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胃癌诊疗 30 年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季加孚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3-08-30 分享 据 WHO 及2012 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统计,2009 年胃癌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 第 2 位,死亡率第 3 位。且我国胃癌有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早期胃癌比例低(仅约 10%)、 进展期病例为主等特点。近年来,其发病呈年轻化趋势,30 岁以下者比例由上世纪 70 年 代至今翻了一番,达 3.3%。因此,提高胃癌综合防治水平是关乎公众健康和国计民生的大 事,也是我国胃癌领域工作者多年来集中精力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本文将对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国胃癌防治工作的发展和成就作一简要回顾和讨论。 1976 年,在徐光炜、张文范、张天泽、张荫昌、林言箴、陈峻青等老一代专家的努 力下,我国成立了中国胃癌研究协作组。该协作组由徐光炜教授任组长,并于 1978 年 4 月在北京召开了首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会议对解放后由曾宪九、汪忠镐、顾恺时、付培 彬、冯友贤、孟宪民、郑生麟、韩积义、钱礼等老一辈专家所开拓的我国胃癌防治事业进 行了重要的总结和回顾,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了重要的展望和规划。 1985 年,中国抗癌协会成立时,胃癌协作组被重组为隶属于该协会的胃癌专题研究 委员会,后被正式更名为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成为我国唯一的胃癌专业代表性 学术机构。1985-1999 年间,学会分别在济南、沈阳、上海、南京召开了 6 届全国胃癌学 术会议。期间,徐光炜、张文范、张天泽、张荫昌、林言箴、陈峻青、金懋林、朱正纲等 教授先后承担了学会领导工作。徐光炜、张荫昌教授还被选为 WHO 胃癌协作中心的中国 代表,徐光炜教授还当选为国际胃癌学会(IGCA)理事。同时,在胃癌专业委员会的组织 下,国内胃癌领域工作者开展了活跃的全国性协作和地区性学术交流,主要包括胃癌病因 学和预防研究及与胃癌诊治相关的临床研究。 胃癌病因学与预防研究 我国胃癌发病及死亡的地区差异 上世纪 70 年代初,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全死因调查显示,胃癌等部分起源于上皮的 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呈非随机分布,具有一定的地理聚集性,如山东省临朐县、栖霞县及辽 宁省庄河县的胃癌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尽管患者自身因素在胃癌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但大多数研究表明,环境因素是胃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我国胃癌高发区多处于地域相对封闭、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当地居民可能长期 暴露在一组较强的致病因素下,这造成胃癌发病、死亡的聚集。此外,多数胃癌高发区还 有人口流动少、遗传相对稳定的特点。若当地政府组织机构健全、利于管理,则能为研究 胃癌发病率的地区差异提供资源优势,从而构成有独特价值的胃癌“高发现场” 。 我国学者开展的研究 自 1983 年起,北京肿瘤防治研究所在山东省临朐县逐步建立了涵盖 20 万人群的胃 癌“高发现场 ”,系统进行了胃癌流行因素、癌变病史和干预研究,并通过大样本前瞻性研 究证实胃癌发生是一个多阶段渐变过程,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重要危险因素。 同时,针对胃癌癌前病变开展了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根除 Hp 感染、补充营养 素和大蒜素的干预研究。其中,针对 3400 例成人进行的根除 Hp 感染的干预研究是迄今为 止世界上样本量最大的胃癌发病干预研究,其结果证实根除 Hp 感染能使重度癌前病变或 胃癌发病危险降低 40%。该研究引起了国际肿瘤界的高度关注,获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 (NCI)的连续资助及国立卫生研究院( NIH)特别荣誉奖,为胃癌综合防治研究奠定了重 要基础。 同期,中国医科大学在辽宁省庄河市进行的现场研究,也相继承担了国家“八五” 、“九 五”公关课题,并证实了咸猪肉及 Hp 感染为当地胃癌高发的危险因素。 胃癌的诊断研究 上世纪 80 年代初,在当时的中国胃癌研究协作组的框架内,各专业协作组开展了一 系列的全国性协作胃癌研究与地区性学术交流。这些研究成果的发表,为此后 30 年来我 国胃癌的基础和临床工作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理论和研究基础。 胃镜的价值 全国胃癌内窥镜协作组收集了 19 个省市、52 家单位共 188044 份胃镜资料,发现胃 癌 14124 例(占 7.51%),其中早期胃癌 613 例(4.35% )。除了少数单位的早期胃癌发 现率在 10%以上,绝大多数都低于 10%。发病人群年龄以 4160 岁为主(占 73.7%)。 胃镜肉眼诊断阳性率为 80.7%,误诊率为 19.3%,镜下活检阳性率为 88.6%。 该研究提示,胃镜可通过肉眼观察初步检出 80%的早期胃癌,联合活检阳性率可达 88.6%;我国早期胃癌检出率低主要是由于普通人群胃镜检查率低及当时基层医疗机构胃 镜普及率低。 因此,要提高我国胃癌的早诊率,需要我们进一步普及胃镜并不断提高胃镜的检查水 平。当时提出的胃黏膜染色法,有些至今仍在我国的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病理研究的进展 全国胃癌病理协作组对 8800 余例各期胃癌的病理形态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胃癌病理 变化规律、分型和分类问题。尽管当时辅助检查条件非常有限,但广大的胃癌病理医师仍 在大量临床数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胃癌患者的发病特点提出了更为实用的病理分型。 此后,随着显微分光光度计、自动图像分析仪、流式细胞分析仪和根据体视学原理应 用测试网格片等形态定量研究在我国临床工作中的广泛开展,我国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病 理研究也逐步从传统的常规染色和光镜观察,逐步走向应用物理、化学新技术,使形态的 改变与功能相结合,从回顾性研究转向前瞻性研究,从组织学、细胞学水平的研究进一步 向分子生物学水平过渡。 胃癌的治疗研究 在外科治疗方面,北京肿瘤防治研究所曾牵头汇总并回顾分析了全国 28 家单位 11734 例胃癌住院患者的数据,发现总手术率为 83.4%,手术切除率为 54.9%,而根治性 切除率仅为 23.6%;手术相关死亡率为 3.9%,根治性切除后 5 年生存率为 31.2%;姑息 性切除占 27.3%,术后 5 年生存率为 11.7%。 在 986 例接受联合脏器切除的病例中,合并切除胰体尾及脾脏者的 5 年生存率可达 24.8%,合并脾切除者为 19.6%,合并切除食管下段者为 15.7%,而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 者则无 1 例生存 5 年以上。 该研究还提出,根治性切除辅以化疗的疗效优于单纯手术。、期胃癌患者在接受 姑息性切除后联合化疗的 5 年生存率可达 13.5%和 7.6%。这是我国首项多中心大样本胃 癌回顾性调查研究,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胃癌诊治的综合水平,其研 究结论的先进性也使我国的胃癌相关研究与国外学术界保持了相对的同步性。 在辅助治疗方面,全国胃癌化疗协作组的研究确立了 5-氟尿嘧啶为基础化疗方案在我 国胃癌化学治疗中的主导地位。 而全国胃癌放射治疗协作组则率先开展了胃癌的术前放疗研究。1982 年,通过总结 1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十校联谊2026届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江山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生物试题(无答案)
- 广东省茂名电白区七校联考2026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四川省德阳市广汉中学化学九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6届英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6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黑龙江省望奎县英语九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关于服装代理合同5篇
- 离婚财产分割中房屋产权及租赁权转移合同
- 高科技企业员工保密与竞业禁止条款合同书
- GB/T 17188-1997农业灌溉设备滴灌管技术规范和试验方法
- 关于国有集团公司采购管理办法【五篇】
- 植物生理学第十三章植物的逆境生理课件
- 2022年资阳市雁江区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2 第2课时 基本不等式的综合应用(课件)高一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 帮助卧床老年人使用便器排便课件
- 【高考英语精品专题】必修1 Unit 1 Life Choices-高考英语-一轮总复习备考方略课件PPT(新教材北师大版)
-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概论(刘行芳)-课件
- 医学放射卫生相关法律法规ppt培训课件
- 《中国音乐发展简史》PPT课件
- SLZ 549-2012 用水审计技术导则(试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