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卷的分析与讲评策略_2_第1页
历史试卷的分析与讲评策略_2_第2页
历史试卷的分析与讲评策略_2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试卷的分析与讲评策略 一场考试的价值不仅是分数,主要是试卷所反映出来的老师在教学中与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作好试卷分析,上好讲评 课,有利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益,也有助于学生反思其学习行为,调控学习策略。 试 卷 分 析 一、关注试卷结构 从历史学科特点出发,分析试卷要关注试卷结构。通过试卷结构的分析,才能明了命题者意图,试卷结构包括题型及分值分 布、考核内容,通常采用以下表格: 中国古代史 分值 中国近代史 分值 世界近现代史 分值 选择题 非选择题 (试卷结构分析表) 从文综测试特点来看,在分析内容时主要从专题角度来划分内容,比如我们通过试卷结构分析,我可以发现近三年来高考文 综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战争与和平领域越来越重要。 二、关注命题风格 命题风格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形的,但它往往深层次的影响到考生的心态。历史命题风格通过多年的命题探索,已相对稳定, 从选择题看,有逆向选择题、最佳选择题,组合选择题、给材料选择题等。从主观试题看,突出表现为给材料型问答题,即材料 解析与问答题的结合,呈现方式可以是文字、文物、也可以是图表等,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探究类(体现研究性学习) 的试题应引起关注,此外命题者的语言表达也要引起关注。 三、关注试卷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 我们平常的考试主要是导向性和诊断性为主,试卷中的突出问题是师生共同的问题,是双方努力的方向。 1、 发现问题。怎样发现试卷中的问题,通常采用下表进行统计 客观试题统计表 错误表现题 号 学生代表 姓名学号 平均分 得分率 主观试题统计表 题号 错误表现 学生姓名学号 平均分 得分率 通过上表统计,教师很容易发现全班的共性问题各个别学生情况这样有利于老师在讲评时突出重点、分析普遍性问题,避免平均 用力,也便于有针对性地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就在大班额而言,抽样分析既要照顾工作重点,更应关注不同阶段的学生。 2、 梳理问题 学生在试卷表现出来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课前应对问题进行分类整理,通常将其归类为 知识类:主要有基础不过关;知识体系定型;概念理解不透彻等 审题类:审题不准 表达类:书面潦草,用语不规范等 心理类:学生由于种种原因,造成考试过分紧张或松弛等。这类问题在卷面表现为漏题或做不完题等。通过以上分析,教师应基 本形成对本套试卷特点的认识,领会命题者所要传递的信息,准确把握自己学生和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试卷的讲评和今后 的教学工作指明方向。 二、课前准备 试卷分析仅仅提供了讲评的方向,讲什么,怎样讲,这是课前必须思考准备的。讲什么针对学生存在的突出问题,教师从知识、 技巧、心理、表达四个方面认真准备,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也为课堂上的点拨作好准备,比如选择解题技巧,要选对答案往往 不只一种途径;材料审核技巧等,都需要课前准备。 怎样讲,重视讲评课往往老师一讲到底学生忽忽记,这种单向传递信息方式结果不好,通常做法是“公布参考,自己纠正,同伴 讨论,教师点评。 ”现代课堂注重学生参与,讲评课同样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讲评 1、准备好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引导他们对问题的自我反省 多数高三教师差不多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每次试卷评析课的第一节课是比较难上的,学生往往会启而不发, 呼而不答,情绪低落,课堂气氛较沉闷。此时教师应该认识到这种现象是由于学生心理的闭锁引起的。在激烈的 学习竞争中,每个学生都有衡量自身成败的标准,但这种标准又是不成熟的,学生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还不太强 ,因此,教师在讲评试卷前应对这一部分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分析得与失,寻找原因。同时帮助他们学 会正确的自我肯定与否定,从而使学生重获自信,恢复进取心,切忌一味地批评和责怪学生。这种心理准备将有 助于消除学生心理的闭锁,并活跃课堂上师生间的交流。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才会对试卷的错误之处进入一个 独立思考的自我反省的过程,要知道,学生所听懂的远不及自己通过思考领悟的有效果。所以要提高讲评课的效 果学生的自我反省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准备,针对共性与个性心理问题用恰当的方法去疏导。 、重视知识体系的建构。 注重知识迁移和比较、归纳能力的培养,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 高三历史测试多为综合测试,一般都注重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统一,特别注重考查知识的时空感和学科思维能力,尤其是知识 的迁移能力,如有一选择题: 北宋与南宋的关系类似于下列哪两个朝代?( ) A、西汉与东汉 B、西晋与东晋 C、东魏与西魏 D、唐朝与五代 我首先把问题交给学生,让答错的学生分析自己的思路,再让其它学生帮助纠正。然后我是这样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的:首先运用 知识迁移的方法找出其共性:两宋与两晋都是同一家族先后建立的政权;其次通过比较归纳方法找出其不同点:即前两个政权的 都城都在黄河流域,后两个政权的都城都在长江流域;前两个政权都是被少数民族灭掉的,后两个政权都是统治者南逃而建立的 政权。通过教师点拨和引导,纠正了学生心理上和思维上错误的定位,点燃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对所学知识获得了更深刻的 内心体验,最后达到了知识的升华。另外,试卷讲评课必须注重整体知识结构,突出知识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切 不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力争使学生“温故而知新”,既复习巩固了旧知识,又有新启发、新思考、新收获,使学生 知道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今后怎样才能不再错,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的良好效果,这也正是历史讲评课所要追求的目标。 重视讲解普遍问题一份试卷,试题有难有易,这就决定了试题难度的区别。同时,学生掌握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有高有低,又 决定了答题质量的参差不齐,有的可能是其共性问题,有的可能只是个别人的难题,即个性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适度把握,根 据课前的准备工作,把握好共性难题与个性难题的有机统一。即要从测试目标达成情况,试题的得分率及错因等几方面入手,分 析到具体的学生头上。并在此基础上主讲难度大,错误率高的试题,突出重点内容,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如我 在中国古代史结束后,做了一次综合测试,其中选择题有 25 题。如果在分析试卷时平均用力,不仅时间不允许,可能效果也不 会太好,为了突出重点,我事先进行了精心的准备,选出了那些带普遍性错误的共性问题重点讲解。其中有这样一道题: 明清时期产生的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其原因除了封建制度自身的腐朽外,主要还有:() A.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民族矛盾的尖锐 D.抗清斗争的高涨 针对问题我先让学生回忆哲学课上学到的关于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理论,然后我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明 清时期的社会存在是什么?社会意识又是什么呢?在教师的诱导下,学生的探究思维十分活跃,学习热情高涨,并很快认识到明 清时期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是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产生的基础,而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又是决 定性的因素,从而得出正确结论:选 B。这样去做大大缩短了试卷讲评的时间,做到了有的放矢,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学生,也 大大提高了讲评课的效率。反之,如果我们教师怕麻烦、图省事、不准备、不管学生的答题情况如何,也不管该题的难度大小, 条条流水式讲下去,一是浪费了时间,二是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厌倦,影响了学生兴趣,重点不突出,只能是泛泛而谈,讲 评课就成了对答案课,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重视学法指导 重视调控课堂气氛多数高三教师差不多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每次试卷评析课的第一节课是比较难上的,学生往往会启而不 发,呼而不答,情绪低落,课堂气氛较沉闷。此时教师应该认识到这种现象是由于学生心理的闭锁引起的。在激烈的学习竞争中 ,每个学生都有衡量自身成败的标准,但这种标准又是不成熟的,学生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还不太强,因此,教师在讲评试卷前 应对这一部分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分析得与失,寻找原因。同时帮助他们学会正确的自我肯定与否定,从而使学生重获 自信,恢复进取心,切忌一味地批评和责怪学生。这种心理准备将有助于消除学生心理的闭锁,并活跃课堂上师生间的交流。在 这样的基础上,学生才会对试卷的错误之处进入一个独立思考的自我反省的过程,要知道,学生所听懂的远不及自己通过思考领 悟的有效果。所以要提高讲评课的效果学生的自我反省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准备,针对共性与个性心理问题用恰 当的方法去疏导。 重视学生参与现代课堂教学理论,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原则,尤其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意识。试卷讲评 课也不例外。笔者认为试卷讲评应该在教师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让学生自我反省,明确自己存在的问题和造成 失误的根源,以解决一般性的智力性因素和非智力性因素问题。如有这样一道选择题: 元朝与唐朝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 A、边疆管辖 B、中央机构 C、民族政策 D、对外关系 测试后错误率较高,大部分学生选了 B 或 D。针对这样典型的错误,在评析课上有必要让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各抒己见, 暴露他们的错误思维,而后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从求异思维入手,帮助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和思维定势。分析 思路是:唐元两朝都对边疆进行了有效的管辖,唐元两朝的中央机构三省六部制和行省制都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对外关 系唐元两朝都比较开放,经过比较,最后得出了最大的不同是民族关系,即唐朝是开明的民族政策,元朝是民族分化政策。再比 如有这样一道材料问答题: 一位研究晚清乡土意识的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 产阶级关系和职能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而几亿老百姓却 在同一时代场景中基于传统的民族性、国民性,表现出另一种欲求:均田免粮、真主降临、杀洋灭教、反清复明。”“晚清乡里 民众的自救意识与先进人物的救国方案同向而不同调。” 请举出上述材料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并分析“乡里民众”与先进思想家既“同向”又“不同调”的原因。 这样的材料问答题有一定的难度,综合性也较强,但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考后发现学生第一问 都回答得很好,但第二问中学生回答情况差异较大。存在问题的关键在于学生对“乡里民众”和“先进人物”以及“同向”和“ 不同调”概念不清,不能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针对这一现状,我没有轻易讲答案,而是把问题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去讨论,并 把学生的几种答案投影出来,让相关的学生上讲台说明自己的理由,再请其他的学生来评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 活动起来,让试卷讲评课真正成为问题争鸣的论坛,学生在争论中实现自我评价,自我反省,自我进步,从而促进学生的共同提 高,感悟历史的真谛。在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