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家乡---定边_第1页
可爱的家乡---定边_第2页
可爱的家乡---定边_第3页
可爱的家乡---定边_第4页
可爱的家乡---定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们的家乡定边 教学目标: 1、开发和利用地方课程资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了解学校,激发学 生 的爱乡之情。 2、培养学生留心生活,逐步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能在陕西地图上查找本地的位置;了解与定边县相邻 的省市及它们的方位。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 1、定边优美风光的图片。 2、让家长带着学生到自己喜欢的地方玩一玩。了解家乡的风土 人情,初步感受家乡的美丽。 3、教师收集关于定边的有特色的资料,以备解说和补充。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家乡是生我养我的 地方。在幅员辽阔的祖国版图上,我们的家乡在在哪里?(学生:定 边)师板书:我们的家乡定边 2、播放课件: 课件播放:播放定边优美风光的图片, (学生观看)大家觉得我 2 的家乡怎么样?(生自由发表意见) 3、导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咱们的家乡,好吗? 二、家乡探寻 1、你们打算从哪些方面了解家乡呢?(学生:位置、物产、风 俗、英雄先辈、历史人物等) 2、地图上看家乡 来吧,我们在地图上找一找家乡吧!看课件(课件出示陕西地图) , 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三位学生在地图上寻找自己的家乡。 介绍定边的面积、人口、民族。 看陕西地图,说一说家乡定边与哪些省、市、县相邻?这些省、 市、县在家乡的哪个方位。 3、介绍家乡特产及风俗习惯。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图片、资 料等)教师是做适当的补充。 三、激发兴趣,语言表达家乡美 1、过渡:既然我们的家乡这么美,同学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 来赞美一下我们的家乡呢?(学生:赞美家乡) 我们的家乡这么美这么好!如果来了外地的朋友找你们玩,你想 带他去哪里? 师:哎呀,外地的朋友要来了,你们最想带他到哪里去呢?(生 思考)这样吧,我们四人小组成立一个导游团,哪个导游团说得好, 外地的朋友就跟谁去,而且,还能得到“最佳导游团”的奖牌呢!(先 3 激发学生兴趣,然后生自由讨论,师尽可能参与每个小组的活动,了 解学生的活动情况。 ) 3、全班交流 师:哪个导游团先来?(把发言的小组请上台,台上台下互动交 流。教师根据情况随机出示课件,对于学生的发言,有针对性的评价、 鼓励。 ) 4、课间休息: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多么幸福,多么快乐! 让我们跳起来,唱起来吧!(播放音乐我们多么幸福 ,做课间操。 ) 5、继续交流 6、再创情景,情感升华:大家刚才说的每一个景点都值得一游, 外地朋友拿不定主意了,咱们再帮他选选吧?(再次激起学生说的欲 望,使学生通过交流、争论加深对家乡的了解,爱乡之情油然而生。 ) 7、师根据学生所说,颁发奖牌。 四、总结,抒发情感。 师:我们的定边有这么多好看的、好玩的、好吃的,而我们又天 天生活在这里,你想说些什么?想做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总结:我们的家乡这么美丽,我们要热爱我们家乡,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 做起,讲卫生,爱劳动,努力学习,将来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思考题: 1、想一想,食盐主要产于我县的南部山区还是北部滩区? 2、想一想,食盐主要产于我县的南部山区还是北部滩区? 3、怎样才能改善我县每年春天风沙满天的现状。 4 板书设计: 我们的家乡定边 陕西 定边 热爱家乡 建设家乡 教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可取之处:首先,结合教材特点, 充分开发和利用地方课程资源,有意识地加强现实生活、学生经验世 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通过展示精心制作的课件、快乐的歌曲,刺激 学生的感官,唤醒他们的记忆,使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家乡和学校, 深深感受家乡和学校的美。其次:活动氛围浓厚,学生的学习积极主 动。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教学结构,争取每一步都让孩子智慧的火 花闪光。如:创设情景,为外地的朋友的到来成立一个导游团,把定 边的好地方说一说等,这些环节的设计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构建出学 生发展的平台,他们联系生活,展开想象,爱乡爱校之情、审美情趣 自然融入其中。再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动中见真情。在教学 中我始终把自己当成各小组中的成员,积极参加他们的活动,师生之 间是朋友式的关系。如某生在汇报想法时,说:“我要带外地的朋友 大吃一顿,尝尝定边的炒饸烙大块羊肉等,老师,到时你也去,我 请客。 ”从中不难看出,这种交流是发自于内心的,没有空话假话。 但结束本课教学后,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对自己所 生活的环境熟视无睹,感受不到生活的美好,这就提醒我在今后的教 5 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发现美。另外,学生 对家乡的了解面太窄,如果能收集的资料再广一些,教学效果会更好 。 6 过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熟读文本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过年” 。 方法与过程 自主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与魅力。 教学准备:“过年”人们活动的图片,元宵节相关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过年”人们的活动。 2、难点:通过读文,体会文中好词佳句。 教学过程: 谈话设疑导入。 同学们,我国传统文化风俗很多,谁知道在几月几日都有哪些活动? (举手发言:端午节:戴香包、赛龙舟、包粽子) 设计意图:看看同学们对民族风俗了解多少? 1、我们传统节日“过年”你都知道有些什么活动?边说边板题过年。 (指名发言。 ) 2、今天我们学习传统节日过年 。 (齐读课题) 二、图文结合了解文章内容。 7 1、自由读文,说说你从文中知道了什么?(自由汇报) 2、出示图片过年中人们活动的内容:同学们这里有几张有关过年活动 图片,你们看看都是些什么活动?你还知道些什么活动?(仔细看图,自由 发言。 )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帮助了解过年人们的活动事项。 3、 “年”的由来。 请自由读,小组交流,代表汇报。 品析文中好词佳句。 出示句子: 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 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 请读这两句话,说说这两句话是从哪一方面来描写老人的?你有什么体会? (指名答:他描写的是老人的外貌,体会出老人不同于常人。 ) 请在文中找出其它的描写情景?你从中体会出了什么? 设计意图:了解外貌描写、场面描写。 巩固拓展。 1、文中有一句俗语是:( ) ,体会出( ) 。 2、过年的活动有( ) 、 ( ) 、 ( ) 、 ( )等。 3、同桌互讲“年”的由来。 4、补充资料(元宵节活动图片) 。 设计意图:巩固文章内容,课外拓展。 作业设计。 8 把“年”的由来讲给家人听。 你还知道我国哪些传统节日? 积累文章中的成语。 板书设计。 过 年 包饺子 贴窗花 放烟花 贴对联 教学反思: 过年这篇课文是写我国传统文化。内容有过年人们的活动及年的由 来。 在教学中,同学们通过自读、合作的学习方式,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体会灿 烂文化的魅力及积累好词好句。 通过看图、课外拓展,同学们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和民族自豪感。 9 传统节日(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家乡春节和元宵节的由来、风俗习惯以及古诗词的 意思。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交流,认识我国民族风土人情和传统的风俗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和鉴赏表现我国传统节日的优秀古典诗词,深入了解家乡的传统节 日。 教学难点 感受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教法: 引导法 点拨法 学法: 自主、交流、合作法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春节和元宵节的资料 、图片、古诗词、歌曲。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0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吗?(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2、过渡:今天这节课我们来了解一下家乡的春节和元宵节的一些习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读文章,思考:文章向我们介绍了哪两个 传统节日,分别从哪些方面介绍的? 2、学生汇报。 文章介绍了春节和元宵节这两个传统节日。分别从来历、习俗等方面 介绍的。 三、细读课文,深入了解 1、学生细读文章,全面详细地了解春节、元宵节的由来和习俗。 2、小组合作完成(讲故事、结合实际举例说出家乡春节和元宵节的独 特之处。 ) 3、学生结合课文根据课前调查、收集进行汇报。 (师用图片引导) 4、师补充总结。 5、小黑板出示有关春节和元宵节的古诗。 元日 正月十五夜灯 (1)自由读。 (2)指名读。 (3)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4)师小结诗意。 元日 11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春风把暖洋洋的清风送入 屠苏酒,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贴的门神) ,换上新桃符, 迎接新春。 正月十五夜灯 本诗描写了家家出门、万人空巷、尽情而来、尽兴方归闹上元夜的情景,使 上元灯节成为了最有诗意,最为消魂的时刻。 6、欣赏歌曲恭喜恭喜贺新年感受春节、元宵节的热闹氛围。 四、总结全文 中国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以一种 怎样的精神面貌和实际行动来对待呢?(学生自由畅谈) 五、拓展延伸 写一写自己过春节和元宵节时最有意思的情景。 六、作业 了解家乡的其它几个传统节日的风俗。 板书设计 春节 家乡的传统节日 继承 发扬 热爱 元宵节 教学反思 要想使学生对一节课感兴趣,教师自己必须有兴趣。我正是带着极大的 兴趣来上这节课的。我的情绪也极大地感染了我的学生,大家学得很投入。 不足之处是我没重视学生读的训练,学生读的质量不高。没把过节的喜庆气 12 氛读出来,没读出古诗词的韵味。课堂上一定要给学生充分读课文的时间, 才能更好的理解文意,达成目标。 传统节日(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端午节的起源、习俗。 2、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感受我国传 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课文,小组合作学习,运用收集资料交流等方法加深对传统节日的 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懂得珍视我国的传统 文化。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端午节的起源、习俗,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 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 感受中国节日文化的深刻内涵,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搜集传统节日清明节、端午节的资料、古诗。 13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请大家猜猜是什么节日 ,在 那一天过节? 出示:放鞭炮 收压岁钱 祭祖 扫墓 吃粽子 赛龙舟 吃月饼 赏月 3、像这些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 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 板书课题:中国的传统 节日 二、走进清明节 (一) 、了解清明节的起源 1、读文清明节起源这部分内容,了解清明节是怎么来的?在什么时候? 2、全班交流 汇报交流,了解清明节的起源。时间(公历四月五日) 强调:传统节日中只有清明节时间在公历。 (二) 、了解清明节的习俗 1、读文清明节的习俗内容,了解清明节有哪些习俗。 2、全班交流 14 3、说说自己家乡过清明节都有哪些习俗。 4、小组交流,派代表汇报。 (出示相关图片) (三) 、了解相关古诗 1、出示古诗清明 2、读诗。 3、拓展: 自古以来,有很多的诗人对我国的这些传统节日作词作赋,你们还知道哪些 关于清明节的古诗? 4、展示课前搜集的古诗,积累古诗。 三、走进端午节 (一) 、了解端午节的起源 1、读文端午节起源这部分内容,了解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在什么时候? 2、全班交流 汇报交流,了解端午节的起源。时间(农历五月五日) (二) 、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1、读文端午节的习俗内容,了解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2、全班交流 3、说说自己家乡过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 4、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民族过端午的习俗? 5、小组内交流,派代表全班交流。 (出示相关图片) (三) 、了解相关古诗 1、出示古诗和端午 15 2、读诗。 3、拓展: 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端午节的古诗。 4、展示课前搜集的古诗,积累古诗。 四、总结 五、作业设计 1、搜集资料,了解我们国家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中都有哪些习俗?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清明节、端午节的诗句,读一读。 3、小组合作,制作“传统节日”手抄报。 六、板书设计 清明节 起源 习俗 传统节日 端午节 起源 习俗 教学反思: 传统节日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经历过这些节日,或多或少了解 一些传统节日的知识,但是他们仅仅知道有这些节日,对于这些传统节日的 起源、时间及习俗,了解的并不多。因此,在课前老师让学生自主搜集资料, 课中通过研读文本、合作交流信息,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共同探讨了清明 16 节、端午节的起源,了解了相关传说及各地方的习俗,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 加深了对传统节日的了解,感悟了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文化底蕴,激发了他们 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不足:学生课前搜集资料的渠道狭隘,搜集的面不够广,具有一定局限性。 因此,课中交流的范围也受到了限制。 定边娃娃腰鼓 教学目标 : (1)感受“定边娃娃腰鼓”的活泼、欢乐的美。 (2)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3)本文的学习,用“定边娃娃腰鼓”的豪迈粗犷之美熏陶感染学生。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定边娃娃腰鼓”的活泼、欢乐、健康的美。 难点:学习本文“定边娃娃腰鼓” ,培养学生对“定边娃娃腰鼓”前景的想 象。 教学设想: 本文作为一篇民俗文化的说明文,将指导学生以“朗读法“学习课文,即 以“朗读“一线贯穿读、说、析、评,不知不觉让学生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以“讨论法“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 1、布置预习:多读课文,试图初步了“定边娃娃腰鼓” 。 2、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定边娃娃腰鼓的演出场面视频、图片) 。 教学程序: 17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校的特色是什么?谁用鼓来组个词,鼓声有什么作用呢? (鼓有“激人奋进的力量” ) 在我国贫瘠的西北,有个地方叫作定边,那里的娃娃腰鼓天下闻名,被称为 “天下第一鼓” ,孩子们挥舞着手中的腰槌,跳着强健、火热的舞步,奏响 了激昂、热烈的鼓声。让我们看一看定边的娃娃腰鼓吧! 播放定边娃娃腰鼓的视频,进入新课学习。 二、学习新课 第一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知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的定边娃娃腰鼓”对“定边娃娃腰鼓”进行评 价。可填词、短语、句子。 2、明结构。 说明:文章按“定边娃娃腰鼓”的起源、 “定边娃娃腰鼓”的表演特点、 “定边娃娃腰鼓”取得的荣誉和“定边娃娃腰鼓”的发展来贯穿全文。 “定 边娃娃腰鼓”的表演特点及取得的荣誉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3、寻美点。 布置分组朗读,分组进行寻找美点比赛。用“美,你看(听)“的句式 叙述出来。领悟作者所歌颂“定边娃娃腰鼓”的欢乐、健康之美。 (播放“定边娃娃腰鼓”的视频。学生与之对照,进一步体会“定边娃娃腰 鼓”的美妙之处) 第二板块:精读文章,想象“定边娃娃腰鼓”的发展前景。 18 1、学生以“定边娃娃腰鼓”的视频为参考,写一写自己看到的“定边娃 娃腰鼓” ,并加以歌颂。 2、引导学生对“定边娃娃腰鼓”的发展前景进行想象。 三、归纳总结 “定边娃娃腰鼓”豪迈粗犷的舞姿和钢劲有力的击鼓技巧,充分展现了生息 在黄土高原上的娃娃们可爱、活泼、欢乐、健康和更具耐力的美。 板书设计 定边娃娃腰鼓 “定边娃娃腰鼓”的起源 “定边娃娃腰鼓”的表演特点 可爱 活泼 欢乐 健康 “定边娃娃腰鼓”取得的荣誉 “定边娃娃腰鼓”的发展 作业布置: 1、 “定边娃娃腰鼓”具有怎样的表演特点? 2、 你认为“定边娃娃腰鼓”具有怎样的发展前景? 课后反思: 俗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的风情。 ”当我们的目光 掠过繁华而又精致的大都市,也许会为那里的珠光宝器、灯红绿酒所陶醉。 然而,当你在漫天黄尘中看到一场鼓乐喧天的盛宴,那激情四射的震撼力一 定会让你热血沸腾,那种种的浮华和娇柔,就会遁形得无影无踪,只有“来 19 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 所以,在教学定边娃娃腰鼓一课时,我 希望学生能从陕北高原上的娃娃们身上体会“定边娃娃腰鼓”的欢乐、健康 和具有耐力之美。 因此,在这节空讲课上,我以“读”为线索,一切教学环节都为“读”服务, “ 读”就是为理解“定边娃娃腰鼓”的中心而服务。整节课我从三个角度 入手:静态电教手段动态电教手段教师自身的激情,讲文本所要表 表述的东西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达到师生共鸣的效果。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缺点,本节课的教学忽视了形象感受。 讲授这一课时由于条件限制未能播放更多的“定边娃娃腰鼓”舞蹈画面或影 碟给学生以视觉上的感受,致使有些同学只能在老师描述中和简短的视频及 图片中去想象,对于舞蹈的磅礴气势,及娃娃们的可爱、活泼、健康体味不 出,体会不够深。 20 民间艺术剪纸 教材分析 课文着重讲述了剪纸的艺术特色,赞美了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课文先 总说,再分述,后综合的结构顺序分为九个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剪纸的创作 素材,象征意义,剪纸的风格,剪纸的方法。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语 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让学生深刻地了解李剪纸这门独特的民间艺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 2、了解剪纸的寓意 3、掌握剪纸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动手剪一剪,体会剪纸的乐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审美能力。 21 2、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掌握剪纸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 学会剪纸的方法与技巧,能剪出简单的图案。 教学准备 剪纸图片 课件 剪刀 纸 刻刀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设计 1、谈话激趣,引出课题 1、看看你们面前放了些什么呀?猜猜我们这节课要干什么? 2、提问: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引入:你们说的真好,这节课我们就用既能写字又能画画的纸制作出漂亮的 剪纸。 二、作品欣赏,启发思维 1、课件出示民间剪纸艺术。剪纸有哪些艺术形式? 2、欣赏了这么多剪纸作品,你们有什么感触? 3、结合剪纸作品讲解: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根据地 域大体分为哪几流派?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4、归纳小结 1、其实民间也有很多的能工巧匠,他们不仅自己剪,而且还总结出了剪纸 22 的技法,说一说剪纸有哪两种剪法?又有怎样的讲究? 2、说了这么多,还是来检验一下我们的动手能力吧。 3、老师想看看同学们的剪纸作品,谁先来展示。 4、你觉得谁的作品剪得最好?好在哪里? 5、通过自己动手实践,你觉得剪纸有哪些特点?6、师示范,讲解制作步骤 (提示学生注意安全) 设计草图设计色彩上稿剪刻调整完成 三、引导制作,动手动脑 1、接下来的时间,请同学们设计出自己喜欢的剪纸作品,再取一个恰当的 名称。 2、师边指导边鼓励创造。 3、你在剪纸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优缺点是什么? 总结:剪纸来自民间,表现民间,它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人们喜爱,它丰富 了我们的生活,美化了我们的环境。我们要从剪纸中吸取营养,多看,多想, 多动手,更进一步去学习,掌握和发扬剪纸艺术。 四、作业设计: 1、你还知道哪些民间艺术?举例说一说。 2、同学们可以亲自动手剪一剪,贴在你家的窗户上。 五、板书设计 民间艺术剪纸 23 圆如秋月 尖如麦芒 剪纸的特点 方如青砖 缺如锯齿 线如胡须 课后反思 剪纸虽说是一门独特的民间艺术,而且深受人们的喜爱。剪纸的图案丰 富多彩,多种多样,别具一格。但要真正掌握这门艺术,很困难,特别是对 于小学生来说,要想剪出漂亮的剪纸,更是难上加难,因此,现阶段只是让 学生对剪纸有初步的认识。本课教材内容清晰,学生对剪纸艺术的特点,也 是本文的重点掌握的较扎实,在此基础上,能够剪出一些简单的图案。由于 手法不熟练,在剪的过程中,还是有损坏或残缺,没达到剪纸的“圆如秋月, 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 。 对于剪纸图案的想象或创造,学生还有局限性,不够丰富,图案单调,缺少 艺术性。所以教师在讲解剪纸寓意时,要多加引导,启发,提供尽可能多的 素材供学生参考。 剪纸的派别 北方 粗犷豪放 天真浑厚 南方 精致秀丽 玲珑剔透 南方 24 民间艺术陕北说书 教学目标 观察图片,初步了解陕北说书的发源,形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 趣爱好,养成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的习惯。 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陕北说书的多种形式,品尝民间艺术独特魅力 教学准备 相关说书插图及说书实录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片,整体感知 1、出示图片,板书:陕北说书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问:全文共有几部分组成,分别介绍了什么? 二、重点欣赏说书的表现形式及表演方法 25 指导学生观察图片,结合课文回答 1、播放说书的录音。体会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问:图上的艺术 家大多用什么乐器来表现说书?用横线画出来 2 、出示演奏形式,问:说书传统表演形式是什么? 3、说书的传统节目代表作有哪些? 4、说书的现状与发展?用线勾画出来 三课中活动 播放说书视频。 四、拓展延伸 民间艺术是祖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后收集了解我国的民间艺 术瑰宝。说说你还知道哪些优秀民间艺术? 课后反思 本课指导学生学习了解我国优秀文化,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 的热爱。但因各方面条件有限,学生对民决艺术了解很少,局限性很大。今 后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多元化知识的意识。 26 陕北窑洞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积累“锢窑、繁衍、土坯”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陕北窑洞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陕北窑洞的特点,学习列数字、分类别、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各种窑洞的课件。 27 课前准备 1、有关窑洞的资料。 2、各种窑洞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识窑洞。 介绍民居: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现的类型,是中国建筑史上对民间居住 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的民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筑中占有极为重要 的位置。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适 应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自 然地理条件不同,56 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建筑材 料千差万别,使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今天我们就来认识 其中的一中民居形式陕北窑洞。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读后划出不懂的词句。 2、先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不懂的词句,再同桌交流。 3、再读课文,把读不通顺、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4、默读课文,思考:陕北窑洞有什么特点。 5、初步交流阅读感受 三、深读探究,感知表达特点 1、自由读文,思考:课文主要介绍了窑洞的种类有哪些?(土窑洞、石 窑洞) 2、每种窑洞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28 3、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窑洞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列数字 通过一般深 78 米,高 3 米多,这些具体的数字,使人准确地了解窑 洞的基本特点。 ) 4、同桌商议,并参考文中插图,画一画窑洞的俯瞰图。 (教师出示窑洞 图,请学生参考比较。 ) 五、陕北窑洞,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 六、资料袋: 年卧薪尝胆 车过陕北,触目所及的除了黄土就是窑洞了,在宝塔山下、延河之滨, 那些默立在山体上的普通窑洞,因为与中国共产党的延安岁月水乳交融,而 产生了一种神奇的魅力;在杨家岭、凤凰山、王家坪、枣园那些默然无语的 黄土窑洞,更因为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名字连在一起而格外令人注目。 1935 年历史选择了延安,经过长征初到陕北的红军,风餐露宿、人困马 乏,是黄土窑洞接纳了他们。从此这些不修边幅、素面朝天的土窑洞有了不 一般的意义。 “延安窑洞以宽阔的胸怀,容纳了中国革命的一大批精英。在 延安的窑洞中,毛泽东写出了大量经典著作,其中收入毛泽东选集的就 有 116 篇。 ”枣园的讲解员刘成用满含感情的语调说着。当年毛主席窑洞的 灯光,不仅照亮了延安的山岭,也照亮了中国人民解放的道路。 跨过了王家坪大桥,顺着延河北行 3 公里,便到了杨家岭,在这个风景 秀丽的小山湾里,坐落着中共七大的会址中央大礼堂,这座号称当年延 安的“标志性”建筑物,内部也是窑洞式样的。在杨家岭的半山处,毛泽东 旧居是五孔土窑洞,就在这里,毛泽东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畅 29 谈,并有了“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在延安窑洞里,中国共产党人一住便是 10 年。这 10 年,中国共产党卧 薪尝胆,这 10 年,成为中国现代历史演进的一个拐点。 石条窑洞: 合上时代的节拍 我们来到延安,距离那段烽火岁月已经半个世纪了。那些默立在半山腰 的土窑洞,合上时代的节拍,成了石窑洞。 在宜川壶口岸边,80 岁的朱接人有了一份全新的职业:拿上烟袋、头绑 白羊肚巾,每天陪来壶口观瀑布的游客合影留念,每次收费 2 元。 “一天下 来能有 25 到 30 元的收入,不错了,额老了。 ”朱接人告诉记者,家里共有 八孔窑洞,两个儿子。最上层的两孔土窑洞,是朱接人的父亲在 1962 年修 建的;中间的三孔修建于 1964 年左右,原来也是土窑洞,朱接人在前几年 把它改建成砖口窑洞;最下面靠近山脚的三孔是石条窑洞,是大儿子三年前 修的,因为靠近壶口,所以开了家“农家乐”餐馆,用窑洞和陕北特色饭菜 来吸引游客。 “没有窑洞,来的人就不会这么多了。坐在咱石窑洞的炕上,外面人都 说挺好,还在这里过夜!咱陕北的秧歌、剪纸,外国人都喜欢,我家大媳妇 还表演过剪纸呢!”朱接人显然对自己目前的职业与生活较为满意,位于壶 口岸边的那八孔窑洞,是他的骄傲。 在延安大学,曾经的陕北公学内,还能见到中国最集中的石窑洞群,那 个写了平凡的世界的陕北汉子路遥,就静静地安息在窑洞后的后山 坡上,虽然如今延安大学又兴建了现代化的教学大楼,可那一排排的石窑依 30 旧是它独一无二的“名片” ;而在杨家岭上,更是有了三星级标准的延安石 窑宾馆,它们依山而建,从低到高 8 排 268 孔窑洞,已成为延安旅游的一个 新亮点。 不过,在陕北高原上一路行车,见得最多的还是土窑洞,光着脚的孩子在地 上玩着弹珠,旁边是新建的一所希望小学。 “要结婚就要盖平房,因为现在 女娃娃都不想睡窑洞;女娃娃都在城里打工,楼房住惯了,农村修房子也要 修成平房了!”随行的导游党群民说道。这些曾孕育过中国革命的土窝子, 至今仍是陕北农民们的主要居所,却在城市化的进程中,面临着新的选择。 七、作业设计: 1、窑洞分为哪几种?它象征着什么? 2、窑洞一般修在哪里?它有哪些作用? 3、窑洞在陕北历史上有什么重大的意义? 4、搜集陕北窑洞的各种图片 八、板书设计: 种类:土窑洞、石窑洞 陕北窑洞 特点:防噪音、冬暖夏凉 教学反思: 窑洞,对于本地区的学生来说稍有点儿陌生,因为大部分学生没有见过, 所以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枯燥乏味。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充分利用多 31 媒体课件,让学生走进窑洞,用他们的感知器官去了解陕北窑洞。最后我抓 住契机,让本班住过窑洞的学生介绍他们认识的窑洞。当然,亲身体验过的 就是不一样,他们对窑洞的认识很全面。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对窑洞的热 爱之情油然而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家乡风味小吃剁荞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有关家乡小吃剁荞面的特色 和制作方法。 2、能简单介绍一些家乡的其它小吃。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己已有经验大胆表达,通过小组合作尝试用橡皮泥等多种材料和表现 方法来制作一份家乡小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家乡小吃的特色,加深对本地区传统饮食文化的了解。 32 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家乡小吃的特色,抒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 师:教学图片 生:橡皮泥、课前了解家乡的特色小吃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定边有哪些特色小吃吗? 生:炉馍馍、羊肉、饸饹 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定边风味小吃剁荞面(板书课题) 生:读课题 二、新授 师:(出示教学图片)看了图片,你想说什么? 生:观图、说图 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 、荞面有哪些营养价值? (2) 、剁荞面的制作方法是什么? 生:自由读课文后,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派代表汇报。 师:根据学生回答随即板书:揉、擀、剁 生:通过抓重点字词了解剁荞面的制作过程。 三、亲手体验 33 1、每 5 人一组,选 1 名小组长组织,其他 4 人分工明确,发挥想象,采用 多种方法开始做,可以制作剁荞面和其它面食,也可以制作家乡的其它风味 小吃。 2、小组长上台介绍本组做的家乡风味小吃的方法和过程,全班交流、评价。 四、小结 原来我们的家乡有这么多的特色小吃,看来你们都是生活中的细心人。 五、作业 亲自下厨,为家人做一道家乡风味小吃。 板书: 定边风味小吃剁荞面 手法:揉、擀、剁、煮、捞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让学生对定边风味小吃剁荞面有一个明确的了解,整堂课 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通过互相说 一说、动手做一做体会剁荞面的独特风味和制作方法,达到了“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共同参与”的学习效果。 34 定边特产荞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深入了解定边特产荞麦的种植环境、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 小组合作了解荞面的种植环境、营养价值和吃法的多样性。 情感价值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特产荞麦 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家乡特产,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35 教学准备: 师:小黑板 生:课前了解自己家乡的特产 课时安排:1 课时 授课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假如现在我们班来了一位外地客人,想了解定边的特产,你准备怎样介 绍? (个别学生上当当小导游,介绍家乡特产) 2、这节课我们深入了解定边特产荞麦(板书课题) (自由读课题) 二、新授 1、小黑板出示自读要求 (根据要求自读课文) 2、师范读课文 (生听范读,标出自然段) 3、出示问题: (1)荞麦的种植环境如何? (2)荞麦有哪些营养价值? (3)荞麦有哪些食用方法? (一边读课文,一边在文中画出问题的答案,个别站起汇报) 4、荞面营养丰富,能制作出多种得意食品,你最喜欢吃哪种荞面食品?并 36 说说它的制作方法。 (我最喜欢吃的荞面食品是,它的制作方法是。 ) 三、拓展(你知道吗?) 荞麦的花粉和荞麦皮有什么作用?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如:荞麦花粉是很好的药用作物,荞麦皮可以做成 枕头,具有防潮、透气,冬暖夏凉的特征,适合于一年四季使用) 四、小结 学完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畅所欲言谈学习收获) 五、作业布置: 以“家乡的特产”为题,写一篇作文。 板书: 定边特产荞麦 自然环境 营养丰富 食用多样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使学生了解了荞麦的自然环境、营养丰富和食用方法多样, 因为荞麦是定边的特产,学生并不陌生,因此,课堂气氛特别活跃,学生一 下子打开了话匣子,还介绍了定边的其它特产,拓展延伸也收到了事半功倍 的良好效果。 37 定边羊羔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定边的羊羔肉成为一道家喻户晓的名菜。 2、了解羊羔肉的味美、肉嫩的独特之处。 3、掌握羊羔肉的两种基本的做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集体探究的 形式学习本课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之情和了解家乡的特色风味小吃. 教学重难点: 38 重点:了解羊羔肉 难点:羊羔肉的基本做法 教学准备: 相关的图片和课件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会做饭吗?今天老师教你们做一道定边独具地方特色的风 味小吃。你们想不想学呀?板书课题定边羊羔肉 (二)新授 1羊羔肉为什么是我们这个地方一道特色风味小吃呢? (课件出示羊羔肉的独特之处) 味道鲜美、酥嫩清香 2了解羊羔肉的营养价值是什么? 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其蛋白质由十几种氨基酸组成,是一种易 吸收高浓度氨基酸源,并且含有丰富的对人体胶原有合成作用的丙氨酸、甘 氨酸、脯氨酸,胆固醇含量也低于猪、牛、鸡肉,肉色鲜红,蛋白质持水力 强,不易变性,使肌肉柔嫩多汁,食用时咀嚼性好,无膻不腻。 3在做羊羔肉时我们一般选出生多长时间的羊羔为好呢? (课件出示 40 天左右的羊羔图片) 4我们知道了这么多,那该如何做羊羔肉呢? 39 (课件出示羊羔肉的两种基本的做法和相应图片) 第一种:清蒸法 将羊羔肉带骨头剁成一寸见方的块,将清油至锅中烧七八成热,放入花 椒面、姜丝、蒜片、葱丝等,爆出香味,投入肉块,用旺火爆炒约 10 分钟 左右,待肉块呈白色状,加入面酱,再炒二三分钟,待锅中水干(肉本身水) 后,将肉置入盆内或碗内,入笼内蒸熟,撒上味精、芫荽即可食用。 第二种:清炖法 将肉块投入烧至七八成热的油锅里,爆炒 10 多分钟,待肉质呈白色状, 加面酱再炒至肉中本身水消失,再加温水、盐等,用温火炖一小时左右,放 少许味精、葱丝、香菜即成。 三、课堂延伸 学习了羊羔肉的做法以后,把你了解到的知识和你平日所见到的美食做 法说给同学和老师听听好吗? 四、课堂小节 在我们的家乡还有许多风味小吃,下去同学们好好的了解一下有关一些 风味的特点和做法。 五、作业布置: 请简要的说说羊羔肉的做法 板书设计 定边羊羔肉 味道鲜美、酥嫩清香 40 教学反思: 在学习本课时,尤其在说如何做羊羔肉时,同学们都争先恐后抢着回答, 尽管都说得不是很好,但是他们的积极兴很高。使整堂课都显的十分活跃。 在出示两种做法和相关的图片时,同学们那个赞叹声是连续不断,有的同学 说:“我真想吃一口,那味道一定很香” 。可见他们对家乡的美食是那么的 喜爱,对我们的家乡也是如此的热爱。 定边名吃 清炖羊肉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定边名吃清炖羊肉的营养价值。 了解清炖羊肉的制作方法。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定边名吃清炖羊肉的营养价值。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41 两张清炖羊肉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导语:同学们,在生活中你都要知道哪些地方名吃吗? (山西刀削面、陕西羊肉泡镆、岐山臊子面、铜川碗肉等)那你知道家乡的 名吃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家乡,寻找家乡的美食清炖羊肉。 (板 书课题) (二)新知:了解羊肉的营养价值及清炖羊肉的做法。 1、介绍羊肉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 (羊肉是我国主要食用肉类之一,是冬季进补的佳品。 ) 2、了解羊肉的营养价值。 每百克羊肉含蛋白质 13.3 克,脂肪 34.6 克,碳水化合物 0.7 克,钙 11 毫 克,磷 129 毫克,还含有维生素 B,维生素 A 等。 了解羊肉可制作的佳肴。 清炖羊肉、大块羊肉、手抓羊肉、葱爆羊肉等。 重点介绍清炖羊肉的做法。 准备: 原料:羊肉、葱、辣椒、芹菜等; 配料:蒜、生姜、花椒粉、香菜等。 做法介绍: 羊肉(带骨)剁成拳头般大,入进凉水锅,旺火煮沸去血沫; 待大火煮沸后,加入各种调料,改用小火慢炖; 42 肉熟后放入香菜等即可食用; 说说从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 三、拓展延伸: 请结合平日生活经验,说一说你看到的清炖羊肉的做法,吃法讲给大家听。 总结: 生活是美好的,只要大家处处留心,就会发现我们的家乡很美,家乡的更是 让人回味无穷。 作业布置: 1、说一说羊肉中有哪些营养成份; 2、说一说清炖羊肉的做法。 板书设计: 定边名吃 清炖羊肉 回味无穷 炖羊肉反思: 1、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有句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用了激趣导入, 在上课开始就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将自己了解到的家乡小吃竟想告诉大 家,有的同学还能说出他乡的名吃,如,岐山臊子面,山西刀削面,四川麻 辣汤等。这就为后面的教学环节奠定了夯实的基础,即良好的开端便是成功 43 的一半。 2、巧妙解决生成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加自信。 在课堂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有些是预设到的,有些是 没预设的,如何解决没预设的问题,这就需要教技巧处理,反之学生就会失 去学习兴趣,也许后果更严重,无法想象。在本节课中上课时,说到羊 肉的吃法,其中一个同学说那羊肉是不是也能生吃,因为爸爸常说:“生肉 烂面,吃死无怨” 。其他同学的目光很诧异,我也觉得奇怪,怎么会出现这 样的问题呢?但我又不能打击学生,稍加思索,我说,孩子,谁尝过生肉的 味道?班里沉默了,我又问:“没有熟透的肉谁吃过?”班里有几个同学站 起来了说他们吃时的感觉,都说很有“嚼劲” ,我点点头看看那位同学,疑 问解开了,乐得像朵花似的,原来爸爸的“生肉”是这么回事。慢慢地我发 现在这节课中学生既不偏离本课主题,还能能畅所欲言,可见巧妙的解决生 成问题,对于一个孩子是多么重要啊! 44 定边羊杂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制作羊杂碎需要的配料。 2、了解羊杂碎的由来。 3、掌握制作羊杂碎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制作羊杂碎。 2、更深刻的去探究“羊杂碎”的制作讲究“三料” 、 “三汤” 、 “三味” 。 情感态度价值观 45 1、通过学习了解家乡的风味小吃。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羊杂碎的由来激发学生兴趣学习羊杂碎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制作羊杂碎的搭配匀称技巧,制作出五味俱全,香味扑鼻的羊 杂碎。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听说过“羊下水”俗称吗?听说过 那么“羊下水”能做什么风味 小吃呢?羊杂碎 板书:定边风味小吃“羊杂碎” 二、探究新知 1、羊杂碎是由哪些配料烩制而成的? (出示“羊下水”图片) 血、心、肝、肺、肠、肚 2、羊杂碎是怎样得来的? 有一回,一家财主杀羊待客,羊杂碎太多,狗吃不完,便让长工扔掉。长工 觉得可惜,便送给一家穷人,穷人经过加工,烩制成香飘十里的羊杂碎。 3、羊杂碎的做法 将鲜羊肚洗净,揩掉油,放至即将开的水锅里烫一下,捞出,放案板上刮 46 去肚毛,洗净备用。 羊肥肠反复洗净,用筷子穿翻地来,盘起用绳子拴住;将羊心洗净备用。 将以上处理好的羊肚、肠、心一同放入开水锅里煮一下,焯出血沫,捞出, 涮净。 锅里换清水烧开,放入羊肚、肠、心及葱段、姜片、花椒、大料、盐,大 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炖二小时以上,直至软烂,捞出,原汤备用。 将羊肚切成 3 厘米长的细条,羊肥肠切寸段,羊心、肺、肝切厚片,香菜 切末备用。 汤锅上火,放入原汤,再将切好的主料放入,烧开,撇去浮沫,加味精, 即可盛碗,随香菜末、辣面、葱丝、蒜瓣一同上桌。 4、集于一锅的羊杂碎有什么菜品特色呢? (课件出示五味俱全,香味扑鼻“羊杂碎”图片) 色白、汤鲜,肉质各异,无腥不腻。 三、拓展延伸: 1、羊杂碎吃起来口感怎样? 2、吃羊杂碎有哪些营养价值? 四、课堂小结: 学完了本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呢? 五、作业设计: 1、羊杂碎的配料有哪些? 2、羊杂碎是怎样做的? 六、板书设计: 47 羊杂碎配料 肚肠肺肝心血 色白、汤鲜,肉质各异,无腥不腻。 课后反思: 学完本节课使我感觉到学生对地方风味小吃有所了解,学会制作地方 风味小吃“羊杂碎” ,当出示做好的羊杂碎图片时,学生都是赞叹不绝,有 的同学说:“我真想美美的吃上一碗,那味道一定很美” 。可见同学们对家 乡风味小吃是那么喜爱,体现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凉 粉 教学目标: 学会做凉粉,体会劳动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掌握做凉粉的方法。 学会做凉粉的同时体会劳动带来的乐趣。 教学准备: 有关凉粉的图片和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想问你们个问题,在我们定边你们最想吃什么小吃? 48 生:羊杂碎、酿皮、牛筋面、凉粉 师:老师也爱吃这些小吃,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凉粉的做法,学会以后回家 做给爸爸妈妈吃,好不好? 生:好! (二)新授: 师:谁能告诉老师我们需要哪些材料? 生:同桌互相交流,汇报。 师:出示课件。这就是我们需要的一些材料,同学们可以记在自己的食谱上。 下来我们一起来做凉粉。 1师:出示课件(凉粉的制作方法) 。现在我们想象一下自己的身边有这些 材料,我们现在就开始吧!称 1 公斤淀粉(甘薯、马铃薯、或豆类淀粉),5 公斤水,一边搅动一边加水同时加热,熬至 8 成熟时,汁液已变粘稠,搅动 感到吃力时,停下搅动继续熬煮片刻,此时再搅动已感到轻松时,说明已熟, 即可出锅,倒入事先准备好的容器冷却即成 质量标准 要求大小厚薄均匀,底板光滑,不缺角,不破碎,有弹性。这就 是凉粉最初的模样。你做好了么? 2师:现在我来教你们做几种烹饪方法。 (出示课件) 炒凉粉 材料 凉粉,青椒,胡萝卜,蒜,油,老抽,生抽 做法 凉粉洗净切块,青椒切丝,胡萝卜切丝,蒜薹切段,炒锅放油,炒香蒜 49 瓣,然后放入青椒丝、胡萝卜丝、蒜薹炒,然后放入凉粉,加盐、老抽、生 抽调味即可。 酸辣凉粉 材料 黄凉粉 300 克。调料盐 5 克,味精 10 克,白糖 10 克,生抽 6 克,香醋 20 克,香油 20 克,花椒 10 克,蒜泥 50 克,豆豉 10 克,葱花 20 克,红油 200 克。 做法 1、凉粉洗净,改成长 5 厘米、宽 1 厘米、厚 0.8 厘米的条,摆入盘中,撒 上蒜泥。 2、花椒放入烧至七成热的干锅内小火煸炒 2 分钟,取出后放凉,剁碎;豆 豉剁碎。 3、锅内放入红油 20 克,烧至六成热时放入豆豉碎、花椒碎小火煸炒均匀, 出锅放入盐、味精、白糖、生抽、香醋、香油、剩余的红油调拌均匀成味汁, 浇在凉粉上,撒葱花即可。 花式凉粉 材料 主料:豌豆粉或绿豆粉一杯(约二两) ,清水六杯(用量过淀粉的量杯量出) , 豆豉,醋,酱油,油酥辣椒,姜蒜泥,香油,香葱碎。取六杯水中的一杯倒 入装豌豆粉的碗中搅匀待用。 做法: 1、凉粉倒扣在菜板上切成条或丝。 50 2、豆豉放在菜板上,用刀压成茸。 3、锅置火上放一汤匙水烧热,倒入豆豉茸熬成豆豉酱。如果先用油略 炒会更香。 4、备好豆豉酱、醋、酱油、油酥辣椒、姜蒜泥,香油、香葱碎。 5、调料适量逐一放入。拌匀即食。 别样凉粉 “伤心凉粉”的佐料里,用调制的咸酱替代了传统的酱油和醋,鲜辣味则 用生鲜碎海椒(也称芥椒)调制,那种呛鼻的麻辣,别有一番风味。有时我在 想, “伤心凉粉”的另一种解释,会不会是“吃不着就伤心的凉粉”呢?因 一碗凉粉而伤心的时候,我想到了“情债情偿”:凉粉欠下的债,我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