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儿童青少年期精神障碍_第1页
变态心理学儿童青少年期精神障碍_第2页
变态心理学儿童青少年期精神障碍_第3页
变态心理学儿童青少年期精神障碍_第4页
变态心理学儿童青少年期精神障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 1 第十四章 儿童青少年期精神障碍 2 主要内容 1、概述 2、精神发育迟滞 3、发育性障碍 (儿童孤独症) 4、学习障碍 5、注意缺失 /多动障碍 3 第一节 概述 一、识别正常与异常 “哪些心理问题会随着儿童的成熟而消失,哪些会依然存在或 会产生更加严重的后果? ”正常的人类发展过程包含着众多的 改变 ,同样,儿童的行为能力和爱好也是在不断 变化 的。 记忆、注意力和对刺激的控制能力在儿童时期会出现显著提高 ,到 18岁时,其抽象思维能力接近成人水平。这些改变部分上 是源于一个事实,即 大脑 自出生以来会经历一个漫长的 成熟过 程 。 另外,儿童的行为能力是需要社会和自然的 经验来塑造 的,而 这些经验之间可以存在很大的差异。 4 二、障碍的易感性 易感性是指先天的易患某种障碍的倾向。 大多数儿童期障碍,都会涉及到 先天易感性 和 后天环境 两 方面影响的共同作用。一个易感的儿童是否会最终患上某 种障碍,取决于环境的质量和孩子所具有的承受力,即 心 理复原力 。 男性和女性在障碍的患病率上也有很大的差异。这种 差异 可能是由于不同性别的 大脑发育和社会经验 的不同所造成 的。大致上存在这样一种模式,男性的分裂性行为比女性 的多,如行为障碍,注意力缺失多动障碍;而女性在进食 障碍 、抑郁症和焦虑上具有更高的患病率 。 5 三、儿童期障碍的特点 1儿童和青少年发展中的正常变化与精神障碍较 难区分。 2 发生一般没有明显的预示性。 发展迅速,短期 明显 变化 3不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思想。 有时表现为破坏性行为 ,可能被外界视为正常,忽略问题 4 不同成人对行为的判断标准是不同的。 5 问题经常会针对特定的情境表现出特异性。 不具有一致性,更可能掩盖问题,信息没有整合,无法 概括全貌 6 四、儿童期障碍的 类型 界定要素: 1 与同龄人相比出现了明显偏差; 2 持续性; 3 痛苦感和社会功能受损 儿童期障碍与发展中的正常变化之间的区分仅仅是一个 程度 的问题。换句话说,在正常与不正常之间仅仅是量 上的而 不是性质上的区别 。 7 情绪障碍 反应性依附障碍 出生 5岁 无有效数据 分离焦虑障碍 学前 18岁 4% 恐怖症 依类型不同而变 1.0 11.3% 儿童期抑郁 出生 17岁 * 1.9 4.0% 发展(发育)障碍 自闭性障碍(孤独症) 出生 3岁 0.02 0.05% Retts障碍 出生 4岁 0.001 0.01%+ 儿童期崩解性障碍 3 4岁 非常罕见 Aspergers障碍 学前期 0.01 0.26%* 智能不足(精神发育迟滞 ) 出生 18岁 1% 学习障碍 (阅读、数学、 文字表达、)运动技能疾 依类型不同而变 2 10% 饮食和习惯障碍 神经性贪食病 青春期晚期 1 3% 神经性厌食症 17岁 0.5 1.0% 排泄障碍(遗尿、遗粪症 ) 5岁 男 7%;女 3% 沟通障碍(如:口吃) 2 7岁 0.8 1.0% 抽动性障碍( Tourettes ) 2 18岁 0.04 0.05% 分裂行为障碍 品行障碍 5 16岁 男 6-16%;女 2-9% 对立性反抗障碍 出生 8岁 2 16% 儿童期障碍的主要类型 诊断分类 障碍 发作年龄 患病率 注意缺失 /过动障碍 小学 3 5% (选择性缄默症 ) 8 情绪障碍 (分离焦虑障碍 ,选择性缄默症等 ) 发展(发育)性障碍 (智能不足和学习障碍 ) 饮食和习惯性障碍( 饮食,排泄) 分裂( disruptive) 行为障碍( ADHD,CD,ODD, 抽动障碍 ) 一些非常 严重的精神障碍 ,如双相障碍、抑郁症 和精神分裂症,都没有 在表 内。 四个大类 9 第二节 精神发育迟滞 一、基本概念 一组精神发育不全或受阻的综合征,特征为智 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起病于发育成熟以前( 18岁以前)。 CCMD-3 两个基本成分: 1、整个智力水平显著低于同年龄的水平; 2、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有不同程度的缺陷 年龄划界线: 18岁作为发育阶段的上界限,以此 与痴呆鉴别 。 10 1983年我国的修定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全国协作组 分别在城市和农村抽样 2000人做智力测验,所得智商 分布如下: IQ 智商等级 理论分布( ) 实际分布() 农村 城市 130 极优秀 2.2 1.5 2.6 120 129 优秀 6.7 7.5 8.9 110 119 中上 16.1 18.9 16.1 90 109 中等 50.0 49.2 47.4 80 89 中下 16.1 13.3 16.7 70 79 低能边缘 6.7 7.1 7.0 70 智力缺陷 2.2 2.6 1.2 11 二、临床特点和测量 DSM- 对智能不足的诊断标准: 1、智力必须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分数为 70-75 及其以下; 2、患者的适应功能同时受到损伤或存在不足; 3、智能不足的诊断还要考虑发作年龄( 18) . CCMD-3: 智商在 7086为边缘智力 12 三、流行情况 男性的患病率高于女性,农村比城市高,各 地报告的患病率差异悬殊,与诊断标准、调 查方法不一致有一定关系。 国外报道其患病率大约为: 0.1% 1%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严重的患病率为: 0.4% 轻度的患病率达: 3% 13 四、精神发育迟滞的分类标准 轻度精神发育迟滞 50 69, 9 12(心理) 1、智商在 5069之间,心理年龄约 912岁 2、学习成绩差(在普通学校中学习时常不及格或 留级)或工作能力差(只能完成较简单的手工劳 动); 3、能自理生活; 4、无明显言语障碍,但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能力 有不同程度的延迟。 14 精神发育迟滞的分类标准 中度精神发育迟滞 35 49, 6 9 (心理) 1、智商在 3449之间,心理年龄约 69岁; 2、不能适应普通学校学习,可进行个位数的加、 减法计算;可从事简单劳动,但质量低、效率差 ; 3、可学会自理简单生活,但需督促、帮助; 4、可掌握简单生活用语,但词汇贫乏。 15 精神发育迟滞的分类标准 重度精神发育迟滞 20 34, 3 6 (心理) 1、智商在 2040之间,心理年龄约 36岁; 2、表现显著的运动损害或其他相关的缺陷,不能 学习和劳动; 3、生活不能自理; 4、言语功能严重受损,不能进行有效的语言交流 16 精神发育迟滞的分类标准 极重度精神发育迟滞 20以下, 3以下(心理 ) 1、智商在 20以下,心理年龄约在 3岁以下; 2、社会功能完全丧失,不会逃避危险; 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 4、言语功能丧失 通常是以 智商 作为分级的标准。 17 五、可能的原因 (一) 生物学因素 1、基因的影响 单基因变异:苯丙酮尿症,由于不能分解食物中苯丙氨酸造 成的疾病,当它在体内含量水平过高时,就会出现精神发育 迟滞和行为问题。 2、染色体的影响 主要是指染色体数目异常和染色体结构异常。由染色体异常 引起者约占重度精神发育迟滞的 15 20。目前已发现 60 余种染色体畸变的病种,是导致胎儿发育异常重要病因。 18 唐氏综合症 1866年英国医师 Langdon Down 首次鉴别出该症,该症主要是由于在第 21条 染色体上多出一条染色体所致,因此也称作 21体唐氏综合症 。 脆性 X型染色体综合症 ,另一种较常见的 染色体异常导致的疾病,它是一种 X连锁智 力缺陷的疾病,主要影响男性,在男性群体 中发生率约为 0 19 0 92。 19 (二) 环境影响 A 胎儿期环境 1、慢性疾病和传染病 2、怀孕期间用药不当和饮酒 3、营养不良 4、物理和化学因素 5、母亲妊娠年龄偏大,遭受强烈或长期的心理应激产生持 续的情绪抑郁、焦虑等都可能与精神发育迟滞有关。 B 产后环境 童年期缺少照顾,身体羸弱;躯体虐待和头部受到偶然撞击 20 六、治疗 治疗方针 以照管、训练教育促进健康为主,结合病因和 具体病情采取药物治疗。医学、社会教育、心 理和职业训练等综合措施。 治疗原则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照管训练 加强预防及其重要 21 第三节第三节 孤独症孤独症 ( autism) 22 孤独症概述孤独症概述 又称为自闭症(又称为自闭症( autism )或婴儿孤独症)或婴儿孤独症 (infantile autism) 广泛性发育障碍指一组起病于婴幼儿期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指一组起病于婴幼儿期的 全面性精神发育障碍,主要为人际交往和全面性精神发育障碍,主要为人际交往和 沟通模式的异常,如言语和非言语交流障沟通模式的异常,如言语和非言语交流障 碍,兴趣与活动内容局限、板刻、重复。碍,兴趣与活动内容局限、板刻、重复。 其中最受关注的是自闭症其中最受关注的是自闭症 23 最早由最早由 Kanner( 1943) 在自闭症在自闭症 情感障碍一文中提出此名词情感障碍一文中提出此名词 Lotter(1966)调查一万个儿童中约调查一万个儿童中约 有有 2 5个有自闭症个有自闭症 APA(1984)的调查发病率为的调查发病率为 0.05% 约约 80%为男孩为男孩 24 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语言方面和非语言交流障碍语言方面和非语言交流障碍 社会交往异常社会交往异常 行为方面的异常行为方面的异常 智能和认知障碍智能和认知障碍 感知觉和动作异常感知觉和动作异常 25 语言发育延迟或不发育语言发育延迟或不发育 约有约有 50%的自闭症儿童缺乏语言或语的自闭症儿童缺乏语言或语 言发展能力言发展能力 只用简单词语交流或者使用模仿语言只用简单词语交流或者使用模仿语言 约约 75%的儿童会持久的使用模仿语言的儿童会持久的使用模仿语言 人称的使用异常,言语沟通困难人称的使用异常,言语沟通困难 有板有眼,缺乏音调、抑扬顿挫有板有眼,缺乏音调、抑扬顿挫 26 非言语交流障碍非言语交流障碍 缺乏相应的面部表情,常显得表情缺乏相应的面部表情,常显得表情 漠然漠然 很少用点头摇头摆手等肢体语言表很少用点头摇头摆手等肢体语言表 示他们的意愿示他们的意愿 以哭或叫表示他们的不舒适或需要以哭或叫表示他们的不舒适或需要 不理解模仿游戏不理解模仿游戏 27 社会交往异常社会交往异常 在幼儿期已经表现出明显的疏离和冷在幼儿期已经表现出明显的疏离和冷 漠漠 (与儿童精神分裂症鉴别与儿童精神分裂症鉴别 ) 不会微笑或者注视母亲,不会注意外不会微笑或者注视母亲,不会注意外 界变化界变化 逃避与他人交往,特别逃避目光的接逃避与他人交往,特别逃避目光的接 触(眼动试验)触(眼动试验) 难以发展正常的人际关系难以发展正常的人际关系 28 刻板行为刻板行为 (仪式性、强迫性行为(仪式性、强迫性行为 ) 重复某种动作,有时持续几个小时重复某种动作,有时持续几个小时 自我刺激行为甚至自残行为自我刺激行为甚至自残行为 吃固定的食物,吃饭要求固定的位置吃固定的食物,吃饭要求固定的位置 喜欢把玩具或用品排列成行,搞乱就喜欢把玩具或用品排列成行,搞乱就 会觉得痛苦或发脾气会觉得痛苦或发脾气 拒绝环境的改变或拒绝学习、从事新拒绝环境的改变或拒绝学习、从事新 的活动的活动 29 智能和认知障碍智能和认知障碍 76% 89%的自闭症儿童的自闭症儿童 IQ70(Bryson,ClarkGilli berg,1991) 有研究者认为自闭症儿童有潜在正常有研究者认为自闭症儿童有潜在正常 智力,但病症使其未能接受正常的教智力,但病症使其未能接受正常的教 育育 在某一方面有超常的能力在某一方面有超常的能力 “白痴学者白痴学者 ” 30 自闭症儿童娜迪阿的画 31 自闭症儿童斯蒂文的绘画 32 感知觉和动作障碍感知觉和动作障碍 感觉麻木和过敏在同一个患儿身上可感觉麻木和过敏在同一个患儿身上可 以同时存在以同时存在 坐不住,动个不停坐不住,动个不停 用脚尖走路或以跑代走用脚尖走路或以跑代走 东张西望延伸飘忽不定很难长时间集东张西望延伸飘忽不定很难长时间集 中注意力中注意力 常伸颈或做怪异动作,有的莫名其妙常伸颈或做怪异动作,有的莫名其妙 的哭和笑的哭和笑 33 DSM-IV的诊断标准的诊断标准 1 社会交往有质的缺损,表现至少下列之二社会交往有质的缺损,表现至少下列之二 1)非语言交流行为的应用有显著缺损如)非语言交流行为的应用有显著缺损如 眼神交流、面部表情、躯体姿态、社交眼神交流、面部表情、躯体姿态、社交 手势等手势等 2) 与同龄儿童缺乏应有的同伴关系与同龄儿童缺乏应有的同伴关系 3) 缺乏自发的寻求分享乐趣或成绩的机会缺乏自发的寻求分享乐趣或成绩的机会 如不会显示,指出感兴趣的物品或对象如不会显示,指出感兴趣的物品或对象 4) 缺乏社交或感情的相互关系缺乏社交或感情的相互关系 34 2 语言交流有质的缺损,表现为语言交流有质的缺损,表现为 至少下列之一:至少下列之一: 1) 口语发育迟滞或缺如,并不伴有其他交口语发育迟滞或缺如,并不伴有其他交 流方式来代替和补偿的企图如手势或姿态流方式来代替和补偿的企图如手势或姿态 2)虽有一定的言语能力,但不能与他人开)虽有一定的言语能力,但不能与他人开 始或维持一段时间的交谈始或维持一段时间的交谈 3)刻板的重复一些言语或奇怪的言语)刻板的重复一些言语或奇怪的言语 4)缺乏自发的儿童假扮性游戏或社交性游)缺乏自发的儿童假扮性游戏或社交性游 戏活动戏活动 35 3 刻板的重复有限的行为、兴趣或刻板的重复有限的行为、兴趣或 活动,表现为至少下列之一:活动,表现为至少下列之一: 1)沉溺于一种或几种刻板的有限的兴趣,注)沉溺于一种或几种刻板的有限的兴趣,注 意集中的程度异乎寻常意集中的程度异乎寻常 2)固执于某些特殊的没有实际价值的常规动)固执于某些特殊的没有实际价值的常规动 作或仪式性行为作或仪式性行为 3)刻板重复的装相行为(如手指扑动或扭转)刻板重复的装相行为(如手指扑动或扭转 或复杂的全身动作)或复杂的全身动作) 4)持久地沉溺于物体的某一部件)持久地沉溺于物体的某一部件 36 DSM-IV的诊断标准的诊断标准 1、 包括上述包括上述 123中的六项以上,至少有中的六项以上,至少有 两项是两项是 1中的,中的, 2、 3至少各至少各 1项项 2、功能异常或延迟,表现在至少下列之、功能异常或延迟,表现在至少下列之 一,且出现在一,且出现在 3岁之前:岁之前: 社会交往社会交往 社会语言的应用社会语言的应用 象征性或想象性的游戏象征性或想象性的游戏 37 病因病因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 遗传因素 神经生化因素 先天性障碍和出生并发症 免疫学因 素 心理动力学心理动力学 行为理论行为理论 认知理论认知理论 38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 自闭症的形成跟童年的经验有关自闭症的形成跟童年的经验有关 心理动力学和行为主义早期理论认为心理动力学和行为主义早期理论认为 自闭症的父母是内向的、冷漠的、理自闭症的父母是内向的、冷漠的、理 智的、谨慎的智的、谨慎的 ( Bettel 1967) 学习理论认为幼儿的行为得不到父母学习理论认为幼儿的行为得不到父母 的强化故未能对社会性行为进行学习的强化故未能对社会性行为进行学习 ,但未能得到很好的证实,但未能得到很好的证实 39 认知理论认为最主要的是认知认知理论认为最主要的是认知 障碍,认知障碍导致了社会障障碍,认知障碍导致了社会障 碍。碍。 尤其表现在尤其表现在 心理功能缺失心理功能缺失 上。上。 著名的实验著名的实验 (Baron自闭症和染色自闭症和染色 体畸变有关(体畸变有关( Gillberg 2000) 生化因素生化因素 : 递质的异常递质的异常 , 5-HT DA 神经影像学:神经影像学: PET,fMRI-边缘系统、脑干和小脑边缘系统、脑干和小脑 以及相关皮层在结构和代谢方面的异常以及相关皮层在结构和代谢方面的异常 神经病理学神经病理学 :动物模型研究:动物模型研究 -杏仁核和海马回杏仁核和海马回 出生并发症:出生并发症: 自闭症与出生前、出生时、出生后自闭症与出生前、出生时、出生后 的不良因素有关。(的不良因素有关。( Giubrg&Golemen 2000) 42 治疗治疗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 行为矫治行为矫治 特殊教育特殊教育 家庭治疗家庭治疗 综合治疗:往往需要医生、临床心理综合治疗:往往需要医生、临床心理 学家、语言治疗师、老师和家长的充学家、语言治疗师、老师和家长的充 分合作分合作 43 没有发现有效的医学方法没有发现有效的医学方法 没有帮助自闭症患儿的有效药物没有帮助自闭症患儿的有效药物 通过药物有些症状可以得到改善通过药物有些症状可以得到改善 应该把治疗集中在提高患儿的沟应该把治疗集中在提高患儿的沟 通技能,日常生活技能上。通技能,日常生活技能上。 44 行为治疗行为治疗 矫正内容包括语言、社交技巧、课堂技巧矫正内容包括语言、社交技巧、课堂技巧 、自理能力、减少不良行为。、自理能力、减少不良行为。 Lovaas于于 20世纪世纪 60年代应用行为疗法年代应用行为疗法 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大量行为治疗技术,如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大量行为治疗技术,如 模仿学习,强化模仿学习,强化 结合音乐治疗和游戏治疗结合音乐治疗和游戏治疗 自闭症的儿童有显著进步自闭症的儿童有显著进步 45 综合治疗综合治疗 : 往往需要医生、临床心理学家、语往往需要医生、临床心理学家、语 言治疗师、老师和家长的充分合作言治疗师、老师和家长的充分合作 。 北医六院北医六院 中山三院中山三院 南京脑科医院南京脑科医院 46 47 48 第三节 儿童孤独症 ( Autistic Disorder) 广泛性发育障碍 是指一组起病于婴幼儿期的 全面性 精神发育障碍 ,主要为 人际交往 和 沟通模式 的异常, 如言语和非言语交流障碍, 兴趣与活动内容局限、刻 板、重复。 症状常在 5岁 以内已经很明显,以后可有缓慢地改善。 多数患儿 伴有智能不足 ,可伴发某些躯体疾病。 广泛性发育障碍包括 孤独症 , Retts 障碍, Asperger 障碍和 儿童期崩解性障碍 。 49 一、临床表现 人际交往障碍 对集体游戏缺乏兴趣,孤独,对最亲近的人和别 人缺乏情感反应,不能与同龄人建立伙伴关系 等。 言语交流障碍 口语发育延迟,不会使用语言表达,也不会用手 势、模仿等与人沟通,语言理解能力明显受损 ,很少提问,对别人的话也缺乏反应等 50 兴趣狭窄、活动刻板重复 兴趣局限,有时活动过度,拒绝改变刻板重复的 动作或姿势,过分依恋某些气味、物品和玩具的 一部分,对 疼痛不敏感,自伤行为 ( 抓破皮肤、 咬手指等) 智力不足 ,极少数可显示特殊的能力( 白痴学者 )。 51 二、原因 (一)心理学理论 孤独症儿童父母的内向、冷淡、理智和谨 慎 情感冰箱 (二)生物学理论 遗传学的数据;脑成像的研究; 52 四、 预防和治疗 v以教育训练为主:基本生活习惯,自助能力,言语 运动技能等,行为疗法等; v帮助父母掌握照管和训练孤独症小儿的基本方法 v药物治疗 v音乐治疗 慢性病程, 预后与智力水平关系密切 53 第四节 学习障碍 _Learning Disorders 学习障碍的主要类型: 阅读障碍( Reading Disorder) 数学障碍( Mathematics Disorder) 文字表达障碍( Disorder of Written Expression) 区别: 只是在特定的认知技能方面存在问题,而不是整 个脑机能都出现问题(智能不足);不存在广泛性发 育障碍所特有的严重的社会性发展问题 。 54 第五节 注意缺失 /过动障碍 ( ADHD) 一、 基本概念和诊断 发生于儿童时期 ,与同龄儿童相比表现出明显的:注意 集中困难、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的一组综 合征。 发生在 两种及以上场合 :家里、学校、诊室 起病于 7岁前,多数在 3岁左右 ;男孩明显多于女孩 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 至少 6个月 对社会功能( 如学业成绩、人际关系等 )产生不良 影响 55 二、临床表现 两类症状。 在每类 9条中符合 4条 第一类包括 注意缺失 的问题,其主要表现是无 法倾听他人说话,可能会忘记必须完成的家 庭作业,丢失书本或工具,而且,不能对细 节加以足够的注意; 另一类症状包括 过动 ,主要表现包括烦躁不安 ,无法静静的坐上一小段时间,以及冲动 . 56 症状标准 ( 1)注意障碍,至少有下列 4项: 学习时容易分心,听见任何外界声音都要去 探望; 上课很不专心听讲,常东张西望或发呆; 做作业拖拉,边做边玩,作业又脏又乱,常 少做或做错; 不注意细节,在做作业或其他活动中常常出 现粗心大意的错误; 57 丢失或特别不爱惜东西(如常把衣服、书本 等弄得很脏很乱); 难以始终遵守指令,完成家庭作业或家务劳 动等; 做事难于持久,常常一件事没做完,又去干 别的事; 与他说话时,常常心不在焉。似听非听; 在日常活动中常常丢三拉四; 58 ( 2)多动,至少有下列 4项: 需要静坐的场合难于静坐或在座位上扭来扭去; 上课时常小动作,或玩东西或,与同学讲悄悄话; 话多,好插嘴,别人问话未完就抢着回答; 十分喧闹,不能安静地玩耍; 难以遵守集体活动的秩序和纪律,如游戏时抢着上场 ,不能等待; 干扰他人的活动; 好与小朋友打逗,易与同学发生纠纷,不受同伴欢迎 容易兴奋和冲动,有一些过火的行为; 在不适当的场合奔跑或登高爬梯,好冒险,易出事故 59 三、可能的原因 (一)遗传因素 :双生子的研究;分子基因 技术 。 (二)环境因素:破坏脑功能的环境因素; 大脑功能性理论;低唤醒理论 ;社会环境 。 60 四、治疗 (一) 药物疗法 兴奋类药物 (利他林 ),但无证据表明 服用兴奋剂的 ADHD儿童的行为改善具有持久 性。 (二) 心理行为干预 操作性条件反射 61 6 品行障碍 一 基本概念 品行障碍的特征是反复而持久的反社会性、攻击性或 对立性品行。当发展到极端时,这种行为可严重违 反相应年龄的社会规范,较之儿童普通的调皮捣蛋 或少年的逆反行为更严重。 62 如过分好斗或霸道;残忍地对待动物或他人;严重破坏 财物;纵火;偷窃;反复说谎;逃学或离家出走;过 分频繁地大发雷霆;对抗性挑衅行为;长期的严重违 拗。 明确存在上述 任何一项表现 ,均可作出诊断,但单纯的 反社会性或犯罪行为本身不能作为诊断依据,因为本 诊断所指的是某种持久的行为模式。 63 二 主要类型 81.1反社会性品行障碍 dissocial conduct disorderF91.0局限于家庭内的品行障碍; F91.1反 社会规范的品行障碍; F91.2对社会规范的局限性品 行障碍 81.2 对立违抗性障碍 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 F91.3 81.9 其他或待分类的品行障碍 Other or unspecified conduct disorders F91.8; F91.9 64 (一) 反社会性品行障碍 1 至少有下列 3项: 经常说谎(不是为了逃避惩罚); 经常暴怒,好发脾气; 常怨恨他人,怀恨在心,或心存报复; 常拒绝或不理睬成人的要求或规定,长期严重 的不服从; 常因自己的过失或不当行为而责怪他人; 常与成人争吵,常与父母或老师对抗; 经常故意干扰别人。 65 2 至少有下列 2项: 在小学时期即经常逃学( 1学期达 3次以上); 擅自离家出走或逃跑至少 2次(不包括为避免责打或性 虐待而出走); 不顾父母的禁令,常在外过夜(开始于 13岁前); 参与社会上的不良团伙,一起干坏事; 故意损坏他人财产,或公共财物; 常常虐待动物; 常挑起或参志斗殴(不包括兄弟姐妹打架); 反复欺负他人(包括采用打骂、折磨、骚扰及长期威 胁等手段 66 3 至少有下列 1项: 多次在家中或在外面偷窃贵重物品或大量钱财; 勒索或抢劫他人钱财,或入室抢劫; 强迫与他人发生性关系,或有猥亵行为; 对他人进行躯体虐待(如捆绑、刀割、针刺、烧烫等 ); 持凶器(如刀、棍棒、砖、碎瓶子等)故意伤害他人 故意纵火。 4 必须同时符合以上第 1、 2、 3项标准。 67 其他诊断标准 严重标准 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如社交、学习 ,或职业功能)明显受损。 病程标准 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 6个 月。 排除标准 排除反社会性人格障碍、躁狂发作、 抑郁发作、广泛发育障碍,或注意缺陷与多动 障碍等。 68 (二) 对立违抗性障碍 多见于 10岁以下儿童,主要为明显不服从、违抗, 或挑衅行为,但没有更严重的违法或冒犯他人权 利的社会性紊乱或攻击行为。 必须符合品行障碍的描述性定义,即品行已超过一 般儿童的行为变异范围,只有严重的调皮捣蛋或 淘气不能诊断本症。 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较轻的反社会性品行障碍,而不 是性质不同的另一类型。 采用本诊断(特别对年长儿童)需特别慎重。 69 7 品行、情绪、社会功能障碍 品行与情绪混合障碍是 : 持久的攻击性、社会紊乱性或违抗行为与 明显的焦虑,抑郁或其他情绪问题共同 存在 70 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 起病于: 儿童时期的焦虑、恐惧、强迫、羞怯等情绪异 常,与儿童的发育和境遇有一定关系,与成人 期神经症 无连续性 。 儿童精神病学中传统地将特发于童年和少年的 情绪障碍与成年神经症区分开来。 71 83.1 儿童分离性焦虑症 Separation anxiety disorder of childhood F93.0 83.2 儿童恐惧症(儿童恐怖症) Phobic anxiety disorder of childhood F93.1儿童恐惧性焦虑障 碍 83.3 儿童社交恐惧症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of childhood F93.2儿童社交性焦虑障碍 83.9 其他或待分类的童年情绪障碍 Other or unspecified childhood emotional disorders F93.8; 93.9F 83.91 儿童广泛焦虑症 General anxiety with onset specific to childhood F93.8其他儿童情绪障碍 72 关于抑郁障碍: 儿童期的情绪障碍尤其抑郁往往难以诊断,我 们很难见到某个孩子在相当长的时间之内情 绪低落。 有的不愿意表达,有的太小,根本无法描述 自己的感受 73 青春期的情绪问题:是过渡时期的正常表现还 是抑郁症的病态表现 -难区分 很多人认为:真正的 “抑郁症 ”只有成年人才得 抑郁症的一些 隐匿症状 :疲劳感、易激惹、注 意力不集中、长期的 “安静 ”、退缩等 74 v抑郁症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即孩子越 小得抑郁症的可能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