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依恋对儿童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摘要】依恋是儿童早期社会关系的重要内容,广义上的依恋是指婴幼儿与养护 者在感情上的纽带关系以及行为上的亲密寻求的结合1。最初对依恋进行研究的是 鲍尔比,在其经典的三部曲依恋与失落中,提出了依恋的生物学理论,阐明了亲密 关系的焦虑缓冲功能和身体保护功能以及人际交往经验作为个体一生中情绪调节源 泉的重要意义2。在鲍尔比理论的临床研究的基础上,艾斯沃斯总结了依恋风格的 研究界定了并验证了三种依恋关系的类型:安全依恋,回避型依恋和矛盾型依恋。根 据他们的研究,当婴儿能够获得依恋人物时,安全依恋型的个体能体验到亲密感、情 绪和身体的安全型,能够与主要照顾者建立更加积极的互动关系,在母亲离开时焦虑 表现较少。安全依恋促进个体形成整体的自我价值观和归属感,进一步促进儿童情绪 和社会性的发展;而不安全依恋(回避型和矛盾型)会妨碍个体自我的发展,伤害儿童 与他人交往的能力,给个体带来长期的消极心理后果34。 【关键词】依恋儿童 个性 社会性发展 依恋是婴幼儿与成人最早建立的关系之一,依恋关系的好坏直接的影响儿童的个 性与社会性的发展程度的好坏,依恋在儿童未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 要的作用,依恋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有影响,依恋还会影响儿童未来的同伴交 往和人际关系。 一依恋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的影响 情绪调节是个体通过一定的策略或机制管理和改变自己情绪的过程。它是个体 早期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常态和病态心理发展的关键机制。在艾斯沃斯的类 型说之后,人们开始从多方面来研究依恋,一些学者开始研究依恋关系和情绪调节的 关系,他们指出,依恋策略是个体情绪调节的指标,个体采取何种情绪调节策略受其依 恋关系的影响。在安全依恋感区域内的个体,策划年高位安全风格,个体焦虑和回避 低,对亲密和相互依赖感到舒服;安全依恋的个体认为自己的情绪反应会得到重要他 人的积极反响,从而在压力面前会采取寻求他人支持的情绪调节策略或其他有建设意 义的策略。我国的学者从亲子依恋对新入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及对策方面做出 结论,在亲子依恋适中的家庭中,新入幼儿园的孩子情绪方面的焦虑情绪较低,并且随 着入园时间的增加焦虑反应越来越低趋近消失5,这说明依恋关系的确从某些方面 影响到幼儿的情绪调节。 1.依恋对象是儿童情绪的“外部组织者” 由于婴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限制,他们的情绪调节过程经常需要来自看护者的外 部支持,依恋对象由此像是儿童情绪的“外部组织者” 。年幼儿童父母的首要任务是 用多种策略,包括直接干预、榜样、选择性强化、控制环境和言语说明等管理和指导 他们孩子的情绪经验。婴幼儿依恋对象的交互作用经常在相对自然、非结构化的情 境中进行,依恋对象的帮助幼儿调节情绪时就决定了儿童的自我调节方式。 2.儿童在与依恋对象交互作用中学会情绪调节 对婴幼儿来说,抚养着的分别或者离开与他们的失望和焦虑紧密相关,抚养者的 出现也会带来安全和快乐。养护者帮助婴幼儿发展重要的情绪调节机能来应对不同 类型的情境。首先,观察学习是儿童重要的学习方式,学龄前儿童在与依恋对象的交 互作用中通过观察成人控制自己感情的过程,逐渐形成自己的调节情绪的策略。其次,成 人儿童之间的交谈为儿童情绪调节提供了技巧。在儿童与父母的交谈中,父母经常 地要求孩子描述自己的愿望和遇到的困难,表达自己遇到的消极情绪,父母也相对应 的给孩子传授解决相关问题的策略方法,有利于儿童逐渐掌握简单的情绪调节方法。 3.依恋对象能提供身体和情感的安全依赖 依恋对象与儿童积极的情感交流时儿童获得更多的心理支持。依恋对象的存在 时情感调节策略变脸的重要来源。依恋对象是亲密维持的目标,任何年龄的人在需要 时都倾向依恋对象寻求亲近,并且在与依恋对象分离时产生焦虑。依恋对象提供身体 和情绪的安全“天堂”,婴幼儿在产生消极情绪时可以寻求依恋对象身体的呵护,获 得身体的舒适和心理的支持。依恋对象提供安全基地,婴幼儿可以利用它探索和学习 这个世界,并且发展自己的能力和人格。 二依恋影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1.依恋影响儿童的入园的焦虑水平 我国已有研究表明,已建立“亲子依恋”的小儿对探究周围环境有较高的兴趣, 三岁时主动性,自我控制的发展都较好,能友好的与同伴交往,对哈尔滨新入园的 89 名儿童进行调查显示,哈师大幼儿园两个小班 53 名幼儿中新入园是表现出“焦虑反 应”的有 26 名,占 49%,哈尔滨市南岗区蓓蕾幼儿园 36 命中有 19 名,占 52%。入园过 一个月以后仍表现出“焦虑反应”的各占 18%和 20%,三个月后仍表现出“焦虑反应” 的幼儿各占 4%和 6%。据了解,一到幼儿园就没有表现出“焦虑反应”的幼儿以及一 个月以后能够适应幼儿园环境的幼儿与后来还不能适应幼儿环境的幼儿相比,是“亲 子依恋”的程度以及形成的根源不同,前一种群体“亲子依恋”较适中,后一种群体 是“亲子依恋”过重所造成的,他们大多生活在核心家庭,在家的生活起居完全靠父 母或父亲。家长的保护意识太强,生怕自己的孩子脱离了父母的照顾无法生存,这种 3 心理意识直接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表现出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可见适中 的亲子依恋有助于幼儿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过重的亲子依恋或过轻的亲子依恋不利 于幼儿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 2.依恋对儿童人际关系的影响 婴儿期的人际交往对象首先是父母或接近的成人,1 岁以后出现与同伴的交往, 而早期依恋对儿童的人际关系具有预后的作用。就有依恋安全感的儿童,对父母有信 赖感,这样,父母就可以树立自己的威信。父母与他人的交往行为就自然成为儿童的 榜样,儿童在与父母的交往中也可以学到许多行为规则和交往的技巧。同时,儿童也 乐意接受来自父母对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的指导,积累成功的交往经验和掌握交往技 巧。另外,大量研究表明,不安全依恋与攻击性的相关较为一致。总之,不安全依恋儿 童的不良人格特征和行为预示着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可能存在的困难,而安全一脸儿童 由于其具有的亲社会行为、合作、友善、自信、信任他人等健全的人格特征更可能 受别人的喜爱而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社工介入依恋儿童 1.采用合理的育儿方式,提高抚养质量 儿童出生即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成人尤其是母亲的喂养方式及其与婴儿相互作用 的性质构成了影响儿童依恋的关键因素,母亲对婴儿所表现的行为特性直接影响着儿 童对自身认知模式尤其内部工作模式的建构,制约儿童个性发展方向,合理的育儿方 式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依恋的安全性,提高抚养质量。要使儿童获得安全型依恋,抚 养者应该做到: (1)及时满足孩子各种合理的需要。包括及时满足孩子进食的需要,并且采取合 理的喂养方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食而不是强迫孩子进食;多与孩子身 体接触,如拥抱、抚摸、亲吻;经常与儿童进行积极的情感交流,如微笑,以温柔愉快 的声音与孩子交谈;给儿童提供丰富的触觉、视觉、听觉的刺激。 (2)当儿童发现各种社会信号时,能正确理解,给予敏感的反应。成人应该经常关 心孩子在做什么,了解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如当孩子哭时,抚养者能迅速的根据哭声作 出判断,孩子是饿了?尿布湿了?还是想要与人交流?从而采取恰当的行动给予反应。 (3)保持抚养者和婴儿稳定、一致的抚养关系,不要经常更换抚养者,特别是主要 抚养者,尤其是不要突然更换,必须更换时一定要给儿童一个适应过程,且抚养方式不 要发生太大改变,以免引起儿童过分的焦虑,同时抚养者对待儿童的方式要保持一致, 不要经常变化,否则儿童无法有效的组织自己的行为而导致不安全或无组织无定向的 依恋。 (4)成人主动调节自己的行动以适应儿童的行为节律,而不是把自己的行为习惯 强加给儿童。即成人按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安排儿童的生活。 2.创造健康、宽松、稳定的家庭环境 健康、宽松、稳定的家庭环境首先是指家庭结构地完整性,家庭结构遭到破坏, 尤其是母亲缺失,会严重影响儿童安全型依恋的形成,虽然“替代母亲”可以在一定 程度上解脱因母亲缺失带来的焦虑和烦恼,但由于依恋关系的中断、依恋对象的变化,依 恋关系模式的改变会改变儿童心理的安全感,即使以后能形成新的依恋,也会表现出 与现实生活无关的焦虑或失望。 其次,是抚养者特别是父母亲有正确的教养观念和教养方式。父母的教养观念、 教养态度会影响儿童的气质和个性倾向,从而影响其依恋的类型。研究发现,双亲是 支配型的儿童表现得顺从、腼腆、被动、缺乏自信心,母亲支配性越强,儿童就越容 易倾向消极、被动、依赖、顺从。这类父母多用支配的态度和方法对待儿童,他们把 儿童的行为归因为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当儿童表现出不良行为时,他们常表现出生气、 失望,内疚、无助的情感;相反,鼓励型的父母认为儿童的能力大多是通过自我调整学 习得来的,他们很少使用支配式教育,如果孩子表现不良行为,他们认为这是暂时的内 部状态,因此,他们对矫正儿童的行为更积极、更关心、更有信心,父母的这些观念会 影响对儿童的态度。 再次,宽松稳定的家庭环境是指家庭人际关系和谐,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民主、 平等,抚养者有良好的文化素养以及健康开朗的个性,它们不仅给儿童安全型依恋的 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气氛,而且通过影响抚养者的心理特点与抚养方式、抚养质量 而作用于儿童本身,影响儿童依恋的发展。 3.根据孩子的气质特点,因材施教 心理学家根据儿童基本生活活动模式把早期儿童的气质分为三种类型:易带的孩 子、难带的孩子和迟缓的孩子。易带的孩子生活有规律,节奏性强。他们容易适应新 环境。他们总是情绪愉快,爱玩,对成人的招呼反应性强,对成人的抚养活动提供大量 的积极强化,因而在整个儿童期都受到成人的极大关注和注意。对于这类孩子,只要 在日常生活中按照上述要求去做,就能使孩子获得安全性依恋。 帮助孩子获得安全型依恋中的“爱与序”安全的依恋,是依恋双方一种爱的情感 交流。对于抚养者,这种爱表现为积极的关注及对儿童的敏感性反应,这是儿童获得 5 安全依恋的关键。但这种爱不是溺爱,溺爱和拒绝都会使儿童形成不安全型的依恋, 前者可能形成缠人型的依恋,后者可能形成淡漠型的依恋,都不利于儿童社会性的发 展。因此,对孩子必须爱而有序,这种爱是充满感情的,但又是理智的;既要细心呵护, 又要掌握呵护的度,不要让孩子形成有求必应的习惯;既要培养孩子对成人的信任感, 又要注重孩子独立性的形成,使孩子生活在一种爱而有序的环境中。总之,许多研究 已证实,早期儿童的依恋质量会对儿童的发展尤其是社会性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这 种影响既是现实的,又是长远的。因此,应该创造良好的抚养环境和条件,提高儿童的 依恋质量,促进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健康发展。 总之,婴幼儿的早前建立的亲自依恋的良好与否严重的影响了婴幼儿未来个性与 社会性的发展,这就要求年轻的家长努力地去与孩子建立良好的适当的依恋关系,促 进孩子的发展,当幼儿走入幼儿园之后,幼儿园的老师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帮助幼 儿把已建立的在抚育人身上的依恋情感转移到幼儿园的教师身上来,促进新入园幼儿 社会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丽珠,董光恒.依恋对婴幼儿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影响及其教育启示儿童 发展与教育,2006,4. 2 Bowlby.J.Attachment and loss:Vol.1.Attachment (2nd ed.) J.New York:Basic Books,1969. 3 董会芹.情绪调节与个体依恋策略的形成机制.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 科学版),2007 年第 52 卷第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中稀江西稀士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2024年西安市雁塔区第三小学招聘笔试真题
- 2025年法学概论考试的内容框架与试题及答案
- 系统设计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
- 2024年黑龙江大庆大同区养老服务中心招聘真题
- 企业合规管理的总结与对策计划
- 2024年连云港市灌云县公安局招聘笔试真题
- 2024年安徽省退役军人厅下属事业单位真题
- 2024年鸡东县司法局招聘民调解员笔试真题
- 2024年河南事业单位联考招聘笔试真题
- 医疗压疮护理
- 私人建房委托协议书
- 线路改造合同协议书
- 基于大数据的新兴市场机器人应用模式研究-洞察阐释
- GB/T 36066-2025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检测技术要求与应用
- 人教版PEP版2025年三年级下册英语期末试卷(含答案含听力原文无听力音频)
- 高考数学17题 立体几何-2025年高考数学冲刺复习(北京专用)解析版
- 《艾萨克·牛顿》课件
- 抱负与使命主题作文导写-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单元写作深度指导(统编版必修下册)
- 福建省莆田市2025届高中毕业班高三年级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物理及答案(莆田四检)
- 货物装卸仓储合同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