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_第1页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_第2页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_第3页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_第4页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三、感受北京春节的年味 1.师:同学们通过学习,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透过这么一个表格看到了老舍眼中 北京的春节印象。老舍选取了春节一个多月中的其中六天来写,如果让你选其中的一天去 经历一番,你喜欢哪天呢? 预设:除夕 元宵(根据学生的实际回答,随机重点教学“除夕”与“元宵”两天。 ) (1)除夕: 1)师:除夕一到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就到了! 请生自读。 2)说说读着这段文字,看到了什么。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就是 (2)引导学生理解“除夕真热闹”。体现在哪呢? 生 1:体现在大家做相同的事: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 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生 2:体现在大家都很兴奋: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生 3:体现在浓浓的亲情:在外边的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 家来吃团圆饭。 人们的活动: “家家赶做年菜 ”、 “男女老少都穿起了新衣 ”、 “在外面做事的 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除夕对人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 “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 ”。 -说明大家都在庆祝除夕,语言严 谨。 味、色、音: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味道美,家家饮食丰盛; “红红的对联 ”“各色的年画 ”-颜色喜庆; “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 ”-从声音感受很喜庆、很热闹; 师:一句话一番景,老舍的语言异常简炼,高度概括,却一下子把除夕的热闹繁忙的 景象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既写出了人们的繁忙喜庆,又写出了满城的鞭炮不绝,还写出 满街的红火绚丽,写得有声有色、热闹非凡! 指名读。 齐读。教师指导孩子朗读:(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 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试着用你的朗读来把它表现出来。 ) 3)师:不光如此,同学们再来看: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我们可以看到 那是“家家”的热闹。我们再读下去“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 ”,如果我们也用刚才一样的 叠词来说的话,那是怎样的热闹呢?(概括出“人人”“ 处处”“时时”“ 户户”) 4)师:怪不得老舍谈起除夕,一开口便说除夕真热闹。 齐读出热闹。 (2)引述“正月初一” : 1)引读这一部分,说说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有什么不同。 理解“截然不同” 。 2)体会初一的早上为什么如此安静? 预设:因为除夕实在太热闹了。 为了下午能继续热闹。 3)引读下午的情景。 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传 统习俗,人们轻松; “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 小孩子自 由自在的玩耍,玩的花样很多,令人向往。 (3)正月十五: 1)写元宵节的内容有两个自然段。请同学们读读,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清楚 元宵节的情景的。 2)请学生读读两处写灯的地方。说说我们眼前一下子展现出了怎样的情形? 生 1、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 生 2、数量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生 3:观灯的人多,热闹。 。“数量多”可引导学生抓住“处处、整条街、几百 ”“街上有灯,家中有灯”等;“种类多”可引 导学生抓住“玻璃的、牛角的、纱灯、冰灯、 长龙、走 马灯、宫灯、纸灯”等等。 出示画面,指导学生读好两个部分。 3)用文中的一句话说,正月十五怎样?引读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 红火而美丽。 4)思考老舍写正月十五的花灯,仅仅是在写灯吗? 体会人多、热闹。 5)师引读:在这红火而美丽的元宵节,大家小巷,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笑语连天,怪 不得老舍先生说“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 在这红火而美丽的元宵节,家家户户、男女老少观灯赏月品元宵,心情多么舒畅,怪 不得老舍先生由衷赞叹“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 2.师:在老舍眼中,北京的春节是,是,也是,这是老舍眼中的北京的 年味儿! 板书:年味儿 3.了解文章写作的详略 师:北京的春节很长,有一个多月,可是老舍却只选了这么六个特殊的日子;而在这 六个日子中, 老舍又只选了其中的几个日子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你们看出来是哪几个日子了吗? 生答。预设: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请生说说他为什么这么安排。 预设:这是北京的春节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日子,是最热闹的日子。 师:是呀!老舍就是这样抓住了几个典型的日子,有详有略地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他 的文字并不华丽,但是却一下子把北京春节的热闹景象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1、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 正月初一、元宵”这四天,因为这四天是北京人过春节的序曲和三个 高潮,是春节中最重要的日子,因而做了具体的描述,而略写了其 他的内容。这样就做到了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使读者对北京独特的 风俗习惯印象深刻。 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钟亮生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 2、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3、学习课文顺序得当、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二、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三、教学难点:了解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准备:课件、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春节民俗的资料。 教 学 过 程: 一、回顾全文,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初步学习了第 6 课(生齐读):北京的春节,在上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 收获? 感受到了北京春节的热闹喜庆。 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这篇课文的。 作者主要抓住腊八、除夕、初一、十五进行详细描写的(板书:腊八、除夕、初一、十五)。 从腊八这天感受到了北京的春节忙碌的味道。(板书:忙碌) 作者凝练,通俗淳朴的语言特点。 2、看来,同学们上课学习很认真,收获也颇多。这节课,老师就带着同学们再次走近老北京的春节,去 看看那儿的大人小孩是怎样过春节的,再次感受春节带给我们的喜庆和欢乐。(贴“春”) 二、深入片段,感受热闹,体会表达方法。 同学们,北京的春节如同一场大戏,如果说腊八这天算是拉开了北京春节的序幕。那么除夕、初一、十五 则是高潮迭起的日子。现在就请同学们选择其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把相应的段落反复读一读,看看 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旁边做好批注。有时间的同学可以学习其他印象深刻的段落。学完的同学举手示 意。 生自由读书,做批注写感受。 全班交流: (一)团圆、热闹除夕的味道 1、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天?(除夕)除夕给大家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热闹。) 2、课文第 7 自然段围绕着“除夕真热闹” 具体写出了人们的哪些活动,你从中感受那是一种怎样的热闹? (出示文本:第四段“热闹” 一词用不同颜色) 3、生汇报。 到了除夕可真热闹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我觉得除夕的晚上大家都做年菜,穿漂亮的衣服,还放 鞭炮,所以很热闹。这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 到处是酒肉的地香味,出门在外的人都赶回家里来吃团圆饭,很热闹,这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 门外贴着红红的对联,屋里贴着年画,通宵灯火,鞭炮声日夜不绝,我觉得很热闹。这是一种红红火火 的热闹。 师:这样的画面让你想起了哪首诗啊?(指名背诵元日) 在外面做事的人必定回来吃团圆饭。这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 4、看来除夕的事情可真多,除夕生:真热闹。 5 指导朗读。 指名读第 4 自然段。谁能读出除夕的热闹喜庆?(评价) 师:怎样才能读出除夕的热闹团圆呢?老师帮你们配上音乐,全班都来有滋有味地读一读。(配乐金蛇 狂舞) 6、这段中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守岁) 你们明白什么是守岁吗? 说关于“岁” 的传说 据说呀,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青人守岁的话,就可以为自己的父母增寿。 现在我们过年还有守岁吗? (三)喜庆、悠闲初一的味道 1、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新的一年来到了。正月初一是怎样的光景呢?文中哪句话概括写出了正月初一 的景象? 出示句子:正月初一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 “截然不同” 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呢?来,比较一下,初一与除夕有什么不 同之处呢?(点击“截然不同” 变色) 生 1:人们走出家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 生 2:除夕的晚上没有月亮,黑乎乎的,正月初一人们可以出去。 生 3:除夕的晚上哪一家都是灯火通明,鞭炮声日夜不绝,人们都很忙,大年初一的早上,人们走出家门, 到亲戚朋友家去拜年。庙会也开放了,可以看美景。 生 4:大年初一的早上人们可以逛庙会,骑毛驴,看美景,很闲。除夕的晚上要赶做年菜,吃团圆饭。 2、庙会上有哪些好玩的呀?(生回答) 3、是啊,逛庙会可是咱中国咱北京的特色活动,作者正是抓住了逛庙会这一特色活动进行详细的描写, 今天啊老师把北京的庙会也搬到了咱们的课堂上,大家也可以来逛逛。 (可以出示逛庙会图片,结合描述:办庙会时,各处寺院都换上了节日的盛装,你瞧,此时,人们载 歌载舞,欢庆着佳节的到来。) 4、春节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这时,人们可是不管多忙都放下了手中的工作,只为过个团圆、吉祥、 悠闲、欢乐的春节。如果说除夕的晚上是热闹的而又忙碌的那么大年初一是比较生:悠闲的。(板书: 悠闲) 5、在这各具特色的热闹和悠闲中,我们真正地感受到了 生: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 (四)红火、美丽十五的味道 1、大年初一过完了,同学们可别撇下脚步,更精彩的还在后面,更精彩的是生:元宵 2、咦,同学们,除夕和大年初一就够热闹了,老舍爷爷却说“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点 击出示句子)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3、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第 11 段,画出相关的句子。 4、生自学(教师下巡视) 5、全班交流 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出示句子) 那你从这句话中品出了元宵节的怎样的味道?。(板书:红火) 文中的哪些地方写出了这种红火而美丽呢? 生 1:元宵节有很多的灯,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是冰灯,还有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 很好看。(师评价:你有一双慧眼,注意到了花灯的种类很多。)人们还会吃元宵,预示新的一年快乐吉 祥。 生 2: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师评价:你是一个细心的孩子你发现了灯的数量很多) 生 3: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纸灯,有的等里还有丁动作想的小铃铛呢灯很多,所以很热闹。 生 4:街上有各种冰灯,小孩子们好奇,大人们就会带着他们去看,街上人很多,就会很热闹。 生 5:小孩子要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便 6、元宵节到处是灯,太美了,所以老舍先生说生读: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7、老北京的灯会我们是看不到了,但我们这里也有灯会,来,看看去。(放花灯图片,描述:元宵节前夕, 街上早早地挂上了各式的灯笼,把节日的街头装扮地焕然一新,到了夜晚,灯光亮了,到处喜气洋洋,人 们纷纷涌上街头猜灯谜,闹花灯,你们瞧,这是) 8、师:同学们,徜徉这花的海洋,灯的世界里,你们的脑海中浮现了哪些成语呢?(张灯结彩、流光溢 彩、灯火通明、红红火火) 9、看着这么热闹的灯会,让人不由地想起了“盏盏花灯报元夜,岁岁瑞雪兆丰年,玉烛长调千户乐,花灯 遍照万家春”想起了老舍笔下的元宵 生: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元宵佳节闹花灯,灯红人喜庆佳节。举杯邀月送相思,月圆人圆乐团圆! 此时,就让我们再一次诵读作 者笔下的元宵 生: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三、回顾总结、领悟写法 1、师:时间过得真快啊,一转眼,到了 生:残灯末庙 师:春节在正月十九 生:就结束了 师:人们 生: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2、同学们,老北京的春节结束了,但是,不管多少年以后,咱们都忘不了这老北京的老规矩,其实,老 舍先生写的这篇课文,我们也可以把它编成一首童谣。老师在编写的时候特意留了一部分给你们,大家试 着把它完成。 课件出示:老北京,过春节,腊月初旬就开忙。 腊八粥,家家熬。腊八蒜,色味美。 二十三,糖瓜粘,家家户户过小年。 除夕夜,真热闹,贴年画、放鞭炮, 年饭、守岁熬通宵; 年初一,忙拜年,大人小孩儿真悠闲; 初六户户新开张,店里伙计并不忙; 正月十五闹元宵,张灯结彩喜洋洋; 正月十九年一过,大家做事又照常。 学生补充,交流。(评价:抓住主要日子、抓住重要活动、语言凝练) 看看老师帮你们编好的歌谣,老师也帮你们配上音乐,一起来读一读这首童谣。 3、领悟写法: 同学们,看来这篇文章已经在同学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看看作者怎样写这篇 文章的,文章在写作方法和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色?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按时间顺序有条理地来写; 有详有略地写,对于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板书:有详有略) 师:那我们今后的作文中也应该抓住重点内容来写,做到有详有略,让人印象深刻 抓住特色活动来写; 、语言凝练,通俗;语言幽默风趣。 (要求学生结合书上的具体例子来说。) 师小结:同学们,北京的春节从腊八拉开序幕,到正月十九才宣告结束,期间共历时一个多月的时间, 但,作家老舍却仅仅只用了一千多字就将它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每个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 及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今后同学们要懂得运用刚才总结 得出的写作方法,来指导自己的习作。我们课后的“阅读链接” 向我们推荐了梁实秋的过年以及斯妤的 除夕大家可以好好地比较,和课文中的除夕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之处,看看他们的语言表达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