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及优势ppt课件_第1页
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及优势ppt课件_第2页
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及优势ppt课件_第3页
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及优势ppt课件_第4页
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及优势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PP-4抑制剂的临床 应用及优势 1 主要内容 n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n 多重病理机制导致 2型糖尿病 n 2型糖尿病患者 细胞和 细胞功能异常,东方人群糖尿病患者 细胞功能下 降更明显 n 口服降糖药物的应用现状 n 血糖控制不佳 n 低血糖 n 体重增加 n 心血管事件 n 肠促胰素系统在血糖调节中的作用 n 肠促胰素系统的作用机制 n GLP-1受体激动剂与 DPP-4抑制剂的比较 n DPP-4抑制剂的应用及优势 n 良好的血糖控制 n 低血糖发生风险小 n 不影响体重 2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n 多重病理机制导致 2型糖尿病 n 2型糖尿病患者 细胞和 细胞功能异常,东方人群糖 尿病患者 细胞功能下降更明显 3 多重病理机制导致高血糖 改编自 DeFronzo RA. Diabetes 2009;58:773795. Wolters Kluwer Health 胰岛 细胞 脂解作用增强 葡萄糖重吸收增加 胰高血糖素分泌 增多 肝糖生成增多 神经递质功能障碍 葡萄糖摄取减少 胰岛 细胞 肠促胰素反应减低 高血糖 胰岛素分泌受损 4 T2DM患者胰岛 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性降低 1.Ward WK, et al. J Clin Invest.1984(74):13181328. 2.Dunning BE, et al.Diabetologia.2005;48:17001713. NGT* (n = 8) T2DM (n = 8) 180 - 150 - 120 - 90 - 60 - 30 -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对精氨酸的平均急性胰高糖素反应 (pg/ mL ) 血糖水平 (mg/dL) PG50 PG50 = 对 AGRarg的抑制达最大值的一半时所需的血糖水平; T2DM = 2型糖尿病 ; * 健康者平均年龄 1829岁 5 2型糖尿病患者 胰岛 细胞功能异常 n 2型糖尿病患者 胰岛 细胞 /细胞比率明显升高 n 2型糖尿病患者的绝对空腹胰高糖素水平高于正常受试者 n 高血糖诱导抑制胰高糖素释放的作用丧失 Dunning BE, et al. Diabetologia.2005;48:17001713. 6 随着 T2DM病程发展, 胰岛 细胞功能逐年 下降 n 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前, 细胞功能已开始逐步下降 David M,et al.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2009;20:S329S339. 确诊糖尿病 年 7 东方人群 胰岛 细胞功能低于西方人群 n 校正腹围、血糖、甘油三酯、居住地等因素 Torrens JI, et al. Diabetes Care.2004 Feb;27(2):354-361. p=0.0011 华裔美国人 非西班牙裔 白种人 p=0.0025 日裔美国人 非西班牙裔 白种人 8 小结 n 2型糖尿病是多重病理机制导致的疾病 n 治疗 2型糖尿病需关注胰岛 细胞和 细胞的功能 9 口服降糖药物的应用现状 n 血糖控制不佳 n 低血糖 n 体重增加 n 心血管事件 10 2型糖尿病现有口服药物治疗选择 DeFronzo RA. Br J Diabetes Vasc Dis 2003;3(Suppl 1): S24-40. 延缓肠道吸收葡萄糖 -糖苷酶 抑制剂 二甲双胍 减少肝糖原分解 改善胰岛素抵抗 促进胰岛素分泌 慢性 细胞功能异常 细胞功能失调 治疗 2型糖尿病 (胃肠道反应) (胃肠道反应) (低血糖) 噻唑烷二酮 磺脲类 格列奈类 改善胰岛素抵抗 (体重增加) 11 治疗持续进行,血糖控制逐渐不佳 n ADOPT研究中,随时间推移, 2型糖尿病患者 HbA1c水平逐渐升高 Kahn SE, et al. N Engl J Med 2006;355:2427-2443. 糖化血红蛋白 (%) 0 7.6 7.2 6.8 6.0 6.4 年 0 1 2 3 4 5 8.0 糖化血红蛋白基线水平 % 罗格列酮 二甲双胍 格列本脲 年数 0 1 2 3 4 5 受试者数 4,012 3,308 2,991 2,583 2,197 822 12 临床应用中低血糖风险的比较 n 对 216项设置对照组的临床试验以及队列研究进行荟萃分析 发现,联 用磺脲类药物时,低血糖发生风险高 Bolen S, et al. Ann Intern Med. 2007;147:386-99. MET vs MET + TZD SU vs REPAG SU vs MET SU vs TZD SU + TZD vs SU SU + MET vs SU SU + MET vs MET GLIB vs 其他 SU 加权后的绝对风险差异 药物 危害较轻 药物 危害较大 0.00 (-0.010.01) 0.02 (-0.020.05) 0.04 (0.000.09) 0.09 (0.030.15) 0.08 (0.000.16) 0.11 (0.070.14) 0.14 (0.070.21) 0.03 (0.000.05) 3 (1557) 5 (1495) 8 (2026) 5 (1921) 3 (1028) 8 (1948) 9 (1987) 6 (2238) 综合作用 (95% CI) 研究 (受试者) 0.05 0.1 0.15 0.20 MET: 二甲双胍 TZD: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SU: 磺脲类药物 REPAG: 瑞格列奈 GLIB: 格列本脲 13 随着病程进展,多数治疗伴随体重增加 1. 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UKPDS) Group. Lancet 1998;352:854-65. 2. Kahn SE, et al (ADOPT). N Engl J Med 2006;355:2427-43. UKPDS: 12年内体重增加 最高达 8 kg 1 ADOPT: 5年内体重增加 最高达 4.8 Kg 2 体重 (Kg) 随机后的时间(年) 96 92 88 0 100 格列本脲 (n=277) 随机后的时间(年) 胰岛素 (n=409) 二甲双胍 (n=342) 体重变化 (Kg) 0 1 5 0 3 6 9 12 8 7 6 4 3 2 0 1 2 3 4 5 罗格列酮 (n=1456) 格列苯脲 (n=1441) 二甲双胍 (n=1454) 14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死亡率明显升高 n 对美国 6255名成人研究发现,伴有代谢综合征或糖尿病的患者,其 冠心病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全因死亡率均明显升高 S Malik, et al. Circ 2004;110:1245-1250. 15 低血糖是 2型糖尿病心血管事件的独立 危险因素 ADA2008年会 低血糖 HbA1c HDL 年龄 既往事件 RR, 95%CI p值 0 2 4 6 8 10 12 心血管不利因素心血管保护因素 VADT研究心血管事件独立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n=1791 随访 57.5年 复合终点包括:心肌梗死、卒中、新发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原有心力衰竭的加重、因缺血性坏疽截肢的、 创伤性冠状动脉介入或外周血管疾病、心血管原因死亡 4.042( 1.119,11.276) 1.213( 1.038,1.417) 0.699( 0.536, 0.910) 2.090( 1.518,2.877) 3.116( 1.744,5.567) 0.01 0.02 0.01 0.01 0.01 16 小结 1.Kahn SE, et al. N Engl J Med 2006;355:2427-43. 2.Henderson JN, et al. Diabet Med 2003;20:1016-21. 3.Bolen S, et al. Ann Intern Med 2007;147:386-99. 4. ADA2008年会 n 目前使用的大多数降糖方案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n 疗效不佳, HbA1c水平随病程进展升高 1 n 低血糖症是一种常见的不良事件 2, 3 n 体重增加常见于使用 TZD和 SU治疗的患者 3 n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增加 4 n 因此,治疗需求尚未满足,期待着风险 /效益比更高的新型降糖治疗 方案 肠促胰素效应及其在血糖稳态中的作用 17 肠促胰素系统在血糖调节中的作用 n 肠促胰素系统的作用机制 n GLP-1受体激动剂与 DPP-4抑制剂的比较 18 肠促胰素效应的发现 n 一项试验检测 8名健康受试者口服葡萄糖( 50 g)和静脉注射葡萄糖 的反应,结果,与静脉注射葡萄糖相比,口服葡萄糖后,患者的血清 C肽水平更高,由此证实了肠促胰素效应 Nauck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1986;63:492-498. 静脉血浆葡萄糖 (mmol /L) 时间 (分钟 ) C- 肽 (nmol /L) 11 5.5 0 0.0 0.5 1.0 1.5 2.0 时间 (分钟 ) 01 60 120 18002 口服葡萄糖 静脉注射葡萄糖 * * * * * * * 01-02 = 葡萄糖输注时间 01 60 120 18002 肠促胰素效应 *P0.05;与 静脉 注射葡萄糖相比 01-02 = 葡萄糖输注时间 19 2型糖尿病患者肠促胰素效应减弱 Nauck et al. Diabetologia. 1986;29: 46-52 口服葡萄糖 静脉注射葡萄糖 胰岛素 (mU/l) 80 60 40 20 0 18060 1200 时间 (分 ) 胰岛素 (mU/l) 80 60 40 20 0 18060 1200 肠促胰素 效应 非糖尿病组 (n=8) 2型糖尿病组 (n=14) 时间 (分 ) 20 GLP-1和 GIP 是两类主要的肠促胰素 Drucker DJ. Diabetes Care 2003;26:2929-2940. GLP-1 GIP 主要合成部位 L 细胞 (回肠和结肠 ) K 细胞 (十二指肠和空肠 ) 在 2型糖尿病患者中分泌 是 否 餐后胰高糖素分泌 是 否 食物摄入 是 否 延缓胃排空 是 否 促进 细胞增殖 是 是 促进胰岛素生物合成 是 是 21 GLP-1在体内快速降解 1. Mentlein et al. Eur J Biochem. 1993; 2. Gallwitz et al. Eur J Biochem. 1994 1 2 3 30 GLP-1 Des-HA-GLP-1 (失活 ) GLP-1被 二肽基肽酶 -4( DPP-4)降解失活 半衰期 1-2分钟 1 2 3 30 DPP-4 n 提高 GLP-1作用的治疗方法 : n 模拟 GLP-1作用的药物 (肠促胰素类似物 ) n 延长内源性活性 GLP-1的药物( DPP-4 抑制剂 ) 22 DPP-4抑制剂与 GLP-1受体激动剂的比较 DPP-IV 抑制剂 (西格列汀、沙格列汀、 维格列汀 ) GLP-1 受体激动剂 (艾塞那肽 、 利拉鲁肽、 他司鲁肽 ) HbA1c降幅 0.51.0% 0.61.5% 给药方式 口服 注射 作用机制 抑制 GLP-1降解,提高 内源性 活性GLP-1浓度,改善饮食相关的胰岛 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 GLP-1类似物,外源性激活 GLP-1 受体,提高胰岛素分泌,降低胰高 血糖素释放 增加 细胞量 ( 临床前研究) 有 有 对体重影响 不影响体重 降低体重 胃肠道副作用 无明显胃肠道副作用 胃肠道 副作用非常常见 (恶心、腹泻 , 由其是在治疗之初 ) 低血糖发生率 低 低 1. Kendall DM, et al. Am J Med 2009;122:S37-S50. 2. Gallwitz. Eur Endocr Dis. 2006; 3. Drucker, D. J. Cell Metab 2006;3:153-165. 23 DPP-4抑制剂通过调节 及 细胞功能 降低血糖 选 自 Drucker和 Nauck, 2006; Idris和 Donnelly, 2007; Barnett, 2006 食物 摄入 胃 胃肠道 肠 细胞: 胰腺 净效应: 血糖 细胞 : DPP4 抑制剂 胰岛素释放 增加和延长 GLP-1 和 GIP对 细胞的作用: 增加和延长 GLP-1 对 细胞的作用 : 胰高血糖素分泌 肠促胰素 24 DPP-4抑制剂 : 新的治疗选择 DeFronzo RA. Br J Diabetes Vasc Dis 2003;3(Suppl 1): S24-40. 延缓肠道吸收葡萄糖 磺脲类 格列奈类 -糖苷酶 抑制剂 二甲双胍 促进胰岛素分泌 治疗 2型糖尿病 (胃 肠 道反 应 ) (胃 肠 道反 应 ) (低血糖) DPP-4 抑制剂 慢性 细胞功能异常 细胞功能失调 (葡萄糖依 赖 性降低血糖、 低血糖 风险 小、 不影响体重) 噻唑烷二酮 改善胰岛素抵抗 (体重增加)减少肝糖原分解 改善胰岛素抵抗 25 DPP-4抑制剂的应用及优势 n良好的血糖控制 n低血糖发生风险小 n不影响体重 26 DPP-4 抑制剂降低 HbA1c明显 Phung OJ et al. JAMA. 2010;303:1410-1418. -2.0 -1.5 -1.0 -0.5 0 0.5 磺脲类 格列奈类 噻唑烷二酮 -糖苷酶抑制剂 DPP-4抑制剂 GLP-1类似物 -0.79( -1.15,-0.43) -0.71( -1.24,-0.18) -1.00( -1.62,-0.38) -0.65( -1.11,-0.19) -0.79( -0.94,-0.63) -0.99( -1.19,-0.78) HbA1c下降的平均值( %)( 95% CI) n 一项荟萃分析纳入 27个实验 11198名 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 53-62 岁, HbA1c水平波动于 6.4%-9.3% 27 0.1 0.5 1.0 10 20 50 磺脲类 格列奈类 噻唑烷二酮 -糖苷酶抑制剂 DPP-4抑制剂 GLP-1类似物 2.63( 0.76,9.13) 7.92( 1.45,43.21) 2.04( 0.50,8.23) 0.60( 0.08,4.55) 0.67( 0.30,1.50) 0.94( 0.42,2.12) DPP-4 抑制剂低血糖发生率低 Phung OJ et al. JAMA. 2010;303:1410-1418. 低血糖的发生率( %)( 95% CI) n 一项荟萃分析纳入 27个实验 11198名 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 53-62 岁, HbA1c水平波动于 6.4%-9.3% 28 -5 -2.5 0 2.5 5 磺脲类 格列奈类 噻唑烷二酮 -糖苷酶抑制剂 DPP-4抑制剂 GLP-1类似物 1.99 ( 0.86,3.12) 0.91( 0.35,1.46) 2.30( 1.70,2.90) -1.80( -2.83,-0.77) -0.09( -0.47,0.30) -1.76( -2.90,-0.62) DPP-4 抑制剂不影响体重 Phung OJ et al. JAMA. 2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