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中小学教师师德现状的思考_第1页
关于当代中小学教师师德现状的思考_第2页
关于当代中小学教师师德现状的思考_第3页
关于当代中小学教师师德现状的思考_第4页
关于当代中小学教师师德现状的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化的今天,教师的师德问题再次印入人们的眼帘,成为大 众关注的焦点。新的时代赋予教师的师德以新的内涵:它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 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身教重于言教,有教无类和热爱学生,在社会主义条 件下的今天,教师更要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为己任,其师德理念体现时 代发展的需要,其师德内容来源于优良传统道德,体现最广泛人民的精神追求。 本文从当代中小学教师的师德问题入手,分析了当代中小学教师在师德方面存 在问题的根源,提出了当代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策略,旨在为当代中小学教 师师德建设提供参考和服务。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师德 根源 策略 Abstract In socialist market today, their professional ethics problems imprint into peoples eye again,become the masses to focus. The new teachers virtue endowed with new connotation: it includes not only the traditional study and keeping, example is better no precept, no child left behind and love students, in socialist conditions today, teachers in training to adapt to The Times mor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alent as own duty, its virtue concept embodies the need of era, the fine tradition moral ethics content comes from the most widely, reflect peoples spiritual pursuit. This article from the contemporary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currently in,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contemporary teacher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the root of ethics problems, and explains the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teachers morality strengthening contemporary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strategy,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teachers morality contemporary reference and service. Key words :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ethics root way III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II 目 录 III 绪论 1 1.师德概述 1 1.1 师德的界定 1 1.1.1 师德概念 .1 1.1.2 师德问题 .2 1.2 建立良好师德的意义 2 1.2.1 教师职业的特点要求教师有高尚的师德 2 1.2.2 新世纪、新时代要求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 2 1.2.3 社会、国家的发展要求教师有高尚的师德 3 2.当代中小学教师的师德问题及原因分析 3 2.1 简析当代中小学教师师德问题 3 2.1.1 部分中小学教师缺乏爱岗敬业的精神和为人师表的责任感 .3 2.1.2 部分中小学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对学生进行心灵施暴 .4 2.1.3 部分中小学教师私欲膨胀,向学生家长索取“钱物” .4 2.1.4 部分中小学教师不能做到有教无类、一视同仁 .4 2.2 当代中小学教师师德问题的原因分析 4 2.2.1 社会原因 5 2.2.2 教育部门及学校原因 5 2.2.3 培养方面的原因 5 2.2.4 教师个体内在修养方面的原因 5 3.当代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策略 6 3.1 批判的继承,兼收并用 .6 3.2 切实提高教师职业声望,营建良好的师德氛围 .6 3.3 强化师德培养体制,强化师德建设 .7 3.4 努力为教师创设一个宽松、舒畅的工作环境 7 3.5 提高教师自身修养水平,丰富教师的精神家园 7 结语 9 参 考 文 献 10 致 谢 11 东北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评语 12 - 1 - 绪论 08 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带给我们太多的感动。5 月 12 日,我们永远也不 会忘记这个举国上下为之悲痛的日子,有那样一群人让世界为之动容,他们来自人群,像 一粒尘土,微乎其微但又随处可见,他们渺小,但他们正是用渺小的身躯塑造了一颗颗伟 大的奉献之心。平时,他们只是本分的教书人,但这一次他们却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教育, 或许,直到那一刻,国人才明白“为人师表”的真正含义。 “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这是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小学张米亚老师用实际行 动诠释的一句话。在地震来临之际,他用自己的死换来了两个学生的生,这是一种多么伟 大的爱,相信那一刻,全国人民都记住了那个名字张米亚;相比较而言,在地震中我 们听到的更多的名字是范美忠,他亦是一位教师,但他却狠心的丢弃了学生,自己一 个人跑出了教室,事后,当他遭到人们的指责的时候,他毅然决然的提到:“他是一个追 求自由、公正的人,却不是一个先而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在生死抉择的瞬间,他不会 为了除了他女儿以外的任何人考虑牺牲自我” 。他的言论引起了人们的高度感慨“这位教 师如果讲一点师德,或许,他就不会受到人们的谴责!” 地震是一份生死攸关的考卷,生命是一道良知大爱的考验。同为人师,张米亚、范美 忠却在生死关头做出了完全不同的抉择,这告诉我们在 21 世纪的今天,教师师德不容忽 视。 1.师德概述 1.1 师德的界定 要想深刻剖析当代中小学教师师德现状,首先必须明确一个概念师德。 1.1.1 师德概念 关于师德,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界定,有的将其界定为教师的职业道德,有的将其界定 为教师的道德,一般认为:“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 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其他、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 准则,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与概括。 ”新的时代需要与之相配的新的 教师师德理论,它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身教重于言教,有教无类 和热爱学生,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今天,教师更要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世 王正平:教育伦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M,1988 年版,第 2 页。 纪人才为己任,其师德观体现建设新文化的社会需要,其精神内容来源于优良传统道德, 体现历史进步的需要和最广泛人民的精神追求,这追求不仅包括追求真理、爱岗敬业,更 包括加强修养和服务人民 ,所以当代教师师德体系是自人类社会以来最先进、最系统和 最完善的教师道德体系。 “它比任何历史时期的教师道德更具有明显的崇高精神和明确的 目的;它比任何时期的教师道德更完整、统一,更具有真正道德意义的规范体系;它比任 何时期的教师道德,更能够体现师生的平等、民主关系和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 1.1.2 师德问题 作为一种职业,教师与其他职业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一个岗位、一种谋生手段。 同样,与其他职业的道德一样,教师职业也具备自身的道德素质,但不同的是,教师的工 作对象是人,所以,社会对教师在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自身修养及理论修养等方面的要求 要比一般职业更高、更特殊一些。随着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及资本主义腐朽 的生活方式的入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现象从 新抬头,教师师德问题日益显现。突出体现在,教师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不高,缺乏爱岗敬 业的精神;教师个人修养不够,惩罚打骂学生,对学生心灵施暴时有发生;教师理论修养 不高,不能做到真正的为人师表,一视同仁等等。 1.2 建立良好师德的意义 1.2.1 教师职业的特点要求教师有高尚的师德 首先,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与众不同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气质和特点。 教师自身的人生态度、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及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怎样的道德品行, 都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品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 中用自己的言行来感染学生。 其次,教师的工作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而这些人才的培养完全依 靠教师自身的力量,这同样要求教师必须以其广博的知识和高尚的德行来引导学生,使其 成为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材。 再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确实是以自己的学识、品行来引导学生,从而达到教 书育人的目的,这亦要求教师自身有高尚的品行。 1.2.2 新世纪、新时代要求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 新世纪的中国是一个蓬勃发展的中国,是一个腾飞的中国,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使 王文东:心灵的教化变革社会中的中国师德,四川人民出版社M,第 69-71 页。 耿福生主编:教师教学专论,教育科学出版社M,第 14 页。 - 3 - 得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化中富含的机遇和挑战,使 所有的包括教师在内的社会成员不得不随时代的变迁重新审视自己的地位,努力的为自己 描绘一个配得起这个世纪的、这个时代的蓝图。在这种新的时代背景下,对于教师师德的 要求也出现了现实性的变化。 1.2.3 社会、国家的发展要求教师有高尚的师德 21 世纪的今天,世界各国的竞争归根到底源于人才的竞争。人才关乎一个社会的命 运,一个国家的发展,而人才的培养正是党和人民赋予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 这就要求人民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相信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教师才能把青少年一代培养 成德、智、体、美等全方位发展的新世纪复合型人才。苏联的教育家加里宁曾极其深刻地 说过:“国家和人民把儿童托付给教师们,要他们来教育这些按年龄上最容易受影响的人, 托付教师们来培养、教育和造就这代青年人,也就是说,把自己的希望和自己的未来完全 嘱托给他们。这是伟大责任加在教师身上的一种重托。 ” 2.当代中小学教师的师德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简析当代中小学教师师德问题 教师的师德是教师修养的直接体现,教师良好的师德素养是教师目标实现的前提基础。 近年来,随着我国师德建设的加强,我国中小学教师的道德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优良师 德占据着主流的地位,就像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的“教师应该是道德卓异的优 秀人物” :他们具有极高的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和师德修养;他们严谨治学、自律自强, 能够用自己的良好品行为学生作出表率;他们学识渊博、不求名利、一心治学、为教育事 业倾尽毕生心血,真正做到了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全国人民及全体教师学习的楷模。 如:“为了学生,甘为骆驼。与人有益,牛马也做”的钟期荣、胡鸿烈夫妇;“用稚嫩的 肩膀,扛住贫穷和孤独,扛住本不属于他的责任”的徐本禹;“主动支教,一心向学,至 今未得到妻儿理解”的冯志远等。但是尽管如此,在当代中小学教师队伍中仍存在着极少 数道德失范的教师,这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确实客观的存在着。 2.1.1 部分中小学教师缺乏爱岗敬业的精神和为人师表的责任感 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极少数教师对待工作缺乏热情,拿着教材照本宣科,一节课从头 宣到尾;对待工作马虎、敷衍;还有的教师只顾忙于自己的事情,将学生作业交与学生评 判,将试卷交与学生讲解等。 论共产主义教育,中国青年出版社M,1979 年版,第 52 页。 契尔那葛卓娃:教师道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M,1983 年版,第 5 页。 2.1.2 部分中小学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对学生进行心灵施暴 处于青少年期的学生由于有了极高的自我鉴定,尤为注重自身的人格尊严,而部分中 小学教师为了维护所谓的“权威形象”便对学生肆意的辱骂、讽刺;有的教师因学生没完 成作业,便对学生“拳脚相加” ,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发展。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 曾主张“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放弃使用暴力,和善的教育学生,让学生在和蔼可亲和愉快的 气氛中喝下科学饮料” ,同样,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 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这警示教师不要对学生进行心灵施暴。 2.1.3 部分中小学教师私欲膨胀,向学生家长索取“钱物” 中小学的班主任教师有着管理班级的权力。选班干、排座次等本应是在公平、平等的 基础上进行的,但部分中小学教师却滥用权力,向学生家长索要“好处” 。由于教师工资 水平不高,所以有的教师为了所谓的“养家糊口” ,敷衍本职工作,将大部分精力放在课 外办班上;还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只讲一些相对于浅显易懂的内容,将课堂的精华放在课外 辅导班和辅导书上,如果学生不参加课外辅导或不买课外辅导书,便不能在考试中得到理 想的成绩等。 2.1.4 部分中小学教师不能做到有教无类、一视同仁 教师喜欢优秀学生,讨厌差生的现象十分普遍。有的中小学教师以“分数论英雄” , 喜欢成绩优异的学生;有的中小学教师因为学生不小心冒犯了“师威”而对学生“格外关 照” ;有的中小学教师因学生的父母是干部而对其分外“照顾” ;可以说这种做法在主观上 将班级学生分成了“三六九等” ,从而导致师生关系僵化,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 响。其实, “差生” 、 “坏学生”也是祖国的花朵,教师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把优秀的学生 变得更优秀,更主要在于把“差”的、 “坏”的学生变成优秀的。 尽管有这种恶劣行为的教师在整个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只占极少数,但他们的所作所为 影响极坏,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声誉。其性质之恶劣,不是“斯文扫地”四个字所能道 尽的。 2.2 当代中小学教师师德问题的原因分析 当前中小学教师在师德方面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这之中既有社会原因, 也有教育部门和学校方面的原因;既有教师外在培养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师个体内在修养方 契尔那葛卓娃:教师道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M,1983 年版,第 3、5 页。 包连宗 郑建平: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M,第 58 页。 当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中国教育报J,2000 年 2 月 23 日。 - 5 - 面的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2.2.1 社会原因 作为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师德的变迁同社会是紧密相连的。目前的我国正处于 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大潮席卷了包括教育在内的各个领域,传统的、现代的 理论观念错综复杂,社会上残留的错误观念、不良风气使部分中小学教师思想混乱,拜金 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与社会主义道德相悖离的思潮的盛行使部分中小学教师打破 师德的底线。加之,教师职业声望和经济收入不高亦使部分中小学教师的思想发生了动摇, 做出了违背师德的事。有人说:一种职业的社会声望就是该职业社会地位的晴雨表 。教 师职业声望不高必会影响教师提升自己师德水准的内心信念,而教师工资水平不高加之拖 欠工资等现象的常有发生,使部分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并不珍惜,为了自身利益做出违背师 德的事情也就频繁发生。 2.2.2 教育部门及学校原因 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便向教师施压,不仅如此,学校在聘任教师时只注重教师的 才智,不把师德纳入考核之中,从而盲目引进,将一些不具备教师资格、道德品质低下的 人引进教师队伍;还有的学校采用“末位淘汰法” ,使中小学教师间的合作变成了竞争, 而有的中小学教师为了在竞争中获胜,不惜违背师德。过重的升学压力,使部分中小学教 师长期处在焦虑之中,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极大影响了中小学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效果。 2.2.3 培养方面的原因 目前,我国部分中小学教师师德水平不高同职前培训是分不开的。教师职业地位不高, 但教师队伍逐渐壮大却是不争的事实,作为培养教师的各大高等师范院校没有系统、有效 的师德培养模式也是不争的事实。部分高等院校只开设了完善教师知识、培养教师教技方 面的课程,而很少有开设职业道德方面的课程,这使得在校教师过于重视知识、能力方面 的培养,而忽略了师德方面的建设。同时,当在校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成为正式教师时,在 职学校对刚刚进入工作岗位的教师在师德方面的培养也不够重视,他们往往只关注教师给 学生带来“升学率” ,甚至师德不师德的往往不在他们关注范围之内。 2.2.4 教师个体内在修养方面的原因 师德理论只是外在的一种要求,而教师要做到的却是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修养,这种修 养是不会随着时间、地点的改变而改变的,部分学校的部分中小学教师将师德看成是一种 傅维利: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指南,高等教育出版社M,第 131 页 傅维利: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指南,高等教育出版社M,第 132 页 外在的东西,经不起外在条件的诱惑,缺乏对错误思想的抵制能力,加之自身思想政治素 质的不高,缺乏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从而导致忽视自身道德修养、为人师表意识淡化的 现象的发生。 3.当代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策略 21 世纪是人才竞争和教育飞速发展的世纪。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人才的培养也 离不开教师。实践证明,没有职业道德的教师是不能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的,但我们应该 坚信,只要我们重在建设,不断创新,针对中小学教师师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积极的应 对措施,我国的师德体系必会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得到应有的发展的。 3.1 批判的继承,兼收并用 当代教师的师德建设不是孤立存在、凭空想象的,它离不开对传统师德的继承,也离 不开对世界各国优秀师德的借鉴。这要求我们既要汲取和继承传统师德中的精髓,又要勇 于借鉴世界各国用于构建优秀师德的方法和措施。跨越人类历史的长河,古今中外皆涌现 出了一批又一批光彩夺目的师德楷模。他们划破历史的长空,迸发出耀眼的光芒。从“学 而不厌,诲人不倦” 、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万世师表”孔子到“千教万教,教人求 真” 、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陶行知;从“自荐为师”的现代教育家魏书生到 “主动支教,一心向学,至今未得到妻儿理解”的冯志远;从“用稚嫩的肩膀,抗住倾颓 的教室,扛住贫穷和孤独,扛住本不属于他的责任”的徐本禹到“为了学生,甘为骆驼。 与人有益,牛马也做”的钟期荣、胡鸿烈夫妇一个个优秀的楷模,一个个魄人心弦的 故事,都成为当代中小学教师修身的活版“教科书” 。但必须注意的是,在借鉴西方优秀 师德时,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盲目的引进,不能不顾国情的照搬照抄,要真正 做到“进口”观念为我所用,使其扎根于中国教育的土壤,植根于中国。因此,我们要坚 持批判和吸收相结合的立场,博采众长,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师德建设在新世纪的背景下发 展的更好。 3.2 切实提高教师职业声望,营建良好的师德氛围 要想营建良好的师德氛围,我们的国家、社会必须要把师德建设放到重要的议事日程 上。我们的国家必须大力宣传教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切 实提高教师的职业声望、工资水平和生活待遇。要想让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为人师表的 良好舆论氛围,要想为师德建设提供不竭的“外部驱动力” ,要想在全社会树立“德育 首位”的思想,国家不仅要制定和宣传有关教师教育方面的方针政策,使教师的教育工作 杨贤金 石凤研:师德新论以德治校与师德建设,江苏教育出版社M,第 369 页。 - 7 - 得到全社会的支持、重视和关心,而且还要认真落实有关教师地位方面的方针政策,使教 师的职业成为令人向往的职业。相信只有这样,才能激起教师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自豪 感,才能让教师在这种自我满足中自觉遵守师德规范,并将外在规范内化为内在修养。 3.3 强化师德培养体制,强化师德建设 做到这一点,不仅要求师范院校加强对在校师范生的关于道德理念、师德规范方面的 培养,要师范学生到教育的第一线切身感受师德的力量,要求学校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师德 教育,而且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和完善健全的师德建设的规章制度和监督机制。各 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管理,借助各种评估方式,定期定量的了解各 大院校师德建设的进展和实际情况,设立师德问题的寻访途径,将师德建设工作置于全社 会的监督之下,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利用大众媒体,勇于揭露和批判背离教师 师德素养的错误行为。 3.4 努力为教师创设一个宽松、舒畅的工作环境 作为学校中坚力量的教师不仅面临着逐年增长的“升学率”的压力,还面临着来自社 会、教育部门、学校等带来的外界压力。社会各界大都关注教师的教学质量,忽视教师的 生活质量;关注教师对事业的奉献精神,忽视教师对家庭的责任,这无形中给教师施加了 压力。教师自身状况得不到满足加剧了教师失范行为的发生。 “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 是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对教师职业的定位。自古以来,我国都将教师这个职业定位在 崇高的行列当中,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世代延续着人类文明,用自己的知识启迪着一个个稚 嫩的心灵,用自己的一生协调着整个社会的发展。正因如此,整个社会都对教师寄予了很 高的期望,不允许教师犯分毫错误。但是目前的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的思 想觉悟还远未达到理想的境界,现实生活状态下的人民教师不可能人人都将高尚的利他主 义精神当做人生的全部,因为他们也是一个“人” ,也要生存。当代的中国,是主张义利 并重的中国。不管你愿不愿承认,我们都必须正视这个现实。作为社会成员的教师,应该 得到社会所提供的充足的物质利益,如此,处于“高尚”之位的经师才有可能分配更多的 时间和精力去寻求所谓的“义” ,才能将利他主义作为自身的关切点,成为人们共求的 “人师” 。所以,社会及学校应努力为教师提供一个舒畅的工作环境,为教师能全身心投 入教育事业创设宽松的氛围。 3.5 提高教师自身修养水平,丰富教师的精神家园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而教师的师德水平同教师自身的修养息息相关。教师职业的 特殊性决定了其必须具有更高的文化修养,只有教师自身有较雄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将各 种先进理念切实融入到实际的教育工作当中,才能使学生折服并赢得学生的尊重。同样, 只有教师自身有较高的人格修养,才能以自己的人格来影响和感染所教的学生。教师在教 育工作中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是有影响的,如同在一张张洁白无污的纸上,一笔笔的描画, 染苍则苍,染黄则黄。 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水平,关键在于不断提高教师的学习水平,这里的学习不仅指学 习书本知识,更主要指学习时代智慧,从而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家园。 3.5.1 修智 所谓修智即努力学习古今中外的精华,做个有智慧的教师。师智是一种教育理念,更 是一种教育思想。教师如果没有属于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就不能称之为是教师, 只能称之为是传授知识的教书匠。教师的智慧不仅仅表现为对本职学科的解惑,更重要的 是能够随时代的变迁,勇于扬弃,兼收并用,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善于借鉴、吸收西方文化中的精华。如此,教师才能沉着应对学生的“不惑” ,才能不断 丰富自身的精神家园,成为一个与时俱进、有魅力、有才智的人民教师。 3.5.2 修心 平等是种美德。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以平等之心对待学生。当我们用平等 的眼光对待学生时,就会发现师生关系并非世人所形容的紧张不堪;就会发现原本复杂、 难解的问题会在相视一笑中烟消云散;就会发现原来老师是可以成为学生的朋友的。这便 是当代教育界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不仅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解放 自己,更主要的是要求教师能够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尽自己的全力创造一种信任 学生、尊重学生的民主氛围,努力将学生从传统的被禁锢、被束缚中解放出来。因此,在 师德实践中培养平等的观念,对于当代中小学教师来便显得尤为重要和难能可贵。 3.5.3 修赏 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曾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我 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韩愈也曾说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 常有” 。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和欣赏的眼睛,努力寻求学生身上 的闪光点,将学生从传统意义上的被教育、被压制的处境中解救出来。 当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时,我们就会发现学生身上有很多闪光点。个性差异、 兴趣取向的不同,使得每个孩子并非皆是十全十美之人,只要我们降低标尺、用发展的眼 光看待孩子们的所作所为,我们的心中也会多一份淡泊,少一份焦虑。 3.5.4 修新 修新即努力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适应时代的创新型人才。 俗话说:“自古真知出实践,从来发展靠创新”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而国际竞争之根本在于一个国家是否具备完善的创新体系。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创新 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人才的培养依赖于创新教育,创 新教育能否顺利实施更依赖于教师是否具备较高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