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ppt课件_第1页
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ppt课件_第2页
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ppt课件_第3页
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ppt课件_第4页
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 概 念 横纹肌非化脓性炎症性肌病 其临床特点是四肢近端、肩周、颈周 、髋周肌群进行性无力 目前病因尚不清楚,但为系统性自身 免疫病。 病因与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HLA-DR3 病毒 HLA-B8 柯萨奇病毒 HLA-DR52 副粘液病毒 免疫异常 病因与发病机制 自身免疫 a) 体液免疫 自身抗体的存在 : 分子模拟 :抗 tRNA合成 酶抗体很可能来自与某 一病毒相似的细胞内酶 的表位。 尚不明确这些抗体是否 干预体内相应抗原的正 常生理活性。 血管壁免疫复合物及补 体的沉积可致内皮细胞 的损伤和小血管的阻塞 。 b) 细胞免疫 外周血淋巴细胞产生淋 巴毒素可以造成对肌肉 细胞的直接损害。 多肌炎: 肌肉中以 CD8 T细胞浸润为主,它可以 直接攻击表达 MHC-I类 分子增加的肌肉细胞。 皮肌炎: 以 CD4 T细胞 和 B淋巴细胞浸润为主, 故推测体液免疫在皮肌 炎中较肌炎更重要。 自身抗体 肌炎特异性抗体 l抗合成酶抗体 抗 Jo-1抗体 抗 PL7抗体 抗 PL12 抗体 抗 OJ抗体 抗 EJ抗体 抗 KS抗体 l抗信号识别微粒 (SRP)抗体 l抗 Mi-2抗体 自身抗体 肌炎相关性抗体 抗 56kD抗体 抗 Fer抗体 抗 Mas抗体 抗 KJ抗体 抗 PM-Scl抗体 抗 Ku抗体 抗 MJ抗体 原发性炎性肌病分型 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 肌炎 /皮肌炎合并恶性肿瘤 儿童皮肌炎 肌炎伴有其他结缔组织病 包涵体肌炎 Bohan and Peter, N Engl J Med, 292: 344; 1975 临床表现 发生于任何年龄,男女比例为 1: 2 发病率为 0.5 8.4/百万人 发病年龄呈双峰型, 10 14岁, 50岁左右 症状常在无任何先兆、不知不觉中加重 乏力、不适、体重减轻、声嘶、雷诺氏现象 多发性肌炎 ( PM) 肌无力为主要表现: 对称性近端肌 吞咽肌受累可导致吞咽困难、发音不清、吸 入性肺炎,呼吸肌无力导致呼吸衰竭 心肌受累:表现为心肌病、心衰、心律失常 临床表现器官受累 皮肤 皮肌炎病人在颜面、颈部、上胸部及背部出现红 色皮疹,有时伴有皮屑或萎缩。皮肤活检可见散在炎 性细胞浸润。 皮损程度与肌肉病变程度可不平行,少数患者皮 疹出现在肌无力之前。少数患者有典型皮疹,没有肌 无力、肌病,肌酶谱正常,称为 “无肌病的皮肌炎 ”。 (1)向阳疹 :眶周水肿伴暗紫红皮疹,见于 60%80%DM患者,具特异性 (2)Gottron征 :为特异性皮疹,位于关节伸面,多见于肘、 MCP、 PIP、膝 与内踝处,表现为红斑、有鳞屑、皮肤萎缩、色素减退。 (3)暴露部位皮疹 :颈前、上胸、颈后背上部、前额、颊部、耳前、上臂伸 面等弥漫性红疹,慢性者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或减退。 (4)技工手 :双手外侧掌面皮肤角化、裂纹、粗糙脱屑,如技术工人的手。 (5)其他 : 指甲两侧呈暗紫色充血皮疹, 甲根皱裂有毛细血管扩张,甲裂可有不 规则增厚, 甲缘梗塞灶;指端溃疡、坏死; 雷诺现象;网状青斑;多形性红斑等。 慢性患者有时出现多发角化性小丘疹,斑点状色素沉着、毛细血管扩 张、轻度皮肤萎缩和色素脱失,称为血管萎缩性异色病性 DM。 临床表现皮肤病变 Gottron征 : 关节伸面,多见于肘、掌指、近端指间关节处,也可出现在膝 与内踝皮肤,表现为伴有鳞屑的红斑,皮肤萎缩、色素减退。 Gottron征 暴露部位皮疹 颈前、上胸部 (V区 )、 颈后背上部 (披肩状 )、 前额、颊部、耳前、 上臂伸面和双手背部 出现弥漫性红疹 技工手 : 双手外侧掌面皮肤出现角化、裂纹,皮肤粗糙脱屑,同技术工人的 手相似,故称 “技工手 ”。尤其在抗 Jo-1抗体阳性的 PM/DM患者中多见 肌炎 /皮肌炎患者指甲两侧紫色皮疹可以有甲缘梗塞灶 儿童皮肌炎患者的皮下钙化 皮肌炎患者的软组织钙化 临床表现器官受累 肺 肌无力可致换气不足及肺扩张不全 可以出现慢性间质性肺病,尤其在抗合成酶 抗体阳性的病人,可以发生吸入性肺炎和呼 吸功能下降。 肺脏受累 国外 5-10% 死亡 30% Rheum Dis Clin North Am, 1996, 22:825 J Rhematol, 1996, 23:1921 PMUCH 28.7% (47/164) 死亡 31.9% (15/47) 重度 57.4% (27/47) PUMCH SSc 49.4 DM/PM 28.7 RA 22.5 % pSS 15.5 MCTD 14.5 SLE 3.2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 1999, 3:247 临床表现器官受累 关节 关节炎不多见,关节痛 15%,关节破坏 更少见。 胃肠道 吞咽困难, 约 10-30。 返流。 做食管运动功能测定时,出现异常征 象者可达 30-75,胃排空延缓。 原因 血管炎,平滑肌受累 临床表现器官受累 心脏 心律紊乱 心肌炎 心功能不全、肺瘀血 抗 SRP阳性 预后差 心脏受累 监护 50以上 ECG改变, ST T改变。心律失 常,传导阻滞,心脏扩大及心衰。 北京协和医院 223例临床分析 心脏受损达 44.8% 心律失常 20.6% 心肌受累 27.8% 冠脉缺血 4.0% 心包积液 4.9% 肺动脉高压 4.9% 肌无力程度的分级 0级:完全瘫痪; 1级:肌肉能轻微收缩不能产生动作; 2级:肢体能做平面移动,但不能抬起; 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 (抗地心吸引力 ); 4级:能抗阻力; 5级:正常肌力。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升高 肌酶谱 肌酸激酶 (CK):最敏感、最特异, MM同功 酶升高 转氨酶 (ALT、 AST) 乳酸脱氢酶 (LDH) 自身抗体: 80% 90%的肌炎 /皮肌炎病人 有抗核抗体或抗胞浆抗体 自身抗体 非特异性抗体 : 抗核抗体 (ANA), 尤其是斑点型;抗 SSA ;抗 SSB; PM/Scl抗体; Ku抗体等 特异性抗体 : 抗合成酶抗体,阳性率约 30 抗 Jo-1抗体 (抗氨酰 t-RNA合成酶 ) 抗 PL7抗体 , 抗 PL12, 抗 OJ抗体 , 抗 EJ抗体 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 (抗 SRP抗体 ):心脏受累,预后 差,五年生存率 25%,急性发病出现。 Mi-2抗体 : 靶抗原为核蛋白,多出现在典型皮肌炎 病人中,预后好,五年生存率 100% 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 抗 Jo-1抗体阳性的 PM/DM常有 : 肺间质病变 雷诺现象 关节炎 “技工手 ” 合并肿瘤者少见 双手雷诺氏现象 肌电图 典型的改变 小振幅,短时多相电位 纤颤与正电波和插入性应激性升高 自发的、异乎寻常的高频放电 肌活检的病理改变 肌纤维间质、血管周围有炎性细胞(以淋巴细胞为 主,其他有组织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细胞、多形 核白细胞)浸润。 肌纤维破坏变性、坏死、萎缩,肌横纹不清 肌束间有纤维化,肌细胞可有再生,再生肌纤维嗜 碱性,核大呈空泡,核仁明显。 肌纤维断面粗细不一,束周肌纤维萎缩 血管内膜增生。 肌肉内动脉和静脉壁上可见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沉积。 CD4 lymphcyte CD8 lymphocyte CD19 lymphocyte DM CD68 lymphcyte 诊断基本检查 1血肌酶升高,如 CK、 ALT、 AST、 LDH、 HBDA 等明显增高 2血沉加快, C反应蛋白升高, r球蛋白增 高, 抗 Jo l抗体阳性。 3 24小时尿肌酸排泄 1.5mmol L。 4肌电图呈肌原性损害改变。 5肌肉活检有骨骸肌纤维变性、坏死、肌纤 维再生,束周肌纤维萎缩;皮肤病理改变有表 皮、真皮水肿,毛细血管扩张,表面角化,棘 层萎缩,基底细胞变性,炎性细胞浸润。 诊断 进一步检查 该类病人 (尤其是 40岁以上者 )应注意 排除恶性肿瘤及是否合并其他结缔组织 病,依病人的临床表现进行相应检查, 并注意了解内脏器官受累情况。 PM/DM的诊断 (Bohan and Peter )(1975) 1. 典型的对称性近端肌无力表现 2. 肌酶谱升高 3. 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 4. 肌活检异常 凡具备以上 4条者确诊,具备 3条者可作出 临床诊断,伴发典型的皮疹可确诊为皮肌炎 鉴别诊断 运动神经元病 : 肌无力从肢体远端开始,进行性肌萎 缩,无肌痛,肌电图为神经源性损害。 重症肌无力 : 为全身弥漫性肌无力,在进行性持久或 反复运动后肌力明显下降,血清肌酶、肌活检正常, 血清抗乙酰胆硷受体( AchR)抗体阳性,新斯的明试 验有助诊断。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肌无力从肢体远端开始,无肌压痛 ,有遗传家族史。 风湿性多肌痛 :发病年龄常大于 50岁,表现为颈、肩胛 带及骨盆带等近端肌群疼痛、乏力及僵硬,血沉通常 在 50mm/h以上,肌酶、肌电图及肌肉活检正常,小剂 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显著疗效。 鉴别诊断 感染性肌病 :与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相关,表现 为感染后出现肌痛、肌无力。 内分泌异常所致肌病 :如甲亢引起的周期性瘫痪,以 双下肢乏力多见,为对称性,伴肌痛,活动后加重, 发作时出现低血钾,补钾后症状缓解;甲减所致肌病 ,主要表现为肌无力,也可出现进行性肌萎缩,常见 为咀嚼肌、胸锁乳突肌、股四头肌及手的肌肉,肌肉 收缩后弛缓延长,握拳后放松缓慢。 代谢性肌病 : PM应与线粒体病、嘌呤代谢紊乱、脂代 谢紊乱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等肌病相鉴别。 药物性肌病 :如长期使用大剂量激素所致肌病,青霉 胺引起的重症肌无力;乙醇、氯喹(羟氯喹)、可卡 因、秋水仙碱等均可引起中毒性肌病。 包涵体肌炎 MF, 50岁 缓慢进展的肌无力 早期累及远端肌肉,可不对称 EMG示肌源性和神经源性损害 肌活检可见单个核细胞浸润及含有淀粉 样物质的空泡 治疗反应差 治 疗 目前的治疗方法是经验性的 正规的临床观察少 部分病人对各种治疗无效,一些只部分 有效 关键正确诊断做出评估确定基线 Ann Intern Med 92:365, 1980. N Engl J Med 326:1380, 1992. N Engl J Med 329:1993, 1993. Arthritis Rheum 41:392, 1998. 治疗原则 l 一般治疗 l 支持治疗 l 抗感染 l 激素 l 免疫抑制剂 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在切除肿瘤后 ,肌炎症状可自然缓解。 一般治疗 制定锻炼计划 急性期有害鼓励被动锻炼 颈部力弱 高柔软成型衣领 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 通常剂量为强的松 1 2mg/(kgd),晨起顿服, 最大剂量 100mg/Kg.d。 重症者可分次口服,或静脉用药 一般 1周见效,大多数患者于治疗后 6 12周内 肌酶下降,接近正常。 3-6月肌力明显恢复。 肌酶趋于正常或 CK正常后再用 4-8周则开始减 量,减量应缓慢,减至维持量 5 10mg/d后继 续用药 2年以上。 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 对病情发展迅速或有呼吸肌无力、呼吸 困难、吞咽困难者,可用甲基强地松龙 0.5 1g/d静脉冲击治疗,连用 3天,之 后改为 1-2mg/Kg.d-1口服,再根据症状 及肌酶水平逐渐减量。 疗效监测 CK 肌力 CK正常肌力差, CK高肌力完全正常 90%对治疗有效,症状完全或部分改善 , 50-75%完全缓解 Oddis C. Philadephia, 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2000 p45-86 治疗失败的原因 诊断错误 激素不良反应的过早出现 最初治疗激素未持续使用 激素未长期低剂量维持 合并原因未去除 药物治疗免疫抑制剂 抑制免疫环节增强激素作用 激素治疗 6周未达到疗效要求或无效 药物治疗免疫抑制剂 甲氨蝶呤 (MTX): 10-20mg/w(国内), 5-15mg口服或 15-50mgiv(国外),维持治疗数月或数年。有的患者 为控制该病持续小剂量服用 MTX五年以上,并未出现不 良反应。 MTX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肝酶增高、骨髓抑制、 口腔炎等。 环磷酰胺 (CTX): 50-100mg/d口服,对重症者,可 0.8 1g静脉冲击治疗。不良反应主要有骨髓抑制、肝功 能损害、出血性膀胱炎、卵巢毒性、诱发恶性肿瘤等 。 药物治疗免疫抑制剂 硫唑嘌呤 (AZA): 2 3mg/(kgd)口服,病情控 制后逐渐减量,维持量为 50mg/d。不良反应同 CTX。 HCQ 对 DM皮疹有效 其他 环抱霉素 骁悉 其他治疗 血浆置换 淋巴细胞清除 静脉丙球蛋白 N Engl J Med 326: 107, 1992 DM/PM 预后不良因素 老齡 伴发恶性肿瘤 间质性肺炎 呼吸肌受累 心脏累及 预后 -生存率 激素使用前 5年 60% 1947-1968年 68% 目前 80% 儿童 10年 90% 伴有其他 CTD好于 PM/DM 对激素反应好 CK可迅速下降 DM/PM的主要 死亡原因 严重的进行性肌无力 吸入性肺炎或反复肺部感染所致 的呼吸衰竭 吞咽困难、营养不良 心力衰竭 合并恶性肿瘤 小 结 PM/DM的诊断标准 特征性临床体征 相关的自身抗体 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 PM/DM与肿瘤的关系 影响预后的因素 鉴别诊断 病 例 , 男性, 39岁 主述:皮疹 9个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