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免疫学大题_第1页
微生物免疫学大题_第2页
微生物免疫学大题_第3页
微生物免疫学大题_第4页
微生物免疫学大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抗原 1. 何谓免疫原性?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 指抗原分子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抗体及免疫效 应细胞)的能力。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一)异物性:1.异种物质:如细菌、病毒、异种血清等。2.同种异体物质: 如血型抗原、 组织相容性抗原等。3.自身物质。 (二)理化特性:1大分子; 2复杂的化学组成与结构;3物理状态;4分子构象 和易接近 性; (三)免疫途径和机体应答性:具有异物性和复杂结构的大分子物质是决定抗原免疫原 性的 主要条件。但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不同,产生的免疫效果也不同。人工免疫时,多数 抗原需经皮内、 皮下或肌肉注射、喷雾等方式进入机体,才能取得良好免疫效果。 2. 青霉素是半抗原,本身无免疫原性,为什么可以引起过敏性休克? 青霉素本身没有免疫原性,主要是作为一种半抗原。 进入机体后降解为青霉噻唑、青霉烯酸,青霉噻唑、青霉烯酸可以和机体内的组织蛋白、多肽等 结合形成一种新的物质:青霉噻唑蛋白。 青霉噻唑蛋白就可以作为一种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 IgE,IgE 具有亲细胞的特性, 可以和机体的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特异性的结合。也就是致敏过程形成。 3. 什么是异嗜性抗原?举例说明其临床意义? 答:异嗜性抗原指不同种属动物、植物或微生物之间存在的共同抗原。 某些异嗜性抗原在医 学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例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与人肾小球基膜及心肌组 织有共同抗原, 可能与急性肾小球炎和风湿病的发病有关。 又如,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与变型杆菌的一些菌株 间有共同抗原,临床上可采用相应变型杆菌为抗 体,与斑疹伤寒病人血清做凝集试验,进行 辅助诊断。 4. 试比较 TD-Ag 和 TI-Ag 的特点。 答:TD-Ag 即胸腺依赖性抗原,指需要在 T 细胞辅助下才能激活 B 细胞产生抗体抗原物质。 其特点:A. 不仅能英气体液免疫应答,也能引起细胞免疫应答; B.产生的抗体一 IgG 为 主,也可产生其他类别抗体; C. 可以产生免疫记忆。 TI-Ag 即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指无需 T 细胞辅助, 可单独刺激 B 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 质。 其特点:A. 只引起体液免疫应答,不引起细胞免疫应答; B.指产生 IgM 抗体; C. 无免疫 记忆。 5. 什么是抗原特异性?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抗原特异性指抗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与免疫应答产物发生专一结合的特性。 物质基础:抗原决定簇 免疫球蛋白: 1. 试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答:1、Ig 的基本结构:Ig 单体是由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借链间二硫链连接组 成的 四肽结构。在重链近 N 端 1/4 或 1/5 区域内氨基酸多变,为重链可变区,其余部分为恒 定区 (CH);在轻链近 N 端的 1/2 区域内氨基酸多变,为轻链可变区(VL) ,其余 1/2 区域为恒 定区 (CL),VH 与 VL 内还有超变区。 2. 试述免疫球蛋白的异质性。 免疫球蛋白的异质性表现为: 不同抗原标为刺激机体所产生的不同类型的免疫球 蛋白分子,其实 别抗原的特异性不同,其重链类型和轻链类型也有差异;不同抗 原表位诱导的同一类型的免疫球蛋 白,其实别抗原的特异性不同。根据 Ig 重链 C 区所含抗原表位不同,将 Ig 分为 5 类:根据同 一类免疫球蛋白重链抗原性及 二硫键数目、位置不同,将其分为亚类;根据 Ig 轻链 C 区所含抗 原表位不同, 将 Ig 分为 2 型;根据轻链 C 区 N 端氨基酸排列的差异,分为不同亚型。 3. 试比较各类免疫球蛋白的功能特点。 IgG:以单体形式存在;血清中含量最高;再次应答的主要抗体;免疫功能最全 面,包括:激活补 体、调理作用、ADCC、介导自身免疫病和、型超敏反应; 是唯一能够通过胎盘免疫球蛋白。 IgM:膜结合单体表达于 B 细胞表面,是受体的主要成分;分泌型为五聚体,又 称巨球蛋白;为 天然血型抗体;个体发育过程中出现最早,是宫内感染的诊断依 据之一;也抗原刺激后出现最早的 抗体,用于感染的早期诊断。 IgA: 分为血清型单体和分泌型二聚体两型; sIgA 主要有粘膜相关淋巴组织产生, 存在于唾液、 泪液、乳汁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的分泌液中和粘膜表面,是 集体粘膜局部抗感染免疫的重要 因素;初乳中的 sIgA 使新生儿获得自然被动免 疫。 IgD:血清中为单体形式,含量低,确切功能不明;膜结合型是成熟 B 细胞的标 志。 IgE:血清中为单体形式,含量最低;主要由粘膜下淋巴组织中浆细胞产生;可 与肥大细胞、嗜碱 性粒细胞表面 FceR 结合,参与 I 型超敏反应。 4. 如何理解免疫球蛋白是“双功能分子”?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抗体是具有双功能分子,它既可特异性结合抗原,又可独立诱发或执行一 系列生物学效应,由抗体分子不同部位分别执行。与抗原结合作用;补体活化作用;亲细胞 作用;调理作用;膜传递作用。 补体系统 1. 试述补体系统的组成。 (1)补体的固有成分:包括经典激活途径的 C1q、C1r、C1s 、C4、C2;MBL 激活途径的 MBL(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丝氨酸蛋白酶;旁路激活途径的 B 因子、D 因子;三条途径的共同 末端通路的 C3、C5 、C6、C7、 C8 和 C9。 (2)以可溶性或膜结合形式存在的补体调节蛋白:包括备解素、C1 抑制物、I 因子、C4 结合蛋白、 H 因子、S 蛋白、Sp40/40、促衰变因子、膜辅助因子蛋白、同种限制因子、膜反应溶解抑制因子等。 (3)介导补体活性片段或调节蛋白生物学效应的受体:包括 CR1CR5、C3aR、C2aR、C4aR 等。 2. 试述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 答:1.溶菌和细胞溶解作用; 2 调理吞噬作用; 3.免疫粘附作用; 4.炎症介质作用,如激肽样作用、 过敏毒素作用、趋化作用。 3. 试比较补体系统三条激活途径的异同点。 区别点 经典途径 MBL 途径 旁路途径 激 活 物 抗原抗体复合物 炎症期产生的蛋白 某些细菌、革兰氏阴性菌的内毒素、酵母多糖、 与病 原体的结合葡聚糖、凝聚的 IgA 和 IgG4 以及其它哺乳 动物 细胞 参与的 补体成 分 C1C9 C2C9、丝氨酸、蛋白酶、MBL C3、C5C9、B 因子、D 因子 C3 转化 酶 C4b2b C4b2b C3bBbP C5 转化 酶 C4b2b3b C4b2b3b C3bnBb 作 用 参与特异性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感染早期发挥作用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在感染早期发挥作用 细胞因子 1. 简述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的分类、 细胞因子:由免疫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T 细胞、B 细胞、NK 细胞等)和某些非免疫细胞(内 皮细胞、表皮细胞、纤维母细胞等)经刺激而合成、分泌的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蛋白 质。 根据其结构和信号转导途径细胞因子受体分为 1.I 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 IL-2,GM-CSF 和 EP0 等细胞因子的受体。 2.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 IFN-;IFN-,IFN- 和 IL-10 的受体。 3.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TNFSF)TNF 受体、神经生长因子受体、CD40 分子和 Fas 分子 等。 4.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家族:是 G-蛋白偶联受体,为 7 次跨膜的蛋白,和相应配体结合后经偶 联 GTP 结合蛋白发挥生物学效应。 2. 简述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 答:1 细胞因子的产生具有多源性;2 细胞因子的产生具有多向性; 3 多以旁分泌和(或)自 分泌 形式在局部发挥作用;4 通常为低相对分子质量的分泌性糖蛋白;5 通常以非特异性方 式发挥作用; 6 细胞因子作用具有高效性;7 细胞因子作用具有重叠性;8 细胞因子作用具 有多效性;9 细胞 因子作用具有网络性。 3. 简述因子的生物学功能。 答:1 康感染、抗肿瘤作用,如 IDN、TNF 等;2 免疫调节作用,如 IL-1、IL-3、IL-5、IFN 等; 刺激造血细胞增殖分化, M-CSF、 3 如 G-CSF、 IL-3 等; 参与和调节炎症反应, IL-1、 4 如 IL-6、 TNF 等细胞因子可直接参与和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1. 如何理解 MHC 限制性?有何意义? T 细胞受体(TCR)在识别 APC 细胞或者靶细胞上的 MHC 分子所提呈的抗原肽时,不仅识别抗原 肽,还要识别与抗原肽结合的 MHC 分子类型,此现象即 MHC 限制性(MHC restriction) 生物学意义:一方面, MHC 分子直接参与抗原提呈细胞 (APC) 对内源性或外源性抗原的提呈; 另一方面,在 TCR 特异性识别 APC 所提呈的抗原肽过程中,必须同时识别与抗原肽结合成复合 物的 MHC 分子,才能产生 T 细胞激活信号,即 MHC 限制性 2. 比较 HLA I 和 HLA II 类分子的结构,分布和功能。 3. HLA 分子有何重要的生物学功能?HLA 与医学实践关系? 类分子 分子 结构 异二聚体,重链( 链,45kD) 2m(12kD) 异二聚体, 链,35kD 链,28kD 胞外 段结 构域 1- 2- 3 2m 1- 2 1- 2 表达 特点 共显性 共显性 组织 分布 所有有核细胞表面 APC、活化的 T 细胞、胸腺上皮细胞等 肽结 合槽 构成 1 2 1 1 特点 凹槽两端封闭 凹槽两端开放 接纳 肽长 度 长度有限,为 810 个氨基酸残基 长度变化较大,为 1317 个氨基酸残基或更多 结合 肽 结合 特点 Ag 肽以其锚定残基与凹槽结合,锚定位数 量较少,锚定残基氨基酸类别相对变化小 Ag 肽虽长,但中段仍有对应于类分子的 9 肽结构参与 构成锚定残基并以之与凹槽结合。类分子锚定位相对 较多,锚定残基的氨基酸种类相对变化较大 识别 特点 借识别所需共同基序选择性地结合 Ag 肽, 有一定包容性 借识别具有相同或相似共同基序选择性地结合 Ag 肽,但 包容性更大 HLA 的生物学功能 : (1)参与内源性抗原的递呈(诱导对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的杀伤和溶解)。 2)作为 CD8+T 细胞的识别分子(CD8 的配体)。 (3)参与胸腺内 T 细胞的分化,发育。 (4)参与 NK 细胞的活化或抑制。 (5)诱导同种移植排斥反应。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1. 简述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免疫器官根据其功能不同,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人类中枢免疫器官由骨髓和胸腺组 成,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骨髓既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的来源,也是 B 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胸腺是 T 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胸腺微环境对 T 细胞的分 化、增殖和选择性发育起着决定性作用。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免疫系统等,是成熟 T 细胞、 B 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 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部位。淋巴结和脾脏具有过滤作用,可清除进入体内的病原体和其他有害异物。 黏膜免疫系统包括肠相关淋巴组织、鼻相关淋巴组织和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其中含有大量主要产 生分泌型 IgA 的 B 细胞,它们在肠道、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等黏膜局部发挥着重要的抗感染作用。 2. 什么是淋巴细胞再循环?有何生物学意义? 淋巴细胞再循环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 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 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 反复循环过程。 淋巴细胞再循环的生物学意义: 1、通过淋巴细胞再循环,使体内淋巴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的分布更趋合理。 2、淋巴组织可以不断地从循环池中得到新的淋巴细胞补充,有助于增强整个机体的免疫功 能。 3、带有各种特异性抗原受体的 T 细胞和 B 细胞,包括记忆细胞,通过再循环,增加了与抗 原和 APC 接触的机会 ,这些细胞接触相应的抗原后,即进入淋巴组织,发生活化、增殖和分 化,从而产 生初次或再次免疫应答。 4、有些部位(如肠粘膜)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通过淋巴细胞再循环后仍可返回到原 来部位, 在那里发挥效应淋巴细胞的作用。 5、使机体所有免疫器官和组织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3. T,B 细胞表面各有哪些重要的分子?其功能是什么? 见书 4. T,B 细胞有哪些亚群?各自的功能是什么? ()Th1 细胞为 CD4 阳性细胞,其主要功能有分泌 IL2 (白细胞介素) 、IFN ( 干扰素)和 TNF( 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参与调节细胞免疫,引起炎 症 反应和迟发 型超敏反应。 ()Th2 细胞也是 CD4 阳性细胞,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分泌 IL4、等细胞因 子,介导 体液免疫应答。 ()Tc 细胞(Tc 细胞和 Ts 细胞都是 CD8 阳性细胞)被抗原致敏后可特异性杀伤被 病毒、 胞内寄生菌感染的靶细胞或肿瘤细胞,是细胞免疫重要的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