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修辞手法及运用_第1页
常见修辞手法及运用_第2页
常见修辞手法及运用_第3页
常见修辞手法及运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见修辞手法及运用 高考考查的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 反问、反复。 高考对修辞方法的考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常用修辞格进行判断、评 价及运用的能力。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和运用修辞方法表达的能 力。 一、命题特点 1、诗歌鉴赏题中,结合诗句内容考查修辞方法的判断和应用效果。 2、文学作品阅读题中,结合文章内容考查修辞方法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 3、语言应用题中,根据表达需要运用修辞方法造句,主要在仿句中考查。 二、命题趋向 1、与其他文字表述的能力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未来的修辞试题有可能和 连贯得体、扩展压缩、选用等考点同时考查。 如:写一张给亲属的节日或生日贺卡。要求:感情真挚自然,语言连贯得 体,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出现真实姓名,正文 50 个字左右。此题即把修 辞和连贯得体结合在一起考查。 2、扩展语句题干中会加入运用修辞的要求,压缩语段常在新闻标题的拟写 中要求“对偶 “的运用。 从试题取材看,能够作为修辞题材料的,主要是那些描写、叙述或抒情方 面的语段,比喻论证性的语段也可以作为修辞题的材料,说明性的语段一般不 进入修辞性试题。 3、拟写对联的题型 如:班里举行一次主题为“远离毒品“ 的班会,请你在黑板上写两句话,以 彰显主题,营造气氛。要求每句话不少于 7 个字,两句话字数相等,句子结构 大体一致。 三、复习策略 (一)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同点,用一事 物来喻另一事物。构成条件:一是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 二是本体和喻体两事物在某一方面具有相似点。 比喻的类型: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 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如:清晨, 花瓣上的露珠变成了粒粒珍珠。 (3)借喻:本体不出现,无比喻词,直接出现喻体。如:三个臭皮匠顶个 诸葛亮。 注意:同类相比不是比喻,如:小玲长得很像她妈妈。表示推测、想 象的不是比喻。如:天好像要下雨了。 比喻的效果:使所描绘的事物生动、形象,用作说理,能使深奥的抽象的 道理变得浅显通俗、生动。常用的术语有“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 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2、比拟:就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法。 比拟类型: 2 (1)拟人:赋予物以人的情态、感情或言行。如:小溪一路欢歌,向着大 海奔跑。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如:咱们硬气,坏蛋就得夹着尾巴逃跑。 比拟效果:色彩鲜明,生动形象,启人想象,使读者产生鲜明的印象。 3、借代:用相关事物来代替要表达的事物。本体不出现,借用一个事物来 代替;本体与借体是密切相关的两事物,存在着具体与抽象、部分与整体、专 名与泛名或特征与本体等关系。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大金牙嘿嘿冷笑了两 声。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借喻的本体与喻体必须有相似性,借代的两事物则必 须有相关性;借喻能改为明喻,而借代不能。 借代的效果:引人联想,使表达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4、夸张:对客观的人或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如:飞流直下三千尺。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效果:态度鲜明,引起读者共鸣;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引起丰富的想 象,有利于突出事物本质。 5、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 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法。 对比和对偶的区别:对比基本特点是“对立“ ,两者意思相反;对偶基本特 点是“ 对称 “,要求字数相等,结构对称。 对偶的效果: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表意凝练,概括力强。 6、排比:构成特点: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短语或 句子的排列,排列的短语或句子三个或三个以上。 效果:增强文章气势,增强感情的表达。 7、设问和反问:两者均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设问,自问自答 ,但设 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寓答于问,反问则明确地表示肯定和否 定内容。 效果:设问的作用是提出问题,启发思考,加强印象;反问的作用是为了 加强语气、语意的表达。 8、反复:相同词语、句子的重复。 效果:突出、强调思想感情,加强节奏感。 四、应对方法 1、熟悉常见修辞格的特点、应用及修辞效果。 2、修辞的理解和运用要注意和语法、逻辑结合,同时要和仿句、扩句等各 类语言应用考题结合,注意修辞格应用的广泛性、灵活性与多样性,绝不能孤 立地学习修辞。 3、正确运用修辞要考虑不同文体的特点,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比如, 议论文是为了说理,说明文是为了介绍知识,散文是为了写景抒情等。 4、修辞应用的难点,往往不在形式方面,而在内容方面,因此,学习时一 定要把重点放在内容的揣摩上,平时多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会大有用处。 5、提高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对修辞运用能力的考查,与其说是考语言 运用能力,不如说是考思维能力,有些同学写不出恰当的比喻句,不是因为不 懂比喻手法,也不是语言表达能力差,而是思维能力差。 五、真题分析 1、对下列语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那些文字拙劣的、词不达意的、欠通的语句密密麻麻,作者有点像是 骑在“ 文字 “这匹未驯的马上,马乱蹦乱跳,把他掀下来了。 “文字这匹未驯的马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给抽象的事理以形象的 解说,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同时也耐人寻味,给人以艺术享受。 B南面,则是苍茫无垠的渤海,这万里长城,从燕山支脉的角山上直冲 下来,一头扎进了渤海岸边,这个所在,就是那有名的老龙头,也就是那万里 长城的尖端。 这句话中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用“直冲下来”“一头扎进”给静态的 “万里长城”以动态的描写。语言表达既生动优美,新奇鲜活,又简洁明快,直 截了当,激发了读者的艺术联想。 C你看那黑土呵,黑得这样油光光,乌亮亮,真叫人看不够,爱不够!我 忽然想起一句民谚,这样的土地,种上车杠能发芽,插下扁担会结瓜。 语段中引用的民谚运用了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方法,既生动地突出了土 地肥沃、能种出好庄稼的特征,又抒发了作者对黑土地挚爱的情怀,同时还增 强了语言的对称美。 D不是有无数人在讴歌那光芒四射的朝阳、四季常青的松柏、庄严屹立 的山峰、澎湃翻腾的海洋吗?不是有好些人在赞美那挺拔的白杨、明亮的灯火、 奔驰的列车、崭新的日历吗? 这里连用两个反问,并套用了排比,既起到强调语意、强化语势的作 用,又使语言表达跌宕有致,同时也抒发了强烈的感情。此外,还使语言富有 整齐美和节奏感。 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 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 “荷” 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3、文学作品阅读看树 第 18 题: 请赏析“风是最美的问候,把那些曾在往事中褶皱的情感抚摸得 平展展的“这句话。 4、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 14-16 题。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