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概论作品导读_第1页
广播电视概论作品导读_第2页
广播电视概论作品导读_第3页
广播电视概论作品导读_第4页
广播电视概论作品导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播电视概论参考作品导读 世界电视前沿 作者 汪文斌 胡正荣 出版社 华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1 年 11 月 内容简介: 室既符合栏目特色又最省钱;什么样的人格魅力和 知识储备最适合塑造;如何划分受众类型,让栏目既关注大众,又兼 顾小众;如何巧妙安排节目档期,以迎合不同需求的观众该书通 过对日、美、英、德、意、法等国家和地区众多 电视业形态的研究,为 你呈现全球最流行节目类型和最具生命力的内部运做方式,让中国电 视工作者与世界电视浪潮同步! 该丛书是国内第一套全面、系统、详细介绍世界电视大国和地 区电视业历史发展善及最新动态的权威著作,具有十分贴切的实际指 导作用,对 于中国电视同行了解前卫的世界电视节目制作及发展趋势, 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汪文斌 19811985 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经济系。 1985 年至今,在中央电视台工作,历任经济部经济半小时制版 人、经济部主任。17 年 间,先后拍 摄制作了 商战、诱人的广告背后 等反响良好的电视节目,参与策划组织了二十年,二十人、93 质 量万里行、 99 财富论坛特别节目和若干年的“3.15”晚会、科技下 2 乡等大型报道活动,策划创办了益智类游戏节目开心辞典、幸运 52、谈话类栏目对话和纪实类栏目地球故事等。 胡正荣 博士、北京广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务处处长、广播电视研 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传播理论、媒介研究等。评选和参与完 成多项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研究成果一百多万字, 其中代表著作有传播学总论、媒介管理创新体系广播电视管 理研究、传播政治经济学(译著)等。并多次赴德国、美国、英国以 及香港、台湾地区讲学、交流。 中国西部广播电视发展战略 作者 胡正荣 出版社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3 年 8 月 作品简介:本书是“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我国广播电视发展战略 研究” 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国西部广播电视发 展战略将重点考察与我 国东部有着明显不同的西部广播电视发展过程、问题和解决思路等。 该课题主要涉及我国西部广播电视事业、业务和人才三个方面。 作者简介: 博士、北京广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务处处长、 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传播理论、媒介研究等。评 选和参与完成多项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研究成果一 3 百多万字,其中代表著作有传播学总论、媒介管理创新体系 广播电视管理研究、传播政治经济学(译著)等。并多次赴德国、美 国、英国以及香港、台湾地区讲学、交流。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战略 作者 朱金玉 巢立明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5 年 9 月 作品内容简介: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中国的传媒事业,尤其是 广播电视事业将何去何从?面对国内白热化的激烈竞争以及国外强 势媒体的不断渗入,我们有何对策?广播电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这场仗要怎么打?如何培养和把握传媒人才?如何发挥民族文化资 源的优势?书中十三章,详尽地为我们展开一条中国广播电视业发展 战略之路。 本书从中国电视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与中国广播电视核心竞争 力研究两个大方面,来探讨中国广播电视业的发展战略。 上编“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电视业可持续发 展研究” ,以全球化浪潮 对世界各国的影响为背景,结合我国电视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从管理 学的视角出发,试图为我国电视业可持续发展建立一个理论框架,并 使理论研究的前瞻性与实践性有机结合起来。为达到这个目标,本编 遵循了这样一个研究顺序:中国电视业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什么是电视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保证电视业 的可持续发展? 在可持 4 续发展中应注意什么问题?本编首次界定了电视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结合我国电视业的实际,创建了我国电视业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 并把电视业的内部过程与外部表现结合起来;提出了平衡满足利益相 关方期望的主张。这几项创新对我国电视业的可持续发展均具有很强 的现实针对性。 下编“中国广播 电视 核心竞争力研究” 属于 战略发展与管理研究, 是对新世纪广播电视产业开发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方法与对策及应 用的描述和分析。其研究思路是,在战略管理理论核心竞争力理 论的思考基础上,结合当前国内外广电的发展实践与相关的调研成果 及数据,试图对广电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做一个战略性、综合性的解 读和描绘。在论述过程中选取了三个视角,即历史视角、全球视角和 产业视角。在研究方法上则采用了历史比较法、资料分析法和逻辑分 析法。近年来,中国广播电视产业的改革风起云涌,相关的研究也日 趋繁茂。开发和确立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是广播电视产业未来发展的 重心。目前关于传媒,特别是广播电视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相关研究尚 处于起步阶段,该研究的意义则在这方面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 世界广播趋势 作者 张勉之 出版社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5 年 9 月 内容简介:本书对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加拿大,北欧四国以及 5 台湾,香港,澳门的广播媒体的现状进行了考察,对未来世界广播媒 体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作者简介: 张勉之,又名 张礼栓,山西省河曲县人,毕业于北京 师范大学中文系,供职于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32 年。高级记者,曾任专 题部主任、新闻台台长、总台副总编辑。出版过业务论文集广播漫笔 和散文随笔集采写余笔。 广播的创新与发展 作者 胡正荣 曹璐 雷跃捷 出版社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6 年 3 月 内容简介:本书由传媒领域的著名学者胡正荣、曹璐、雷跃捷联 袂主编,对 广播频率专业化、广播经营与管理、广播的内容生产与制 作、广播的技术创新及网络建设、影响广播发展的关键因素等重要问 题进行了深入探索 日本广播概观 作者 张采 出版社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1 年 6 月 内容介绍 6 日本广播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调整与创新的过程。本书以时间 为线索,意在把日本广播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变革联起来。这里有渐变 也有突变;有主动的也有被动的,有体制方面的也有节目方面的。然 而不管日本广播调整与变革的方式如何,“听 ”的属性没有变,甚至还 被一次又一次地强化。由于时间只是一个线索,而不是一个严格的尺 度,因此,本书对日本广播历史各阶段的划分是相对的,而且有些时 段还有交叉。作者认为,立足于中国广播近 20 年改革与创新的现实 需求,从整体上描述日本广播的体制演变及节目创新远比写一个他人 的编年史更重要。 作者介绍 张采,1984 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外文系日本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 学士学位,1989 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研究所,获法学硕士学位。 现任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系教师。担任的课程主要有:外 国新闻事业史、外国广播电视研究。 中外广播电视法规比较 作者 马庆平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 内容简介: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在我国,由于市场经济起步较 晚和媒介产业进入市场的步伐迟缓,所以有关媒介产业经营与管理方 面的法规很少,更没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媒介产业法律体系。本书 7 以广播电视法规为例,将中国大陆现有的部分法规同欧美、日、韩、印 度以及我国台湾的广播电视法规进行比较,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媒 介产业法规提供了一定的可供借鉴的实例。 21 世纪两岸广播电视发展趋势研究 作者 袁军 蔡念中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0 年 10 月 内容简介: 本书共收集大陆和台湾的专家学者的论文 21 篇。 论文就两岸的广播电视发展的诸多方面和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基 本内容大体分为 4 个部分:21 世纪广电经营管理策略与方向;新传播 科技发展对广电事业的影响;两岸广电教育的比较研究;两岸广电媒 介研究的现状和未来。 作者简介: 袁军,男,1963 年 5 月出生,教授、硕士生导师,现 任北京广播学院教授。1988 年 9 月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1991 年获法学硕士学位。2001 年 9 月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攻读新闻 学博士学位。1991 年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为各层次、各相关专 业讲授新闻理论、 新闻媒介概论、 新闻事业概论、 中国新闻事业 史、 中国广播 电视史、 传播学概论等课程。 我看美国媒体 作者 顾耀铭 8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0 年 10 月 内容简介:本书由 7 位驻美国资深记者合著。作者有的长期担任 过驻美记者,有的从事对美国传媒界的研究,他们以自己的亲身感受, 对包括报纸、 杂志、 电 台、 电视台和互联网在内的美国媒体进行了更 全面、深入、客观的分析 评述。 我看美国媒体 较全面深入地对西方 媒体的新闻制作技巧、美国媒体的运作体制、广播电视业的发展、互 联网和下一代美国主流媒体进行介绍,并独辟蹊径地对美国社会“传 媒影响国会,国会影响政府,政府又利用传媒试探各种反应” 的怪圈 进行深入剖析,有助于读者对美国媒体有更深入的了解,尤其是从事 对外宣传和对外交流的人员能从中受到启发。 作者简介 无冕之王与金钱 作者 俞燕敏 鄢利群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0 年 内容简介:本书分八章,分析、解剖了现代美国社会无所不至的 大众媒体。展现出媒体在从社会到文化、从政治到经济、从外交到军 事、从国内到国际诸方面的重要性。本书的两位作者熟悉美国媒体的 个中究里。他们透过美国暴力和色情来认识媒体,根据美国政治运作 过程、总统竞选例子,观察 媒体与政制的关系 。 9 作者简介; 俞燕敏 ,传播学博士, 现任教于美国桥港大学。鄢 利群,新闻 学博士,美国田纳西州立大学传播系副教授。合著无冕之 王与金钱:美国媒体与美国社会。 焦点访谈红皮书 作者 梁建增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2 年 10 月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回顾焦点访谈走过的历程,独家披露鲜 为人知的真实内幕。如:央视门前“说情”与“ 告状” 的两条长队;暗访拍 片的全过程;编导、记者采访时所遭遇的非法搜身、非法拘禁、绑架、 诬陷、车祸 等人身伤害,及像敬一丹、水均益、白岩松、方宏进这样的 “名嘴”们是如何迈进央 视门槛的,等等。它从大量的新 闻实践出发, 逐步上升到理性层面进行总结,并力图寻找出新闻宣传工作中带有普 遍意义和规律性的方式方法,提出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真知灼见。这 不是一部关于舆论监督的新闻专论,而是一部最完整、翔实阐述焦 点访谈栏目理论与实践的著作。 本书是所有媒体从业者和新闻专业的学生不可多得的生动教材, 同时也是广大读者了解目前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电视栏目幕后故事的 最真实的途径。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舆论监督的“ 热闹”和“门道” 。 10 本书名之为“红皮书” ,但读起来却感到有三种色调,既有对峙又 有和谐地交织在一起,这便是红色、绿色和灰色。 所谓“红”色,有人把它理解为一种献身精神,一种高难度的社会责 任感,即对 事业的无限忠诚。 所谓“绿”色,意味着一种理想,意味着青春、活力,意味着生命力的 勃发。本书 中,我 们可以看到一批不甘寂寞的年轻人带着各种各样的 梦想汇聚到一起。以他们的朝气蓬勃的姿态汇入到改革的大潮之中。 所谓“灰”色, 则意味着一种艰难,一种困苦,一种意料不到的风险, 以及令人不快的社会各种负面存在。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来自 最高决策层的拍案而起,我们也可以看到来自社会低层的痛苦的呻吟、 伤心的泪水和无奈的咏叹。 作者简介: 梁建增,生于 1963 年,现任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 主任, 焦点 访谈、 东方 时空、 新闻调查、 实话实说总制片人,中国 广播电视学会评论委员会秘书长;高级记者。 镜头里的第四势力美国电视新闻节目 作者 王纬 出版社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 1999 年 6 月 内容简介: 1999 年出版的 一书 ,通过对美国 电视新闻历史的考察和对大量电视新闻节 目实例的分析,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关于美国电视新闻整体状况的草 11 图.作者不仅从新闻学、传播学的角度对美国电视新闻进行了分析,还 涉及到了在美国电视新闻节目的管理和制作中运用的管理学、经济学 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的内容,虽然书中所讲的内容并不是目前我国新闻 传播界争论的热点,虽然中美两国国情不同、新闻体制不同,但是我们 以“拿来主义“ 的态度可以从中得到很多启示. 数字化时代的中国广电媒体 作者 黄升民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3 年 2 月 内容简介 如今,中国的电波媒介发生了翻地覆的变化。产业化、 集团化等嫖介新名词引发了众多的探讨。其实稍做追溯便不难发现, 这不过是改革开放以来这二十几年来的事情,虽然中国的电波媒介一 如既往地充当党的宣传工具,但实际上由于管理方式的改变而产生了 各种各样的变化。在经历了拨乱正初期的高涨、改革开放中期的平缓 及媒介变革之前的瓶颈其,整个改革期间广电媒介已经从原来的一个 “喉舌”变成了两个面孔 本书为广播学院院 长黄升民主笔,中国广 告活动的现状与未来系列丛书之一,以新的视角密切关注数字技术下 的中国电波媒介产生经营发展状况,从基本脉络、所处环境以及现状 特征、改革、发展趋势 几个基本因素出发,切入这个领域研究,以对电 波媒介市场基本概况进行剖析和总结,搜集有大量难得的数据、表格, 是数字媒体研究人员不可多得的极具价值的参考书。 12 作者简介:黄升民黄 1955 年生,广东佛冈人。北京广播学院新闻 传播学院副院长、广告学系主任,教授。1990 年在北京广播学院任教。 1993 年被破格评为副教授,担任新闻学广告学专业方向硕士导师,兼 任新闻系副主任。1995 年破格评为教授。1999 年担任新闻传播学院 副院长作。 电视与社会 作者 (英) 你古拉斯。阿伯克龙比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1 年 2 月 内容简介: 本书是译本结构严谨的教材。它从电视制作,电视节 目和电视观众三者的角度展示了电视与社会的关系。电视对一个地区, 一个国家乃至全球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冲击和影响。本书就这方面的研 讨现状做了令人信服的评述。 本书第一部分是喻为电视文本的分析。设计诸如电视的写实性, 叙事性,类 型,意 识形 态。 电视节目和家庭的特色,以及肥皂剧和新闻 的性质问题。第二部分是关于电视的制作问题。该部分首先论述了电 视业的整体结构,然后论述了电视业内部的运作机制问题,包括制片 人的作用,制片班子的工作方式,电视名人以及制片人对电视观众的 认识。最后一部分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对电视观众理论进行了探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