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全市文广系统流动现场经验交流 暨半年工作总结会议上的发言 榆阳区广播电视局 马兴华 2012 年 7 月 13 日 尊敬的高德树局长并市县文广系统各位领导同仁们,大家 好!按照会议安排,我就榆阳区农村广电网络、公益电影放映 管理建设情况和榆林人民广播电台升级增频三个方面,向领导 和与会同志做一简要汇报,意在抛砖引玉,共同探索交流,励 志推动全市文广工作迈向一个新的台阶。不妥之处,请斧正。 榆阳区是榆林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市政治经济文 化中心。全区总人口 54 万,其中农业人口 32.4 万,土地 面积 7053 平方公里,下辖 10 个城乡办事处、21 个乡镇, 487 个行政村。属毛乌素沙漠与黄土丘陵交接地带,地势北 高南低,地貌呈北沙南山过度自然状况,人口居住相对分 散,尤其是北部草滩区,居住密度每平方公里不到 60 人。 我局系区人民政府直属事业机构,负责全区广播影视 事业的规划、设计、建设,以及广播影视设施的维护、管 理,并承担着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主要宣传任务。下 设榆林人民广播电台、榆阳电视台、广播电视传输中心、 电影公司、电影院及 8 个乡镇广播电视中心站。全系统共 有职工 320 多人,其中党员 156 人,中高级以上职称 58 多 人,90%以上职工取得大专以上学历。 近年来,我区把发展农村广播电视事业作为一项民心 工程、德政工程,列入全区十大民生工程的重点,加大力 度、上硬措施、抓紧抓实,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取得了 较好成效,截止 2012 年底,我区的广播电视覆盖率实行了 两个 100%,得到了省、市主管部门的认可和肯定。2008 年, 我局被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和新闻出版总署联合表 彰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 2011 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授予“陕西省十一 五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先进单位。 一、立足实际、分类实施,全面推进我区农村广播电 视覆盖。 (一)多年来,我们一直遵循“以无线传输为主,有线 联网为辅, 村村通补缺”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稳步 推进全区广播电视工作。 1、1998 年,为解决我区广大农民看电视难的问题,我 们不等不靠、主动投入,建成了榆阳区农村多路微波模拟 传输网络。信号覆盖了我区大部分地区,经过我局 10 年的 艰苦经营,累计发展用户近 2 万户,解决了我区近 10 万农 民的看电视难问题。2008 年,区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 注资 770 万元,对我区农村多路微波模拟传输系统进行了 3 数字化升级改造,实现了农村广播电视信号的数字化传输, 建成了质量清晰、内容丰富、安全可控的数字微波传输系 统。目前已累计投入近 2000 万元,建成中心机房一座,主 发射站一座,中继发射站八座,信号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 截止目前,共拥有数字微波用户三万户。 2、在发展数字微波电视的同时,我们加强了各乡镇政 府所在地,南部公路沿线乡镇有线电视的发展。先后各方 筹资近千万元,2002 年-2005 年先后架通了南部六乡镇及 城郊周围乡镇广电光缆;2006-2008 年,架通北部 12 乡镇 和东部安崖、大河塔两乡镇光缆,光缆里程达 500 公里。 到 2008 年底,全区实现了乡乡通光缆,此乃为全省仅有。 3、由于我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得北部草滩地区个别村庄、 东部安崖、大河塔一些山区以及南面山区一些群众无法收看到 我局数字微波电视节目,而且有线光缆覆盖代价太大,对此我 们就采用了“村村通”补缺的办法,力争使这里的农民也能看 上多套清晰的电视节目。从 2000 年到 2005 年,共争取国家 “村村通”设施 130 多套,惠及 10 个乡镇 89 个行政村,近 3 万群众。 “十一五”期间,我区又争取国家“村村通”设备 7100 多套,解决了 599 个自然村、45 个行政村的群众看电视难 问题。 (二)科学管理,优质服务,着力打造榆阳广电新形象。 为了保证广大农民群众看上电视和看好电视,我们特别加 强了对基层站和其工作人员的管理。 每年初,将电视各种收费标准,故障投诉程序,机顶盒维 修程序以及各中心站人员划片管理名单在电视上公示,以便群 众了解掌握; 各站人员必须对所管辖区电视用户做出公开服务承诺,即 一般故障 24 小时处理,特殊故障不超过 72 小时,公开手机号 码; 由局里统一定制,在各村、镇比较醒目的地方悬挂服务牌 匾,牌匾注明该村工作人员姓名、手机号码,单位投诉电话等, 便于群众联系; 发放便民服务卡,力争做到服务对象一户一卡; 2010 年,在局里成立客户投诉服务中心,开通两部投诉电 话,24 小时值守。同时对于群众投诉第一时间反馈有关工作人 员,三天后进行回访,对于仍无为用户排除故障者,则给予一 定的经济处罚和全系统通报批评; 成立台上应急抢修队,配备专人专车,随时待命,24 小时 开机,以便及时解决光缆等广电设施损坏、破坏的维修; 每人从津贴中拿出一千元进行绩效考评,一月一考一兑现。 (三)加强基层站建设,保障有力。 从 2002 年各乡镇广播电视站归口管理以来,我局集思广益, 想方设法,多方筹措资金,十年来累计农村广播电视站硬件投 入达七、八百万元,每个乡镇广播电视站都有办公场所,而且 5 都给他们配备新的办公桌椅、用品以及必要的设备、仪器;每 个站都办起了职工灶,配备了各种灶具,农村基层站面貌发生 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时为了使各乡镇广电事业平衡发展,实现人、财、物等 的资源共享,从 2003 年开始,逐步采用划片管理的办法,将 24 个乡镇广播电视站划分组建成 8 个中心站,各个自然站变为 分站进行管理。2009 年,由于乡镇机构改革,区上决定撤销 24 个乡镇广播电视站,正式成立 8 个乡镇广播电视中心站。为了 使各中心站更好履行职责,努力服务于“三农”建设,目前我 局正在申报 8 个中心站升格为副科级单位。 二、全力打造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新格局。 从 2008 年 7 月榆阳区农村数字电影服务站成立以来,得到 了区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每年出台相关文件,全 力支持放映工作。到目前我区拥有数字电影队 28 支,数字电影 设备 28 套,放映人员 33 名,每年完成公益放映任务都在 6400 场以上, (任务为 6372 场)为全区影视文化建设再添新彩。 创新农村放映新方式。2010 年,电影服务站尝试与金鸡滩 政府共同投资在金鸡滩文化站试点搞室内放映点;在金鸡滩柳 卜滩等三个村建立室外银幕墙, (原来布银幕每次放映需 2 个人, 15 分钟才能架设起,而且重量达 30 多公斤,携带不方便)效 果不错,以后将逐步推广。 加大投入,更新装备。去年,电影服务站投入 3.6 万元, 对 20 个放映队老放映设备进行了一体机更新;投入 5 万多元更 换了 28 支放映队的银幕,更新 2 支放映队投影机和音响设备, 为每个放映队配备数码相机一台。 以人为本,时刻关注职工利益。根据上级公益放映每场补 贴标准,该站从 2008 年每场补助 70 元,提高到 2010 年的 150 元。而且年初足额兑现上年每场补助,并通过银行为每个放映 员打卡发放,做到公正、公开、透明。今年他们还为每个放映 员购买了 20 万元的意外伤害保险和工伤保险,解决了放映员的 后顾之忧。2011 年被省广电局评为全省先进服务站。 三、注重舆论引导,关注民生,贴近生活,榆林人民广播 电台一枝独秀。 榆林人民广播电台是榆林市主流新闻媒体之一,创建于 1956 年,前身为榆林县广播站,1990 年升级为榆林人民广播电 台。采用无线调频立体声发射,频率为 FM99.4 兆赫,信号覆盖 榆林市区及邻近县区。2000 年,我局审时度势,对节目进行全 面改版,以新闻综合广播为基本定位,增加节目容量,提高宣 传质量,采编制播全部实现数字化。到目前,一套新闻综合广 播除 99.4 兆赫频率发射外,还用了中播 1143 千赫发射,信号 覆盖榆林市七县区及周边地区。2007 年,榆林交通文艺广播开 通,频率为 FM95.9 兆赫,这标志着榆林人民广播电台朝频率专 业化迈出重要一步。但我们并未就此满足和沾沾自喜,从 2010 年后半年开始,市局高德书局长亲自挂帅,从国家广电总局到 7 省局全力斡旋,成功申报了一个频率,即 FM101.0 兆赫,兴办 生活资讯广播,并于 2011 年 9 月批复,今年 3 月正式开播。这 期间倾注了老高局长很多心血,再此我们深表敬意!生活资讯 广播这一有形资源必将为榆林人民广播电台专业办台格局的形 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个频率全天共播出 54 小时,每个频率每天 6:00 开始播 音,晚间 12:00 结束,全天播出 18 个小时。开办栏目 24 个, 自办节目率达到 76%,有效地服务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 今年 3 月份,又有 19 件作品在市上获奖,有 7 件作品送省 上参评。1-6 月份,省台发稿 113 件,创历史新高,新闻宣传 成绩显著。 截止 6 月底,三个频率累计安全播出 9828 小时, 榆林新 闻节目共播出 156 期,用稿 2212 件,其它各类节目累计播出 3014 期,实现了 3305.5 小时节目安全直播无任何差错事故。 我们坚信:有上级广电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有区 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榆阳区的广播影视事业一定会得到长足 发展,榆阳广电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 2012 年 7 月 榆阳区数字微波电视发展简况 榆阳区地处毛乌素沙漠南沿,全区地貌呈北沙南山自然状况。 总土地面积 7035 平方公里,总人口 54 万,其中农业人口 32.4 万, 下辖 10 个城乡办事处,21 个乡镇,487 个行政村。人口居住南部黄 土沟壑区相对集中,北部沙区(草滩区)相对分散,每平方公里人 口居住密度不到 60 人。根据这一情况,榆阳区广播电视台适时制定 了“以无线传输为主,以有线联网为辅,以(村村通)补缺”的广 电事业发展方略,长期规划,扎实推进,稳步解决,全区广大农民 群众看电视难的问题。 1998 年,榆阳区广播电视局自筹资金 300 多万元,建成了多路 微波(MMDS)传输网。并在牛家梁常乐堡建立发射台一座,在巴拉 素建立中继站一个。发射半径 50 公里,共传送 9 套广播电视节目, 多路微波信号覆盖北部近 18 个乡镇。2007 年末,有用户约 2 万户。 2008 年,区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一次性倾情注资 770 万 元,对榆阳区多路微波模拟传输系统进行了数字化升级改造,并于 同年 5 月 26 日正式开通。共向全区农村传送各省市上星节目,陕视 1-8 套、陕西卫视、农林卫视、央视精品付费电视节目等共计 60 套; 9 广播节目 11 套。农民群众可以通过免费发放的数字机顶盒收听收看 广播电视节目。此次数字微波传输系统升级改造中,新建中心机房 一座,改造了原有发射台和巴拉素中继站;新建大墩梁、芹河红墩、 补浪河、马合、小壕兔、安崖、大河塔七个中继站,每个中继站发 射信号源由台中心机房通过广电光缆直接传送提供。数字微波电视 信号覆盖城区周边及北部草滩、东部乡镇 90%以上地区。2011 年末, 全区共有数字微波电视用户 3.5 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 1 万户。 数字微波用户目前实行有偿服务。具体业务由榆阳区广播电视 局所属广电传输中心及八个乡镇广播电视中心站负责,服务实行公 开承诺制。 金鸡滩广播电视中心站 金鸡滩广播电视中心站是榆阳区广播电视局所属股级事业单位, 下设孟家湾、小壕兔两个分站。主要负责金鸡滩镇、孟家湾乡、小 壕兔乡三乡镇区域内广播电视事业的建设、管理及广电设施的维修 维护。同时服从服务于三乡镇党委、政府。服务辖区总土地面积 1376 平方公里,47 个行政村,261 个村民小组,3.9 万人,1.1 万 户村民。目前拥有数字微波用户 6579 户,数字有线用户 847 户,村 村通用户 2000 户,其它电视用户 1500 户,站内共有工作人员 10 人, 配备车辆一部。 金鸡滩广播电视中心站多年来,一直遵循“科学管理,用户至 上,优质服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牛津6年级期末数学试卷
- 清华强基计划数学试卷
- 华夏盛典营销活动策划方案(3篇)
- 门店施工方案范本(3篇)
- 农村小型鱼池施工方案(3篇)
- 海南景区喷泉施工方案(3篇)
- 美式小区施工方案(3篇)
- 北京市昌平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题库及答案
- 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考点及答案
- 心动传媒面试题目及答案
- 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岗试题含答案分析
- 养老护理员基础照护试题(含参考答案)
- 教师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教程
- 2025年版房屋租赁合同模板下载
- 2025年第三类医疗器械培训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医院财务科招聘考试题目(附答案)
- 面试指导:空中乘务面试常见问题与答案
- 2025年医德医风培训试题(附参考答案)
- 二人合伙开店的合同协议
-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常考题:分数除法(单元测试)含答案
- 2024广西公需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谱写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