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中的爱国情怀_第1页
古代诗歌中的爱国情怀_第2页
古代诗歌中的爱国情怀_第3页
古代诗歌中的爱国情怀_第4页
古代诗歌中的爱国情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鉴赏期末作业 班级:历史 091 姓名:徐艳秋 学号: 2009043016 诗词鉴赏方法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分析古诗的艺术形象 2、分析古诗的意境 3、分析古诗的语言特色 4、分析古诗的炼字技巧 5、分析古诗的表现手法 6、分析句意 一、 多角度把握诗词的内容。 1. 注意题目。古诗词中有的题目集中而又含蓄概括文章的内容、主 旨。认真地分析题目,有时能很快把握所写的内容。如杜甫的 望岳,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聚聚写相约而亡。距离是 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联想将来的登岳。“会当 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只是作者的想象罢了。 2. 关注背景资料。背景资料包括时代状况、人文地理、作者思想、 生活经历等,它是为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来服务的。作为教师对 这些背景资料都必须有所了解,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学情以 及教学的要求做适当的选择,以便于合理地运用于教学之中,使 其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 3. 品味关键词。古诗词中的关键词最能体现古诗词丰富的内涵,慢 慢品味,诗词的韵味顿生。如刘禹锡的秋词,“我言秋日胜 春朝”的“胜”,一个字便否定了古来的悲秋观念,表现了一种 激越向上的思想感情。 4. 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意象。意象是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事 物。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 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要领会一首古诗中的意境, 至少要弄明白以下几个问题: I. 诗中写了那些景物形象(即意象) II. 这些景物形象引发的作者怎样的联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写了“枯藤、老树、昏 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 构成了一幅天涯苦旅图,写出了一个背井离乡、长途跋涉 的孤单旅人的愁苦心情。常见诗歌意象及其意义:月 思乡,水、秋愁绪,莲花恋情,酒、柳、长亭 惜别,兰花君子,菊花隐士,梅花、蝉高 洁之士。常见 审美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 “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 5.领悟深层含义。古诗词以含蓄委婉吸引读者,必须通过字面意 思去深刻领会诗词的内容,意境。如赵师秀的约客。“黄梅 时节家家雨,春早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 花。”梅雨连绵,这在古典诗词中常用来比喻、衬托无穷无尽的 “闲愁”。约客前两句描写江南水乡梅雨之夜的雨景,也正 是为下文“闲”情作衬托,渲染气氛,只是它不露痕迹罢了。 “闲敲棋子”这一特写镜头,以具有鲜明个性的动作巧妙而含蓄 地解释了侯客不至时寂寞、无聊的心情。一敲一落,含蓄地表现 时间之久,企盼之殷,形象地揭示了侯客时间之长和候人者怅惘 失望的情绪。 二了解古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 1. 直抒胸臆:作者在诗词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 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2. 借景抒情: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3. 托物言志: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 和意愿。 4. 用典: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 明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 古代诗歌中的爱国情怀 杜甫春望赏析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 【赏析】 杜甫(712770) ,字子美,杜甫一生坎坷,是我国唐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 杜” 。 忧乱伤时,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的诗歌创作的一个重 大主题。诗即景伤春,以沉痛的笔调抒发胸中无限悲愤之 情。将国仇与家恨融为一体来进行表现,写得字字血,声 声泪。读之令人低徊欲绝。在杜甫同一时期、同一主题的 众多诗作中,这一首是情最浓、意最深、格最高的现实主 义绝唱之一。好诗都是诗人高贵感情的结晶。读着这个名 篇,我们最鲜明的感受是:诗人悲天悯人的博大胸怀,是 如此紧密地与祖国的命运、时局的变化和人民的痛苦息息 相连。他绝不低低切切地为了一己的愁苦而作草间虫鸣似 的叹息,而是应合着时代悲愤的主旋律在短短四十字的 篇章中奏出了沉郁悲壮的哀时之歌。前人称杜诗为“诗史” ,是因为他“善陈时事”,颇多“敷陈时事如史”的叙事 之作。如果我们把“诗史”的含义理解得宽泛一些,把考 察问题的重点放在是否表现了时代矛盾与时代情绪上,那 么春望这样的抒情之作也是最杰出的“诗史”之篇。 诗作于肃宗至德二年(757)三月杜甫陷入长安城贼营 之时。它的中心,可用颔联的“感时”与“恨别”二语来 概括。诗本以含蓄蕴藉为贵。可是此时杜甫投奔肃宗以赴 国难之愿未偿,反而身陷贼中,内心悲愤至极,满腔心事 透过春日意象喷薄而出。不过,由于感情内涵很丰富而句 子又高度凝炼,加上并非一空依傍地歌哭而是融眼前之景 入情,因而纵然开头就说“国破”,后文又出现直指时事 的字眼,但通篇仍具意余言外、耐人回味的诗意美。 全诗的抒写层次,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四句,写 春望之景,睹物伤怀。首联二句,看似直陈,实则含有山 河依旧而国事已非、草木茂密而人烟稀少的强烈暗示。颔 联二句是古今传唱的伤时警句。这两句均省去一个动词, “花溅泪”与“鸟惊心”,意当 为“看花溅泪”与 “闻鸟惊心”方为完整。春日花开鸟鸣,如在承平安乐之 时,是该使人愉悦的,但眼下由于国破而家散,春花徒然 增人伤感,春鸟更牵动离人之怀。这里高度概括而形象地 写出了诗人胸中忧国与思家两股感情的回荡与交织。“感 时”承上“国破”,“恨别”启下“家书”,更有章法意 脉上的照应贯串之妙。关于这四句的丰富内涵,苕溪渔 隐丛话前集引迂叟诗话云:“古人为诗,贵于意在 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也。 近世诗人,惟杜子美最得诗人之体,如国破山河在,城 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山河在,明 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花鸟,平时可娱之物, 见之而泣,闻之而恐,则时可知矣”。分析得颇有道理, 可供参考。诗的后四句,写春望之情,重点在遭乱思家和 因伤时而焦急难耐两点上。颈联二句,虽重在思家,然绝 不忘时事,再次把国事与家事紧紧联在一起来咏叹。“烽 火”应上“国破”与“感时”,伤乱忧国之心一以贯之。 “连三月”,是说战火延续,平乱无日,眼看整个春天就 在忧伤中过去了。“家书抵万金”一句,尤为家喻户晓的 名句,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