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团队介绍_第1页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团队介绍_第2页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团队介绍_第3页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团队介绍_第4页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团队介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团队介绍 目 录 物电学院 “超宽带电子学及应用”团队介绍 .2 物理电子学院“大功率毫米波行波管研究”团队介绍 3 物理电子学院“高功率毫米波”团队介绍 4 物理电子学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团队介绍 5 物理电子学院“计算电磁学及其应用”团队介绍 6 物理电子学院“理论物理”团队介绍 8 物理电子学院“理论与计算机模拟”团队介绍 8 物理电子学院“强辐射实验室”团队介绍 .10 物理电子学院“太赫兹”团队介绍 .10 物理电子学院“微波仿真”团队介绍 .12 物理电子学院“微纳光学研究”团队介绍 .12 物理电子学院“先进材料制备及其物理性质研究”团队介绍 .13 物理电子学院“真空微电子及微波能应用研究”团队介绍 .15 注:团队排列先后按照团队名称首字母。 物电学院 “超宽带电子学及应用”团队介绍 一、 团队简介 超宽带电子学及应用现有教师机工程技术人员 8 名,其中,教授 1 名,副教 授 3 名,讲师 3 名,工程技术人员 1 名;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3 名,正在攻读博 士学位的教师 2 名;50-60 岁教师 2 名,40-50 岁教师 3 名,30-40 岁教师 2 名。 超宽带电子学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 新型光控光电导器件 研究激光与半导体相互作用理论与技术,新型光控光电导器件工作机理、研 制工艺及应用。 (2) 电波传输与天线 研究瞬态电磁脉冲传输理论与技术,超宽带天线理论与技术。 (3) 生物电磁学 研究肿瘤电穿孔疗法的机理及应用,电穿孔效应在污水治理等领域的应用。 (4) 微波电路与系统 研究高功率微波电路与系统在冲击雷达、探地雷达等领域中的应用。 二、 团队导师介绍 序号 导师姓名 职称/博导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11 年拟招人数 1 杨宏春 教 授 无线电物理 (1) (2)(3)(4) 4 2 杨啸林 副教授 无线电物理 (2)(4) 4 3 孙云卿 副教授 无线电物理 (1)(3) 2 4 曾 刚 副教授 无线电物理 (3)(4) 2 三、 毕业学生就业去向 团队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就业情况较好,主要去向包括国内一些研究所(如南京 14 所、成都 29 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和一些知名公司、企业(贝尔、华为、 中兴等)。 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团队介绍 物理电子学院“大功率毫米波行波管研究”团队介绍 一、 团队简介 大功率毫米波行波管研究团队是经过三代人的艰苦努力自然形成的,现有成 员50余人,其中教授/博导3人,副教授/研究员4人,高级工程师1人,讲师3人, 在读博士13人,研究生30人。近年来,团队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和重大项目、 “863”、军事电子预研、霍英东高校青年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 员科研基金、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教育部新世纪 优秀人才资助计划等数十项科研课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宽带大功率微波管 高频系统及注波互作用的计算机模拟;新型高功率微波源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无源导波元件的计算机模拟和实验研究;电磁数值模拟;微波毫米波切伦可夫 器件的基础及应用研究;太赫兹和光电子学;新型电磁材料;电磁场理论和微 波技术;等离子体物理;自旋电子学等。 二、 团队导师介绍 序号 导师姓名 职称/博导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11 年拟招人 数 1 宫玉彬 教授/博导 电子科学与技术、 物理电子学 02/03/05* 3 2 魏彦玉 教授/博导 电子科学与技术、 物理电子学 02/03/06* 3 3 段兆云 教授/博导 电子科学与技术、 物理电子学 01/02/06* 3 4 岳玲娜 副教授 电子科学与技术 01/02/07* 1 5 殷海荣 副教授 电子科学与技术 01/03/04* 1 6 巩华荣 副教授 电子科学与技术 02/04* 1 7 路志刚 副研究员 电子科学与技术 01/02* 1 *研究方向: 01 毫米波与亚毫米波器件与技术; 02 现代微波电子学与微波管 CAD 技术 03 高功率微波的系统、效应和信息对抗; 04 纳米电子学 05 等离子体电子学; 06 太赫兹电子学; 07 微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 三、 毕业学生就业去向 截至2010年7月,团队已培养博士毕业生9人,研究生60余人,除留校任教外, 就业地区集中在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成渝地区等国家经济 建设重点地区与综合实验改革配套区,就业单位集中在国家经济建设的“三高” (高新技术企业、高层次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单位,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成都 二十九所等。主要从事工作有:回旋管设计、行波管设计、集成电路设计、射 频研发、接收机设计等。 物理电子学院“高功率毫米波”团队介绍 一、团队简介 高功率毫米波教研团队共有科研人员 12 人,其中 10 人具有博士学位或在 读博士,教授 4 人,副教授 3 人,主要研究方向为:高功率毫米波技术研究, 高功率回旋器件研究,物理电子学,等离子体物理等研究方向。 二、团队导师介绍 序号 导师姓名 职称/博导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11 年拟招人数 1 罗勇 教授、博导 物理电子学 高功率毫米 波技术 硕士 4 人,博 士 2 人 2 喻胜 教授、博导 物理电子学 高功率毫米 波技术 硕士 4 人,博 士 2 人 3 赵青 教授、博导 等离子体物理 等离子体技 术 硕士 4 人,博 士 2 人 4 牛新建 副教授 物理电子学 高功率毫米 波技术 硕士 2 人 5 王丽 副教授 物理电子学 高功率毫米 波技术 硕士 2 人 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团队介绍 6 刘迎辉 副教授 物理电子学 高功率毫米 波技术 硕士 2 人 三、毕业学生就业去向 高校,研究所、微波、毫米波及电子技术公司等。 物理电子学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团队介绍 一、团队简介 毫米波电路与系统科研团队共有教师 7 名,其中,教授 1 人,副教授 2 人, 讲师 4,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4 人。目前团队中共有博士研究生 5 人,硕士研 究生 50 余人。本团队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毫米波混合集成电路与系统、毫米波 单片集成电路、微波毫米波 SIW 电路,具体研究方向如下: 1) 毫米波电路与系统研究。包括毫米波固态源、毫米波混频器、毫米 波开关、毫米波倍频器、毫米波功率合成技术、毫米波接收前端以 及毫米波收发组件等。 2) 毫米波单片集成电路研究,包括 MMIC 功率放大器、控制电路及混频 电路。 3) 微波毫米波 SIW 电路研究,包括过渡电路、滤波电路以及源的研制。 二、团队导师介绍 序号 导师姓名 职称/博导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11 年拟招人数 1 徐军 教授/博导 无线电物理 毫米波电路 与系统 6 2 喻梦霞 副教授/硕导 无线电物理 毫米波电路 与系统 4 3 董宇亮 副教授/硕导 无线电物理 毫米波电路 与系统 4 三、毕业学生就业去向 毕业学生主要是公司和研究所。其中外资公司有 Agilent,Ansoft、飞思 卡尔和 RF Microwave。中资公司有华为,中信。研究所包括信息产业部 10 所, 13 所,29 所,54 所,航天二院,电子 38 所等。也有部分学生在高等院校就职。 物理电子学院“计算电磁学及其应用”团队介绍 一、 团队简介 “计算电磁学及其应用”团队负责人为无线电物理学科的王秉中教授。团 队目前有 14 名教师,其中博士生导师 3 名,教授 4 名,副教授 5 名,入选教育 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 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12 名,具有 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 9 名。 本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有:电磁理论及其应用、计算电磁学及其应用、 微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超宽带电磁学及其应用、天线与电波传播、 新型微波器件、时间反演电磁学、新型电磁波系统、微波光电子学。 近年来,团队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3 项、国家“863 计划”项目 4 项、博士点基金 5 项、其他省部级基金项目 10 余项。在计算电磁学、天线、 微波无源器件、时间反演电磁学等方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在国外重 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 200 余篇,被 SCI 收录 160 多篇,出版专著 2 部,获 得省部级奖励 7 项,申请/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近 20 项,在计算电磁学及其应 用领域属于国内有影响的团队之一。 国际化视野是团队培养高水平研究生的基本要求。团队每年资助数名优秀 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要求博士生首选在国际刊物上发 表自己的研究成果。鼓励研究生参与国际交流、出国留学。为优秀研究生推荐、 提供留学的机会,并积极为学生争取国家留学基金的资助。本实验室已有多名 学生在读硕士、博士期间,出国(境)从事研究工作。目前有多名博士生获得 了国家留学基金的资助,到国外学习。 同时,团队和企业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将产学研有效结合,鼓励和 推荐学生利用暑假到企业进行实践工作。 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团队介绍 本团队具有浓厚的学术氛围,定期召开课题小组讨论会。通过导师之间、 学生与导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研究生得到了良好的锻炼和培养, 10 多位学生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学生本人有获奖证书)。 目前,已有 2 篇博士论文获四川省优秀博士论文,多篇硕士论文获省/校优秀硕 士论文,1 位博士生获教育部“学术新人奖”、1 位博士生获校优秀博士生基金 资助、3 位博士生获中央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 二、 团队导师介绍 招生专业:无线电物理 序 号 导师 姓名 学位/职称/博 导 海外留学经历 研究方向 2011 年拟招人数 /导师电子邮箱 1 王秉中 博士/教授/博导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宾 州州立大学、香港城市 大学 硕士 2 人、博士 3 人 2 肖绍球 博士/教授/博导 日本信息通讯研究院 新加坡无线通信实验室 硕士 5 人、博士 2 人 .c n 3 洪劲松 博士/教授/博导 香港城市大学、 美国休斯顿大学 硕士 1-3 人/博士 1-2 人 4 李家林 博士/教授 香港城市大学 硕士 23 人 jialinuestcgmail.c om 5 赵德双 博士/副教授 香港城市大学、 美国马里兰东海岸大学 硕士 2 人 6 杨雪松 博士/副教授 香港城市大学、 美国南加州大学 硕士 3 人 7 邓建华 博士/副教授 香港城市大学、 美国杜克大学 硕士 2 人 Jh_.c n 8 邵 维 博士/副教授 美国宾州州立大学 硕士 2 人 .c n 9 王晓华 博士/副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 硕士 4 人 uestc_xhwanghotmail.co m 三、 毕业学生就业去向 1、海外著名大学留学; 2、国内高校任教; 3、国内研究所或 IT 企业任职。 四、 对报考学生的基本要求: 志向远大,好学上进,身心健康。 对探索性的科学技术研究感兴趣并勇于实践,自信心强,创新意识强,自 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强,求真务实。 有较好的数学物理基础,扎实的电磁场理论基础和微波技术基础,较为系 统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 有较好的英文阅读与写作能力和中文写作、讲解能力。 物理电子学院“理论物理”团队介绍 一、团队简介 我们团队目前包括 3 位科研人员,其中杨海棠曾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王鹏曾取得 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张修明博士毕业于兰州大学。我们的研究方向为高能理论物理, 目前主要工作集中在超弦理论,量子引力的有效理论,黑洞物理及量子场论。在近期, 我们还将引进其他国外人才,计划将我们的研究范围拓展到更为广泛的领域。 二、团队导师介绍 序号 导师姓名 职称/博导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11 年拟招人数 1 杨海棠 教授/博导 理论物理 超弦理论, 量子场论, 引力理论 2 三、毕业学生就业去向 科研院所,高校,需要很强的数学物理背景的工业等。 物理电子学院“理论与计算机模拟”团队介绍 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团队介绍 一、 团队简介 团队在职教师 5 名,包括教授 2 名,副教授 3 名;退休返聘教师 2 名,包 括团队创始人杨中海教授;今年即将毕业留校的博士生 3 名。到明年将组成一 支总人数 10 人的教师团队。团队每年计划招收硕士生 15-20 人,博士生 3-5 人。 团队的重点研究方向集中在我校国家重点学科“物理电子学”领域,具体 研究方向包括现代微波电子学、真空电子学、微波管理论与 CAD 技术等,承担 了大量国家级重要科研项目,包括国家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总装备部军事电子预 研项目等。研发了我国第一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三维微波管模拟器套 装软件,已成为我国行波管核心设计软件,为提高我国行波管设计能力做出了 重要贡献。 团队还在积极开拓更多的研究领域:1)正在将研发微波管专业 CAD 软件的 经验应用到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领域,目前正致力于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基础 理论和 CAD 技术及相关的软件开发;2)采用粒子模拟方法研究激光等离子体物 理中的基础理论问题,并研发相应的数值模拟软件。 团队欢迎具有物理、数学、计算机等交叉学科背景的学生来团队从事科学 研究工作。联系方式: 二、 团队导师介绍 序号 导师姓名 职称/博导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11 年拟 招人数 1 李斌 教授 电子科学与技术 现代微波电子学 5 2 李建清 教授 电子科学与技术 现代微波电子学 5 3 朱小芳 副教授 电子科学与技术 计算微波电子学 3 4 金晓林 副教授 电子科学与技术 计算等离子体物理 3 5 黄桃 副教授 电子科学与技术 计算电磁学 3 三、 毕业学生就业去向 1、IT 企业:如华为、中兴、联发科、TP-LINK 等 2、科研院所:如中科院电子所、航天五院、中电集团 29 所、中电集团 12 所等 3、高等学校:如电子科技大学等 4、其他 物理电子学院“强辐射实验室”团队介绍 一、 团队简介 团队主要依托国家 863 计划强辐射重点实验室电子科大分室。目前,团队 共有成员 12 人,其中,教授一人,副教授一人,中级职称 8 人,拥有博士学位 的 7 人,在读博士学位的 2 人。 团队主要研究高功率微波的产生、传输、效应及其相关的系统。主要的研 究方向包括毫米波器件、相对论器件、固态器件、高功率微波的传输与发射、 高功率微波的效应及系统设计。 二、 团队导师介绍 序号 导师姓名 职称/博导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11 年拟招人数 1 蒙林 教授/博士 等离子体物理 高功率微波 10 2 李天明 副教授 物理电子学 高功率微波 6-10 三、 毕业学生就业去向 毕业学生去向大致为以下几个方向: 1. 各研究所,如电子部 29 所,12 所,10 所,30 所等; 2. 做通讯的一些企业,如中兴、华为,烽火科技以及富士康等; 物理电子学院“太赫兹”团队介绍 一、团队简介 在刘盛纲院士的带领下,太赫兹团队主要有杨梓强教授、鄢扬教授等具有 一批老中青相结合、年富力强、人员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共 19 人,其中 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团队介绍 中科院院士 1 名、教授 3 名、高级工程师 1 名、副教授 1 名、副研究员 1 名、 讲师 10 名、高级技师 1 名。这些人员中,具备博士学历 11 名,硕士学历 2 名, 博导 3 名,硕导 5 名。人员包括:刘盛纲院士、杨梓强教授、鄢扬教授、黎晓 云高工、杨正蓉、黄瑛、刘大刚、钟仁斌、张开春、袁学松、史宗君、兰峰、 张雅鑫、胡旻、吴振华、刘頔威、傅文杰、周俊、廖臣。 该团队长期从事从事真空电子学毫米波、太赫兹波科学技术、光学和电子 学相结合产生太赫兹波、光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科研实力雄厚,有着严谨的 科研传统,是一个积极向上,共同奋斗的团队。该团队近年来在一些学科前沿 课题上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为本团队的建设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有 100 多篇论文发表于 Phys. Rev. E.、Appl. Phys. Lett.、J. Appl. Phys.、Phys. Plasma、 IEEE T. Plasma Sci.、Eur. Phys. J. D、Nucl. Insturm. Meth. A、Jpn. J Appl. Phys.、Chinese Phys.、Chinese Phys. Lett.、Int. J. Infrared Mill. Waves、物理学报、电子学报、中国激光等国 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其中有 50 余篇论文被 SCI、EI 收录。目前该团队正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项、太赫兹领域首个 973 项目 1 项、863 项目 1 项, 在太赫兹等领域有突出的贡献。 刘盛纲院士在团队中一直推动着国际合作和人才建设,近年来,多次邀请 国外知名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并先后派出 3 名博士生留学深造。 太赫兹中心具有许多系统和设备,包括二氧化碳泵浦太赫兹激光器,用于 太赫兹成像;太赫兹时域谱仪(TDS) ,用于太赫兹时域谱分析;太赫兹傅里叶 变换谱仪(FTS) ,用于太赫兹频域谱分析,超导磁场、调制电源、真空动态系 统、毫米波信号源、频谱仪、太赫兹混频器、高灵敏度探测器、热释探测器等, 这些设备是研究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 二、团队导师介绍 序号 导师姓名 职称/博导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11 年拟招人数 1 刘盛纲 院士/博导 物理电子学 物理电子学、光 学、光学工程 6 人 2 杨梓强 教授/博导 光学 高功率微波、太 2 人 赫兹电子学 3 鄢扬 教授/博导 等离子体物理 学 等离子体电子学、 太赫兹电子学 2 4 刘大纲 副教授 物理电子学 毫米波与亚毫米 波器件技术、太 赫兹电子学 2 人 5 张开春 副研究员 物理电子学 太赫兹科学技术 1 人 三、毕业学生就业去向 毕业博士 16 人:清华大学博士后 1 人,中国科技大学博士 1 人,其余在高 校任教; 毕业硕士 40 余人:攻读博士 12 人,高校任教 2 人、其余分别在中科院电 子所、中电集团 10 所、12 所、29 所、58 所、航空 5 院、中学任教、华为、中 兴及其它公司。 物理电子学院“微波仿真”团队介绍 一、 团队简介 本团队为贾宝富教授的牵头,下有朱兆君博士(现为讲师职称,明年拟提 副教授),和万德明工程师。本团队在滤波器研究方向做出了富有成效的工作, 在国内多家单位包括华为、爱立信、绵阳九院、武汉凡谷、广东胜路等做了多 场滤波器专场讲座和报告,在国内引起了很多的反响,打响了知名度。本团队 除了滤波器,还在行波管、天线、功放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现正在 朝着有源和系统的方向发展。 二、 团队导师介绍 序号 导师姓名 职称/博导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11 年拟招人数 1 贾宝富 教授/波导 无线电物理 滤波器、功 放、系统等 5 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团队介绍 三、 毕业学生就业去向 毕业学生就业于华为、赛格、航天 2 院、航天 5 院、十所、成都亚光等单 位。 物理电子学院“微纳光学研究”团队介绍 一、 团队简介 “微纳光学”研究团队为依托于“光学”学科的我校新兴学科研究方向。 本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有: 金属表面等离子体光学及其应用、 微纳 光学及纳光子器件、超分辨成像 光及太赫兹波段负折射、 金属表面 等离子体增强效应在红外探测,太阳能电池,生物传感中的应用。 团队要求硕士,博士在国际期刊发表研究成果,推荐优秀研究生境外留学 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本团队具有浓厚的学术氛围,定期召开课题小组讨论会。通过导师之间、 学生与导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使研究生得到了系统的锻炼和培养。 目前微纳光学研究团队结构组成如下: 教授:1 人 副教授:1 人 讲师: 1 人 硕士研究生:13 人 博士研究生:1 人 二、 团队导师介绍 序号 导师姓名 职称/博导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11 年拟招人数 1 付永启 教授、博导 光学 微纳光学 3 2 周秀丽 副教授 光学 微纳光学 2 三、 毕业学生就业去向 毕业生可进入通讯、精密仪器、微电子半导体等领域的公司企业或科研院 所工作。 物理电子学院“先进材料制备及其物理性质研究”团队介绍 一、团队简介 研究方向: 1、光电纳米复合材料的研制及其物理性能的实验与理论研究; 2、智能材料(结构)与新型传感器的研制; 3、材料的强激光和粒子束辐照效应及改性。 在 PRL、APL 及 PRB 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论文 30 多篇,已发表 SCI 收录 论文 200 余篇,研究成果已产生广泛的国际影响,被国际同行 SCI 他引 529 次, 应国际著名学术出版社邀请撰写专著 5 章。 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4 项,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 1 项。 团 队 2008 年 与 合 作 者 共 同 主 办 了 “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