丰富的体育艺术教育学习素材 和学习条件,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体育艺术课程资源,为不同潜质 学生的发展提供个性化学习的选择和帮助,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分 层学习、个性化学习,最终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三、建设内容 (一)建设体育类兴趣小组 1.建设大球类兴趣小组 根据学校体育教师队伍的结构情况,在现有兴趣小组的基础上 扩大篮球、足球、排球兴趣小组,积极参加市区中学生球类比赛, 以兴趣小组活动的形式带动学生的全员参与。 2.建设三门球兴趣小组 三门球是江苏省新兴特色体育项目,面前一些中小学及大学都 在开展,全省每年都举行省级比赛,其技战术既有手球的特征又有 篮球的特点,对于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有着积极促 进作用。在基地建设中,拟在体育课中增加选修模块,为学生学习 该项技术提供帮助。 3.建设棒垒球兴趣小组 棒垒球项目是我们学校的新引进的项目,根据市教育局体卫艺 处和市体育局意见,拟建设一支棒垒球特色项目队伍,聘请专业教 练在学校建立棒垒球队,以这支队伍带动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其 项目的特殊性必将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 4.建设田径兴趣小组 田径运动会是各项运动的基础,在学生中开展田径兴趣小组的 活动,可以让一部分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田径运动的项目很多, 学生选择的空间更大,且技术单一、易学,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掌握其中一项技能。 (二)建设艺术类兴趣小组 1.建设美术学生社团 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为目标,主要 开设素描,色彩课程, (1)素描课程:通过对学生进行素描技能的指导与训练,使学 生能运用透视原理表现物体的形体和空间,掌握石膏、静物素描、 人物素描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形体结构与技能技巧的表现。 (2)色彩课程:以水粉画教学为主,通过色彩教学,使学生基 本掌握色彩的审美原理、规律及表现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 法,使学生具有较完整和独立的创造能力,提高艺术修养并为高三 专业课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建设剪纸学生社团 重点理解和掌握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 剪纸作品能力,使学生认识民间剪纸艺术,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 法制作剪纸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建设泥塑学生社团 以传统雕塑语言训练为依托,培养学生的立体和空间的造型能 力,掌握塑造形体的基本技能,逐步理解塑造形体对建构空间的作 用、整体的结构和立体三维观察能力的训练。 4.建设声乐学生社团 包括声音训练、音准训练、寻找共鸣、节奏训练、咬字与吐字 的训练,重点学习声乐基本知识,练习发声技巧,学唱中外著名歌 曲,排练独唱、重唱、合唱等不同形式的声乐节目,定时开展全校 师生歌手大赛。 5.建设舞蹈学生社团 通过训练使学生形体得到一定改变,掌握一定的舞蹈基本常识,通过基本 功的练习,培养学生的乐感及协调性,树立团结协作的思想,增强学生的集体 荣誉感。 训练内容 1.对新生进行舞蹈基本功的训练,使其达到学习舞蹈的初步要求具有健美、 灵活的体态。重点是对学生进行舞蹈基本功的练习,为每年一次的市艺术节群 舞比赛编排舞蹈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在进行体姿训练,面部表情训练的同时,适当加入舞蹈组合的学习,要求学 生在掌握动作做法的过程中,加强舞蹈的表现力,加强学生动作的协调能力以 及表演能力。 3.完整舞蹈的编排。争取在学期结束前创作新的剧目的雏形,结合学校的各项 任务进行排练,以达到学校的要求,完成任务。 6.建设器乐学生社团 7.建设朗诵学生社团 (三)高中体育艺术“21 项目”技能考评标准的建设 尽管“体育、艺术 2+1 项目”是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的要求, 但“体育、艺术 2+1 项目”是培养学生运动技能和艺术特长的有效 载体,它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21 项目”体育艺术技能考评只有义务教育阶段才有国家标准,作为高 中阶段面前还没有考评标准,因此在高中建设“21 项目”体育艺 术技能考评标准,对于延伸、拓展与深化“体育、艺术 2+1”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项目创意及效能分析 项目创意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体育、艺术 2+1 项目”实验工作的通 知 (教体厅函200433 号)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纲要(年) 关于“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 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组织 广大中小学生参加科学健康、生动活泼的体育和艺术活动,提高运 动能力和艺术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全面提高学生综 合素质。深化课程改革,落实课程方案,大力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 方式变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学习潜能,促进学生主动 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华人民 共和国教育部令第 13 号“学校应当面向全体学生组织艺术社团或者 艺术活动小组,每个学生至少要参加一项艺术活动。”教育部办 公厅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 2+1 项目”的通 知 (教体艺厅【2011】4 号),要求每个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两项 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创建体育艺术“2+1”项目课程基地,就 是为了在高中学生中,进一步培养体育艺术技能,丰富学生的学习 生活。在我们三星级这样的生源素质的情况下,更能够促进学生在 活动、实践、体验中,陶冶情操,增强学生体质,促进个性化的发 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体育艺术“2+1”项目课程基地的建设,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 习体育艺术技能,丰富学校课外活动内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 动学校特色发展,提高体育艺术教育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 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活动潜能,形成学生实践创新的 有效路径。 体育艺术“2+1”项目课程基地的建设与应用,能够拓宽学生对 体育艺术知识面,掌握更多的体育艺术技能,加强学生对体育艺术 课程的体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能。 体育艺术“2+1”项目课程基地的建设,提出了在高中开展“体 育、艺术 2+1 项目”,是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艺术 2+1 项目” 实施的延伸、拓展与深化。制定高中阶段“21 项目”体育艺术技 能考评标准,是一种全国首创,他将为在高中阶段继续实行“体育、 艺术 2+1”提供借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效能分析 通过学校发展,创建和使用体育艺术“2+1”项目课程基地具有 促进发展效能,依据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完善和创新 体育艺术的课程教学模块知识,改进和创新教师教育方式,促进学 生、教师的共同成长,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 基于学生发展,体育艺术“2+1”项目课程基地建设与使用,具 有拓展学习效能。营造积极快乐的体育艺术氛围,具有在课堂上和 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多项目去学习体育艺术,大胆交流,促进学生 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 基于教师发展,体育艺术“2+1”项目课程基地建设具有体现体 育艺术思想、提升文化品位的效能。要通过体育艺术教研组建设在 基地、体育艺术教研活动开展在基地、体育艺术教学科研研究在基 地,大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以名师支撑基地,以基地成长教师, 以教师发展学生。 基于社会,体育艺术“2+1”项目课程基地建设具有延伸效能。 基地将会促进教育功能在学校、家庭、社会中的拓展和延伸,使基 地、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体育艺术成长过程的沟通、共同影响 和继续教育,形成一个互相作用、不断协调、目标一致教育网络, 促进学生持续健康成长。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促进师生素质全面发展和个性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