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保的资料_第1页
关于环保的资料_第2页
关于环保的资料_第3页
关于环保的资料_第4页
关于环保的资料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怎么保护黄河 黄河流域水污调查:“母亲河”已成“ 三害” 5 月下旬,记者在甘肃、宁夏、陕西等省区的黄河两岸采访,亲眼目睹了黄河中上游水污染的现 状和日益加剧的危害。随着城市工业化程度的提高,黄河流域污染已形成点源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 污染和工业排放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复合的严峻形势,黄河污染程度已远甚于淮河。 污染的黄河使西北和华北约 16 亿城乡人民深受其害,而受害最深的是农业、农村和农民。 从青海,经甘肃、宁夏、至内蒙古,黄河沿岸能源、重化工、有色金属、造纸等高污染的工业企 业林立,废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大。由于污染治理严重滞后,污水处理率偏低,不少企业未能实现达标 排放,部分企业偷排偷放屡禁不止,导致每年排入黄河的废污水量不断增加。而随着国家西部开发进 程的加快,旧的高污染还没有彻底治理,新的高污染项目又在西部上马。一些东部污染企业纷纷涌入 西部,加剧了黄河污染形势。 据 2004 年中国环境统计年报 ,黄河流域废水排放量达 395 亿吨,比 2000 年增加了 138 亿 吨;主要污染物 COD 年排放量已占到全国排放总量的 133。 地处黄河上游宁夏灌区的农用水源几乎全部来自黄河。近年来,由于宁夏及上游地区的大量高耗 能、高污染企业相继开工建设、投入生产,大量未达到排放标准的工业废水直接排入引黄支渠,导致 在一些个别时段内部分灌溉面积近似于污水灌溉。 工业污染物污染水体,被污染水体又破坏农业生态环境,在黄河流域的一些地区农作物因污水灌 溉导致减产甚至绝收的现象时有发生。去年,山西省介休市松安村用被污染了的汾河水浇地,致使 200 亩玉米及杨树死亡。2002 年,青海省海东地区平安县东庄村的近百亩小麦,引溉了污染的湟水后 被活活烧死。村民告诉记者:“现在引湟水浇地,先要看河道里的水,水多了才敢浇,水少了灌进地里, 苗子准烧死。“ 据水利部黄委会专家测算,目前沿黄地区引黄灌溉面积已发展到 11 亿亩,用水占黄河总用水量 的 90。黄河水污染不但造成农作物品质下降,还使一些农田水利设施报废,给农业造成的损失每年 最高已达 33 亿元。 污水处理厂多数晒太阳 目前,黄河流域 8 省已建成污水处理厂 25 座,日处理能力 217 万吨,而实际日处理能力只有 868 万吨,流域内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仅为 13,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13 个百分点。 甘肃省环保局局长赵伟民介绍说,作为黄河惟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目前兰州市的污水管网普 及率只有 122。较小的污水处理和收集能力远不足以处理日益增加的城市污水,致使黄河沿岸排 污管、排污沟密布,大量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黄河。 记者调查发现,黄河流域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行滞后,一是黄河流域内绝大多数地方政府建 设污水处理厂的积极性不高;二是污水处理厂市场化机制推行慢。黄河流域城市污水处理费低,收取 晚,收取面不宽,一些地区甚至不收。三是城市污水处理厂普遍存在管网不配套现象,实际处理能力 远达不到设计要求,出水水质不达标使一些污水处理厂事实上成了排污场。 陕西省渭南市是地处渭河最下游的城市,渭河从这里汇入黄河。渭南市投资 12 亿元修建的城东 污水处理厂去年年初就已建成,然而由于缺少运行费,只试运行了一个月就一直停运。市区每天形成 的近 5 万吨污水虽然收集到了污水处理厂,却仍然未经治理排入河流,污水处理工程成了“晒太阳“ 工 程。 陕西省环保局副局长李孝廉介绍说,陕西渭河沿岸宝鸡、西安等 5 个大中城市,目前基本至少都 建成一座污水处理厂,但都存在闲置或“吃不饱“ 的问题。 臭水入村、毒水浇地、脏水进肚,黄河水成“三害” 时下,正是黄河上游沿岸水稻插秧即将结束的季节,可甘肃省白银市四龙镇民乐村的村民却每天 站在自家的稻田边心急如焚。民乐及周边金山等几个村的村民祖祖辈辈用黄河水灌溉,但让村民欲哭 无泪的是,这两年浇水烧苗的事几乎年年都有。5 月下旬,村民们已经是今年第三次插秧了,前两次 的苗已全部被烧死。望着田里泛着浓稠白沫的水,民乐村村民王太良说,水稻一直是他们的口粮和经 济来源,可这几年水稻种不成,村里有农户挖池塘养鱼,结果去年秋季引了黄河水鱼就全死了,损失 了 10 多万元。“鱼养不好,眼看着水稻也没活气,我们可怎么活?“ 王太良说。 黄河自兰州进入白银,汇聚了白银市区大量冶炼、焦化、化工等企业和生活污水后,先后流经白 银市的四龙镇、北湾乡、靖远县,涉及沿途十几个村庄。当地村民不仅依靠黄河水浇灌,而且直接饮 用经过简单沉淀的黄河水。“用过河水锅里经常有白色硬块,饮过水后常拉肚子,而且头痛。水的咸味 重,而且每周总有个别天,家里储水窖里还能看到漂着油花。村里人更喜欢喝雨水。“靖远县大芦乡庄 口村村民段兴平说。 记者从靖远县大芦乡卫生院门诊部了解到,在大芦乡饮用黄河水的几个村庄里,胃肠道疾病和头 痛十分常见,找不出病因的怪病更多。“肯定和饮水有关,但还没听说谁检测过水质。我们一般是查不 清的头痛按感冒治,腹泻就反复用抗生素,直到不泻为止。“乡医马克俊说。 在黄河沿岸,直接饮用黄河水的农民已经成了各种怪病的“高危人群“ 。近年来,山西临猗县牛杜 村村民因水环境被污染,年龄在 40 至 60 岁的村民中,患脑血栓、瘫痪和癌症的人数逐年增加。村民 在一张控诉状中说,由于水源被污染,到去年 6 月已有 42 人得怪病死亡,目前还有患怪病者 28 人。 白银市四龙镇金山村中心小学学生王永胜告诉记者,在他们班里 28 个男生中,20 个男生都有白头发。 而且还有不少同学和他一样,经常肚子痛、头痛。 一方面是农民备受黄河污水之害,而另一方面过量施用化肥、农药导致的农村面源污染,已成为 黄河水环境污染最难治理的硬骨头。中科院院士朱兆良说,在未来几年里,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由 作物种植和畜禽养殖业导致的面源污染,对水质污染的“贡献率“ 将日益凸显。 一条黄河,多种“扯皮数据”;下游忙治理,上游忙排污;干流控制紧,支流排污易记者 5 月 份在黄河中上游及其部分支流采访时了解到的这些现象犹如一个个“怪圈“ ,牵制着流域内治污成效。 记者采访的部分环保、水利专家及地方政府主管领导呼吁,建立黄河流域“和谐治污机制“ ,真正还母 亲河以“清白“。 下游忙治理 上游忙排污 陕西省武功县东方纸业集团是当地最大的造纸企业,也是当地最大的工业污染源。2005 年 5 月, 国家环保总局将“东方纸业集团公司污染渭河案”列为首批挂牌督办的环境违法案件之一。5 月中旬, 记者来到武功县,发现其境内渭河黑水流淌依旧,而在武功境内注入渭河的渭惠渠和漆水河臭气熏天, 长达数里都是泡沫,有的地段泡沫高出水面 1 米左右。沿途的老百姓告诉记者,东方纸业集团被勒令 停产治理后,武功县境内的造纸厂污染减轻了许多,但是上游宝鸡市的造纸企业继续偷排污水。 武功县环保局局长徐耀华告诉记者,对于上游宝鸡市来水污染问题,他们曾多次通过上级主管部 门与宝鸡市有关部门协调,但收效甚微。徐耀华说:“境内水源又黑又臭,老百姓发牢骚,上头施压, 环保部门夹在中间实在憋屈。谁愿意背着恶名挨骂?我也想把水弄清啊,可我一个小小的武功县环保 局局长总不能跑到人家宝鸡市去搞什么协调吧?”兰州副市长马琦明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对于兰州 境内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染黄河的问题,政府花了很大力气来协调,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效 果比较明显。但对于上游湟水河来水长期处于 IV 类水的问题该如何处理,政府觉得非常棘手。 同样污染监测数据大不同 治污首先要摸清污染的“家底”,但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水利和环保两大部门提供的黄河污染监测 数据完全不同。国家环保总局提供的 2004 年中国环境统计年报数字显示,黄河流域废水排放量为 395 亿吨,其中工业废水约占总量 40,生活污水约占总量 60;而水利部 2004 年底所下发的 关于黄河限制排污总量的意见的文件中,指出“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为 427 亿吨年,其中工 业废水约占总量 69,生活污水约占总量 31”。比较可以看出,两部门关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 比例有“天壤之别” 。由此,两部门制定的黄河污染治理方案中的重点也有所区别。 黄河只有一条,数字却有多种,到底该以哪个为基准?记者所采访的各路专家莫衷一是。一致的 观点是,国家对黄河流域内的水污染应由统一部门监测、管理并发布相关数据,受权的部门应摒弃部 门利益。 流域问题需综合治理 当前,黄河流域内污染正呈现逐步加重态势,跨行政区域的水污染问题突出。如何把区域经济社 会发展与流域重大资源可持续的利用统筹起来考虑?基层环保人士建议,国家对于水环境应加强规划 和立法工作,考虑全流域的管理,综合治水,统一监管,统筹协调解决,由区域管理上升到流域管理, 解决目前出现的包括部门扯皮、立法分散等在内的问题。 针对黄河治污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和利益纠葛,记者采访的部分环保、水利和水环境专家开出了建 立流域“和谐治污机制 “的“药方“:尽快制定黄河法 ,确立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的合理机 制,依法规范和管理好黄河,修改现有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中不完善的部分;确立统一的污 染监测、管理和信息发布体系,避免多部门联合导致的利益扯皮、监管不到位;建立入河污染物总量 控制制度和省、市、县界断面水质、水量双控制制度,强化黄河水环境保护的统一监管,建立总量控 制指标、水环境质量指标考核制度,特别要加大跨界断面水质监测和考核力度,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 核指标;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加大政府和企业的压力,有效制裁违法排污,同时强化环境准入和淘汰 制度,加大对工业污染的防治力度;在资金投入有限的情况下,优先保证上游的污染治理,有序有效 地进行污染治理,确保治一段好一段,避免撒胡椒面方式造成的花钱不奏效或“花大钱收微效”的局面 近几十年来,黄河河床淤积严重,行洪能力急剧降低, “悬河”形势加剧,防洪水位逐年抬高。 19501998 年,高村、孙口、艾山、泺口、利津 5 个水文站 3000 立方米每秒流量时水位分别抬高了 3.94 米、4.18 米、3.72 米、3.90 米、2.70 米。尤其是 1987 年以来,黄河来水量较小,主河槽淤积进一 步加剧,19871997 年黄河下游河道主河槽平均每年淤高 0.120.16 米,平槽流量由 6000 立方米每 秒左右降为 3000 立方米每秒左右,二级悬河的不利局面进一步加剧,即便是中常洪水也可能发生滚河、 斜河和顺堤行洪,威胁堤防安全。 1、黄河水资源现状 据统计,黄河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 580 亿 m3,仅相当于全国河川径流量的 2%,却承担着向全 国 15%的耕地、12%的人口、50 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同时还担负着向流域外远距离调水。随着 流域内工农业的发展,两岸年用水量由 50 年代的 122 亿 m3 猛增到 90 年代的 300 亿 m3 左右。其中农 业用水是大头,约占 92%,工业生活用水约占 8%。从 1972 年起到 1999 年的 28 年间,黄河下游有 22 年断流,而 1996、1997、1998 年连续三年的断流时间均超过 100 天,1998 年则长达 144 天。根据预 测:正常来水年份情况下,2010 年黄河流域缺水 40 亿 m3,2030 年缺水 110 亿 m3,2050 年缺水 160 亿 m3 左右,枯水年份还要增多。由此可见,用水需求已超出了黄河水资源的承载能力,黄河流域水 危机的矛盾将会越来越突出。 为了缓解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和黄河下游断流形势,国家计委、水利部颁布实施了黄河水 量调度管理办法和黄河干流水量分配方案 ,并于 1999 年初,黄河水利委员会成立了水调局,从 1999 年 3 月 17 日开始,对黄河供水实行统一管理和有计划的调配,自此以后,黄河下游未出现断流 现象。 2、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表现 自实行水量统一调度以来,黄河下游断流现象虽然未再出现,但由于黄河属资源性缺水地区,加 之流域统一管理十分薄弱,黄河断流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其具体表现主要是: 2.1、在管理体制上,流域机构的法律地位和权限尚未明确,缺乏广泛的水行政管理权 根据流域机构“三定” 方案,流域机构只是水利部的派出机构,而不是一级行政单位,它只能根据 水利部的授权在本流域内行使水行政管理权。既然是授权,就不可能有完全的“权”,它因授权而具有 的管理职能就肯定不会跟法律确定的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水行政管理职能一样,它的职能范围要比后者 窄很多,因而就不可能对本流域的水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较为突出的例子就是在每年用水高峰的 46 月份,为了争抢黄河水,即使是黄河系统管理的引黄涵闸,也不时受到地方行政干预而难以按计 划调度运行,使原本并不复杂的引水变得复杂而无奈,给黄河水资源管理工作平添了许多被动和难度。 2.2、在用水机制上,不鼓励节水的机制,使得黄河水资源浪费严重 我国现有的用水机制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节水无奖、浪费不罚、用多用少一个样。这样的用水 机制让人感觉到用水多少与自己的经济利益关系不大,同时黄河水资源费尚未征收、水价又偏低,加 上节水“投入成本较大” ,使用水单位感觉到节水收益甚少,甚至不但不收益还要“赔本”,在现实中, 搞节水与多用水的费用比起来,在很多情况下,多用水比搞节水措施费用要低很多,在市场经济下, 谁愿意去多化那份钱。所以,人们都明白黄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已严重影响了沿黄两岸人民群众的 生活、工农业的生产及发展,可是在节水上,谁也不愿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于是,农业灌溉中仍 是大水漫灌;各类引黄灌区工程不配套,渠道及建筑物老化、失修,渠道衬砌状况差,也任由它跑、 冒、滴、漏;工业用水中单位耗水量偏高,也不去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可以说黄河水资源的大量浪 费与我国现行的用水机制有很大关系。 2.3、在水资源管理方式上,仍是简单粗放、低水平的管理。 其主要表现有三:第一,黄河部门对黄河水资源缺乏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和管理手段,难以控制和 协调用水户的取水,以至在取水过程中存在着用水户的计量设施施测误差很大,有些用水户在取用黄 河水时甚至根本没有安装计量设施,用水户们瞒报、虚报或不报实际取水量的现象时常发生;第二, 基层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在引水过程中不去实测引水流量,有的只是目测或者干脆坐在办公室里“估 计”,另外还有一部分基层管理人员对计量设施的计量方法、技术原理和操作规程等知识掌握的很少; 第三、黄河部门只管放水,而很少真正掌握引水的用途、水的利用效率、水量的超指标引水以及用水 户的节水措施等。这样的管理方式难以对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实施有效的科学管理,也难 以使用水户在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方面真正信任和服从黄河水资源管理部门,从而使黄河部门的职责和 权威无法真正到位。 2.4、在黄河水资源管理体系上,黄河系统内仍存在着“多龙管水”,管理体制尚未理顺 专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