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管的维护与护理ppt课件_第1页
PICC管的维护与护理ppt课件_第2页
PICC管的维护与护理ppt课件_第3页
PICC管的维护与护理ppt课件_第4页
PICC管的维护与护理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全称: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 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 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 的导管。 2 + 须长期静脉输液、化疗、胃肠外营养、输 注刺激外周血管的药物、缺乏外周静脉通 道的病人及早产儿 + 注意:由于血和血制品黏度较大,常规抽 取血标本或输血时,建议采用 4Fr以上的导 管,以防溶血 3 + 肘部静脉血管条件差 + 穿刺部位有感染、瘢痕或损伤 + 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 + 对导管材料有过敏史 4 + 医生开医嘱,操作者初步评估血管情况 + 开展穿刺前病人教育:向患者讲明置 PICC导 管的意义、用途、注意事项,并简单介绍 操作程序。随时准备回答患者提出的疑问 ,同时做好心理指导,避免紧张 + 病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5 + 在输液流速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最 小最细型号的,管腔最小的导管。 因为较 粗的导管易引起周围血液动力学改变而增 加置入后并发症,增加静脉炎或血管阻塞 的可能。 6 + 首选右上肢的贵要静脉,次选肘正中静脉,第三 选择是头静脉 + 贵要静脉: 90%的 PICC导管放置于此,因其血管粗 直、静脉瓣较少,当手臂与躯干垂直时为最直和 最直接的途径,经腋静脉、锁骨下静脉、无名静 脉到达上腔静脉。 + 肘正中静脉:其位于肘窝前连接头静脉和贵要静 脉,血管粗直,但静脉瓣较多,分支因人而异, 个体差异大,当肘正中静脉加入贵要静脉形成最 直接的途径达上腔静脉时可作为首选。 7 + 头静脉:其血管前粗后细且高低起伏,在 锁骨下方汇入腋静脉,因进入腋静脉时有 较大的角度,导管易反折于腋静脉,所以 10%的患者经头静脉穿刺时不能顺利进入腋 静脉,引起进管困难或导管易位。 + 注意应尽可能避免接受乳房切除术和 /或腋 窝淋巴结清扫、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肢。 8 + 既往有锁骨下静脉穿刺史的一侧手臂不作 首选。 + 一般不选择下肢静脉穿刺,以免静脉栓塞 和血栓性静脉炎的危险。 9 + 穿刺点常规首选肘窝区肘下两横指处 + 如果进针位置过下,血管相对较细易引起 回流受阻或导管与血管发生摩擦而出现并 发症 + 进针位置过上易损伤淋巴系统或神经系统 10 + 测量时上肢外展 90度 + 预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 从预穿刺点 沿静脉走向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二、 三肋间 11 + 肘上 9cm处测量臂围 + 鹰嘴上 10cm处测量臂围 12 + 导管末端应位于上腔静脉的中上段为宜, 解剖位置在第五到第七胸椎水平 + 注意:在没有经过 X线验证导管尖端位置前 ,不得轻易使用此导管 13 + 穿刺后 24小时内伤口停止渗血前,减少穿 刺上肢的活动,可适当做握拳松指动作 + 穿刺侧上肢的日常生活如:吃饭,洗漱, 更衣等不受影响 + 置管后置管侧上肢避免提重或做剧烈的运 动 14 + 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通知护士: 手臂出现红肿热痛活动障碍;伤口渗血渗 液较多或有红肿,化脓;敷料污染潮湿或 脱落;导管渗水,脱出或打折 告诉患者置管后如无输液每周到医院冲管 换药一到两次 ,发现贴膜被污染,潮湿, 脱落或危及导管时应随时更换 15 一、敷料更换: + 洗手,戴口罩 + 评估病人的穿刺部位 + 备齐用物至病人床旁,核对床号和姓名 + 暴露导管穿刺部位,在手臂下垫一次性治疗巾,自下而上 去除敷料,注意切忌将导管引出体外 + 用快速消毒液消毒手 + 备无菌透明敷料、无菌胶带、 20ml注射器、头皮针、肝素 帽及无菌纱块 + 将适量酒精、碘伏分别倒入治疗碗内 + 戴无菌手套 16 一、敷料更换: + 抽吸生理盐水 20ml与头皮针连接,并排气 + 用酒精棉球消毒距穿刺点 1cm以外皮肤,第一个棉球顺时 针消毒,第二个棉球逆时针消毒,第三个和第四个棉球分 别消毒体外导管、连接器及肝素帽,第五个棉球再顺时针 消毒 + 用碘伏棉球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方法及范围同酒精消 毒,待干 + 用无菌纱块衬垫取下原有肝素帽,酒精消毒连接器 + 更换肝素帽,并用脉冲方法(冲一下停一下)冲洗导管 17 一、敷料更换: + 将体外导管放置呈 S型弯曲,用无菌胶带第一条固定连接 器后覆盖透明敷料,第二条自连接器下向上蝶形交叉固定 在透明敷料上,第三条覆盖在第一条与透明敷料衔接处, 第四条横行固定在连接器的延长管上,第五条固定在肝素 帽上 + 在无菌胶带或透明敷料、治疗卡上注明换药者姓名、日期 和时间 + 妥善安置病人,整理用物 + 洗手,记录 18 二、冲管 + 目的:将导管内残留的药液冲入血流,避免刺激局部血管,并减少药 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 材料:小于 10ml的注射器可产生较大压力,如遇导管堵塞可导致导管 破裂,严禁使用小于 10ml的注射器。 + 冲管液: + 小儿 :10u/ml稀释肝素液(一支 12500u肝素加 0.16ml入 100ml生理盐水 中),每天冲管一次 (具体频率视情况而定 ) + 成人 :100u/ml稀释肝素液(一支 12500u肝素加 1.6ml入 100ml生理盐水 中),每天冲管一次 (具体频率视情况而定 ) + 冲管方法:用注射器推注的方法进行,采用推一下,停一下的冲洗方 法(即脉冲),使冲管液在导管内形成小漩涡,有利于把导管内残留 的药物冲洗干净。 19 + 三、封管 + 目的:保证导管内正压,保持通畅的静脉输液通道 + 材料:同冲管 + 原则: SASH原则。在给与肝素不相容的药物 /液体前后均使用生理盐 水冲洗,以避免药物配伍禁忌,而最后用肝素溶液封管。其中 S生 理盐水、 A药物、 S生理盐水、 H肝素溶液 + 封管液量:导管容积的 2倍 +辅助延长管的容积。通常成人为 5ml;小 儿为 2ml。 + 方法:正压封管。在封管时必须使用正压封管技术,以防止血液回流入导管尖端,导致导管堵塞。在注射器内还有最后 0.5ml封管液时,以 边推注药液边退针的方法,拔出针头。在封管后夹闭延长管系统以保 证管内正压。 20 导管拔除 + 一般情况下,导管拔除非常简便。平行静脉方向,捏住导管尾部,沿 直线向外拉,每次 5 10cm。当拔管遇有阻力,暂固定导管,实施热 敷,直到导管松动,最终拔除导管为止。 + 导管拔除前先行 PICC管穿刺侧静脉 B超检查,静脉血流通畅,无静脉 血栓形成方可拔管。 21 一、机械性静脉炎 1:原因: + 与选择导管的型号和血管的粗细不当有关 + 穿刺侧肢体过度活动 + 与选择导管的材料过硬有关 + 穿刺者技巧 + 导管尖端的位置 + 病人状况 + 头静脉进入 22 一、机械性静脉炎 + 2:症状: + 沿静脉走向的发红,肿胀,疼痛,有时可以表现为局部症 状,局部硬结。 23 一、机械性静脉炎 3:预防: + 穿刺前介绍穿刺程序,应用目的,使用好处,做好心理护理,降低应 激反应的强烈程度 + 穿刺过程中保持与病人良好的交流 + 接触导管前冲洗干净附于手套上的滑石粉,或用无粉手套 + 将导管用生理盐水充分湿润或浸泡在生理盐水中 + 送管中动作轻柔,尽量匀速送管 + 根据患者的血管状况选择合适型号的导管 + PICC置管后 1-2天再行化疗 ,可显著降低机械性和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 24 一、机械性静脉炎 4:处理: + 休息并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缓解症状 + 在肿胀部位给以隔湿热敷(使用热水袋),温度控制在 50 ,每次 20分钟,休息 30分钟后再敷效果更好 + 肿胀部位使用如意金黄散,消肿效果好 + 选择其他一些消肿软膏:如喜疗妥,扶他林 + 减少活动,避免肘关节活动 + 适当增加手指的精细,灵巧活动,如握拳松拳运动 + 若三天后未见好转或更严重,应拔管 25 二、化学性静脉炎 1:原因: + 刺激性药物 + PH/渗透压超出正常范围 + 不合理的稀释 + 快速输注 + 微粒 + 留置时间过长 + 导管尖端位置 26 二、化学性静脉炎 2:预防: + 确认导管尖端的位置 + 充分的血液稀释 + 合理的药物稀释 + 过滤器的应用 27 二、化学性静脉炎 3:处理: + 通知医生 + 拔管 28 三、 细菌性静脉炎 1:原因: + 穿刺点污染 + 导管接头污染 + 静脉滴注的药物被污染 + 不正确的洗手,不正确的皮肤消毒 + 操作时未遵循无菌原则 + 敷料固定、护理不良 + 导管的纤维包裹鞘,或形成的血栓是良好的细菌生长的培 养基 29 三、细菌性静脉炎 2:临床表现: 发热、寒战、血压过低、休克、换气过度、呼吸衰竭、腹 部疼痛、恶心、呕吐、突发性意识不清 30 三、细菌性静脉炎 3:症状特点: + 没有其他明确的局部感染 + 正在使用血管内留置器材 + 穿刺点局部炎性表现甚至化脓 + 细菌培养为革兰氏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 菌等 + 冲洗导管后立即发生发热或寒战 + 常规抗生素较难控制感染 + 一旦拔除导管,症状显著改善 31 三、细菌性静脉炎 4:预防:降低细菌沿导管生长的几率非常重要 + 最大限度的做好无菌防护 + 妥善选择穿刺点 + 保持导管尖端适宜的位置以降低血栓形成的危险 + 预防性应用抗凝剂或溶栓治疗 + 含预防感染设计或抗菌物质的导管 + 选用高水汽渗透性的透明敷料贴 + 使用适当的缝合固定技术 + 减少对已留置导管器材的无谓触动 + 有些观点建议采用抗生素封管(万古霉素) + 注意:常规应用广谱抗菌药膏可能会使真菌的生长几率增加 32 三、细菌性静脉炎 5:拔除感染导管的指征: + 血培养呈阳性,且找不到其他感染源,而病人感染症状持 续 + 虽无全身症状,但穿刺点有发红、变硬、疼痛、渗液 + 有发生蜂窝组织炎或菌血症的趋势 + 有观点认为,白细胞升高和(或)发热,即使没有局部发 红、肿胀、疼痛或分泌物也应拔管 + 注意:拔管后抽血送血培养 外周取血和经导管取血 33 四、血栓性静脉炎 1:定义:由于血栓生成而表现的静脉炎症状 34 四、血栓性静脉炎 2:临床表现: + 大多数没有临床表现 + 注意观察整条手臂、腋部、肩膀、颈部、胸部、后背 、耳周、颌面部有无下列症状:疼痛、肿胀、静脉扩 张、麻痹或刺麻感、颜色改变,皮肤温度改变,液体 自穿刺点处回漏 + 注意观察神经学方面的表现或症状:头痛、视神经乳 头水肿、癫痫发作、视觉紊乱、恶心呕吐 + 通过造影检查确诊 + 评估导管是否能继续使用 35 四、血栓性静脉炎 3:治疗: + 治疗应以临床症状和病人的全身状况为依据 + 拔除导管 + 抗凝治疗 + 溶栓治疗 36 四、血栓性静脉炎 4:预防: + 根据血管粗细,选择能满足治疗需要的最小规格 的导管 + 选择由不易生成血栓的材质做成的导管 + 穿刺过程中尽量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伤 + 对易于生成血栓的病人考虑预防性的应用抗凝剂 和溶栓治疗 + 保持导管末端在适当位置 37 五、穿刺点感染 1:症状:分泌物、红、肿、痛、一般无全身症状 2:原因:与无菌技术有关、皮肤消毒不良、敷料护 理不良、洗手技术、患者免疫力低下 3:处理:严格无菌技术、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加强换药、细菌培养 38 六、导管堵塞 1:症状:给药时感觉有阻力、输注困难、无法冲管 、无法抽到回血、输液速度减慢或停止 2:非血凝性: + 原因:维护不当、药物沉淀、脂类堵塞、导管 易位 + 预防:选择适宜的器材; + 给以充分,正确的导管冲洗; + 置入后行胸片检查,确认导管有无打折、盘绕或 其他受损迹象;定期复查胸片。 39 六、导管堵塞 3:血凝性: :原因:导管末端位置不当或导管发生易位 + 导管维护不当 + 高凝状态 + 胸腔内压力增加 :预防:导管末端位置保持正确 + 正压封管,脉冲冲管 + 严格遵守正确的冲管液、冲管容量及冲管频率的规定 + 尽量减少可能导致胸腔内压力增加的活动 + 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或溶栓药物 40 六、导管堵塞 + 4:处理: + 检查导管是否打折,病人体位是否恰当 + 确认导管尖端位置是否正确,有无紧贴静脉瓣 + 用 20ml注射器缓慢回抽,血凝块是否抽出(注意不可用暴力推注清除 凝块,可导致导管破裂或栓塞) + 溶栓治疗 + 直接注入溶栓药物或负压注射技术 + 如果不能溶解堵塞物,可行放射造影检查排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