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ppt课件ppt课件_第1页
医学影像学ppt课件ppt课件_第2页
医学影像学ppt课件ppt课件_第3页
医学影像学ppt课件ppt课件_第4页
医学影像学ppt课件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影像学 1 2 第一篇 总论 v概述 vX线成像 vCT vMRI v不同成像的观察、分析及综合应用 vPACS与信息放射学 3 概述 4 威廉威廉 康拉德康拉德 伦琴伦琴 (Wilhelm Conrad Roentgen) (1845-1923) 伦琴是德国吉森大学物理学教授、吉伦琴是德国吉森大学物理学教授、吉 森大学物理研究所所长。他于森大学物理研究所所长。他于 1895年年 11 月月 8日下午傍晚在做实验时,发现了一日下午傍晚在做实验时,发现了一 种可使萤光物质发光的射线,当时还弄种可使萤光物质发光的射线,当时还弄 不清这种射线的性质,所以称为不清这种射线的性质,所以称为 X线射线射 线。线。 1901年伦琴教授成为第一个诺贝尔年伦琴教授成为第一个诺贝尔 物理学奖得主物理学奖得主 5 影像诊断学 X线,放射诊断学 v超声成像 (Ultrasonography:US) v核素显像:包括 v 闪烁成像 v 发射体层成像(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ECT ) v 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 SPECT ) v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 PET ) v CT (Computed Tomography) v 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6 1896年,德国西门子公司制出世界上第一只 X 线管。 20世纪 10 20年代 ,出现了常规 X线机 , 7 8 1972年,英国工程师亨斯菲尔德 ( G.N.Hounsfield)研制第一台 CT机。 9 1983年螺旋 CT 10 1979年磁共振成像( MRI)设备 11 1954年 B超问世 12 1979年 SPECTPET 13 影像诊断学 v 运用各种成像技术,使人体内部结构和器 官成像,借以了解人体解剖与生理功能状况 及病理变化,以达到诊断的目的,是特殊的 诊断方法。 14 影像诊断学的发展 v 普通 X线影像向数字方式发展无胶片化 (Filmless)发展 v 扫描速度向 4层以上或容积 CT发展透视、螺 旋扫描无限制、软件功能更加强大 (实时三维成像、实时 血管成像、实时手术路径等) v 向开放式发展,扫描时间与相同甚至更快, 磁共振透视功能进一步完善 v 分子影像学 v 计算机辅助检测,图象存档与传输系统( PACS) 15 介入放射学 v是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在影像设备的导向 下利用经皮穿刺和导管技术等,对一些疾病 进行非手术治疗或以取得组织学、细菌学、 生理和生化材料,以明确病变性质的一门学 科 v70年代兴起,属于微创医学的范畴。 v三大治疗体系:内科、外科、介入 16 一、影象监视设备 17 血管穿刺针血管穿刺针 18 19 20 21 髂总动脉动脉瘤带膜支架封堵术 22 v医学影像学: v 影像诊断学 v 介入放射学 23 注意事项 v1、了解不同成像技术的原理及图象特点 v2、掌握图象的观察和分析方法 v3、了解不同的成像手段在不同疾病诊断的作 用与限度 v4、必须结合临床资料,综合诊断 24 25 了解 CT检查原理 (CT图像特点 ) 肝内胆管结 石 digital imaging v无透视功能 ; v图像质量仍不够满意 . 74 DF v 与 CR都是将模拟的 X线信息转换成数字信 息,但采集方式不同, CR用 IP, DF用 影像 增强电视系统( IITV), 在图象显示、存贮 及后处理方面基本相同。 75 vDF和 CR都是先将 X线转换成可见光 ,再转成 电信号 ,由于有经摄影管或激光扫描转换成可 见光再行光电转换的过程 ,信号损失多 ,图象不 如平板清晰 ,将 DF和 CR称为间接数字 X线成 像 (indirect digital radiography,IDR), v将平板探测器数字 X线成像称为直接数字 X线 成像 (direct digital radiography,DDR) 76 平板探测器数字 X线成像 v 用平板探测器将 X线信息转换成电信号, 再行数字化。 v X线信息损失少、图象质量好,成像快, 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v 缺点:昂贵,不能与原有 X线机匹配。 77 DR的临床应用 v成像速度快、图像质量高,照射剂量低 v高级临床应用和后处理功能也正在不断扩展 :组织均衡、双能量减影、放大 、翻 转等 v增加了准确诊断的信心 78 组织均衡 v利用 DR及其宽广的曝光动态范围将标准 DR 图像分解成许多反映不同密度区域的图像 v将其加权整合,得到一幅新的图像 v整个视野内不同密度的组织都能得到良好显 示 79 能量减影 (定义) v利用单次或双次能量曝光法,得到一幅经加 权减影技术处理的特殊图像 v该技术能提供三种解剖学视读影像 常规 X线照片影像(原始影像) 骨减影影像 软组织减影影像 80 病例 1: 呼吸困难 1年,加重 2个月。 病理: 小细胞癌 81 病例 8: 胸痛半个月。 82 83 骨折伴骨痂形成 84 CR、 DF、 DDR vCR图像质量差,成像时间长,工作效率低, 不能做透视; vDF成像时间短,可行透视,多用于血管造影 、 DSA和胃肠造影;缺点是不能与普通的 X 线设备兼容; vDDR优势明显,价格昂贵。 85 第三节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vDSA是用计算机处理数字 影像信息,消除骨 骼和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显影清晰的成像技 术。 86 87 DSA-时间减影法 v 先实施血管造影使检查部位 连续成像 v 在系列图像中取血管内尚无造影剂和含造影剂 最多的图像各一帧 v 将这同一部位的两帧图像的数字矩阵,用计算 机处理,使两个数矩中代表骨及软组织的数字 抵销,而代表血管的数字保留 v 再经数 /模转换器变为只有血管造影图像 v 这两帧图像叫做 减影对 ,因是在不同时间摄取 ,故称 时间减影法 v 此法易受运动影响而产生 配准不良 ,血管模糊 88 89 90 DSA的临床应用 v血管及其病变显示更清晰 v选择性或超选择性插管,可显示直径在 200 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