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们的教育不缺惩戒而是缺爱 (2008-10-31 07:19:25) 标签:杂谈 连续几起“弑师案”,引来社会各界对惩戒教育的高度关注。先有教育部官员说 “教师正当使用的惩戒并非对学生的体罚,不提倡迁就学生一切行为”,接着有舆论声称, 教育对学生过分纵容将遗患无穷,建议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适当惩戒。 适当的惩戒教育当然有必要,但在笔者看来,接连发生的“弑师案”,并非由于惩戒教 育缺位,而是爱的教育严重缺失所致。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先看 10 月 4 日发生在山西朔州的高中生课堂上持刀杀死 老师事件。杀害老师的学生刚进高中一个月,报道提到,“网上有知情者称,李明曾在初中 时被一位老师打断过腿,而事发前,其父母正在闹离婚” 。从中我们可以粗略推断,这个学 生杀害老师,不是没有惩戒教育,而是惩罚过度曾被老师打断腿,甚至由此恨所有老 师。而且在家里也感受不到温暖。 接着来看 10 月 21 日发生的一中学生因害怕家访杀死女老师的悲剧。几乎可以肯 定地说,如果在学校里没有惩戒教育,在家里也没有惩戒,学生怕老师家访么?学生之所以 怕家访,显然是怕老师给家长说了不好的表现,回家受到家长的惩罚(不仅仅是体罚,还包 括多种形式,包括冷暴力)。 再看 10 月 28 日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在课堂上砍死老师的血案,从目前披露的信息看, 学生为何杀老师尚不清楚,但就有些社会舆论用异样的眼光看法大的学生,以及由一个极 端伤害事件,推论出“80 后” “90 后”是冷血的一代,这种社会环境,让年轻一代感受到社 会的温暖了吗? 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和翻译家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 段话: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 ,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 没有教育。 ”反思今天的教育,当我们感慨老师难当时,是否想到过教育者对于教育充满 了爱? 不容否认,今天仍旧有一些对学生充满爱心的好老师,但是,普遍而言,师生关系正趋 功利化。在中小学,师生关系变为简单的分数关系,老师关心的是学生的分数,而很少有时 间和学生谈心、沟通,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在大学,不少专任学科教师,上完课就离 开学校,很少在课后再与学生一起谈学习,谈人生。在一些大学的新校区,偌大的校园,往 往只有数万学生自行安排课余生活,至于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大多早已变为“老板与打 工者” 。 当然,今天的教师有很多“难处”,当学校对他们的考核要求是学生的分数、升学率 时,他们能不关注分数,把学生作为学习机器吗?当学校用论文、经费、专利作为评价指 标时,他们能把大量精力花在不能在评价中起作用的教学上吗?那些充满爱心的教师,往 往在上述评价体系中,由于达不到规定的数据指标要求,被边缘化,甚至被淘汰。 教育是做人的事业,只有把教育对准人本身,才是真正的教育。不以人为本,没有对受 教育者的爱,才是当今教育出现如此局面的根源所在。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中,谈惩戒教育, 不过是进一步将教育粗放化、简单化,甚至会更加激化师生矛盾。 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惩戒教育 (2008-10-31 08:51:57) 标签:杂谈 连续几起“弑师案” ,引来社会各界对惩戒教育的高度关注。先有教育部官员说 2 “教师正当使用的惩戒并非对学生的体罚,不提倡迁就学生一切行为” ,接着舆论纷纷 议论,教育对学生过分纵容将遗患无穷,于是纷纷建议,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适当惩戒。 以上这一切都很有道理,可是在笔者看来,无论是重新认识惩戒教育的重要性, 还是“规范”开展惩戒教育,都不过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对现实师生关系的好转, 产生不了多大作用。 不妨设想如下场景。你的 9 岁小儿在学校犯了错,按照学校惩戒教育规则,在学 校督导和全班同学的见证下,被老师施以“用板子打三下屁股”的惩罚,回到家中, 投进你的怀抱,哇哇大哭,你立马丢下手中工作,把孩子楼进怀里,问“宝贝,怎么 了,怎么了?谁惹你这样?”孩子抽泣着说,老师打我,然后让你看他的屁股蛋, 打得红红的。此时此刻,你的一股火气马上升腾, “NND,老子也从来不打一下孩子, 你敢这样对孩子! 看我不告你!”于是拿起电话,拨给学校领导,指责学校怎能如此纵 容教师体罚学生,要追究老师责任;或者马上驱车,赶到学校,找老师,要赔偿,要 道歉,否则没完 普通家长,所能想到的,大致如此。而换着是一个老板,一个官员,问题可能更 复杂,不是直接找校长、找老师,而是一个电话去到教育局官员,第二天,校长、老 师就可能被责令做检查,甚至扣工资,不准参加评奖。即便学校、老师拿出“惩戒教 育”的规则,一条一条告诉家长:孩子入学时我们告诉过你们这个规则,我们完全是 依据规则按孩子所犯错误进行惩戒;一条一条向领导申诉:这是按照合理的惩戒教育 规则管孩子,不这样我们根本就无法教育,但,在家长步步紧逼中,在领导的行政指 令下,最终校长和老师低头“认错” 。还有,当两个学生打架,分析下来都有责任,老 师一看,一个是某个大领导的孩子,一个来自普通职工家庭,这该如何是好?只打职 工家庭孩子?两个都打?或者因领导的孩子而放过职工的孩子?社会复杂,教育也复 杂,渐渐地,惩戒教育规则如同空文。 事实上,不依法治教,学校没有自主权,这才是过去多年来,学校越来越不敢管 学生,不能对学生进行任何惩戒教育的根本原因,所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也是很 多校规,最后无法执行的原因,去年某高校集体退学了 80 多位学生,有家长就找到学 校,逼问学校这是对学生不负责,而事实上,学生守则上退学规定是“黑字白纸”清 清楚楚,而大学淘汰没达到学业要求的学生,在其他任何国家都十分正常。去年还有 一则新闻,说某所学校老师出于严格要求,给学生毕业论文不及格,可学校却出面要 求老师给学生及格,闹得沸沸扬扬,个中原因,是背后有家长在使力。现在,就是学 生作弊被学校开除,家长也要把学校告上法庭,而在国外大学,这完全是学校按章程 管理的事务,法院根本不予受理。所谓责任、权利、义务,几近一团乱麻,纠缠不清。 对于国内的学校,尤其是民办学校来说,实则是夹缝里求生存,十分警惕发生与 家长的纠纷,因为一般而言,家长不会选择走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要么到学校采取 堵校园门口、发传单的方式,逼学校解决问题,要么走政府途径,让政府发话让学校 处理,而社会舆论往往在复杂的对教育体制不满的情绪中,不管对错,偏向支持家长, 支持犯错的学生。如此情形之中,中小学校根本无法进行校本管理,大学无法自主办 学,而惩戒教育怎样进行,也要政府官员发话,本就表明学校这种缺乏教学自主权的 艰难处境。 家长的心情,也不难理解。一方面,只有一个孩子,对他呵护有加,寄予厚望, 另一方面,对教育缺乏参与渠道,老师怎么教、怎么管,学校事务,家长不曾参与, 所以即便学校有规定,但规定是学校单独制定的,没有听家长意见,没得到家长的同 3 意,所以更别指望家长遵守家长的行为,是自身权利没有得到有效保障之后的自 然选择。 依法赋予学校自主办学权,让老师拥有教学自主权,让家长和学生通过家长委员 会、学生自治参与学校决策,监督学校办学,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在学校自主 办学的背景下,学校通过教师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对中小学而言) 、学生自治组织 (对大学而言) ,采取民主决策方式制定学校办学规则,可以从根本上理清现在复杂的 政府与学校、学校与家长、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使学校和老师能按教育规律,开展正 常的教育教学。 法大学子“守护母校”令人心绪难平 (2008-11-01 09:24:18) 标签:杂谈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在教室里被学生砍杀,引起社会议论纷纷。笔者注意到,有一 种社会舆论,指向法大学生,而很显然,几乎所有法大在校学生以及法大校友,都感 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29 日上午,在法大校友 BBS“沧海云帆”上, “社区站务组” 发表公告,其中写道:“我们的母校正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无论我们是否愿意,由 于我们的学术血缘,嘲讽和质疑的声浪必将波及到我们每个人我们将在以后的岁 月里用自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以及这所大学存在的价值。 ”与此同时,已经毕业的校 友也都发帖“守护母校” ,他们希望所有人也能看到聪颖的法大学生勤奋好学的一面, 希望维护母校的声誉。 一所学校发生学生砍杀老师事件,确实令人悲痛与震惊。虽然这种极端的恶性事 件,有诸多偶然性,但是,深入调查事件的真相,分析导致这一事件的各种现实原因, 包括教师的师德操守、学生的法律意识、学校的心理辅导,等等,并引以为戒采取相 应措施,对防范类似事件的发生,有着积极意义。这是理性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思路。 可是,令人遗憾的是,社会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却偏离了这一思路。姑且 不说有人在真相不清楚时,就“声援”杀人学生砍杀“对学生不好(不轨)的老师” 是伸张正义,并“敬请”教师以此为戒,是完全没把法律、正义当回事,还有不少人, 则在“爱教育、爱学生”的名义下,把一个法大学生的极端行为,马上对应整个法大 学生的整体素质,并由此上升到中国所有学生的素质问题,更有的扩展到 “80 后” “90 后”一代问题的高度加以分析。这种貌似“富有责任心” “合理”的逻辑推理,其 实严重混淆了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既对集体的评价有失客观与公正,又使个人迷失在 集体话语之中。 这种分析问题的思路,近年来十分常见。不是吗?去年,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 发生校园枪击事件,消息刚传来时,大家以为杀人凶手是中国留学生,一时间颇为紧 张,高度担忧美国社会会对华人更有偏见,直到最后确认不是中国学生,大家方舒口 气。有媒体采访美国百姓,是不是因为杀人凶手是亚裔,就对亚裔有看法,美国百姓 似乎想也没曾往这里想,只是说,这个孩子也是受害者还有,去年一电视台主持 人,去华尔街旅游,看到一中国人在骑牛拍照,顿觉丢了国人的脸,拍下照片,发上 博客,引来一场关于国人素质的争论。 以某个人的行为,推论与其有相同身份者的人,也会有某些问题,然后高度关注 这同类身份者的“素质” ,却忽视了对个体行为本身的分析,不但不利于问题本身的解 决,还引发很多冲突与矛盾,简单地说,这就是地区歧视、身份歧视。今天,在很多 网站的论坛上,经常有有关各地人素质的争吵,事情的由头可能是某地一人入室抢劫, 4 查出是某地人,有网友于是留言,这个地区的人素质差,紧跟着,一场一个地区的网 民集中火力贬损另一个地区的网民,另一个地区的网民又反过来攻击这个地区的口水 战就开始了;在大学的 BBS 上,一所大学的学生留言讥讽另一所大学的学生也时常发 生,事情的由头可能是某校学术腐败事件曝光,另一所学校的学生隔岸观火说“他们 的成绩都是这样偷出来的” ,接着,双方就干上了,在彼此攻击中,已经忘记了最初讨 论的问题是什么,更不会从自身找问题,共同面对问题。 明白个体的责任,不动辄把个体与集体关联起来,才会凸现个体,从而让每个个 体有正确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这是公民教育的要义。很多时候,我们 教育学生,你代表班级(走进学校) 、代表学校(走进社会)、代表国家(走进国际) ,你 不要给班级丢脸、不要给学校丢脸、不要给国家丢脸,要为班级增光、要为学校增光、 为国家增光,但恰恰没告诉他,你首先是你自己,你的行为要符合法律、道德要求, 你犯错,首先必须自己承担责任;你成功,也首先是自己的光荣。由于没有个体行为 的有效约束,集体反倒成为了不文明行为的滋生地和保护伞。 正是由于如此,法大学子“守护母校”才如此令人心酸,这是法律的摇篮,但却 生存在公民教育缺失的土壤之中。 调整上小学时间应慎行 (2008-10-27 09:49:29) 标签:杂谈 “孩子究竟几岁该上学?”这个本该不是问题的问题,最近却在社会上引起阵阵 热议。前不久在由新华医院主办的 2008 上海国际儿科精英论坛上,多位儿童保健专家 提出,我国现行规定的 6 周岁入学年龄过于“一刀切” ,应当由儿科医生对每个孩子的 心智和体格发育成熟度综合评估后,再由家长来选择适当的入学时间。 说“孩子究竟几岁该上学”这个问题不该问,确实有些道理,因为我国义务教 育法第二章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 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 “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 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由此可见, 我国孩子上小学的法定最低年龄为 6 岁,可允许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推迟到 7 周 岁。 但是,无论是现实情况还是儿童保健专家的建议,都反映出另一个不可忽略的现 实,有的出生在 9、10 月的孩子,各方面表现“颇为成熟” ,但是由于不符合当年 8 月 31 日之前出生(不少地区都按这个时间节点招收适龄学生)这一条件,比 6 周岁小一、 两个月,只有等到来年上学;而有的出生在 6、7 月的孩子,与同龄孩子相比很是稚嫩, 不具备自理能力,可按到 6 周岁必须上学的规定,只有送上小学,但却很不适应。在 “一刀切”的规定下,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挤上这班车,或者放弃这班车,不惜跑关 系,改出生日期,甚至有的从出生时就未雨绸缪,赶在 8 月 31 日前剖腹产。 在 6 岁上学的基本要求之外,适当允许家长按照孩子的心智和体格发育程度,选 择上学时间,无疑是既尊重家长意愿、学生成长规律,又有利于小学教育顺利开展的 好办法。但是,实施这一办法,同时面临诸多问题。 义务教育法是各地实施义务教育必须遵守的法律,各地制订实施细则,必须 在义务教育法的框架之内。因此,调整学生上学时间,允许不到 6 周岁的孩子上学, 涉嫌违反义务教育法 。最好的途径,是提请对义务教育法进行进一步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株洲信息化营销方案制定
- 建筑方案设计咨询内容包括
- 趣味茶学社活动策划方案
- 安防系统监控施工方案
- 专业工厂设计咨询方案
- 初两会考试题及答案
- 恋爱暴力活动策划方案书
- 社保咨询规划方案模板
- 清远橡胶防撞条施工方案
- 仿古亭长廊施工方案
- 医院普通外科病史采集、查体及病历书写要点精讲课件
- 食品执行标准对照新版表
- 大班科学《神奇的洞洞》课件
- 第二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
- 控制计划CP模板
- 最新苏教牛津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4《Hobbies》Grammar time 公开课课件
- 路面压浆施工方案
- 第8课时 主题阅读《雨的四季》-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 Linux基础入门培训
- 现场技术服务报告模版
- 完整课件-西方经济学下册(第二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